03.03 【红馆故事会】从兰州“八办”走上革命道路的靖远四兄弟之乔映淮


【红馆故事会】从兰州“八办”走上革命道路的靖远四兄弟之乔映淮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对兰州“八办”做出了重要评价:“抗日战争时期,甘肃是党和红军的战略大后方,兰州‘八办’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成立于1937年8月,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派驻甘肃的一个公开办事机构,是党领导甘肃抗日救亡、进行后方发动、实现全民族抗战的重要基地,也是中苏国际交通线上的中转站。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兰州“八办”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促进人民觉醒,鼓励和指导建立群众性的救亡组织,指导创办了一批抗日救亡刊物,开展一系列救亡活动,极大地激发了甘肃人民的抗日爱国热情,影响至少300名甘肃进步青年奔向延安,寻求抗日救国的真理或奔赴前线参加抗日斗争。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经兰州“八办”输送到延安、奋起抗日、走上革命道路的甘肃靖远乔氏家族乔映淮、乔映渭、乔映澍、乔映洛四位革命兄弟,讲述他们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重现那段激情燃烧的战火岁月。

【红馆故事会】从兰州“八办”走上革命道路的靖远四兄弟之乔映淮

乔映淮

乔映淮,又名秦明,字清川,曾用名高明、李国华,靖远县东湾镇人。1916年生于甘肃省靖远县东湾镇三合村,虽然不是四兄弟最年长的一位,但却是兄弟中参加革命的带头人。那时乔映淮家境稍微富裕一些,父亲也比较重视子女的教育,1933年春,17岁的乔映淮考入甘肃省立一中读书,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乔映淮开始接触一些进步思想,阅读一些进步书籍。1936年毕业后赴南京求学,可这时偌大的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了,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感染了他,不久他就回到甘肃学院高中部继续读书。在这期间,他结识了一批对国民党黑暗统治不满的青年,互相传播进步思想,共同追求革命真理。“七七事变”后,他积极参加中共甘肃地下党组织领导的“甘肃青年抗战团”“同仁消费合作社”等组织,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1937年11月由万良才、万通轩介绍,乔映淮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乔映淮同妻子党培英结婚,婚后第三天,他们就经八路军兰州办事处主任伍修权介绍,化妆为国民党军官,从兰州坐车到达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经西安“八办”到达陕西泾阳的“青年干部训练班”,时间不长乔映淮被选派去延安行政学院当老师,妻子党培英也成为了延安“民众剧团”的一名演员。这期间他们生育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但当时条件比较艰苦,国民党也经常骚扰围剿,时不时就要转移,带孩子确实存在困难,因此他们不得不将孩子放在当地老乡家里,由于条件差,女儿不久得病无法医治夭折了,儿子也因为当地地方病,导致手指头伸不直、膝关节肿大,落下了腿部残疾,终生无法正常走路。

抗日战争结束后,甘肃工委恢复工作。1946年4月,乔映淮接受组织派遣,在国民党统治区的靖远和海原一带,开展恢复党的秘密组织的活动,并再建疏通了陕甘宁之间党的秘密交通联络线。1946年10月,乔映淮调任中共环县县委统战部长,负责环县周围党的秘密工作。

1947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发动了重点进攻,乔映淮和环县县委副书记王保民等被迫在环县南部开展游击战争。5月中旬,由于叛徒告密游击队在殷家掌被当地土匪和马家军合围,突围战中,乔映淮腿部摔伤,不幸被捕。先后被敌人关押在宁夏中卫、甘肃平凉、兰州等地。敌人以酷刑威逼以及欺骗手段相引诱,都未能动摇他的意志和信念。乔映淮还与一同被关押的共产党员高波等人秘密串联,建立狱中党支部,高波、乔映淮分别担任正副书记,带领三十多名党员和全体难友,和敌人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乔映淮在押甘肃期间,甘肃工委曾多次设法营救,但均未成功。

1948年5月2号,乔映淮和高波、王会文、王正川被国民党当局用飞机押送江苏镇江金山寺"国防部训导所"。在那里他们继续开展狱中党的秘密活动,有一次,利用参加活动的机会,他们组织一些会水的党员,跳到山下面的长江,从而使这些同志成功突围。1948年10月下旬,敌人以秦明、高波组织狱中暴动为名,将乔映淮押解南京保密局,在雨花台将其秘密杀害,时年32岁。

由于乔映淮在革命和被捕期间,一直使用化名秦明,所以牺牲后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人没有任何关于乔映淮的信息,雨花台纪念馆也不清楚秦明烈士到底是谁。解放初期,甘肃省委通过南京、上海的公安部门、被关押的敌特分子调查乔映淮牺牲的情况,雨花台纪念馆也多次到陕西等地寻找乔映淮的家属,但双方一直都没有下落。直到1972年,妻子党培英路过南京时,专门去雨花台纪念馆打听乔映淮的消息,问雨花台纪念馆有没有一个叫秦明的烈士,才使雨花台就义烈士秦明的身份得以明确,乔映淮烈士的英灵得以告慰。

如今,乔映淮烈士的照片定刻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的展壁上,他眼神坚毅,面露笑容,是那样坚定、从容,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境界,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共产党人那颗炽热不变的初心。


撰稿:杨燕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