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曾國藩在母親墳前燒掉的奏摺,差點改變了清朝的命運

小珏說歷史——《曾國藩及湘軍》系列二十二 請勿轉載

咸豐二年十二月十七日,曾國藩跪在母親曾江氏的墳頭前燒掉了一份沒有發出去的奏摺,然後帶著自己最小的弟弟曾國葆離開湘鄉。他這次出門,便是去創辦湘軍,這一轉身,清廷少了一個丁憂的二品要員,卻多了一個挽救清朝的大臣。這份燒掉的奏摺,如果發出去了,可能會改變清朝的命運。

曾國藩在母親墳前燒掉的奏摺,差點改變了清朝的命運

咸豐元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他們從廣西開始,迅速燃遍南方諸省。由於清政府的腐朽無能,八旗軍和綠營的戰鬥力極其低下。他們看到太平軍不僅拒敵無能,往往還束手就擒或者不敢作戰。

與之相對的是各地的團練表現得可圈可點。特別是嘉慶初年開始,傅鼐在湘西曾經用這種地方武裝組織平定過苗民起義,所以湘勇的經驗被推廣到全國。

然而,團練有它的優點,但也存在不足。最大的問題就是組織者都是當地的士紳豪強,缺乏足夠的資金,因而規模難以擴大,看家護院、保護鄉鄰尚可,要想重創已經成氣候的太平軍卻不容易。如果清廷放任一般的士紳來擴大團練規模,又怕最後尾大不掉,形成強藩。

曾國藩在母親墳前燒掉的奏摺,差點改變了清朝的命運

因此,清廷很明智的委派了了四十三個幫辦團練大臣,命令他們協助所在省的行政官員組織鄉勇,維護社會秩序。當然,這些團練大臣都是朝中在職或者賦閒的,相對而言,比普通士紳更為可靠。

曾國藩就是這四十三位幫辦團練大臣之一,清廷先將聖旨發給湖南巡撫張亮基,由它轉給曾國藩,命令其“幫助辦理本省團練鄉民搜查土匪諸事務”。這個時候,是咸豐二年十二月十三日。

曾國藩在母親墳前燒掉的奏摺,差點改變了清朝的命運

但是,令人震驚的是,曾國藩一開始並沒有打算奉旨。按理說,曾國藩很早就立下要當聖人的想法,要做到“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現在就是立功的大好機會,為什麼曾氏卻準備放棄呢?

當時他的公開理由已經想好了,那就是因為母親去世而打算守完整個孝期,不願意違背孝道。然而在他內心之中,肯定還有幾點:一是身為文官,並不懂軍事;二是太平軍勢力強大,湖南又是重災區,並不好對付;三是清政府已經腐朽,官場風氣很糟糕,不容易立功。這些顧慮在他與友人交往也曾透露過一二。

為此,曾國藩提筆寫下了《懇請在家終制折》要交給朝廷。按理說,二品以上的官員可以向皇帝密摺專報。但是,曾國藩此時在守孝,是一介布衣,不再是二品官,因此沒有上折的資格。所以,他寫好之後,等待來人取走,讓湖南巡撫張良基代其上報朝廷。

曾國藩在母親墳前燒掉的奏摺,差點改變了清朝的命運

如果這份奏摺發出去了,清廷肯定不會死皮賴臉再向一個普通的侍郎求請。那麼湘軍能不能建立,能不能撲滅太平天國運動,實在是未知之數。然而,有三個人說服了曾國藩。

第一個人是湖南巡撫張亮基,他沒有親身而來,但他在朝廷的上諭後,馬上派人又送來一封信。在信中,張亮基言語真誠懇切,他告訴曾國藩,現在武漢已經失守,湖北巡撫常大淳殉國。他希望曾國藩能趕緊到長沙來商量大事。

曾國藩在母親墳前燒掉的奏摺,差點改變了清朝的命運

第二個人曾國藩的好友郭嵩燾。郭嵩燾太瞭解曾國藩了,他生怕曾國藩因為要守孝而拒絕,特地從老家趕來。郭嵩燾勸曾國藩以家鄉父老為重,在患難時候挺身而出,拋開顧慮,組織團練。他還跟曾國藩說,古往今來,因為各種原因而未能守孝的人很多。孝有大有小,不能因小孝而耽誤了守衛家鄉的大孝。

第三個人最重要,他就是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曾麟書也是郭嵩燾說服的,他雖然只是個普通的教書先生,但也深知這種形勢下,興亡之事,匹夫有責。何況,曾國藩本來就是湖南在京城的最大官員,這時候不登高一呼,更待何時?

曾國藩在母親墳前燒掉的奏摺,差點改變了清朝的命運

就是這三人的勸說,基本上打消了曾氏的顧慮,也就出現了本文開篇的那一幕。那份奏摺終究沒有發出去,而是曾國藩在母親的墳頭燒燬。在煙霧之中,曾氏就已經定下決心。一定要剷除太平天國,守護鄉鄰。

參考資料:《曾國藩傳》、《曾國藩家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