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用工荒?其实是技术工荒

用工荒?其实是技术工荒

  最近几年在广州,每年过年后,老吴都留意到了一个现象——用工荒原来越严重。不仅在广州,新闻报道里面,很多城市都会有企业招工难的报道出现,尤其是沿海制造业基地,最近这十来年,没一年不吵着闹着说“老子招不到人”的。

  想想老吴刚出来工作的时候,想进一个好一点的工厂当工人,还得去请客送礼去拜托熟人。但是现在的状况似乎反过来了,反过来了,没有年轻人再想进工厂当工人了,老板们也牛不起来了,舔着脸好话说尽,连哄带骗也招不到人。随着社会产业转型,劳动人口结构转型,沿海地区城市中的工人子弟越来越少。以前这些地方90%的人都是工人子弟,但是这些人已经彻底不做工人了,郊区的年轻人也鄙视做工人,就算再没有门路,那也得在工厂找个清闲的管理职位,三心二意的混日子。老吴估计,等再过个十几年,等60、70后的工人下岗之后,车间里就真的找不到工人了。

用工荒?其实是技术工荒

  其实所谓的用工荒是企业和年轻人的双输。现在的劳动市场供需是不匹配的,大量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并没有技能技术,但是却渴望体面、工资高又轻松的工作;企业只想要熟练的农民工,嫌弃大学生娇气难伺候,什么都不懂还得重新培养。于是就导致了一方面大部分年轻人都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劳动者与企业胶着僵持的局面。

  所以,用工荒的真相是缺少熟练工和苦工种

  一是国家政策、社会风气和家庭期待一同毁掉了“技校”。有研究表明,德国75%的中学生是去了技校,而中国90%的中学生是去了大学,其中文科占比不小。现在进大学的门槛越来越低,而社会风气和家庭意愿都认为,没有上大学就是没有前途。但是在三流的民办大学中,学生根本学不到什么技能。以前技校毕业去工厂,现在进高校却学不到实用技能。年轻人越来越不会干活,还眼高手低,一般工作不想干,真要技术的工作干不了,企业根本不敢要。

用工荒?其实是技术工荒

  二是年轻人对苦工种都抱着躲避和不屑的态度。比如搬运,年轻人嫌脏嫌累不想干,中老年想干却干不动了。老吴曾经听一个在一线城市苦干十五年为儿子买房买车,搞装修的小包工说,儿子大专毕业后在一个小公司混,月薪3000元左右,他想让儿子承继父业,搞装修一个月能赚8000元,但是他儿子嫌弃吃住条件太艰苦了,说什么也不同意。

  说到底,要解决用工荒的问题,还是得将社会上职业歧视的风气抹淡一点,强调职业平等,鼓励中学生学习技术;企业应当不吝于培养年轻技术型人才,多给机会,鼓励进步;年轻人也应该将自己摆到一个正确的位置,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出来工作的前几年,不要找那些无所事事,毫无前途的岗位,累积和学习才最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