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苏东坡最爱哪个人?

笑风看月


在苏轼的生命中,曾经有三个女人在他心中刻下过深深的烙印。要问他最爱谁,有书君认为,她们应该都是他的真爱。

1.王弗——少年夫妻,恩爱情深。

苏轼与王弗的婚姻,与古时候大部分男女一样,谨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一年,苏轼19岁,王弗16岁,两人在最美的年龄里,走进婚姻的殿堂。

王弗刚嫁过来时,未曾跟丈夫提起自己读过书。

后来,苏轼每每读书时,她总是喜欢陪伴在左右。每当苏轼背书偶有遗忘时,她便随口接上,这让苏轼颇为诧异。再考她其它书,居然都约略知道。这不禁让苏轼对妻子刮目相看。

而因为有着共同的语言,两颗心也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这种“先结婚、后恋爱”的感觉还真是羡煞旁人。

后来,苏轼在凤翔做官时,由于生性豪爽,结交了许多朋友。家中往往是高朋满座,谈笑风生。

每当这时,王弗总是隐在屏风后偷偷的观察。待客人散去后,她便提醒丈夫,某某是首鼠两端的小人,要注意提防。

当时苏轼还不以为意,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妻子的眼光的确很敏锐。她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慧辅佐丈夫,让他少走弯路。

王弗不但在苏轼的事业上给予帮助,在侍奉公婆、打理家务上,也是尽心尽力,里里外外一把手,因此颇得公婆的欢心。

如此睿智而又通透的女子,又怎能得不到丈夫的爱呢?因此,两人可谓是情投意合,恩爱情深。

只可惜,她红颜薄命,在年仅27岁时便因病离开了人世。

当苏轼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护送妻子的灵柩回到老家后,更是在这片埋着爱妻的山岗上,花了三年时间,种植了整整三万棵松树。这该是怎样的一份沉甸甸的爱呀!

在王弗离世十年后,这份思念依然难以忘怀。一想到天人永隔,苏轼便不由得悲从中来。

有一天夜里,苏轼忽然做梦,梦里妻子依然是青春时的模样,可自己如今却已是两鬓如霜,灰尘满面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于是,作下一首悼亡词《江城子》,诉尽心里的伤痛与思念。

这首词,让千百年后的人们也为之黯然神伤。

2.王闰之——患难夫妻,风雨同舟。

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去世三年后来到苏轼的身边,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她是个典型的传统家庭妇女,虽然没有堂姐的聪慧与才华,却生性善良,温柔体贴,待王弗所生的儿子也如同己出。

王闰之跟着苏轼,没有享过多少福,却为他担惊受怕不少。

当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捉拿时,因为担忧丈夫的生死,王闰之哭得死去活来。见此情状,苏轼内心也是万箭穿心,但为了安慰妻子,他强展笑颜与她开玩笑,说:“人家杨朴(诗人)出事时,其妻子就给他赋诗送行。你难道就不能也为我做一首诗吗?”一席话,让妻子破涕为笑。可见,苏轼与王闰之之间的感情也是极为笃厚的。

在苏轼饱受政敌打压,仕途上一再受贬谪时,王闰之没有一句怨言,却以自己的精明能干,悉心操持着家务,成为苏轼坚强的后盾。

其实,王闰之还是个善解人意的,有趣的女子。

在苏轼被贬到黄州的日子里,家境相当贫困。然而,当她得知苏轼要和朋友夜游赤壁时,却能如变魔术般地拿出珍藏已久的酒,让丈夫和朋友们尽兴游玩。

对这样的妻子,苏轼内心当然是满满的感激与敬重。因为她的存在,家才能成为一个让身心得以休憩的温暖的港湾。

可惜,两人之间也没能白头偕老。在陪伴苏轼度过了25个春秋后,王闰之也因病撒手人寰。

面对第二任妻子的离世,苏轼同样是肝肠寸断。他亲手写就祭文,字字血泪,表达了要和她“生同室,死同穴”的愿望。

在妻子死后百日,苏轼还请自己的画家朋友画了十张罗汉像,并请和尚来诵经,以超度妻子的亡灵。

在王闰之去世三年后,苏轼依然放不下这段感情。在妻子生日时,他买鱼放生给亡灵祈福,同时,填了一阙《蝶恋花》以寄托哀思。词中盛赞妻子是一位难得的奇女子,对她待三个儿子一视同仁的态度表示感激,并希望自己的一片诚心能打动上苍,降下曼陀花雨。

在他去世时,苏辙便按照兄长的愿望,将两人合葬。倘若王闰之泉下有灵,面对这样的爱,也该知足了。

3.王朝云——红颜知己,一生难求。

王朝云原先是个歌伎,因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而被苏轼欣赏、怜爱。在她12岁时,被买入苏府,成为一名侍女。

在苏轼眼中,朝云就是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清丽而脱俗。虽然两人年龄相差甚大,但这却丝毫不妨碍他们在精神上的高度契合。

传说,有一天,苏轼突然玩性大发,他抚摸着自己的大肚皮,问下人们:“我这里面有什么呢?”

有的说是满肚子的学问,有的则说满满的文章,苏轼都不以为然。只有王朝云说:“学士这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闻言大笑说:“唯有朝云能懂我”。

当苏轼不慎被卷入政治的纷争中,成为党争的牺牲品而被一再贬谪时,许多下人纷纷离去。王朝云却不离不弃,甘愿跟随他去吃苦。

对于落魄而又走向年暮之年的苏轼来说,朝云的举动又怎能不让他感动呢?此后,她也由侍女转为小妾。

在艰难的岁月里,因为有了王朝云的陪伴,苏轼才得以一解苦闷的情绪。相比于王闰之在生活上的悉心照料,王朝云更应该是苏轼精神上的慰藉。

因为懂得苏轼内心的苦楚,王朝云每每吟唱起他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时,感叹于苏轼的宦海沉浮、命运多舛,总是忍不住黯然泪下。而苏轼,也总是一再宽慰她。

后来,在跟随苏轼到瘴气甚重的贬谪地惠州时,因为原本体质就虚弱,再加上忧思过度,王朝云不幸染上了瘟疫。

苏轼亲自为其把脉治病,悉心照料。奈何朝云最终也没能敌得过病魔的侵袭,花样年华,却先于苏轼离开了人世。

人到老年,痛失所爱,成为了苏轼心头难以愈合的伤痛。

泪眼朦胧中,他填了一首词《西江月.梅花》。“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那梅花,不正象征着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吗?

尊重爱妾的遗愿,苏轼将她葬在惠州西湖南畔的栖禅寺的松林里,并在墓上筑六如亭以纪念。其亲手写下的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不仅是对坎坷际遇的感叹,更饱含着对红颜知己的无限深情。

由上可知,苏轼的确是个多情且深情的人。王弗,是他的初恋,自然令人难以忘怀。与王闰之之间的爱情,则是一种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细水长流。而与朝云之间,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契合,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惊喜。

他的一生,有这样三位各具风采的女子陪伴,也是幸矣!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苏东坡最爱哪个人

苏东坡最爱刘贡父,是平生要好的朋友,以皛饭毳饭相戏,要不是好朋友怎能如此相戏。

东坡尝与刘贡父言‘某与舍弟制科时,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复信世间有八珍也。’贡父问三白之说,坡言‘是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饭。’贡父大笑,久之以简招坡吃皛饭。坡不复省忆,谓人云:“贡父读书多,必有出处。"比至赴食,见案上所设,惟萝卜、盐、饭而己,始悟贡父以三白相戏。援匕箸食之几尽。将上马云:‘明日可见过,当具毳饭奉侍。’贡父虽知其为戏,但不知毳饭所设何物。迨往,谈论过半午,不设食,贡父饥甚索饭,坡云:“少待。“如此再三,坡答如故。贡父日:“饥不可忍矣。”坡徐日:“盐也毛,萝卜也毛,饭也毛,非毳而何?.贡父捧腹日:“固知君必报东门之役,然虑不及此。"坡始命进。抵暮乃去。”

是不是最爱的人,要不怎能开这样的玩笑呢。

皛X丨aO小,毳CU丨脆,毛,无,没有

玩玩,开开心。


qsy112233864喜乐孩子


毋庸置疑,苏东坡最爱的人是他的妻子王弗。苏东坡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但他写给亡妻的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却婉约到了极致。原词如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词中,苏东坡的情感是多么的真挚,思念是何等的深沉,他把他的寂寞孤独、悲伤痛苦全部直白的写出来,他不管别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而是直言不讳告诉世人,他就是肠已断,泪千行,16岁和苏轼结婚,27岁英年早逝的王弗在苏东坡的心里占据的地位可想而知。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


路上有心人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当然是苏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