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以後種地的中國人會越來越多,還是越來越少呢?

山東呼保義


根據目前農業機械化的普及速度和社會形勢的發展,以後我國種地的人會越來越少。

當然,種地的人少並不是說田地荒蕪,而是生產格局的變化:

一、

國家的土地流轉政策,實際上就是一個由散戶的小規模種植發展成集中大規模的農業種植。

中國目前是人多地少,農資偏高,糧價偏低,農民種地沒有多大的效益。一家人都留在家裡種地就那麼幾畝地,除了吃的就沒有喝的了。

二、

就象我的村子裡,現有人口近200人。種地的只有二十人左右,這二十人把村子裡的地全種著了。那八十人沒有種地人有的在外面打工,有的在做生意,還有的是小孩兒。

所以,這種現象就是整體上看種地的人是少了,但實際上地並沒有荒蕪。

不過,國家如果加大對農業的補貼,合理的提高糧價。農民種地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





豫南鄉農


可以肯定的說,以後種地的會越來越少!

中國的耕地在2011年統計有18.3億畝,而在2017年根據國土資源部的統計20.24億畝。且不多到底多少耕地,但是中國的農村戶籍人口是5.9億,而居住在農村的則是8.9億,也就是說有3億農村戶籍人口劃為了城鎮戶籍。

而劃為城鎮戶籍的這部分人的未來是肯定不會在分到土地,因為已經成為城市戶籍無法在分到土地符合國家的政策。但是,也不排除未來會分到土地。這個主要是取決於當地的發展情況。

土地流轉也是減少種地農民基數之一,因為流轉土地的人只要負責收租金即可,而不需要種地。

因為很多農村人到外地打工,所以很多土地被拋荒。如果這部分人在打工期間回到農村種地,種地的損失的遠比打工要多的多。因為種一畝糧食一年收益也不會超過1500元,而現在打工一般一個月都要3000元以上。如果回家種地,在加上回家的路費和耽誤工作的時間,損失最少要一二千元,從各方面目來看,回去種地是最不合算的一種行為。

未來肯定會有大型或中小型企業進入農業,畢竟現在中國農業還有很多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的農業技術遠落後於歐美髮達國家。只有更多的技術人員和企業進入農業,那時中國農業才會騰飛。


十方印記


我是農村人,這個問題我非常有發言權,

不僅僅是以後,就是現在種地的人就非常少了,現在社會壓力這麼大,要買車、買房、孩子上學、父母養老,僅僅靠在家裡面種地是不夠的,家裡年輕的都出去打工,留在家裡種地的都是些老人,所以說老人們是非常辛苦的,年紀大了出不去,在家裡不僅要幫子女種地,還要幫子女看孩子,幫子女們減輕點負擔,而且現在糧食非常便宜,玉米是八毛多一斤,小麥超不多是一塊二一斤,如果一家人都在家種地的話,那麼生活質量會大大下降的!!






豫見軒媽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關於以後種地的人越來越多還是越來越少,我個人認為如下。

1,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國家相關部門也在不斷調結構去產能。隨著黨中央中央1號文件的出臺,政府部門非常關注三農的可持續性發展。現在相對於農村人口而言,傳統種地的人逐漸變小了。

2,由於近年來我們國家的相關農業部門在不斷的加大職業農民的培養和技能鑑定。今後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具有專業性,技術性的職業農民,種地將是越來越多。面積也在不斷的加大。

3,目前不管種地的人多與少,畢竟土地是我們國家和民族耐於生存的基礎,我們國家做為農業大國,國家和人民將會越來越重視她。更加高效的提高土地耕地的利用率和紅線。在此讓我們真摯的祝福祖國和人民明天越來越好,今後種地的兄弟們越來越智能化,科學化,現代化。錢袋子越來越鼓,哈哈😄。

回答完畢,希望能夠滿意我的回答,我是鄉村關中汗,目前積極致力於三農領域,從事三農種植產業。在此希望能夠認識更多和我一樣正在創業或者走在三農道路上的朋友,讓我們一起攜手共同進步,如果你喜歡我,期待您的關注和留言。謝謝!

2019年4月18日











鄉村關中汗


從農業發展的總的趨勢看,未來我國種地的人會越來越少。這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因素促成的。

第一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當下,農業比較效益低、種糧效益差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農業供給存在一定問題,這與當前這種以戶為單位的農業生產組織方式有很大關係,這種生產組織方式的主要問題是,種植結構趨同,產品結構趨同,結果導致市場需要的沒有人組織生產,市場已經飽和的卻大量生產,出現相對過剩,最後不是賣不掉,就是低價出售。供需兩端都得不到滿足。而要改變這個狀況,就必須從當前一家一戶這種簡單生產組織方式改變開始,只有大規模、產業化、專業化和信息化,才能敏銳感知市場變化,並及時有效組織生產和供給,這樣才能提高種植效益。


第二是加速農業產業化的客觀需要。當前,制約我國農業生產效率提升的一主要有兩個因素,一個是缺乏高素質的農業技術人才和種糧能手,再一個就是就是,一家一戶這種生產組織方式,導致了很多農業科學技術無法及時有效的得到應用。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其實現的基礎就是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通過使用權和經營權的分離,進行土地流轉、集中,形成經營規模。然後按照企業化管理、機械化作業、信息化連通、全產業鏈化經營,農業的效益才能得到有效發揮。

第三是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需要。我國還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是第一產業佔比越來越低,城鄉差距還比較大。同時,從城鎮化的國際比較來看,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大約在58%左右,與發達國家的80%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國家將加快城鎮化步伐,一部分農村人口要轉移到城鎮。目前,我國名義上農村人口大約九億,實際在農村從業的大約有5億6千萬。有大約1.05億農業人口居住在城市,另外的是不具備勞動條件的孩子和殘疾人。這就是說,未來的城鎮化空間還很大。

在這三大因素共同作用下,未來農村人口會逐步減少,種田人將越來越少,這是個大的趨勢。


無夢到天明


別的地方不知道,就我們本地來講,應該是越來越少。

隨著農業政策的力度加大以及人們思想認識的不斷提高,我們當地已經由以前的種植糧食作物轉化為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收益顯著提高,也有的人因此致了富。人們積極性更強了,甚至也吸引了部分外出人員回鄉種地。按理來說,以後種地的人會越來越多,但本人認為相反,為什麼呢,理由如下:

首先,地理因素,生產模式和生產技術。我們的地比較零散,不能形成規模性種植,現代化設備也進不了,你做你的我做我的,比較雜亂,也沒有引導,不能形成地方特色產業,缺乏市場競爭優勢,到一定程度會遇到瓶頸。然後是技術制約,這問題應該是從一開始大家

就沒思考過,為了長勢好,大量的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對生態的破壞日益凸顯。土地酸化,各種病毒和害蟲升級換代,使得種植越來越難。大量破壞性開墾,水土流失嚴重,甚至改變氣候。這些是主觀因素。

然後,耕地資源減少,我們地處山區,耕地相當有限,人口在發展,一塊蛋糕,分的太小,誰也吃不飽,最近的土地確權,我們的耕地全部變成了非基本農田,這就意味著,可能以後還有大量農田變成工廠,我們也許會無地可種。

簡單的分析不難看出,就我們本地而言,以後靠土地吃飯的道路會越來越難走的。


怒海滔天


問這個問題的朋友顯然不太瞭解中國的發展現狀和社會結構以及中國工業和農業的發展趨勢。

目前中國的青壯年農民已經大量轉移到其他產業。要麼在沿海地區工廠打工,要麼進入城市裡的服務行業,光快遞這一行就有數百萬人,其中大部分是農村青年人。剩下的在農村的青壯年很少,以至於很多地方只有老年人還在伺弄著那幾畝薄田。只所以只有老年人還願意種點田地,不僅僅因為他們比年輕人更能吃苦耐勞,還因為現在種田非常划不來。一畝田種水稻的話,除去化肥錢、機耕費、機割費,還有種子、農藥費等等,能獲得的收益普遍只有三、五百元,搞不好還要虧本。而掙這點錢在農村即便是打臨工最多也不過只要一個星期的時間。雖說機器耕作能減少一定的勞動強度了,但打秧下苗這些活還是較累的,更何況時不時還得去看一下田水,操心一下水稻的長勢,有沒有病蟲害了什麼的。對於有其他收入的青年農民朋友來說,這收入少又辛苦又瑣碎的種田活計簡直煩死了。所以早在十多年前,南方農村裡就開始有大量的農田拋荒了。

我們鎮裡和其他很多地方一樣,現在除了幾十上百畝的專業承包戶,基本上只有一小部分身體勉強還吃得消的老年人還會種一下田。他們沒有其他收入不得不繼續幹下去,一年好歹也能有幾百塊錢,光靠子女又能靠多少。子女要是不怎麼孝順,幾百塊錢就更重要了。而隨著他們的老去,願意種田的農村人就更少了。

另外從國家的產業發展趨勢來看。一方面我們要進行產業升級,大量的年輕人將被培養成高科技人才,農村的年輕人沒能繼續深造的,除了進入服務行業,還有就是會被鼓勵培養成各類技工人才。所以農業方面的後備從業人員只會進一步降低。

最後從我國農業的發展來看,大規模或中小規模的機械化耕作是必然的選擇。機械化耕作能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在農產品的價格對比上,我們的稻米、小麥、玉米等顯然無法與美國、巴西等地廣人稀,使用大規模機械化農業生產的國家相比。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如這些國家一樣,中小型農業公司或個體農業專業戶的機械化生產也是不得不選擇的出路。

目前北方,尤其是東北和新疆等地區,大規模機械化耕作已經越來越多,南方山地丘陵地帶,則通常只能小規模機械化耕作。

綜上所述,未來我國種地的人越來越少是肯定的。


新農村記事



青花韻律185098660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後種地的中國人肯定會越來越少。

農業經濟本身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科技應用越來越多,農業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農業生產所需要的人力越來越少。例如,美國農業,美國用1%的農業人口養活了美國3億的人,還有大量的餘糧可以出口,讓美國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糧食出口大國,就是因為美國的農業已經實現了全面機械化生產。

農業大國向工業大國邁進。現在工業化越來越明顯,大工廠、大公司需要的勞動力也比較多,農村大部分有技術的年輕人都進工廠做工,或者到公司上班,也能導致種地的人也來越少。

城市的服務業發展會吸引大量人員。現在太多的年輕人都喜歡進城工作、生活,他們覺得就是到商場或者到飯店當服務員,都比在家裡種地強百倍,風吹不到,雨淋不著,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比在農村的田地裡日曬地烤好了很多。工作環境的優越性,大量吸引農村勞動力,特別是一些年輕人,這樣農村種地的人會越來越少。


總之,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城市人口越來越多,農村人口的越來越少,從而導致種地的人也越來越少。種地的人減少了,勢必會推動農業向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方向發展。


【以上僅代表我的觀點,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或者啟發。您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建議,歡迎關注交流,或者在下面留言評論】


農裡農氣


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轉移剩餘農業人口也算是發展現代農業的特殊要求。農業科技和農業種植水平在不斷髮展,農業生產力得到顯著提升,今後,種地的人越來越少是必然趨勢。當然,農業人口減少並非是壞事,關鍵還是在於這部分轉移就業人口是否能夠有一個持續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

農業科技的發展對於農業人口的減少應該屬於客觀因素,而還有一部分主觀因素,主要表現在大量農村人口外流,實際上已經造成了農業人口的減少,這也是目前我國農業生產的現狀,除了一些適宜大規模機械化耕作的地區,更多的丘陵山區的現狀是大量土地丟荒,農民生產積極性普遍較低。

當然,不管農業人口增加也好、減少也好,這些貌似都不重要,最為核心的問題還是在於怎麼去提高這部分剩餘農業人口的生產積極性;怎樣靠這些剩餘的農業人口去養活更多的非農業生產人口;怎樣去保證一個國家的糧食安全。如果照目前這樣,種地產生的效益低下,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伴隨著人口老齡化越發嚴重,從事農業生產人口數量將會下降至最低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