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国家庭户均资产161.7万,近80%的财富是房子,为什么房产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财富公元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从多方面分析,因为这种现象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中国在建国时是一个农业大国。建国时,中国80%的人口都在农村。中国建国70年,其实是人口迁徙的70年,也是财富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70年。而且财富集中在房子上。

其次,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人口多,适合人居住的好环境还不是很多。


金丘说今


我有买房的钱,但是我不买一套都不买,我为什么要买这么贵的房子?就好比买一双鞋,我为什么要要买几百万的鞋?我可以去租一双鞋,租一辈子只需要几十万,哪个划不会算?而且买的房子是死的,如果周围不是你想要的后悔一辈子吧,租房子周围不满意我还可以搬,现在那么多空置房,完全可以租到一个新房子,比买的还新,而且工作不怕老板炒鱿鱼,不怕换工作地点,不怕邻里不和,我得人生我做主!为何要做房子的奴隶!我想休假就去乡村,想繁华就去闹市!我的孩子我不需要他去名校,我只要他健康快乐,懂得体会人生,而不是只会埋头写作业!未来掌握在我的手心,从来就不会害怕,曾经的迷惘已早过去,所有的迷雾都渐渐消去,人生不过如此,活的精彩,活的洒脱,活出自己,才是最对得起未来的自己!


7017073


好啊,个个都是百万富翁不好吗?虽然我不是,但我仍然为有这么多同胞是百万富翁而高兴。

我不是富翁,我也不是不努力,之所以我不是也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

我拖了后腿,我很惭愧,很自责。希望更多的同胞都步入百万千万的行例。至于我,就让我去仰望星空吧。


施富兴


我最近处理了三套房子,我那个心里急啊!买房容易卖房难,16年十月份我就断定是中国的房产最高峰,现在我手里是一半房产,一半是股票和黄金,房子自己住,不管涨跌,就是自住,黄金和股票都已经挣上钱了,长期持有准备,以后挣大钱,说白了,就是挣那些晚卖房子的人的钱


刘杰谋


有一成语叫安居乐业,没有居怎么安?又怎能乐?成家立业,这个“家"字的上方就是房子啊。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以农耕文明著称于世,老百姓手里只要有钱,大都投入到土地的购买当中。

解放后,土地收归国有,由集体统一经营,土地买卖也就成为历史。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大农村居民,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挤出来一点节余,也普遍用于翻盖房子。

改革开放以后,房子由分配改为购买。故然,房子就成了每家每户的最大、最重要而且须庾离不开的财产,无论城乡,任何人(除少数先富起来)一旦失去了房子,也就一无所有。

本博一生的经历,由在农村自建房到参加工作后单位分房,再到自掏腰包买房。所有财产也就是一套住房。题目所列情况属实。


吉祥如意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非常乐意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最好回答,为什么房地产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是因为房子是目前我国所有商品中价格最高的,当然除了毒品和枪支之外。

由于房子价格在诸种商品中价格最高,而且又是生活必须品,只要你生活在城市,要安心工作和生活,没有房子是不行的,所以每个人、每个家庭为了在城市能有一栖息之地,不得已拼尽所有,哪怕将自己亲戚朋友的钱榨干,不惜背负巨额贷款,也要把房子首先买上。

而且,由于房子价格上涨得非常快,使得房价虚涨,一线大城市的房价由商品房上市的每平米二、三千元上涨到现在的每平米七、八万元甚至十几万元,上涨了几十倍,使得不少一、二线城市家庭的财富也上涨了几十倍,但这只是名义上的财富,由于是大部分人的房子只是用来住的,哪怕房价再高,也只是字面上的数字财富,无法变现。

所以,中国家庭户均资产161.7万,近80%的财富是房子,这应该是当下中国家庭的资产绝大部分房产化的重要标志。这种家庭财富结构是极不合理,也极不稳定的,一旦遇到经济金融危机,很多家庭就会破产。





开伟观察


不奇怪,房价经过十数年的上涨,存款利息永远追不上房价上涨速度,越存越穷,再不买房就永远买不起房了,这些理念慢慢地越来越深入人心,最后导致出现居民存款搬家的现象,银行存款慢慢的变成了钢筋水泥,储蓄作为经济的压舱石消失了。

压舱石消失

郎咸平教授公布了一组银行存款的数据,中国目前有5%(差不多7000万人)是富人,他们的人均存款高达47万以上,而剩下95%的人银行存款平均只有2.4万。

在这95%的群体当中,40%的银行存款为零,也就是说差不多5.6亿人,他们的银行存款为零。

众所周知,银行存款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是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现在正在渐渐消失。

家庭财富沉淀到房子

据《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披露,我国城市家庭总资产中住房资产占比高达77.7%,而美国这一数字为34.6%。人民网6月15日文章《美媒体:高达90%的中国家庭能承担买房成本远超美国》提到,如今美国人的拥房率不及65%,且这些住房一半以上的所有权归银行所有。而高达90%的中国家庭能承担买房成本,远超美国。

据SOHO的潘石屹估算,当下我国的房子总市值是65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总和。美国的房地产总市值是30万亿美元,欧盟为20万亿美元,日本为10万亿美元。

全民负债过重需要化解

居民的负债近年开始快速增长,从2007年负债占可支配收入比不足35%,转眼在2018年负债达到90%。

据汇丰银行公布的一组数据,我国90后人均负债12.79万元,90后总人口是1.715亿人,他们负债总额接近22万亿元。


90后除了背负着沉重的房贷,日常消费贷款也非常多,买手机、买车、旅游,90后都是采取借贷消费,是银行消费贷的主力军,甚至远超80后。是真正的“暴花户”。

房产已无法变现

房地产总市值已经超过500万亿人民币,而按照央行公布的数据,到2018年7月,全国住户存款余额68万亿,在扣除各种贷款后,净存款额只有22万亿。

这意味着,只要有5%的人卖房,就能把居民存款掏空,所以未来大概率是房市有价无市。

总结语

目前我国家庭户均资产161.7万,近80%的财富是房子,同时居民2018年负债达到90%。可以说经济已经失去了弹性,大家都几乎同时挤上了房地产的大车,现在只能祈愿经济继续高速运行,用时间来换取空间,让负债率降下来,让大家的财富更加扎实,不要一场游戏一场梦。

江湖路远,欢迎关注,咱们后会有期,我是“天下会会天下”。


天下会会天下


中国家庭的资产80%的财富是房子,原因是几个方面造成的:

一是每个家庭都需要住房,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能说我国的家庭,许多普通人将家里的所有积蓄都用来购买房子,是为了生活有一定的保障。

二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过去大量的农村近郊变成了城市,于是产生了大量的拆迁房,以深圳为例,过去是个小渔村,现在变成了国际化的大都市,大量的当地农民盖了大量的房子,变成了拥有大量房产的人,再加上最近十几年大量的炒房者拥有的房产,我国所谓的家庭资产80%是房产,是被平均了的,将大量的存量房产平均到每个家庭,这个说法不客观,其目的是希望借机炒作一个概念,意思是我国家庭财富80%是房产,房价不能下降,希望借些概念来让大家都站在“降房价我们的财产都会损失”这种说法上来,这是没有道理的,如果是自己的住房,房价涨跌并不影响生活,房价上涨也是自己住,房价下跌也是自己住,并不影响生活,除非你准备卖房,才会对房价有影响。

再说房价的涨跌是供求关系决定的,卖房的人多了,买房的人少了,房价自然会下跌,当炒房时代结束后,房价下跌是房地产过剩的趋势,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需要拿大家的房产在家庭财产中占多少比例来说事。

你在现实中遇到任何难题都可以加盟皓脉财富生活联盟圈咨询。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创业的难题,生活的难题,企业发展难题,产业升级的难题,资本运作的难题,理财投资或融资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这就是泡沫。

都说中国家庭户均资产161.7万,有谁见过这笔钱吗?

这一个数值实际上是新南财经大学做出的《2018年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调查出来的数据,推翻了我们很多人的认知。

报告中说,家庭总资产配置中房产占比高达77.7%,而金融资产配比仅占11.8%,股票占比不到1%。

按照这一比例计算,我们平均城镇每户家庭的存款数额大约是19万元左右。另外,资产归资产,负债归负债,两者应当分开来看。所以,户均19万存款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尽管,可能欠银行几十万房贷、车贷、消费贷。

我们的房子都是在那里坐等升值,从来也没有交易过。比如一个房子2003年买的时候是20万元,2019年不仅没有因为时间推移而贬值,而且涨成了200万元。那我们的财富就变成了200万元吗?是的,至少在统计中变成了这样。

这就特别像肥皂泡,一开始只是一点点,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大,增大成10倍都是有可能的,看起来总有崩掉的可能。

其实我们很多税费都是有房地产贡献的,从土地出让金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而个人所得税缴纳的数量很难替代。

如果,我们把国家一年获取的各种基金和税收作为恒定的,没有了房地产肯定要有其他收益来代替。如果之间对个人征收,大家不知道会怎样感觉?如果说我们每年收入的25%都用来纳税的话,是不是很多人就急了?

如果说国家的主要收入是个人所得税,肯定会加强个人收入方面的监管,采取合理的税收起征线,保障国家收支平衡。

从目前来看,大家资产如此偏科于房地产的原因,还是由于国家税收体系的重点不同造成的。

随着税收体系的改革,房地产被推向边缘以后,房价也就会下降了。


暖心人社


房价涨到一百万一平方中国将多出上亿个亿万富豪。不过都是些连肉都吃不起的,有意义吗?高工资,低物价才是真正的国富民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