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从招股书,看成都先导“科”“创”成色

从招股书,看成都先导“科”“创”成色

成都先导的DNA编码化合物库(DEL)技术平台 图据成都先导官微

11月22日下午,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宣布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先导”)首发上会获通过,计划募集约6.6亿元用于“新分子设计、构建与应用平台”与“新药研发中心”项目的建设。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也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第一家科创板过会的企业。“我们也是才迈出了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步路要走。”11月23日,在接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的采访时,成都先导的副总裁李蓉感叹道。

作为四川乃至西南第一家科创板过会的企业,成都先导究竟科创成色几何?

募集约6.6亿元

用于新分子、新药设计研发

11月22日晚间,上交所在官网披露科创板上市委第48次审议会议结果,同意华峰测控、成都先导2家公司首发上市申请。至此,从6月5日科创板上市委首场审议会议同意3家企业过会至今,170天以后,披露名单中最新的成都先导也成为了科创板过会的第100家企业。

“我们也是才迈出了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步路要走。”11月23日,在接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的采访时,成都先导的副总裁李蓉说。

招股书显示,成都先导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约3.6亿元。目前,自然人李进直接持有成都先导22.744%的股份表决权,并通过聚智科创间接控制公司10.737%的股份表决权,合计控制公司33.481%的股份表决权,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而冲刺科创板,成都先导计划发行不低于4000万股股份(含4000万股),募集约6.6亿元用于“新分子设计、构建与应用平台”与“新药研发中心”项目的建设。

具体来说,根据招股书,“新分子设计、构建与应用平台建设”项目拟在成都市双流区天府国际生物城建设高标准的新分子设计、构建与应用产业平台,引入行业先进设备和试验试剂,进一步扩大公司核心业务DEL库的规模和技术优势,是对公司现有核心业务的进一步扩展。

“新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则是通过建设一处高标准的新药研发场地,配套系列先进设备和仪器,用以提高公司新药研发实力。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成都先导也是四川地区第一家科创板过会企业。此前,四川共有3家企业申请上市科创板获受理,其中,苑东生物已经终止,秦川物联处于问询阶段。

DEL技术全球领先

招股书显示,成都先导的核心技术主要围绕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DEL)技术,具体包括:DNA 编码化合物库的设计、合成与表征纯化技术、生物靶点活性验证与DNA编码化合物库筛选技术,以及基于DEL技术的自主创新药研发平台。

DEL技术如何理解?李蓉告诉记者,DEL是一个相对新的领域和技术。记者了解到,简单来说,DEL技术就是孵化新药时,一个高效地将分子与疾病靶点匹配的工具。

“过去,我们的分子库中只有几百万种分子,我们用这些分子与疾病靶点一个个配对,从而将配对成功的分子筛选出来成为临床候选,再进行新药研发、临床审批和临床试验等,最后形成进入临床治疗阶段的新药。”2018年10月,在成都举办的创新药物发现的前沿与实践国际高峰论坛上,李进曾这样介绍。基于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DEL技术)的发展,使可供筛选的分子增加到了几千亿甚至是上万亿种,“同时针对靶点相互竞争、共同筛选,这不仅提高了筛选的效率,也增加了筛选成功的可能性。”李进说。

记者注意到,目前,成都先导药物也是全国首个拥有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的企业。截至2018年3月,成都先导药物就已完成1800亿小分子DNA编码化合物的合成,在小分子领域位居全球第一,是全球可基于此技术进行规模化新药研发合作的3家公司之一,具有每年超过100个生物靶点的筛选能力。

据悉,辉瑞、赛诺菲、默沙东等全球医药领域的龙头企业均与成都先导药物建立了新药合作关系,实现商业收入的快速增长。

科研人员占比超过85%

在近三年来,成都先导的研发投入逐年增高。

2016~2018年及2019年1~6月研发费用分别为1605.43万元、4621.40万元、6186.44万元及3705.8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97.72%、86.84%、40.92%及34.65%。

记者还注意到,成都先导的研发人员数量也几乎占据了公司所有员工大半江山。招股书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员工334名,其中研发人员286名,占比为86%,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为96%,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49.1%。

财务报告显示,成都先导在2018年已经实现了盈利。具体来看,2016年、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1~6月,成都先导营收分别为1642.91万元、5321.87万元、15119.60万元、10695.13万元。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297.42万元、-2308.07万元、4496.05万元、5967.25万元。

关于成都先导是否具有独立建设DNA编码化合物库的能力,上市委要求说明技术层面是否依赖外包或第三方采购,对此成都先导回复,在DEL技术领域的研发主要依靠自有技术人才和科研团队,具有独立建设DNA编码化合物库的能力,在技术层面主要依靠自有资源进行研发创新,而非依赖外包或第三方采购技术服务。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 袁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