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二战时意大利保持中立,对德国是不是更好一些?

真正鳄鱼不哭


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外强中干”的伪强国,它虽然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在地中海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但是由于没有航空母舰搭载的海上航空兵,只能在岸基飞机的掩护下作战,是一支防御性海军。陆军和空军的规模也还可以,但是现代化水平太低,尤其是陆军还装备着许多一战时期的火炮和机枪,充其量只能算是一支二流军队。最为关键的是意大利的资源匮乏程度比德国还要严重的多,根本没有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的能力,意大利无法为他的军队提供充足的武器装备,尤其是现代化的武器装备。



从战略上来看,意大利的参战对整个轴心国同盟来说也确实是弊大于利,虽然它牵制了一部分英国的海陆空军队,但是毫无战略意义,反而使轴心国的战线拉长了,对于资源匮乏的轴心国同盟来说,获取胜利的唯一机会就是进行一场快速的、决定性的战争,所以要尽可能的减少次要战场的开辟,集中力量用于主要战场,就像此前的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那样。意大利在地中海向英国发起挑战,实属最大的战略错误,因为意大利并不能彻底打败英国,它的海军连地中海的制海权都不能夺取,更不用说前往大西洋了,这场战争必然是一场长期战争,这对于意大利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当盟军计划发起战略反攻时,也是选择了从意大利发起进攻,率先在北非登陆歼灭了德意非洲集团军,从而使轴心国欧洲堡垒脆弱的南线暴露在盟军的直接攻击之下,相比于西线,整个南欧战线几乎毫无防御可言,不仅仅是意大利本土,法国的南部和巴尔干半岛都面临着入侵的威胁,德军不得不将相当数量的军队投入这些海岸线的掩护中,更无法在东线的决战中取得胜利了。意大利军队本身也无法守住自己的国土,甚至连抵抗的勇气都没有,在盟军登陆意大利不久,意大利即退出了战争,德国不得不全部接管了南欧的防御,这牵制了德军不少于50个师的兵力。


现在看来,意大利当初还真不如保持中立,这样英国也断不会主动进攻意大利而多树一个敌人,至少在美国加入战争前英国不会和意大利开战,最有可能的是只有英美盟军集结其一支足够的强大的军队后才会开始考虑和意大利开战,或者直接不和意大利开战以避免意大利介入战争。这样德国就能在1941和1942年之间集中力量对付苏联,不用往地中海派遣陆军和空军了,而且意大利还可以派遣更多的陆军协助德军进攻苏联,可以效仿西班牙那样以志愿军的名义参战。至少意大利战前在纸面上的军事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只要意大利不主动参战,同盟国绝不会冒犯这个看似强大的对手的。就像二战中的土耳其,它的地理位置极具战略意义,但是无论是德国还是苏联都不敢主动入侵土耳其,都不愿意多一个敌人,土耳其的军事实力是远不如意大利的。至少在德国解决苏联以前,意大利应该继续保持中立,提前发动战争反而拖累了德国,德国不仅要为意大利提供军队支援,还要为其提供各种资源,意大利成为了轴心国“欧洲堡垒”的软肋。


战略论


意大利如果能像西班牙那般,保持偏向于德国的中立,当然是对德国有利的!意大利控制非洲大片土地,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都是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尤其是埃塞俄比亚富含各种战略资源;利比亚的石油在二战时期尚未得到有效开发,但如果战火没有烧到这里,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意大利完全有可能将这里变成德国的“油库”!

(墨索里尼政府埃塞俄比亚)

一言以蔽之,意大利不参战是好事,它能成为德国战争机器的资源产地则更好!

此外,从战略上来考量,意大利不参战就不会存在非洲战场,隆美尔非洲军团几万人的兵力就能调往苏德战场作战;也不会有后来的突尼斯战役,让德国损失近30万兵力,约12.5万德军被俘,这股兵力甚至有可能挽救苏德战场的败局。

突尼斯战役是1943年3月打响的,此时的一个多月前保卢斯投降,同样是这年的3月曼施坦因也正在哈尔科夫艰难抵挡苏军的追击,整个苏德战场的南线兵败如山倒,希特勒甚至亲自到前线鼓舞士气,根据曼施坦因元帅的回忆,当时德军处于1:8的绝对兵力劣势。此时是东线战场最需要人的时候,德国却不得不为意大利在突尼斯流血!而当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后,希特勒甚至终止了库尔斯克会战,抽调兵力加强在意大利半岛的防御,也正是从此时开始,德国陷入了意大利、苏联两线作战的窘境,兵力更不够用了。

当希特勒自杀、德国全面投降之时,驻意大利北部的C集团军群竟然有65万人之多,意志力坚强的凯瑟琳元帅,一路从北非抵抗到阿尔卑斯山脉,当盟军从东西两个方向逼近柏林时,凯瑟琳的大军被牢牢牵制在意大利,无力支援本土作战,这充分说明意大利是德军的负担。

(注意看,柏林苦苦挣扎时,德军仍然保持着对挪威、丹麦、奥地利、捷克和意大利北部的占领,这严重分散了它的兵力)

假如意大利从一开始就保持中立,德国就能省下几十万人的兵力,加强到东西两线的作战中去,减轻兵力不足的压力。说不定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也不会在斯大林格勒覆灭、诺曼底也不会让盟军轻易取胜、库尔斯克会战也有可能以胜利告终。

(冰天雪地中的德军投降,他们没有足够的援兵和给养,战败并不奇怪)

其实,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拉拢或者占领了很多不必要的国家,除了意大利之外还有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希腊,这些国家严重浪费了德国的兵力,它们也不能提供有价值的战略物资和可靠兵员,南斯拉夫的铁托游击队还成为德军的心腹大患、希腊的克里特岛成了德国伞兵的终结之地,让这些国家保持中立才是最佳选项。


兵器世界


引言:

1941年二月,此时的欧洲正笼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之中。汽车缓缓的停在德国柏林的作战厅外,下车的是一个挺拔精神的军人,元首发来急令召见他,走到门口,突然传来一阵阴冷又恶狠狠的声音“意大利的那些“娘们儿”,难道他们的力气都用来喝红酒,吃意大利面了吗?这帮混蛋只知道去欺负欺负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罢了!可恨!”那军人低头一看,一张电报被摔到了自己的脚下,对着屋子里一个矮个子,军人挺直了腰杆:“元首,隆美尔奉命报道!”“亲爱的隆美尔,我们没用的盟友意大利又在非洲被英国佬踢屁股了,我需要你去带领伟大的日耳曼民族去支援他们!”矮个子紧紧的握住军人的手,仿佛看到救星一般。

“沙漠之狐”隆美尔

随后不久,隆美尔带着精锐的德国部队南下北非,与英国远征军展开了激烈的交战,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称号,而那些意大利军队,他们最大的作用就是充当德国人的“啦啦队”,在旁边高喊加油罢了!

1941年,轴心国在德国柏林正式成立,德国,日本与意大利结成轴心,但和另外两国相比,意大利显然有些名不副实,让我们看看意大利在二战期间的那些作为。

一.我只能欺负非洲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法等国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即在不侵犯两国核心利益的前提下放任德国行为,在希特勒的带领下,德国先是帮助西班牙反政府军作战,随后又入侵奥地利,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看着德国一口一口的咬“肥肉”,意大利人也开始嘴馋,但是,他们可没德国人那么强,最终,他们把目标瞄准了非洲弱国——阿比西尼亚(即现在的埃塞俄比亚)。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图

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不宣而战,对阿比西尼亚发动侵略战争,分三路进攻,直扑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阿比西尼亚虽然人数达到四五十万,但装备低阶,训练落后,与意大利军差距甚大。即使如此,英勇的阿比西尼亚军队仍然顽强抵抗,意大利人在东非高原复出了惨重的代价。这可让意大利元首墨索里尼有点挂不住面子了,于是他决定对阿比西尼亚使用毒气弹!在恶毒的化学武器面前,阿比西尼亚的抵抗失败了,1936年5月5日,首都被意大利攻陷,阿比西尼亚被并入意大利国土!

虽然阿比西尼亚失败,但意大利人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两万人阵亡,十八万八千人非战斗减员或负伤。面对弱小的阿比西尼亚能打成这样,德国无疑找了一个“猪一样的队友”!

二.北非战场的惨败

随着1939年9月1号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正式打响!作为德国的盟友,意大利人不敢对欧洲的强国入侵,因此他们把目光再度瞄准了非洲,这次,意大利想趁德国在欧洲的攻势,吃掉英国在北非的殖民地!

在意大利巴尔博元帅的指挥下,意大利两个野战集团军对利比亚和埃及展开了猛攻,而彼时在这里的英国军队只有区区两个师,人数差距让英军被迫后撤,原本意军应该趁这一绝佳机会一举拿下北非,但可爱的意大利人只推进了90公里就无法前进,因为他们的补给和指挥系统跟不上战争的节奏!英军得到喘息的机会,很快便转守为攻!

北非战场的意大利部队

1940年9月13号,英国在补强了两个师之后发起反攻,意大利军兵败如山倒,要知道,即使英军补强两个师在兵力上意大利人还是占据着绝对优势的。但意大利人似乎天生不是打仗的材料,短短两个月时间里,英国人就推进了足足八百多公里,墨索里尼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给希特勒发电报求援,也就成了我们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三.打仗?我们更爱浪漫

对于意大利人而言,打仗这种事和他没关系,我们玩的是浪漫,在德国紧急备战的时刻,意大利人的战前准备就一件事——买红酒!对于意大利人来说,没有红酒的人生还叫人生嘛?所以在意大利军投降之后,他们仓库里的物资红酒比弹药还要多!

既然有了红酒,那么又怎么能没有意大利人最爱的意大利面呢?在酷热的北非战场,意大利的军队受不了沙漠的残酷,经常向德军求援,而当德国人千辛万苦的给他们送来珍贵的淡水和给养时,浪漫的意大利人正用他们煮面条呢,时不时的还抱怨两句“为啥不顺便送点红酒过来呢?”


二战时投降的意大利部队

而面对战争,可爱的意大利人从来没有把他当回事,在兵败如山倒的二战后期,一个盟军的飞行员不小心降落到意大利的军营里,飞行员心想“这回死定了!”结果第二天,这军营里几千意大利人对他投降了,理由是我们找不到盟军投降!这一滑稽的举动让这可怜的飞行员一下成了接收大员,升了好几级官。

结语: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人在正面战场几乎没有做出什么贡献,反倒拖了德国的后腿,希特勒面对这种猪一样的队友不得不把部分德国的部队拿过来支援他们。所以,对于德国而言,也许意大利人保持中立对他们来说更好。

轴心国结盟漫画

当然,意大利人在二战时也不是对德国一点忙也没帮上,1943年墨索里尼政府垮台后意大利投靠了同盟国一方,导致德国洗劫了意大利的军用物资仓库,在那一年,德国的军工生产达到了顶峰!


相城历史小学生


从德国角度,意大利中立当然更好

1.德军不用花费宝贵的人力物力和坦克跨过危险的地中海去分兵北非。

2.德军也无须准备兵力防范盟军从意大利登陆。相当于南欧几乎只在巴尔干半岛构建防御体系就足够了,这可以大大减轻德军防御负担,并由此节省出更多机动作战兵力。

3.中立意大利将不会保留庞大的武装力量,所以他可以开足马力卖给德国更多的原材料和其他战争物资资源

如果归如果,即使不考虑意大利立场,意大利作为欧洲重要的地区性大国不可能不参与二战,


Ihowooooo


真以为是意大利的错???德国拉入意大利的目的本来就是利用亚平宁半岛-西西里岛-利比亚封锁住地中海,意大利一直打埃及抱着的也是这个彻底封锁地中海的目的,二战英国的战争物资大多数都来自亚洲澳大利亚等地,封锁住了地中海,英国的战争物资通往大不列颠的距离就要增加几千里,简直就是要英国的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