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权势到底有多可怕?

小小嬴政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大唐时期的贞观之治,就是李世民开创的,使唐朝迎来了属于它的盛世,让古代王朝的繁荣攀上了一个高峰,并走向世界,被世界所知晓。



作为一位伟大的明君,他一直被世人所推崇,可不得不说,他的皇位是他唯一诟病的地方,因为他正是以玄武门之变这种不光彩的政治策反杀害同胞兄弟即兄长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至此成为唯一的嫡长子,不得已老爹李渊立其为皇太子,不久李世民便胁迫李渊退位让贤,做一位太上皇,而其本人正式登基成为大唐第二位皇帝,称唐太宗。

做出玄武门之变这番惊天策反,改写自身命运的李世民,他之前的权势有多可怕呢? 《资治通鉴》中有记载,李渊于太原起兵造反,李世民是首谋之一,并且李渊许诺事成之后给李世民太子之位。但造反成功登帝后却还是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之前所做的承诺抛之脑后,对于老爹的失信李世民还是心有怨气的。同时身为太子的李建成对此也很是担心,怕自己的太子地位不保,开始处处对付李世民。


而李世民也不是软柿子,任人随意拿捏,他是在军队里建功立业的,他从开始的支持老爹李渊举兵造反并拥护李渊称帝创立大唐到后面各种灭窦建德、刘武周、王世充等,军功卓越,功高震主,可谓是军中的顶梁柱,是军心所向,由此也获得房玄龄、杜如晦、秦叔宝、尉迟恭、程咬金、侯君集等文臣武将的支持。这些人可以说这对他发动后来的玄武门之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世民头衔有很多,封为秦王,建天策府,封天策上将和尚书令,设置文学馆,延揽四方名士,由此秦王一派逐渐成形,但对应的太子李建成一脉的东宫派也是实力强劲,李建成光太子这个头衔就可力压李世民的所有头衔,再加上李渊那时年事已高,不理朝政,日夜纵情酒色,所以国家政务太多数还是交给了李建成把持,可见李渊还是比较偏袒太子的。


所以在朝堂之上,都城之中,太子李建成的权势还是力压秦王李世民的,不然李世民也不会谋划玄武门之变这条不归路来篡夺太子之位,这都是被逼无奈,当时太子和秦王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而且形势对李世民来说非常不利,方才兵行险招,决定先发制人。

要说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身死落败,跟自身的自大也有很大关系。自以为自己已经主宰了皇朝,而不知道人心隔肚皮,疏忽了李世民的胆量与玄武门卒卫的私心与贪婪。原本玄武门守卫常何是太子亲信,所以当时准备进宫的二人认为从此门入宫最为保险,但殊不知李世民已经将其策反,就待其进入圈套。


最后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尉迟恭杀死了李元吉,至此这场发生在玄武门的手足相残的惨案就此落幕,李世民获得了胜利,也为自己赢得了新生,或许是顺应天命,一切都是定数,大唐也迎来了它的盛世。


夏目历史君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权势并不大,谈不上可怕,虽然被封天策上将,并允许置府纳僚,但在李建成蓄意的排挤和打压下,李世民差不多快成光杆司令了。李建成瓦解秦王府势力主要采取了两种手段:一、鼓动伊德妃和张婕妤经常给李渊吹着枕边风,说李世民的坏话,致使李渊逐渐偏坦自己。二、李世民的谋臣良将先是被李建成拉拢,拉拢失败后或被是刺杀或是遭贬斥。而李建成却在不断的扩充军备、积蓄力量,为日后的武装斗争未雨绸缪。
(唐太宗李世民)


其实兄弟俩的明争暗斗、水火不容,李渊是心知肚明的。为了避免事态严重化,李渊曾经有过将兄弟俩分开的想法,就是把陕州之东的土地包括洛阳划给李世民。如果李世民按李渊最初的意向进驻洛阳的话,李世民将开辟另一番如日中天的景像,到时候李世民与李建成的斗争就上升到国与国之间的性质。所以在大臣们的再三劝阻下,李渊权衡利弊,打消念头。由此可以,李渊为了化解兄弟俩的矛盾,可以说是绞尽脑汁、费尽周折,但最终还是酿成大祸,铸成悲剧。
(李世民剧照)


那么,既然李世民的势力不如李建成,为什么能取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呢?有三个重要因素:

  1. 抢占先机,积极筹备。李建成密谋在出征突厥的饯行仪式上除掉李世民及其手下,结果情报泄露,李世民只好提前部署应对措施。
  2. 引蛇出洞,攻其不备。李世民向李渊告发太子淫乱后宫,巧妙的利用父亲李渊将李建成和李元吉引出来,在上朝的必经之路玄武门埋下伏兵。李建成既然不怀疑父亲,自然就防备松弛,所以被李世民杀了个措手不及。
  3. 控制李渊,平息战乱。在将李建成和李元吉杀死后,李世民派尉迟敬德武装劫持李渊,迫使李渊下令东宫势力停止反攻,并将军政大权交予李世民。
    (李世民剧照)

总结:李世民取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并不是因为人多势众,而是拼的是智慧和谋略。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在李世民4岁的时候,其父李渊请来了一位相士。这位算命先生看到李渊之后立马说道:“您是贵人,并且您家中还有贵人。”等这位相士见到年幼的李世民后,他狂赞:“龙凤之姿,天人之表,此子长到二十岁时既可济世安民!”从那以后,李渊便给自己的二儿子改名为李世民。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四方割据。时任山西晋阳留守的李渊在次子李世民的极力劝说下起兵反隋。从此,李世民如大鹏展翅,扶摇直上;又如龙归大海,击水三千。历史的偶然性和历史的必然性在千古一帝的李世民身上得到了非常完美的诠释,造就了他的丰功伟业。至于饱受史学家诟病的玄武门政变,我以为和李渊的犹疑不决和左右摇摆有着巨大的关系,毕竟一山不容二虎啊!

一,历史的偶然性。

李世民自小就跟随父亲李渊四处征伐,见惯了血雨腥风,练就了一身虎胆,且犹擅骑射。公元617年,李世民纵观当时的局势,极力鼓动李渊起兵反隋,史称晋阳起兵。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发兵攻取长安,灭大隋。后,李世民又率兵攻破洛阳。次年,李渊称帝,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二李世民做了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

从李世民的人生经历不难看出,隋末的天下大乱才成就了李世民,乱世就是历史的偶然性,而李世民很好地把握好了这一点,所以,他取得了赫赫武功。

二,历史的必然性。

公元618年,大唐帝国刚刚建立,各地的军阀林立,所以,李世民担负起了统一天下的大任。他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之功。具体来说,六次战役中的四次大战役都是李世民一手谋划并取得了胜利。


1平定陇西之战。通过浅水原之战,李世民大破薛举,解除了大唐帝国来自西面的威胁。

2收复兵,汾之地。此战巩固了大唐帝国的北方,一举消灭了刘金刚,刘武周集团。

3虎牢关之战,此战让李世民走向了军事斗争生涯的巅峰!这一仗击败了割据中原的两大军事集团:河南的王世充和河北的窦建德,巩固了华北地区。

4重创窦建德余部。

李世民自虎牢关之战大胜而归之后,李渊对自己的二儿子是封无所封!所以,他发明了一个空前绝后的职位:天策将军。其位置在王公之上,并允许李世民在天策府自置官吏,天策府俨然成了另外一个小朝廷。然而,此时此刻的李世民面临着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太子哥哥李建成的排挤和打压,更为甚者,李建成的太子帮也在谋划着怎样除掉李世民。所以说,李世民此时此刻如坐针毡,如临深渊。还好李世民经过多年的经营拥有了一定的军政小圈子,如军统六哥有一帮愿意为他舍命的兄弟。这个时候,历史的必然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个沙场上的嗜血统帅果断地发出了雷霆一击。在其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才彻底控制了整个局势。


青梅煮酒LYX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在玄武门附近杀死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随后逼迫李渊立自己为太子,不久又继承皇位,改年号为贞观。那么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的权势到底如何呢?

李渊当年在太原准备起兵的时候,就派李建成和李世民这两个亲儿子分别聚集力量,将来协同作战。

此时成败未定,身份也没有区分,所以兄弟俩的矛盾还没有显现。李渊称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后,主要工作就是协助李渊处理政务,为将来接班做准备。而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并不是天下太平,平定四方的工作并没有结束,而李渊最值得信任的亲儿子秦王李世民就被派出去南征北战。

李建成和李世民的这个分工客观上来讲对李世民较为有利,为李世民创造了建立军工的机会的同时,也使得李世民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增长了才智,积累了民心,扩大了自己的势力。李世民平定盘踞在河南的王世充后,几乎可以说是掌握了全国的兵权,随着国内大股反对势力的覆灭,李世民的势力也达到了一个巅峰。

后来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直接参与玄武门之变的有十二位: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段志玄、屈突通、长孙顺德、侯君集、张公瑾、程知节、秦叔宝,玄武门之变前支持李世民(至少没帮太子)的三位:李靖、李勣、萧瑀。除此之外,张亮在洛阳执行任务,配合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前后李世民身边的亲信差不多就是这些人,还有一些在外有军事任务的,比如刘弘基、刘政会等人。

说了这么多,其实也可以看出来,虽然玄武门之变这件事情很突然,但李世民和李建成发生正面冲突这件事并不突然,早早晚晚的事情。李世民夺权之心应该是在平薛举前后,当时李建成已经坐上了太子的位置,平定薛举之后李世民被封为太尉,持节陕东道大行台,独掌地方军政大权,势力逐渐巩固。

而李世民为夺取皇权所做的准备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网罗人才,当时唐朝刚刚建立,缺乏人才,秦王府不少文武官员被调到各地为官,其中就有被调往陕州府的杜如晦。这些官员被调离自己身边搞得李世民很是紧张,房玄龄对此表示“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随后又表示“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若大王守藩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李世民听后急忙将杜如晦调回秦王府,后来又开办文学馆,并直接放手让房玄龄为自己招揽人才。

从唐朝的建立到统一,李世民作为领兵作战的主要将领之一参加了大部分主要战争,麾下不仅拥有众多猛将和谋臣,更是树立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地方势力,否则即使在玄武门干脆的杀掉李建成,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完成权力的交接。


邓海春


这个问题我来分析下,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有许多的官职,秦王、尚书令、雍州牧、上柱国、太尉、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左右武侯大将军、益州道行台等等。

我们来看下具体的官职所拥有的权利;尚书令:这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的职务,拥有最高行政权;雍州牧、陕东道大行台和益州道行台都是一个地区的最高领导人,军政一把手;左右武侯大将军是京城戍卫军队的老大;太尉是最高的武官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其中天策上将是因为李世民的功劳实在太大了,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封赏的了,李源特地为李世民设了这么一个职位,在三公、亲王之上。除了没有太子的称号,其他都有,太子没有的他也有。拥有这么大的权利,等李建成登基的时候肯定第一个对付他,所以先下手为强,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霦舞


在玄武门之变前的李世民顶着个秦王的外号,有着比太子李建成更高的权力和威望!所以李建成忌惮他是非常正常的,而李世民的权势之大可以从以下这三点看出:


其一:李渊在太原起事后,李世民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威望一天比一天高,在虎牢之战班师回朝时受到了长安百姓的夹道欢迎。这可是非常不简单的,试想一下是都城百姓夹道啊!


其二:公元621年,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其地位比其他的亲王都要高,纵观整个唐朝只有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好不夸张的说,李世民成了除唐高祖李渊、太子李建成后唐朝第三号人物!

其三:李渊特别批准李世民在天策府自己招募官员。这之后,秦王府就成为唐朝一个合法的“小政府机构”,这是多么令人匪夷所思的一件事情。


通过上面三点可以看出李世民当时权势和威望是非常高的,而又因为李渊没有及时的制止他们兄弟之间的明争暗斗,最终导致了玄武门之变的发生。


小凌说史


玄武门之变前,唐太宗李世民的权势如何?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张亮谋逆案”!别误会,不是“爸爸去哪儿”……张亮是秦王府的属官,是彼时李世民的亲信之一,曾受李世民委派前往洛阳联络山东豪杰。结果,被时任齐王李元吉等人告发谋逆,唐高祖李渊下令将张亮下狱、严刑拷问。如果不是张亮咬死了没有供出李世民,中国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换言之,彼时唐高祖李渊已经看到李世民尾大不掉、对时任皇太子李建成产生严重威胁了!为了政权平稳过渡,实际上这个时候李渊已经在着手削弱李世民的势力,而所谓“张亮谋逆案”仅仅是一个导火索而已。那么,李世民为什么要派张亮前往洛阳联络山东豪杰呢?事实上,彼时的李世民也已经看出父亲准备替大哥出头、为大哥接班铺路了。于是他想到了以退为进、保存实力,企图让唐高祖李渊将其封往洛阳,一来可以避免与李建成的正面冲突,二来可以借此保存实力并联络山东豪杰,并企图以此与李建成分庭抗礼!



早在太原起兵时,因为李建成的嫡长子、唐国公继承人身份早定,加之李建成相对于军事作战更擅长行政性事务。因此,李渊把李建成留在了大后方,负责行政性事务和军需后勤工作,而把嫡次子李世民派往了前线。可是,李世民在前线拼命,打下的江山却是李建成的,很显然,李世民不乐意了。于是,李渊给儿子玩了一出“画饼充饥”,不仅有意无意暗示李世民有可能跨过长兄接班,而且对李世民委以高官、厚禄、实权!从而激发李世民的野心,为自己冲锋陷阵。此举短期内的确效果明显,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相得益彰,唐王朝能够以很短的时间定鼎天下,二人功不可没!



唐王朝开元建国之后,问题又来了!李建成是嫡长子,而且是当初唐国公的法定继承人,他来当这个皇太子理所当然!但是,唐王朝虽然开元建国了,但是天下尚未完全平定,李渊还需要李世民为自己冲锋陷阵、一统天下!怎么办?于是李渊继续玩起了“画饼充饥”的旧把戏。虽然册立了李建成为皇太子,但却给了受封秦王的李世民一个天策上将的头衔。这个头衔虽然是空衔,但却和皇太子一样,拥有开牙建府、拥有属官的权力。不仅如此,李渊甚至还赏给了李世民几个筑钱炉范,让李世民可以自己筑钱。一时间,李世民的天策府和李建成的东宫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同时,李世民还兼任着太尉、尚书令、中书令、领十二卫大将军等职务。太尉虽然是虚衔,却位列三公、崇高无比;尚书令和中书令是尚书省和中书省的最高长官,虽然李世民并不处理具体事务,但是却可以以此名正言顺控制除门下省之外的中枢机构;领十二卫大将军这个职务虽然不能让李世民真正控制十二卫,但却是李世民名正言顺拥有巨大兵权的理论基础!如此一来,李世民除了一个皇太子的名分,完全可以与李建成分庭抗礼,甚至在很多方面要盖过李建成一头。



可李建成也不傻呀:“爹,您这是玩的哪出啊?!”于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相互之间龃龉不断!在天下初步安定之后,李世民的作用变得越来越不显著了。这个时候,李渊开始翻脸不认账了!皇太子理所当然是嫡长子的,老二你哪凉快哪呆着去吧。于是,为了政权平稳过渡,李渊开始着手削弱李世民的势力,为李建成顺利接班铺路了。



就在这个时候,“张亮谋逆案”发生了。李世民原本只是想以退为进,慢慢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李建成、李元吉,甚至包括唐高祖李渊已经把李世民逼到了墙角。最终,李世民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定趁自己的权势还没有被彻底削掉前,铤而走险、武力夺权!于是,在玄武门内上演了一出同胞兄弟相残的人伦惨剧,李世民诛杀了一母同胞的亲哥哥李建成和亲弟弟李元吉,继而逼父亲李渊册立自己为皇太子,史称“玄武门之变”。不久之后,李渊正式“禅位”李世民,自己当起了太上皇,“贞观之治”的大幕正式拉开。


农民工歪说历史


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早晨,长安城中气氛沉重,一场阴谋正在酝酿之中,就要爆发。

秦王李世民率领手下十多员征战沙场的老将,发动玄政变,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在混乱中被杀,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奠定了唐太宗李世民对大唐王朝绝对的统治地位。政治上,太宗自创天策府!大唐王朝成为集政治,经济,国家政策于一身的政治体系!在笼络天下民心方面,李世民一些列的政策获得老百姓广大支持,赢得大唐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而盛唐无论在军事还是国际影响力上,都跃上了一个空前的台阶。李世民更是扬名海外,被外族尊称为“天可汗”!

李世民对唐朝人来说就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一个神级别的人类。他是帝王,政治家,经济学家,军事家。他被外族人尊称为“天可汗”,他劝李渊起兵反隋,据太原,平西北,破洛阳,占中原,把隋末乱世一统的天才人物。

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兵变前的势力已经是非常庞大,庞大到什么程度呢?

政治上,创立天策府。

天策府其实是李世民的官邸,在李世民攻克洛阳了以后,由李渊亲封,于长安建立融合军政为一体的府邸,由李世民一人担任天策府的上将,这是一个50多人组成的团队。

旗下设立的主要职位有:长史、司马、从事郎、主簿、参军、兵曹、录事等职位,管理国家在政治、军事、经济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李世民的高瞻远瞩,还有雄才大略。在各国都忙于征战的时候,李世民已经在思考国家安定和政治稳定之后治理国家的方法。

天策府其实就是微版的国家政治体系,在李世民称帝后所设立的很多官职也是以天策府作为模型和参考的。

收纳民心,获得老百姓广泛支持。

玄武门之变之前,朝廷上李世民虽然处处被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针对和被打压,但是他始终隐忍不发,而是收买民心,把自己安放在一个很低下的位置。

大唐的百姓也不傻,他们自然知道到底谁对他们比较好。李世民在朝堂之中不得志,但是在百姓中却深受爱戴,也做了许许多多对大唐百姓有确实帮助的事情。而且大多数战士的家人们都深受战士们的影响,对李世民自然是好感多于太子李建成,在民心方面恐怕连大唐皇帝的李渊都比不上。

除了收买民心,李世民在军队之中的威望无人能及,这也是他能够在玄武门之变取得胜利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

由于大唐的军队出外作战大多由李世民亲自带领,在李世民带领下征战四方,并且连战连胜,军中对李世民的崇拜是到了狂热的境界。

李世民也把军中的大部分主要职位换成了自己的亲信和熟悉的兵曹,在军队中有绝对的控制劝和话语能力。大唐的军队多由李世民亲自训练,并从中挑选出各个军队中优秀的将士组成一支人数只有100人却所向无敌的“黑甲军”,令敌人闻风丧胆。

拥有了强大的军队而且对军队拥有绝对指挥权的李世民,立下无数丰功伟绩,汗马功劳,毫不夸张地说,李唐的天下,大分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李世民首先是在浅水原之战彻底打败西部的薛军,消灭了陇东集团。之后刘武周依附突厥,南下进攻唐朝,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唐军不畏艰险彻底消灭了敌军,收复了丢失的土地。

在和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战役中,李世民先将王世充击败,围困在洛阳,令其无粮草供应,待其自毙。并在虎牢之战中大败窦建德军,生擒窦建德,洛阳的王世充也只得投降。

消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之后,李世民继续率兵征缴刘黑闼。刘黑闼是窦建德的部下,他打着为窦建德复仇的旗号,在河北起兵反唐。李世民指挥了平定其第一次起兵的战役,仅仅两个月就取得了胜利。

李世民在所有占领和经过的地方都实施仁政,对百姓爱护有加,不烧杀抢掠,很多百姓也把李世民当做平定天下的真命天子,威望一时无两。

在玄武门之变取得成功,登上皇帝的宝座之后,李唐的江山就尽在李世民的掌握之下。

在对待外族,邦国之交方面,李世民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本着天下一家亲的理念,对外族主要采取以施以恩惠、以和为贵的政策。李世民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被西域多国尊为天可汗。

在对待吐蕃王朝的问题上,李世民采取了和亲政策,将文成公主远嫁西藏,解决了李唐王朝的后顾之忧,为盛唐发展赢来宝贵的时间,以便从隋朝末年的纷争动乱中恢复元气,才有了接下来的“贞观之治”。

如果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历史会怎样发展呢?很难说。但是庆幸的是,历史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李世民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博书


玄武门事变前,皇位有两大主要竞争者,一个是太子府,另一个为秦王府。



太子府的力量主要来自传统关陇集团,也基本上是接李渊的底子,主要集中于文官领域。

李建成的本身的才能绝不再李世民之下,李渊称帝前,李建成辅佐李渊处理内政,另一方面军事才能展现的也较为充分,虽不至于百战百胜,但绝对是一个合格的帝王统帅,李渊称帝后,李建成被立为太子,作为太子,作为帝位的合法继承人,在传统政治规则中就不能再陷于危难之地,所以李建成的主要呆在李渊身边进行内政管理,对于军事则交给了秦王。



秦王府的势力主要来自于新兴的山东士族,主要集中于武官领域。

从李世民角度讨论,其势力主要是在隋末农民战争不断地通过军事征伐锻炼起来的,李世民青年时期就展现出军事才能,但是因为李建成的存在被掩盖住了,李渊称帝太子建成侧重于内政后,李世民终于可以一展宏图,不断地在战争中积累战功和声望,特别是当时处于战乱年代,刷战功是最容易、最便捷攒民心的行为,所以李世民被晋封为天策上将后,整个手底下的军事实力已经完全可以抗衡太子建成,而且当时出征主要是李世民领兵,带领哪些将领出征很大程度要参考李世民的意见,也就是如果将领想要升官发财,得看李世民的脸色,所以隐隐已经在军事上李世民甚至要超过太子了。当然这主要是军事领域,在文官领域李世民的势力虽然完全无法与太子抗衡,但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存在可以在文官领域可以占据一块小小的地盘。这也就是李世民事变之后,也可以迅速稳定朝局的原因之一。

所以总体可以看到,李世民的权势在玄武门之变前绝不会弱于太子建成。


我和女帝有个约会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的缔造者。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他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当上皇帝的。但你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下面我们来谈谈李世民在发动政变之前到达了什么样的高度。



第一、大唐建立前

李渊之所以能起兵反隋,这其中李世民建议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李渊的几个儿子中,李世民是最有政治头脑的一个。起兵之前,就已经战功卓著。

1、615年,李世民随军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

2、616年,李世民随父平定了山西境内的多起叛乱。

3、617年,李渊起兵于晋阳,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起兵攻入长安,隋朝灭亡。

4、617年12月,李世民被封赵国公、右元帅,帅兵十万进攻洛阳。

5、618年,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



第二、大唐建立后

唐朝建立初期,疆域只有关中、河东两部分,并没有统一。地方势力盘踞,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消灭各地势力,实现统一。所以,在李渊称帝不久,即排李世民去铲除各地的盘踞势力。较有影响力的有四场战役。

1、618年,浅水原之战,消灭了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

2、619年,李世民为元帅,讨伐刘武周、宋金刚,收复了并州、汾阳等地,稳定了北方地区。

3、620年,虎牢之战,秦王李世民挂帅,歼灭王世充、窦建德两大集团,控制了华北地区。

4、621年,剿灭刘黑闼、徐圆朗集团,稳定了山东地区。

由于战功显赫,在621年十月,受封为天策上将,司徒、尚书令,位列在王公之上,食邑三万户。特许开设文学馆,招揽天下人才。可见,在玄武门政变之前,李世民已经功高盖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