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從“江蘇省合肥市”新聞說起……

大學畢業後,我被分配到巢湖邊上的一所鄉鎮中學工作。

那時學校正在籌備50週年校慶,為此建了一所校史館。晚上我和幾位年輕老師溜達進去看個新鮮,裡面有位老師正在埋頭布展,頭髮已經花白,後來才知道他是教高中化學的瞿老師。我們中間有位物理老師在看學校簡介,還大聲讀了起來:無數“辛辛”學子在……。還沒等他讀完,瞿老師就笑著走過來說:這位年輕老師,你剛才讀錯了,是“莘莘”學子,不是“辛辛”學子。話音剛落,那位物理老師臉紅得…。

瞿老師很誠懇地說:你們都是站講臺、拿粉筆頭的老師,千萬不能把基本常識講錯啊。聽到這番話,剛上講臺的自己心裡直打鼓:如果換我讀錯的話,臉該丟到家了。這段故事,在我從教的生涯中,一直裝在腦袋裡,常常提醒自己。


從“江蘇省合肥市”新聞說起……

湖北某電視臺新聞截圖

直到今天看到“江蘇省合肥市”的新聞時,瞿老師的話語突然又躥進我腦海:你們都是站講臺、拿粉筆頭的老師,千萬不能把基本常識講錯啊。

我不知道“江蘇省合肥市”這樣基本的常識錯誤,是因為鍵盤的誤敲還是編輯疲勞所致。是的,每件事情都有看起來無法避免的理由,如果我們認真起來的話。

要麼是地理知識真的不過關!但這也讓我心生懷疑,作為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的人,尤其是新聞媒體人,總是要走南闖北的,連與湖北省相鄰的省會城市都能弄錯。隔著安徽把合肥硬塞給江蘇,這讓支援湖北抗擊疫情的江淮民眾情何以堪?

配字幕的人地理知識欠缺,後期審稿的人又在哪裡?最後又怎能讓這低級的錯誤通過電視廣而告之?難道他們中學裡都是不需要上地理課的嗎?

在我看來,就是缺少對職業的敬畏感。日常的知識積累不過關,連認真檢視的態度都沒有。一份職業既是謀生的飯碗,也是社會結構中的一個單元。不敢奢望: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最起碼要有慎始慎終的職業操守吧。

我想起有次高中課堂上,當一個女孩子站起來回答問題,侃侃而談到美國作家艾倫·金斯堡的時候,作為老師的我很是忐忑,因為我知其人而沒讀過他的書。後來回家狂補一番,雖然不精總算填補了個缺項。我想那時的我是有敬畏之心的。

對地理知識的輕視,對工作職責的率性,與一些人不尊重自然、放縱口欲如出一轍,導致現在我們在抗擊疫情,繼續為人類輕視自然的劣行買單。

唐朝詩人崔顥的《長幹行》:君家住何處,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在有問有答中,盡顯文明禮儀之美。就連現在小區的保安都會對業主進行靈魂三問:你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我們的某些媒體人何嘗不需要呢?

這是職責所在,更是道德所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