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李鸿章真的是“卖国贼”吗?

查理先生i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关键人物。他以儒臣的身份发迹于军旅,亲手创办了淮军。太平天国覆亡后,李鸿章开始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他先后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位居首辅,出将入相,并一手把持了北洋军权,是彼时权倾朝野、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李鸿章也是个毁誉参半的复杂历史人物。他亲自参与了《马关条约》、《中俄密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之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从某种角度看,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卖国贼 ;但从另一个视角看,他又是在替慈禧太后背黑锅 。 按传统历史观点看,尽管他曾经发起并创办了洋务运动,提倡“自立自强” ,但其一生总体是过大于功。

19世纪的最后30年,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开始威胁闭关锁国的大清国 ,他们采取军事、政治、经济、文化齐头并进的手段,加紧侵略中国,逼迫清政府打开国门。坐镇天津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早已成了慈禧太后的左膀右臂,并顺理成章的成为清廷的首席外交顾问和全权外交大臣,参与了近代史上一系列的重大外交决策和执行。

通过与外国人士、维新派人士、 清廷驻外使节、各国驻华使节的频繁交往以及洋务活动的亲身实践,李鸿章对中外形势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应对之策,他意识到清国与东西方列强间的巨大差距与鸿沟,于是提出了“对外和戎”的外交政策。李鸿章之所以提出“和戎”之策,源于他对中外各国间力量、体制、国力、科技的对比和对列强本性的看法。这一切导致了他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大搞绥靖主义,也就是投降主义,甚至不惜出卖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而他殚精竭虑推出的所谓“和戎”外交政策,不过是为换取列强的支持,以使清王朝的腐朽没落统治得以继续存在下去。

李鸿章是慈禧垂帘听政时的肱股之臣,因此,他的许多外交观点都与慈禧不谋而合,甚至是在慈禧的授意下而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签署的。正是有慈禧做靠山,李鸿章才敢于在《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出卖国家、民族主权的不平等条约上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海战,以大清北洋水师被日军全歼告终。慈禧被吓破了胆,她任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办理投降交涉事宜。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谈判时态度强硬,步步紧逼,李鸿章则委曲求全,步步退让。李鸿章认为,要想继续维持清朝的统治,保住北京不被日军染指,只能忍辱负重,对日做出最大程度的让步。于是他卑躬屈膝,割地求和。1895年4月17日,日、清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最为人所诟病与痛恨的一条是:将台湾本岛并所有附属岛屿以及澎湖列岛划归日本。消息传回国内后,在举国上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大家都把一腔怨愤全部倾泻到李鸿章身上,位高权重的他成了过街老鼠,“国人皆曰可杀”。其实,若慈禧不点头,借李鸿章100个胆他也不敢将国土“赠与”外敌啊。

后来,清政府天真的寄希望于“联俄制日”,并再次委任李鸿章为“头等钦差出使大臣”赴圣彼得堡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他此行还有个重要目的:办理“联俄制日”的具体事宜。

李鸿章抵达俄国后,在谈判中仍然步步退让。1896年6月3日,他和俄方签订了《御敌互助条约》,又称《中俄密约》。这个条约是沙俄精心策划的侵略阴谋和清廷推行“联俄制日”政策的畸形产物,它使侵略成性的俄国在共同御敌的幌子下,骗取了在中国东北修筑铁路的特权,而且为其下一步侵略中国大开方便之门。联俄制日,实乃“前门驱虎,后门迎熊”。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身在广东的李鸿章接到慈禧命令,火速赶回京师,谋求向列强妥协。1901年9月7日,11国列强胁迫清政府签订了极度屈辱的《辛丑条约》。此条约又称“议和大纲12条”,而签下这份丧权辱国条约的具体经办人,又是大名鼎鼎的李鸿章。此后,积贫积弱的中国彻底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腐朽落后的满清朝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代言人。 《辛丑条约》签订后不久,被清廷赞誉为有“玄黄再造之功”的李鸿章,在国人千夫所指的唾骂声中凄然死去。

【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插图源于网络】


铁马冰河wu


晚清名臣李鸿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临危受命,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30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1885年,清军在中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慈禧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不平等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于此,左宗棠曾直指主和的李鸿章:“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但,没有慈禧拍板,李鸿章再有声威,也是无济于事。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后的《马关条约》、1900年庚子拳乱导致的《辛丑和约》,也都是李鸿章为首席谈判大臣,但慈禧作为最高权力责任人,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然而,我们不能因此,简单、粗暴、固执地给李鸿章打上卖国贼的烙印。在外交场合,在谈判桌上,李鸿章都是据理力争,尽最大可能地维护中国的利益,只是无奈于国力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如1876年,英国签订《中英烟台条约》,李鸿章在英国公使威妥玛以下旗宣战的要挟下,巧妙地利用国际法挽回决裂之局。1895年春天,正在日本马关与日本议和的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抱着“争得一分是一分”的态度,拼力力争,“舌敝唇焦,磨到尽头处”,但狼子心肠的日本全权代表伊藤博文却毫无商改之处,李鸿章最后只好签下了中国近代史上最耻辱的一页——《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他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以巨额赔款而不割地平息事件,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当时已经78岁的李鸿章,本是两广总督,被慈禧临时下旨让他重新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为谈判的全权大臣。李鸿章殚精竭虑,四处奔走,最后染上风寒病倒,不久病逝。慈禧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就连日本伊藤博文也不得不承认,李鸿章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李鸿章与曾国藩等推动洋务图强,然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贸然向十一国宣战,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等违背中央的命令,推进东南互保运动,拒不同外国开战,保存东南各省的稳定,保护了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避免于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李鸿章更是以将朝廷诏书蔑称为乱命的方式促成此事。

李鸿章

当然,早在1871年,李鸿章在办理完天津教案后不久,代表中国与日本签订双方平等互惠的《中日修好条规》时,就从签约过程日本人的姿态中,看出日本“日后必为中国肘腋之患”。所以,他花大价钱组建北洋水师,但最后因内务府挪用北洋水师添置装备的军费,要为慈禧办万寿大典,捉襟见肘、无可奈何,最后导致他过于避战和重视海防而愿意牺牲整个新疆放弃疆防;1885年在完胜日本的情况下签订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给予了日本可以派兵进入朝鲜的权利;与日本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导致军舰在威海卫被全歼等,留给了历史和后人不少诟病的耻辱。


以礼观书


李鸿章是晚清时期重要的一位大臣,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相当关键的一个角色。回顾李鸿章的一生所作所为,有人将他看作维系衰亡国家的股肱之臣,但却也有许多人说他是卖国贼。

毁誉参半,可以说是对他最准确的评价了。而有书君认为,给李鸿章盖上卖国贼的帽子,实在有些过分苛刻了。

什么样的人是卖国贼呢?

首先他的行为是对国家和民族造成了伤害,其次他必然从这种行为中获得了自己的好处。

而李鸿章都做过哪些有卖国贼嫌疑的事情呢?

首先,李鸿章镇压过农民起义,最典型的必然是太平天国起义了。

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表现得软弱无力,饱受列强欺凌,普通人的生活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农民起义频繁发生。而李鸿章的军队,在镇压农民起义过程当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对于这些叛乱者,李鸿章也是好不留情。

另外,就是李鸿章最大的人生污点——签订《马关条约》。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和日本求和,接受了一系列不平等要求,而且割地赔款的程度都远高于之前。而负责签字的,就是李鸿章带领的代表团。

回国之后,李鸿章遭受了全国范围内的骂名,这件事,也让他彻底成为了卖国贼的形象。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且不说我们如今以后人的视角评判,即便是在当时,梁启超就在《李鸿章传》中为李鸿章抱不平。他认为当时国家的局面,不应该仅仅归咎于李鸿章一人,这是国家的落后,国民的落后共同导致的结果。

而李鸿章,更像是承担骂名的那个背锅侠。

相反,除了这些看似卖国贼的行为,李鸿章其实为挽救这个国家做出了许多的努力。

他是最早开眼看世界的地主阶级之一,推动了洋务运动,使清朝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同时,李鸿章还主动带人去欧洲各国交流学习,希望可以从中寻求王朝中兴的良药,改良当时的清政府制度。

只不过,李鸿章终究没有跳出为封建王朝效力的这个圈子,因此他的努力,最终也还是以失败告终。

所以,有书君认为,对于李鸿章,应该有更加客观的评价。从个人角度来说,他可能不如同时代的曾国藩那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但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李鸿章一生都是在为国家富强而努力的。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是,再洗白也是,左宗棠曾经说过,十个法国将军也坏不过一个李鸿章,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取得胜利。他却在后方签订割地条约,将士的鲜血都是白流。签订条约拿回扣(俄驻华公使密电),北洋水师浴血奋战,几千士兵葬身海底,日本舰队的燃料就是他儿子提供的精煤,那时候的人都说,宰相合肥天下瘦。你们这些精"章"派,你以为满天的人眼瞎呀!


亲家210


天阴沉沉的,连绵的阴雨天气让皇城根下的百姓叫苦不迭。这时一个正在田里锄草的农夫看到有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步履蹒跚,正在随从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赶回京城,不由得皱了皱眉头……其实几天前他还在广东任“两广总督”,但几天后收到朝廷十万火急的电报后,立刻意识到:出事了!来不急半分松懈的他,立即放下繁重的政务,星夜兼程、马不停蹄地赶往北京…奈何天公不作美,阴雨连绵,土路泥泞,但拖着沉重步伐的他还是隐约意识到:这或许是他最后一次为这个“支离破碎”的大清王朝续命了…

几天后,《辛丑条约》签下,举国上下对其破口大骂:卖国贼、卖国贼、卖国贼…这个沉重的担子老人再也背不下,从此一病不起,两个月后,便含泪归西……

这个年迈的老人就是晚清重臣李鸿章,为国家操劳了一辈子、也背锅背了一辈子的他,现在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虽然“清帝国”远未如他心中所想强盛如斯,虽然“清帝国”还是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但他尽力了,老了,也累了。

纵观李鸿章这一生:剿天国、统洋务、办实业,建水师,让苟延残喘的大清王朝回光返照。败海战、辱求和、签条约,将“卖国贼”的骂名背负半生。

我们不禁反思:一个命中注定化为尘埃的国家值得他如此费尽心血,托付终身吗?一个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值得他如此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答案不言而喻。


归来时当如是


这几天专门儿看了一下李鸿章资料,李氏家谱竟纳入两干好几百女性!可见人丁够兴旺!但不知为何,李某同宗兄弟六七个,同族更多,什么三富豪什么院士的,皆非其直系,我就纳闷了,啥人非要把这几个安排成他后人?人家没爹没娘啊!

安阳地区清末有个马佩瑶,官至两广总督,前二十多年听老人们讲古,说起他告老还乡时,拉回来的皮箱财物一百多车,本家都去帮卸货,一近支心生孬念抬起一箱趁人不备拐自家去了!一个小孙子看见对马总督告状,几叔爷偷拿一皮箱,其笑答:拿就拿吧,给他口黄面去吃罢了。但马总督这所谓一口黄面儿(玉米面),在几年后买了三百亩田地!

说这个事儿的意思就是,谁的后人就是谁的后人,不要瞎参合!鲁迅是鲁迅要纪念,他兄弟汉奸周作人要贬斥!后来能参合吗?他们自家都分得相当清楚地!

至于洋务派之类,不客气地说,太多了!那个时代有识之士除了满族大贵族保守外,多少都会搞洋务,不过他们几个官高爵厚成为领头人罢了,具体经办人,才是真正洋务派吧?真正成绩突出影响后世的,很有几个呢!

有几个回答提到别国战败签定割地赔款条约为何无人说卖国?很简单,人家两袖清风死后家无余财!跟富可敌国的李家不可同日而语!越拿外国人跟他比越显得他另类!👎👎


why142435885


晚清时,国力衰微,西方列强贱踏中原大地,而当时实际掌权的慈禧太后却大肆浪费国库,大肆挥洒。丧权辱国的条约在当时却必须要有一个人来签订,也必须来有人背这个锅。而在当时的环境中唯有李鸿章才能接下这个重任。


图片来源于百度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并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从这点可以看出李鸿章是希望当时祖国强大强盛,不被西方列强所凌辱。但奈何当时清政府无能,慈禧无能,纵然李鸿章有远大的理想报复也终归是无稽之谈。

图片来源于百度

李鸿章,曾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所以吧小编觉得李鸿章不是卖国贼,因为他也希望当时祖国强大,但奈何当时清政府无能。 ( 小编第一次答题口下留情(ಥ_ಥ))


上蝶


李鸿章是个怎样的人。。。宰相合肥而天下瘦,这句话是有的,因为他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煤矿、通商银行等,南京、上海等地的当铺、银号也是他的"管业"。梁启超也曾算过账,说他"家资逾千万,其弟兄子侄私财又千万余元",当然,可能不止。只看这一点的话,最多说他是国贼吧,卖国贼还不至于

那李鸿章有能力吗?也是有的,北洋水军曾是亚洲第一,也剿灭过太平天国,大力引进铁厂、铁路、电报、煤矿,而论外交,外国人对于他的信任也是远远高于光绪慈禧的,而且现在一些老外对于他也是评价甚高。他位于清朝金字塔顶25年,谋反易如反掌,但他却一直忠心耿耿。他的贡献也不可小觑,甚至有一人战一国之说。

那么最大的争论点就是说他卖国贼,这一点其实有点冤枉他了,清朝那个局势,总要有人来背锅的,而作为慈禧的重臣与得力干将,他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退一万步来说,他不签,总会有李白章李蓝章来签的,大势所趋,没办法的

屈辱的爱国者,其实也可以这么说,至少晚年的他表现其实很。。。额,用惊艳不知道合不合适,在这里突然想到了楚霸王的:天将亡我,非战之罪也

当然,这些只是我一点小小的不成熟的看法,不喜。。。欢迎讨论,毕竟理越辩越明嘛


cosplay大赏


李鸿章是个贪得无厌的畜牲,是个用人为亲的败类,它心中只有权力和金钱。国家民族与其无关。它去签卖国条约是可以吃回扣的,日本人就很喜欢它,称它为世上后伟人。李鸿章家财数千万两白银。从何而来,这么多年不购买枪炮还说太后用了军费一派胡言乱语。难道太后年年六十大寿吗。军费都被李鸿章贪了,左大人没钱去借钱打仗,李鸿章干了什么,一个地地道道的畜牲。把中国害惨了。


喜羊羊167238204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此联可见时人臧否 ,虽是辛辣,然尚能圆融,未至于戝蠹论之,然亦知合肥于北洋实业諸项未可称廉,已见物议。 甲午一役,肇祸朝鲜,牵及北洋,淮军多失,大东沟一战,变起仓促,水师虽奋,然多有折损,事见难为。其后陆营大溃,水师遂成孤旅,困于威海,将帅乏能,以保船为要,终致倾覆,船失人丧。战不能胜,和于城下,割地赔银,国权丧失,遂成马关之辱,是为国殇!合肥主内外之政,实不能辞其责。世人皆病其不能,多谤其疏,目之为国贼;民情鼎沸,众口汹汹。尽言误国,比之秦桧,至于天下皆曰可杀,国贼之名遂成。有联曰:”“杨三一死无昆丑,李二先生是汉奸”,此论出,汉奸之议,遂成定谳,世人尽知,无复可议。然考其能迹,与所失相较,便见世人所论实为常情,然未尽合道理。世人皆怒其丧权辱国,实未知其困。千年变局,一朝祸发,前乏可循之道,后无能参之理。合肥掌此漏船,力图弥补,兴洋务,办实业,为国蓄力,可谓尽心之人。国有难,舍己之名,受天下之辱,赴日约盟,被创几死,犹争国权,可谓忱忠之臣。世人不论,亦无可奈何之事!德日诸国相,皆知合肥之能,多所赞誉,然终无所补。纵观清季,天下涂炭,非一人之害,其病在制。病发皮毛,犹可治之,病见腠里,半生半死,病在腹心,不可治也。千年积弊,病已及骨,一时病作,扁鹊束手。此制之害,实非一人之责!国人尽在局中,多罹其害,然皆不能振作,实病篤疾深,药石难效之故也。以合肥之智,未知利害,孰能信之?然未退其身,燕巢幕上,非只恋栈权位,冀有所为也。然事终不可为,名毁身朽,为天下所怨,较之清流之辈,何其不智也?此诚为世人当责难处!然其所行,使后世掌国枢要者,知所戒惕,明其责任,多所弘毅,为国尽职,亦可谓善也!读百年痛史,实哀国家多难,百姓多苦,亦哀合肥之不遇时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