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起徵點的提高,應該兌現為納稅人的獲得感

光明網:起徵點的提高,應該兌現為納稅人的獲得感

起徵點的提高,應該兌現為納稅人的獲得感

起徵點的提高,應該兌現為納稅人的獲得感。在綜合徵稅的情況下,原來在分類稅制下按照20%的稅率徵管的項目,都納入了的工資、薪金最高45%的邊際稅率,這是貼合收入來源多元化現實、實現橫向公平的方法,同時對一部分群體而言,也部分衝抵了起徵點提高帶來的利好。由此更需要從這次修法起,建立起徵點的定期上調機制,強化教育醫療等專項扣除的效應,尤其要建立一種可持續的、按照生活成本動態調整免徵額的機制,建立與消費指數掛鉤的專項扣除標準,以其普惠性,來提升納稅人在這一輪改革當中的獲得感。

起徵點是數字,徵管模式才是文章。試看個稅改革,能否產生以調節再分配來降低社會不平等的槓桿效應

北京青年報:老人社保年審難該如何破解?

起徵點的提高,應該兌現為納稅人的獲得感

如果說打通各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壁壘尚需時間,那麼加快認證的技術改造,助推“以技術換便利”,應該是阻力更小,也更人性化的選擇。當前人臉識別技術的突破,實際上為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的便利化改造提供了現成的路徑。事實上,早在去年5月,深圳的離退休老人就可使用支付寶“刷臉”認證,整個過程不超過10秒鐘。而類似的微信認證也在全國多個城市鋪開。

今年4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簽發了全國首張電子社保卡,電子社保卡與實體卡一樣具有身份憑證、自助查詢、醫保結算、繳費及待遇領取等功能,並且也能在第三方支付平臺APP上使用,這都為養老金領取資格的“刷臉”認證打下了基礎。當前最為緊迫的是,從上級部門到地方,應該努力推動這一技術改造的進程,儘快讓技術便利惠及更多老人。

法制晚報:遊戲成癮“入病”,該給誰開藥方?

起徵點的提高,應該兌現為納稅人的獲得感

孩子游戲成癮,對許多家長而言,已經到了令他們十分頭疼的地步。據媒體報道,有些學生玩遊戲能迅速上癮,很快就達到逃學去玩並且屢教不改的地步,甚至高考來臨也不能自制,嚴重影響到學業與前途。還有的學生,會偷刷家長的手機支付,花大量金錢給遊戲充值、買裝備,造成家中嚴重的經濟損失,影響正常的生活,改變生活的狀態,在巨大的誘惑面前,勸誡、管教都不起作用。現在明白了,這是精神疾病。

法制日報:古建築豈能變身為仿古建築

起徵點的提高,應該兌現為納稅人的獲得感

日前,網友爆料稱,明長城最大的軍事邊堡、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同市新榮區得勝堡被當地政府用仿古磚包裹修復,搞成了嶄新的仿古建築。對此質疑,新榮區文物局於6月18日回覆記者稱,該修復方案經過有關部門審批(6月19日北京時間)。

數百年曆史的古建築,卻生生變成了仿古建築,當地有關部門本應是文物的保護者卻變成了文物的破壞者,這讓破壞文物的不法行為成了公然進行的合法行為,這對文物的破壞恐怕是災難性的,如得勝堡變成了仿古建築就是如此。而類似情況並不罕見,如2016年,遼寧綏中對“最美野長城”進行修復,就涉嫌違規使用水泥,此事一時間也引發輿論熱議。

文物保護者成了文物破壞者,這樣的事件還不限於對文物進行違規修復。如將文物違規用於商業用途,或出租、出售等,一些地方則熱衷製造贗品,翻造古蹟,勞民傷財;有的為了GDP發展,把文物古建拆掉;而一些古建築發生意外火災,或是其他人為因素損壞,也往往是職能部門文物保護不力所致等等。

新快報:高考志願填報,別輕信高價輔導機構

起徵點的提高,應該兌現為納稅人的獲得感

高考志願填報是考生認知和審視自我的良機,也是第一份人生職業規劃書。此時,考生應沉下心來,理性、客觀、坦誠地對自己進行一次全面審視,基本弄清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並對人生目標和未來規劃梳理出一個大致方向,然後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專業。

提醒考生和家長謹防騙局的同時,不能縱容了那些打著各種幌子招搖撞騙、誤人子弟的輔導機構。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也應是道德經濟,虛假宣傳、欺詐消費已觸及底線、涉嫌違法,理應付出代價。

錢江晚報:舉報垃圾短信反被拉黑,運營商到底站哪邊

起徵點的提高,應該兌現為納稅人的獲得感

真乃咄咄怪事!據《成都商報》報道,成都的周先生年初發現自己收不到銀行的通知短信以及一些軟件的驗證碼短信,瞭解後才得知:由於多次向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舉報垃圾短信,他的手機號竟然被第三方短信發送服務商和電信運營商“拉黑”,要解封的話,需要保證不再舉報。

這也真是夠了。一個垃圾短信問題,困擾無數用戶多年,各種欺詐暴力、涉黃涉賭信息連番轟炸,為何得不到根本解決?難道維護幾家運營商和各家服務商的既得利益,有那麼重要嗎?難道有關部門真的沒有辦法用最簡潔的一個字,對這些機構說個“不”字嗎?現在,連舉報個垃圾短信,都讓人感覺很對不起這些機構似的,難道連個說理的地方都沒有了嗎?

歸根結底,還在於這些機構的作惡成本太低,而用戶維護自身權益的成本太高了。針對這起事件,12321舉報中心有關負責人回應,“這是錯上加錯,是極不負責的表現”。如果把短信視作一種通信方式,這難道僅僅是不負責任,而不是侵犯了公民通信自由權嗎?進一步說,誰有這麼大能耐,能把個人短信全堵截了,就此順藤摸瓜,不就一切真相大白了嗎?

光明網:如何將讀者黏稠度轉化為電影觀眾美譽度

起徵點的提高,應該兌現為納稅人的獲得感

第五代導演的崛起,在電影創作中呈現了一段輝煌。他們作品背後站著的是蘇童、莫言等一批優秀的文學大家。

如今,很多電影改編自有著巨大閱讀數量的網絡文學,這些網絡流行文字有可讀性、趣味性,但其中很多沒有真正探究當下的社會問題,記錄世道人心。它們的高點擊率和閱讀量來自網絡讀者閱讀的習慣和閱讀的依賴性,也來源於一部分閱讀網站“畝產萬斤糧”式的數據作假。如何將讀者黏稠度轉化為電影觀眾的美譽度,轉化成為票房?這真的是一個課題。

真正將一部具有讀者基礎的網絡小說改編成一部成功的電影,我認為資本不能忽略電影創作中核心的轉化工作。

對熱點新聞有自己的看法?小編在留言區等你噢~

說明:本欄目所引用之評論均為原文節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