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是什么,让陕西村官付蓉将婆婆和几个月大的女儿一起带到村里?

是什么,让陕西村官付蓉将婆婆和几个月大的女儿一起带到村里?

也许有人会说,基层工作辛苦,不太适合女性。其实,女性富有亲和力、富有同情心、善于与人沟通的性别特征,在基层工作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当下,农村青壮年多数外出务工了,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面临的诸多问题亟待化解,对此年轻的女村官大有可为,老人孩子们更愿意和她们聊天、谈心,向她们寻求帮助。基层工作复杂琐碎,而女性细心细致,群众的需求好比“柴米油盐酱醋茶”、千差万别又关乎每家每户的切身利益,马虎不得,这方面女村官们也做得非常出色。

近来,《苔》这首励志小诗红遍了朋友圈,用它来形容女大学生村官再贴切不过: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愿基层之花常开不败,绽放出自己的独特光彩。

本报微信公众号将连续推出几位女村官的基层工作生活的片段,探索她们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是什么,让陕西村官付蓉将婆婆和几个月大的女儿一起带到村里?

图为付蓉的婆婆和女儿在西枸村

1990年出生的付蓉不但是一名大学生村官,还是个两岁孩子的母亲。当了妈妈之后,村里人更喜欢她了,为啥?因为她为了干好村里的工作,又不能不给孩子哺乳,干脆休完产假就把婆婆和几个月大的女儿一起带到村里,在村里传为美谈。

付蓉是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人,2013年到宝鸡市陈仓区阳平镇西枸村当书记助理。当初选择当村官,并没有远大的抱负,只是把它当成一份平常的工作,但她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会在村里呆这么久,会对村里这么留恋,对村官工作这么热爱。

付蓉大学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感情细腻。到了村里,她发现自己“泪点”特别低。到贫困户家里走访,看到人家家里困难,她眼泪“唰”地就下来了,回去天天惦记着,没事就上门转转看看,能帮忙的绝不惜力,暂时没法子的也不断给人家鼓劲;村民感激她帮忙,带上一把自家地里长的菜去谢她,她推辞不得,感动得眼泪直掉,慌得村民手脚不知往哪儿放。

可就是这样一个“软妹子”,在生完娃休完产假后,想第一时间回到村里,但给娃断母乳又舍不得,抱着宝宝左右为难,眼泪掉了好几回,最终在征得婆婆和丈夫的同意后,做出了带着她俩一起驻村的决定。

在采访中,付蓉又哭了,她不断地表达着自己对婆婆的感激。“我婆婆人特别好,也是农村人,不会说特别好听的话,只会说闺女你去忙吧,家里有我,娃有我。在村住了两个多月,没一点怨言,晚上我们娘仨住在我宿舍里,到了白天我上班,婆婆就把闺女带到村里的幸福院,那儿有十几个老人白天在这休闲、吃饭,婆婆就在幸福院给自己做饭吃,给孩子做辅食之类的,就这样从3月一直住到6月,因为宿舍没有空调,娃热得受不了才走的。”

付蓉感激婆婆,婆婆更心疼媳妇。有一次,村里有活动,需要准备大量资料,晚上11点多付蓉还在办公室电脑前写稿,宝宝没有妈妈哭闹着不睡觉,婆婆只好摸黑给抱到办公室来,付蓉盯着电脑,一手抱着孩子喂奶,一手敲键盘,自己倒没觉得啥,婆婆在一旁却抹起了眼泪:“闺女,你太不容易了。”经过这件事,婆媳俩心贴得更紧了,除了喂奶,啥事都不让付蓉插手,好让她全心全意忙村里的事儿。

村里人看到付蓉一家为村里的事情这么拼,嘴上不说,直接用行动表示了他们对付蓉的支持和感激。有一回,付蓉临时去镇里有急事,婆婆带娃在外面玩,天突然下起大雨,她抱着娃赶回宿舍,发现身上没钥匙,村里有位婶儿见了,连忙把祖孙俩带到自己家,又是给娃炖土鸡蛋,又是烧炕让老人孩子上炕歇着。等付蓉忙完急匆匆赶回村里,发现婆婆和娃在婶儿家待得舒舒服服的,当时眼圈就红了。

为了避暑,付蓉的婆婆和女儿在夏季到来的时候离开了村子,村里的婶儿大妈们逗孩子逗惯了,十分不舍,直到现在她走在村里,婶儿大妈都要问几句,孩子长多高了,婆婆身体怎样,啥时候再带来村里玩儿。

  • “在村里,人和人的感情特别淳朴,特别亲近,我喜欢这种氛围。加上家人对我全心全意的支持,我心里有底气,干得特别踏实。”付蓉说。

中共中央组织部委托创办

是什么,让陕西村官付蓉将婆婆和几个月大的女儿一起带到村里?

网站投稿:[email protected]

报纸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