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小孩子总是容易学习模仿别人的缺点?

蘑菇咸鱼


毫不夸张地说,孩子日常行为和习惯的养成有80%-90%来自模仿。所以孩子会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尤其是缺点。

01.不管优点缺点,孩子都会模仿

就像开篇说的,孩子日常行为和习惯的养成有80%-90%来自模仿。

从刚生下来什么也不会,到慢慢地受训练、模仿成年人的语言、行为、姿势等等,孩子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模仿和长大!

所以其实不是孩子只模仿缺点,而且模仿各样的行为,不管缺点或优点。

02.人类与生俱来对缺点、消极的东西比较敏感

有心理学家说,可能是受人类进化的影响,人类对一些消极的点更敏感。举个例子,棍子和蛇,我们一定先注意到蛇;而对消极事物不敏感的祖先都被淘汰了。哈哈…我们都是那些对危险、消极事物敏感祖先的后代。

同样的,小孩子也是对缺点更敏感,他们更容易学习、模仿缺点。也许这就是“好的不学,学坏的!”、“学好不容易,学坏却很快!”

03.父母应该注意自我行为,尽量做正确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身为父母,更应该时刻注意我们的行为和习惯,要为孩子做正确的榜样。

如果有些不好的行为已经影响了孩子,就要及时改正,不仅自己改正,也要帮助孩子改正!

总之,孩子既然容易模仿缺点,我们家长就该格外注意孩子的行为,把那些不好的习惯扼杀在摇篮里。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做孩子正确的榜样!

欢迎关注、留言,我是 @木木大叔谈育儿。

多年海外教育经验,多年自学育儿知识,每天为你分享新鲜的育儿理念和干货。


木木大叔谈育儿


你好,我是猴子怪阿姨,很高兴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为什么小孩子总是容易模仿别人的缺点?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中很快地闪过以前父母常说的一句话:“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时有余!”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说自己孩子的之前的模仿经历!

我的女儿,她刚上小学一年级时,每次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后,都会将自己的房间和她的书桌整理好,收拾干净的。

但后来,有一次她写完作业后,不仅不整理书桌,而且还将吃了零食的袋子放在书桌上,没有丢垃圾桶。

我看到后问女儿,究竟怎么回事:

她却说:“我上次去同学家玩,同学她就是写完作业后,坐书桌上吃东西的,也没丢掉零食的空袋子。而且,她妈妈也没说她呀!…”

“就你,老叫我收!…”

这番话,说得让我感觉:女儿的逆返心里已经反应出来了,看来我需要好好解决一下了!

是的,看吧!带有一定隐藏着的逆返心里的女儿,她的整理习惯,我之前一直教她保持,而结果,却在一次玩耍之后,就学习同学的随手放垃圾的毛病!

因此,我后面也专门去看了一些关于了解孩子心里的书,受益还挺多!

简单说几点:

1.以身做则:要想孩子做好整理的习惯,父母要先自己做好物品整理,房屋打扫。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而不是叫孩子干嘛干嘛的!

2.奖励:在孩子做好一件事后,家长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言语表扬,或行为拥抱表扬,以及也可以偶尔奖励点小零花钱。

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形成好习惯是会被肯定的心里!

3.给孩子讲一些带有寓意的绘本故事:例如,可以给孩子讲一些由坏变好的人,后面越过越好的绘本故事,从而教育孩子,尽量不要去模仿他人的缺点等

好了,希望以上容能够对你有用[微笑][微笑]





猴子怪阿姨


也不是容易学习别人的缺点,可能那个人缺点太多了,经常在小孩子面前暴露出来,我印象最深得就是,我当老师,我在市里当老师和在县里当老师就不一样,市里面的孩子,老师自身要求严格,上课的孩子真的和电影里一样规规矩矩,一句话不说,好像都比着做好孩子,特别省心,县里就不一样,有缺点的孩子多,大家都在一个环境里,一部分就会被一部分同化,让市里孩子回县里上学,也会变成县里孩子那样的生活状态,都是这样,所以孩子不是容易学缺点,是因为大家没有把更多的优点展示出来给他们,他们也分辨不出来好坏,就一张白纸,看到什么,加什么


娜是老师


孩子是会选择性的模仿他人的,而这个选择的基准,是孩子对对方行为的认知和实践,这是一个基础,弄清楚了就明白为什么孩子容易模仿别人的缺点。

举个例子来说明会比较容易理解:

爸爸妈妈经常吵架,而只要妈妈一哭,爸爸就会哑火并顺从妈妈的意愿,孩子很快就会观察并模仿这一点:哭。

妈妈用行动给孩子证明了哭的有效性,而爸爸辅佐了这份有效性,在这一情况下,孩子很快就会喜欢用哭来解决问题。

但为什么有的孩子并不会习得这一技能呢?理由很简单:因为他的实践无效。

当孩子发现哭是一种让他人妥协的有效武器,很快他就会付诸实践,他实践的结果有三种:

1. 他人妥协;

2. 他人不理睬;

3. 他人不妥协,甚至惩罚他;

如果是第一种,那么孩子就通过了行动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随着他人对他的哭泣的一次次妥协,就一次次加深了孩子对此方式的认知,从而坚定不移;

如果是第二、三种,即孩子实践后发现哭泣是无效的,那么他就不会继续模仿下去,然后寻找新的行为方式。

同样的,如果父母发生争执时,往往是以和谐沟通为解决方式,孩子同样也会学习并进行验证,机制同上;

那么,为什么孩子总是容易学习模仿别人的缺点?

往往别人的缺点,总能给孩子展现出有效性的一面,而且是非常明显的有效性。

我们可以观察到,如果我们与他人意见相左时,采取和平的解决方式(例如沟通)而没有表现出对抗,那么无论对于孩子还是旁人来说,其沟通所达到的效果都是事件中双方“你知我知”的情况;

而如果采取对抗性的沟通方式,而且伴随着一方的妥协,那么“视觉效果”上是非常明显的,总是伴随着一方的胜利、一方的落败。

孩子是很单纯的生物,他们所观察到的更多的是表面的东西,这就让他们错误地认为别人的错误行为(缺点)是有力的武器。


淅爸育儿记


因为缺点好模仿呀。大人有时候也这样不是吗?学好的学不好,学坏的一学就会。

所以这时候就需要父母的指引了。


比如孩子爱说屎尿屁。这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事。孩子在成长,每一个阶段都有觉得霸气神奇的事情。这个时候他就觉得没事说屎尿屁很过瘾。有一种可以主导自己的感觉。

父母这时候就多多听取孩子的意见,多让他作作自己的主。在这些事情上,他能作得了自己的主,很快他对屎尿屁就不感兴趣了。

比如看电视玩手机,这谁不想啊,多爽啊,脑子不要动,躺在那里,身心就得到愉悦了。

人的本性就是好逸恶劳的。那些成功的人士,都是靠超强的自律才能成功的。


比如,逃课,上网。这当然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啊,上课多伤脑筋,谁不想逃课都踢球,去网吧玩游戏。

孩子真的那么向往自由,那么跟他约定,一个星期可以6个小时想怎么玩游戏就怎么玩游戏,不受任何限制,甚至爸爸妈妈都可以饭端到房间让你吃。或者跟爸爸一起去网吧放下身段放下一切全身心的玩一次这个游戏。

孩子学坏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管,越管他就越想玩。任何人对自己得不到的东西都会神之向往,一定会偷偷摸摸的想得到。那你跟他约好,玩的时候我不管你,甚至我带着你玩,学习的时候你也要是真的学。这样是双赢。

在放任孩子和立规矩之间,父母只要把握好度,就不存在只模仿别人的缺点这回事。

作为父母,要给孩子一定和空间,如果他学了什么不好的习惯,首先要做的并不是立马制止,或者讽刺。

而是跟孩子互动,走进他的心里。了解他学这些不好的习惯背后的原因。然后慢慢引导改下。

可以先认同,共情,说妈妈小时候也有这个毛病。然后再指出这个毛病的不足之处,会让自己变成什么样的不好的人。再推崇孩子,咱们宝贝可不想当那样的人吧。然后指引孩子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一定要有个过程。


尧妈佑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对象,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深深地影响到孩子。所以说,要想让孩子学会赞美,父母首先要学会赞美孩子。这种赞美从孩子能昕懂话儿的时候就应该开始了。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对他说“宝贝儿,你真聪明”,“好孩子,你真乖”,“乖儿子,你真棒”,等等。昕到这些赞美之辞,孩子的潜意识里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就能自然而然地激发或强化他这种被赞美的行为,这种正强化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等孩子再大一些,可以对他值得肯定的行为进行具体的赞美,因为这一阶段孩子对笼统的赞美已经兴趣不大了,所以这时候具体的赞美会才能对孩子产生更好的效果。无论何种赞美都能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愉悦感,这种愉悦的体验,会反过来刺激孩子使用赞美这种技巧,当然也会让孩子学会使用赞美的语言。前面我们讲到有些孩子可能不好意思把赞美别人的话说出口,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间接的赞美方式,比如,用眼神、动作、姿势等来赞美别人。其实,多数情况下,身体语言的赞美比语言的赞美更显得真诚,更容易让人接受。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父母不妨试试这种方法。(Y0823)






行者金牛


幼儿具有“吸收性心智”,会吸收来自他周围的一切信息。就像孩子学说话一样,你不停的跟他说,慢慢他就开始会咿咿呀呀地跟着说,你跟他说得越多,这个相应的环境准备得越充分,他也就吸收得越多,自然而然学得也就快。一般来说,单纯的由长辈抚养的孩子如果爷爷奶奶很少与孩子对话,每天孩子可能就是对着电视屏幕的,这种孩子的语言发育相较于具有良好语言环境的孩子而言会相对迟缓。

孩子是不是只会吸收单方面“好的”或是“坏的”信息呢,当然不是的,孩子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分辨哪个是好应该要多吸收,哪个是坏的不应该吸收得能力。曾经班上有这样一个孩子,虽然才两岁多但是性格非常急躁,经常因为一点事跟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就去用手抓别的小朋友的脸或是打别的小朋友。后来跟他的家长了解才知道原来他在家里受到的就是这样的教育,爸爸脾气比较急,同时这孩子又比较调皮,不听话的时候爸爸急了就会动手去打,而且家里上小学的姐姐跟他吵架了也是直接动手打他。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所吸收到也就是学到的就是这样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不满意我就动手。

孩子还不懂分辨是非,要想让孩子往好的方向学习,首先父母就必须要从言行举止各个方面做到好的榜样,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




夏夏夏苒啊


孩子模仿别人的缺点是好奇心所致。

同时,孩子也在模仿大人的优点,只是粗心的大人没发现而已。

而是过多的关注孩子的缺点,甚至放大,无线扩张,从而引发内心焦虑。

焦虑是没有用的!

事实是:

孩子的问题即是家长的问题。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负责的家长。

听到这话,家长就抱怨委屈了:“我辛辛苦苦供吃供穿,别人没有的我也供上,咋不负责了?!还那么多毛病!”

对不起,孩子不是机器,他们是有思想的——人。

孩子身上的毛病无非有三种表现:

其一:父母的表面行为上确实出现了问题,孩子直接“复印”。

比如:孩子懒散、不自律。

其二:父母的言行,变相地导致孩子出现问题。

比如:父母事事尽心尽力,孩子缺乏锻炼的机会,导致孩子行为习惯上过于依赖,做事散乱缓慢。

其三:孩子接触家庭外的其他成员,偶然学上坏习惯。

孩子本身好奇,并非有益模仿。

若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先要询问缘由,而后“一刀切”。

更正彻底,别留尾巴,言语、行为上绝不能留有余地。让孩子意识到——雷池不可跨越半步!

如果想做省心的家长,绝不能偷懒。

在孩子沾染上坏习惯之前,必须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律、防护意识。

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好的模仿、坏的排斥、心中要有杆秤。

毕竟,好习惯难养,怪习惯易习。

别说孩子还小,别找理由,俯下身子踏实学做懂孩子的责任父母。

周围有不少有修养的小孩子,难道是上天特意恩宠他们吗?

绝对不是!

这部分家长能熏陶出好孩子,我们也能!

以身作则便是方向。


白云漂来


看到您这个问题我真的很揪心。

孩子的行为是随着大人的行为还有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孩子出现这种现象,这时候家长要警惕了。单纯的模仿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如果处于这种环境之下,长期的去做这某一个行为。那么对孩子的将来会影响特别大。

孩子是从一个好奇转变成一个认知的行为的过程。如果这种坏的习惯转变成孩子认知成的一种习惯的时候,这就特别危险了。

我们父母的角色是引导和教育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正确的理解分析和认知一些行为的过程。

习惯成自然,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懂的道理。提高警惕。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方面的行为,作为父母要及时的制止和引导。要将这种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去给孩子做教育。

蝼蚁溃堤,蝴蝶效应,凡事都应从小事做起。不可轻视。

作为父母要善于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要去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不好的习惯。







老曹厨艺


亲爱的,孩子不仅喜欢模仿别人的缺点,还喜欢模仿别人的优点。因为他压根不懂这是优点还是缺点,只是觉得很好玩。所以家长的角色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我们经常说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上面画什么完全取决于父母怎么引导,你给他正确的示范他便学正确的,错误也是如此。

就拿我家孩子来说:

我的口头蝉是“我的天呀”,结果某一天我就发现我家孩子跟着我学会了,什么都来句“我的天呀”。

后来我刻意改掉这个习惯,我开心的时候经常说“哇,好幸福呀”,他有一天看到院子里漂亮的花,他说“好漂亮的花呀,哇,好幸福呀”,因为他从我的表情里看到我说这句话时,是幸福开心的,所以遇到这样的事他也就顺其自然的学会了。

父母其实有时候也不必说太多大道理,你的言行举止如何,孩子都看在眼里,所以当妈后,我的陋习都改了不少。୧😂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