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下肢負重練習如何進行?

運動損傷、骨科術後負重練習應該如何進行?

負重練習必要的必要性:

①骨骼長期不負重將導致骨質流失甚至骨質疏鬆,有研究表明,一週以上骨骼不受力便會開始出現骨質流失;

②骨骼不受力關節不活動進而導致肌肉廢用性萎縮;

③人體關節內有骨折接受-傳到深感覺、位置覺等的本體感受器,長期不負重後次感受器功能也將喪失;

④長期下肢不負重影響血液循環,更容易形成致命性血栓,有研究表明,正常人下肢超過8小時不負重便可能形成微小血栓;

下肢負重練習如何進行?

⑤早期負重甚至有利於消減腫脹;

⑥根據WOLLF定律:骨骼的生長會受到力學刺激影響而改變其結構。適當負重更有利於骨骼生長,用之則強,廢用則弱。

⑦負重是下肢功能的前提,只有做好負重這個基礎才能更好得進行下一步的功能訓練。筆者在門診接診過大量前期沒有練習負重就跛腳移動步行的,最後形成異常步態,矯正異常步態習慣也是相對時間、經濟成本更高的功夫,得不償失。

根據不同手術類型,開始負重時間略有不同:

  • 比如骨折術後者,需骨痂形成後開始負重(骨痂形成期大致6~8周);
  • 韌帶損傷者或重建者,視不同情況2周內開始負重練習;
  • 髖、膝關節置換術者,通常24小時內便可適當負重。

負重訓練的類型:

包括“沿骨骼線受力負重’、“垂直站立負重”和“剪切力負重受力”,骨科術後早期只進行沿骨骼方向的受力負重,骨折早期可躺著往下頂床板,特別是垂直站立負重更有效,但應儘量避免剪切受力,剪切力可能導致骨骼畸形癒合;

如何正確進行負重練習?

在任何損傷情況下,通常保守且相對安全的方法是:開始進行負重練習時,從體重的20%負重開始,(即假如您體重50kg,患側下肢負重從10kg負荷開始練習);

下肢負重練習如何進行?

利用電子秤負重練習

訓練動作:準備一面足夠高的大姿勢鏡和一臺電子體重秤,雙腳與肩同寬,健側下肢負重立於鏡前(適當墊高至與電子秤等高),腰背挺直,慢慢向左(右)移動身體核心使患側下肢負重受力,至目標負重值後,停留5~10s再慢慢返回,注意頭-軀幹-負重下肢保持直立,類似鐘擺運動,如此往復10~15次為一組,每次進行2~3組,每天進行1~2大輪。

注意:移動過程保持頭-胸-髖-負重下肢成一直線,此過程避免身體扭曲。

注意觀察,練習後至第二天反應情況,如有針刺疼痛可放緩進程(脹感為正常,那是本體感受器重建的過程),反應良好3~5天可逐步遞增,每次遞增20%左右。

此後...

100%負重後,可進行前後重心轉移及邁步練習,進而步態練習,循序漸進......



專注運動損傷康復、脊柱側彎、體態調整,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本作者良古運動康復

感謝查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