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馬自達2020款CX-4,2.0排量的動力夠用嗎?

邪惡小羊羊


馬自達CX4定位是一款緊湊型跨界SUV,共搭載了2.0L和2.5L兩個排量,都是來自於馬自達的創馳藍天技術,Dual S-VT系列,擁有著較高的壓縮比,在馬自達多款車型上都有搭載,其中2.0L發動機最大功率158馬力,最大扭矩202牛米,動力參數雖然一般,但匹配馬自達的6AT變速箱,動力輸出順滑,油門響應靈敏,實際駕駛起來動力要好過許多同級別車型,2.0L發動機搭載在馬自達CX-4上日常使用起來也是毫無壓力。

馬自達CX-4

馬自達CX4作為馬自達旗下首款轎跑SUV,擁有著較高的顏值,外觀採用了獨創的轎跑式設計,整體給人的感覺非常驚豔,低矮的車身,溜背式的設計運動感十分突出,走在路上也是有著很高的辨識度。內飾方面整體造型簡潔硬朗,符合其運動化的定位,做工用料都非常紮實,無論手感還是質感都相當不錯,懸浮式的中控顯示屏大氣時尚,達到了同級別主流水準。底盤方面搭載了前麥弗遜後多連桿獨立懸掛,底盤調教紮實穩重,對於路面細碎顛簸過濾得很乾脆,快速過彎也是遊刃有餘,並且具有一定的路感,底盤調教很有高級感,整體操控性以及舒適性都非常不錯。



總體來說CX-4是專為年輕消費者打造的一款車型,更加註重駕駛和操控體驗,後排空間不是強項,這也成就了其在同級別裡獨一無二的駕控體驗,在同級別裡並不多。


孔夫子說車


馬自達CX4屬於緊湊級SUV,車輛自重接近1.5噸,搭載的2.0L自吸發動機具備158匹最大馬力、202牛米最大扭矩輸出,這個性能表現已經看齊市面上絕大多數同排量自吸緊湊級SUV了,其中還包括日產奇駿、老款本田CRV、馬自達CX5 2.0版本等等眾多熱銷緊湊級SUV車型,而馬自達cx4自重在同級產品中不算多重,正常水準,可以說如果不是對於動力有特別強悍的要求,2.0L已經可以讓我們充分體驗極致駕馭的快感了。

對於馬自達來說,在緊湊級轎車、SUV陣列中,銷量的中堅力量依然是2.0L排量車型,而不是2.5L的,而且馬自達自吸發動機具備同級領先的很多技術,其無論是爆發力、輸出線性還是穩定性,都堪稱完美,哪怕是你滿載出行,2.0排量也不會感覺吃力,再配合6擋手自一體變速箱,絕對是追求操控體驗的首選SUV。

之前無數次開大哥的奇駿,還有朋友的馬自達cx5,奇駿2.0說實話爆發力很一般,整體行駛感覺就是突出一個平穩線性,沒有什麼樂趣,畢竟價格優勢和品牌影響力在這裡擺著;而馬自達cx5的2.0版本則完全不同,其自重已經明顯超過cx4,但是開起來依然比較輕快,談不上迅猛,但是加速超車非常利落,也是我開過的緊湊級SUV當中少有的擁有駕駛樂趣的一款車,cx4體型明顯縮小,相對應的操控性絕對在cx5之上,而減輕的重量會讓發動機更加輕鬆自如的應付日常駕駛。

綜上所述,馬自達2020款cx4的2.0版本是您最佳選擇,無需考慮2.5系列,對於日常駕駛純粹是一種浪費,不過cx4雖然定位緊湊級SUV,但是空間表現不樂觀,尤其是頭部和後排腿部空間,確實有些侷促,這一點需要您慎重考慮,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貓眼看車


日常使用完全足夠的,因為馬自達匹配的愛信6AT變速箱加上創馳藍天的調教,反應非常跟腳,極致的降檔提速,還有油門踩到底有一個強制降檔開關,我自己開的就是Cx4 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問我



愛開車愛跑山的小尼哥


cx4車的動力表現肯定沒有問題,而且非常省油,同排量相比,絕對佔上風。而且馬自達的操控那更是沒得說。美中不足就是後排空間了,如果是二人世界的生活,那絕對合適。外觀顏值爆表,內飾時尚高檔。








木子米業


買車之前,個人就非常喜歡馬自達CX4這款車,感覺這款車是這個價位顏值最高的產品,說它是一款SUV,但它運動扁平的外觀,看上去還有點兩廂轎車的感覺,底盤又比普通的轎車高很多,通過性很出色。當我真正決定買車時,父母其實更推薦我買一個比較保守的日產逍客,這款車作為家用確實是挺實用的選擇,但人生的樂趣不僅僅是實用就夠了,個人感覺喜歡它,對它有感覺才更重要,否則味同嚼蠟。

當你真正喜歡一款車的時候,就會日思夜寐,真正打算買車的時候心裡激動得不行,去4s店看車的前一晚上,甚至都睡不著覺。真正去4s店看到CX4的時候感覺他就是一個耀眼的明星,在那裡閃閃發亮。試駕一番感覺也比較暢快,但試駕車是頂配車型,2.5升自然吸氣發動機動力確實挺猛的,但以我的預算來看,只能買到2.0自吸版本,所以對於這款車的動力和操控多少有一點疑慮。

這時候銷售說他有一位同事的車就是2.0馬自達CX4,只不過是老款的,真的想要知道2.0升動力操控如何,其實可以試駕一下這款車,和新款基本上沒有特別大的區別。於是我們又開了一圈老款2.0馬自達CX4,動力不如2.5版本車型兇猛,但操控轉向沒有特別大的區別,總體來說還算能夠滿足我的需求,瞬間就感覺比較放心了。

最後由於預算原因和個人實際需求,選擇了2.0升的藍天活力版,也就是整個車系的次低配車型。這款車的官方指導價是15.28萬,經過幾番周旋,最終把優惠談到了9000塊錢,以裸車價14.18萬成交。車輛購置稅為12549元,保險加車船稅一共交了5788元,上牌費花了175元,全款總落地價160312元。送了十桶原裝全合成機油,還送了一個真皮座椅坐墊,以及原裝導航和倒車影像,個人感覺這價格還算可以。至少在我們當地這個時間段裡,算是挺便宜的了。

這款車的優缺點分明,優點主要就是顏值和操控。前臉中網摒棄了原來的條形鍍絡格柵,換裝滿天星式中網,而且整個進氣格柵面積變得更大,看上去很精緻有型。側身線條十分優美,腰線比較高,車窗比較小,其實這和傳統意義的美女一樣,上身很短,下身很長,名副其實的大長腿。另外燻黑的輪轂和後視鏡也為整車增添了一絲運動氣息。

操控方面主要是過彎穩定性要好於同級別其他競品車型,方向盤的精準度特別高,幾乎一點虛偽都沒有。底盤懸掛由於有橫向穩定杆,所以實際過坑窪路段時,小濾震動也被過濾得很好。開起來不會感覺特別快,但是非常舒服。

CX4在同價位中也算是小眾車了,實際的缺點其實也有不少。首要問題是空間真的不算出色,正常像我這樣的單身青年,一兩個人乘坐完全沒有問題。但是作為家庭用車經常滿員乘坐的話,這款車的空間就有點捉襟見肘了。身高超過180的乘客在後排既定頭也頂腿。

另外內飾真的有點差,中控給人的感覺比較素,沒有什麼設計感。從上至下就是一個屏幕、空調出風口,空調控制區域這麼三部分疊加組成。很實用,但是跟外觀相比顏值差太多了,而且低配車型沒有座椅加熱的按鈕,中間採用一個黑色的塑料盒擋住,很多朋友都以為這個地方原來是一個收音機,現在臨時給改了…總之顯得很丐版!

以上內容就是馬自達CX4車主的真實提車價格和用車感受,希望可以對關注這款車的朋友提供一些幫助。也歡迎各位網友在下方評論區點贊留言討論,說說你對馬自達CX4這款車的看法。


小馬侃車車


馬自達CX4動力夠用,但體驗夠用動力的前提是高油耗

在內燃機的倒計時階段內,優秀的中小排量發動機應該具備以下三個特徵。

  • 低慣量Turbo渦輪增壓技術

  • 高燃效缸內直噴噴油技術

  • 高效率自動變速箱

同時具備以上三點的發動機可以為快銷級的中低端汽車,帶來理想的性能體驗以及合理的油耗。上述缺少一點都無法同時實現這兩點,L/T的進氣方式差異決定了輸出馬力與轉速的關係。差異有多大可挑出兩個最具代表性的品牌進行對比分析,L自然吸氣發動機以馬自達為例,T渦輪增壓發動機以通用為例。


1:扭矩曲線與功率(馬力)的關係

馬自達的多層燃燒缸內直噴技術在自吸發動機很有代表性,高壓縮比帶來的高燃燒理想上會很節油,同時也能實現更大的扭矩,然而事實卻與理論完全相悖。以PE型2.0L作為參考,其最大扭矩僅僅為202N·m,作為2.0升的發動機實在是太小了;而且最大扭矩需要發動機達到4000轉才能輸出峰值,但峰值扭矩不具備持續輸出能力。這臺機器的特點是小扭矩高轉速,最大功率要到6400轉才能實現,且只有小小的116kw(158馬力)。

該發動機驅動馬自達CX4這種整備質量不足1.5噸的小車,其最大推重比也僅僅為105.8Hp/T。這一標準是“小馬大車”的匹配,中低速代步轉速區間的加速感當然會很弱,不過楞拉轉速到4000~7000轉之間還是可以輸出大馬力的。因為馬力的計算公式為【(轉速×扭矩÷9549)×1.36】,扭矩小則可以通過高轉速(點火做功頻率)補償動力的不足;然而高轉速等於以極高的頻率和2.0升的排量大量噴油,所以這種發動機想要體驗勉強10秒破百的性能也會非常費油。

那麼在瞭解了馬力的計算公式之後,想要以低油耗狀態獲得大馬力的唯一方式是什麼呢?很顯然是以小排量發動機實現大扭矩,以大扭矩基數與低轉速相乘的方式獲得低速大馬力輸出。

實現內燃式發動機扭矩增長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最簡單的提升排量,第二種則是依靠富氧燃燒增壓技術實現大扭矩。燃油燃燒產生熱能的基礎是化學反應中的分子劇烈舉動,運動過程中產生的推力是活塞運行的基礎同時也會產生熱;所以熱能更像是一種反應的結果,運動的強度才是決定扭矩大小的參考;然而燃油的燃燒做功需要氧氣助燃,其氧濃度越高則分子運動的強度也會越高,所以想要在不增加噴油量的基礎上實現大扭矩,方式則為提升進氣空氣的氧濃度,這種方式叫做渦輪增壓。

渦輪增壓技術是一種無多餘功耗的空氣壓縮技術,指利用內燃機運行中必然產生的高壓排氣驅動增壓器渦輪運轉,渦輪帶動進氣系統中的葉輪同速轉速攪動空氣。空氣在高速旋轉葉輪作用下會被壓縮,大體積的空氣被壓縮成小體積並塞入發動機燃燒室,此時空氣的氧濃度則從常壓的20.9%升至更高;氧濃度的提升則能夠實現富氧燃燒,分子運動的強度則必然增加並反饋為發動機的更大扭矩。


2:渦輪增壓技術能實現多大的扭矩增長呢?

富氧燃燒的空氣與火焰溫度的比例很誇張,火焰溫度的增長等於運動強度(扭矩)的提升。

  • 21%達到1400攝氏度(標準汽油火焰溫度為1200攝氏度)
  • 23%達到1600攝氏度
  • 25%達到1800攝氏度
  • 27%達到2000攝氏度
  • 29%達到1800攝氏度左右
普通內燃機無法適應非常高的溫度,但是正常壓縮比例仍然能大大提升分子的運動活性。所以同樣為2.0升的渦輪增壓發動機,通過不增加功率的Turbo技術可以實現幾乎倍數級的提升;優秀的某通2.0T可以達到200kw的最大功率(272馬力),超PE-2.0L114馬力,1馬力的概念為驅動75公斤物體以一秒一米的速度移動,差距之大可見一斑。
重點是峰值扭矩可達400N·m,並且能在2750~4000轉之間持續輸出;增壓器介入運行的轉速低至900轉,在1500轉左右時已經實現了超過PE-2.0L的峰值扭矩,2000轉左右超300N·m、2500轉左右已經超過350N·m。套用馬力計算公式,該發動機在2500轉時即可輸出超124馬力,而PE-2.0L在4000轉時才能輸出115馬力,在6400轉的峰值功率時能輸出158馬力,但這臺2.0T在3000轉時已經能輸出超170馬力。
兩臺發動機的排量是一樣的,進氣量相同則噴油量相同,區別油耗的核心因素就是轉速。PE2.0L需要以這臺2.0T一倍的轉速實現相同的馬力,那麼油耗則會是一倍;所以自然吸氣發動機理應被淘汰了,因為普通自吸機頭是沒有性能的,即使有性能也是建立在高油耗的基礎上實現;這種與節能減排背道而馳的發動機技術,受限於製造成本可以用在入門級的低端汽車上,但是主流的消費級汽車不應該再出現這種落後的技術。



天和Auto


  • 本人沒試駕過馬自達車型,不敢妄下定論,自己的車子是18款榮放2.0風尚版,購車之前開單位的老車,2.0的自動獅跑,百公里11個油,以為自動檔油耗都是如此,考慮後期用車成本,選擇了2.0的,沒想到目前我的榮放評論7.6個油,相對來說這個油耗比較滿意,感覺油門前段有點靈敏,稍微給大點油門就有抬頭的感覺,可能是為彌補2.0排量的體感,竄的厲害的感覺,中後段就是比較家用正常的感覺,在4S試駕的是頂配2.5的感覺很不錯,想到2.0的會不如2.5的,有落差,但還是比較符合心理預期的,畢竟預算在那。
  • 同樣,馬自達同樣是日系車,號稱東瀛寶馬,操控我想差不了,但同時油耗應該比我的榮放高一點,也高不了多少,2.0正常開的8.5個油估計到頭了,因為什麼本田、日產我也都試駕過,都是不相上下,相對日產油耗會比其它同級別車油耗更低,不過也就是一點,僅此而已。
  • 另外,通過自己買車的親身經歷,告訴各位朋友,買車前試駕一定要去試駕,因為你所需要的車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適合你的,至於配置,我個人感覺就是不把你扔在路上就好,說走就能走,至於什麼風噪、路噪、胎噪,對我個人而言,沒有更好,有一定也無所謂,剩下的就是配置,其它還好,自動啟停是真的煩,沒卵用,再就是額外提醒大家,尤其北方人,有座椅加熱還是選個帶座椅加熱的,我當初為省1000塊錢,沒選那款帶座椅加熱的後悔的要死,出去自己裝不便宜,關鍵還有風險,畢竟不是原廠的,該省的省,不該省的真的不能省。
  • 最後敲一下黑板,預算夠的前提下,如果車型一樣,排量不一樣,還是選排量大的,配置可以選的低一點,想要什麼配置自己出去裝一個,也花不了多少錢,但你排量選的大了,駕駛體驗就會提升一個檔次,正常行駛還好,遇到緊急情況或者超車時候,大排量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會更加從容淡定,就拿我的車來說,2.5的車型,估計11個油也就夠了。相對來說,日系車真的很省油了。
  • 說了這麼多,以上看法僅代表個人觀點,希望能給打算買車的朋友提供一點參考意見,至於什麼車好,什麼車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只是一個普通老百姓,只不過比較喜歡汽車,尤其日系車。日系車說真的,並沒有多好,配置要比同級別的德系車低的多的多,但是沒辦法,日系車更對我胃口,配置不重要,省油,不愛壞就夠了。
  • 最後的最後,祝大家2020新年快樂,心想事成。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路上開車,放平心態,遵守交規,拒絕路怒,文明駕駛,從我做起。

叫我袁某人


馬自達的車子基本上都有兩種動力可以選擇,低排量只能保證“夠”用(日常代步驟),但要想體驗好點、想稍微激情點的(只能是稍微),就得選高排量版本的。要想真正激情澎湃的,對不起,請出門左轉。外面大把增壓的…

好多人選擇低排版本的馬自達,除了經濟原因之外,更多的都會以為低排的比高排的省油。排除地形等外在因素,單從做功方面討論,把一個物體推動相同的距離,所需要的力都是一樣的,功是一樣的。小排量的就好比小個子,要想和大排量的做功一樣,就得更吃力,吃多幾次飯(油)。而大排量的雖然每頓比小排量的飯量大,但是卻不用額外的加餐。這就是小馬拉大車的地板油與大馬拉大車隨意油之間的區別。所以說在同樣體驗的情況下,兩者之間誰更省油真的差別不大。在某些情況下,同一車型,反而大排要比小排的還要省油。而選擇自吸的更多的就是為了其平順、線性的動力輸出,在這個方面,小馬拉大車的低排版車就稍微差那麼一丟丟的意思了。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更偏向於2.5的。


那時葉落花不知


本人2。0

極其羨慕2。5的車主,非常後悔省2萬元,2。5,2。0完全兩個體驗,油耗差1個半


冰釋樸谷


我的是2.0手動擋的。你都猜不到我現在油耗是多少。6.7個油。動力絕對可以前提不飆車。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7be7b16629de43a1b41dfe8a7982bd6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