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傷寒與瘟疫


傷寒和瘟疫鑑別,古人經驗很多:

夫傷寒必有感冒之因,或單衣風露,或強力入水,或臨風脫衣,或當簷出浴,當覺肌肉粟起,既而四肢拘急,惡風惡寒,然後頭疼身痛,發熱惡寒,脈浮而數,脈緊無汗為傷寒,脈緩有汗為傷風。

時疫初起,原無感冒之因,忽覺凜凜,以後但熱而不惡寒,然亦有所觸因而發者,或飢飽勞碌,或焦思氣鬱,皆能觸動其邪,是促其發也。不因所觸無故自發者居多,促而發者,十中之一二耳。


且傷寒投劑,一汗而解,時疫發散,雖汗不解。

傷寒不傳染於人,時疫能傳染於人。


傷寒之邪,自毫竅而入;時疫之邪,自口鼻入。


傷寒感而即發,時疫感久而後發。傷寒汗解在前,時疫汗解在後。

傷寒投劑可使立汗;時疫汗解,俟其內潰,汗出自然,不可以期。

傷寒解以發汗,時疫解以戰汗。傷寒發斑則病篤,時疫發斑則病衰。


傷寒感邪在經,以經傳經;時疫感邪在內,內溢於經,經不自傳。

傷寒感發甚暴,時疫多有淹纏二三日,或漸加重,或淹纏五六日,忽然加重。


傷寒初起,以發表為先,時疫初起,以疏利為主。種種不同。

其所同者,傷寒時疫皆能傳胃,至是同歸於一,故用承氣湯輩,導邪而出。要之,傷寒時疫,始異而終同也。

夫傷寒之邪,自肌表一徑傳裡,如浮雲之過太虛,原無根蒂,惟其傳法,始終有進而無退,故下後皆能脫然而愈。

時疫之邪,始則匿於膜原,根深蒂固,發時與營衛交併,客邪經由之處,營衛未有不被其所傷者,因其傷,故名曰潰。然不潰則不能傳,不傳邪不能出,邪不出而疾不瘳。


時疫下後,多有未能頓解者,何耶?蓋疫邪每有表裡分傳者,因有一半向外傳,則,於是肌肉之邪,不能即達於肌表,下后里氣一通,表氣亦順,曏者鬱於肌肉之邪,方能盡發於肌表,或斑或汗,然後脫然而愈,傷寒下後無有此法。雖曰終同,及細較之,而終又有不同者矣。


或曰∶傷寒感天地之正氣,時疫感天地之戾氣,氣既不同,俱用承氣,又何藥之相同也?曰∶風寒疫邪,與吾身之真氣,勢不兩立,一有所著,氣壅火積,氣也,火也,邪也,三者混一,與之俱化,失其本然之面目,至是均為之邪矣。但以驅逐為功,何論邪之同異也。


假如初得傷寒為陰邪,主閉藏而無汗,傷風為陽邪,主開發而多汗,始有桂枝、麻黃之分,原其感而未化也,傳至少陽,並用柴胡,傳至胃家,並用承氣,至是亦無復有風寒之分矣。推而廣之,是知疫邪傳胃,治法無異也。


傷寒與瘟疫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上工治未病。

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