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刺頭”吳慷仁

最近追完《棒球大聯盟》不過癮,又去找了南宮珉的《囚犯醫生》來看,追到一半忍不住發了條微博:

「南宮珉簡直就是南韓吳慷仁啊」

“刺頭”吳慷仁

《囚犯醫生》裡的南宮珉

他們塑造的角色都有這樣的特質:與體制做鬥爭,不妥協,不服軟,明白自己堅持的是什麼,總被質疑詆譭,少有同盟,像個刺頭。

追完了《囚犯醫生》我又覺得這麼說似乎有點偏頗。

拜韓劇總喜歡反轉跟吊胃口所賜,南宮珉的角色總是金手指技能開到滿級的,反派一邊唸叨“這下他該沒辦法了吧”,一邊懷疑“難不成他還真的能搞定?”

每次觀眾都提著一口氣,覺得他處在絕境,結果卻總能扭轉局面,然後南宮珉雲淡風輕地回應反派:“都在射程範圍內,我故意露出馬腳的。”

這一點跟吳慷仁還是很不一樣的。

吳慷仁塑造的“刺頭們”沒有光環加持:

“刺頭”吳慷仁

《麻醉風暴》

《麻醉風暴》裡的葉建德放棄自己的醫生夢,去賣保險,蟄伏多年,終於揭開了醫療體制下的骯髒交易,最後卻失手殺人,賠上了自己的人生。

“刺頭”吳慷仁

《我們與惡的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裡的王赦,劇裡被潑糞,戲外這個角色被罵聖母、不替家人著想,費了好大勁好不容易說動“殺人犯”鬆口,願意和他溝通,還沒來得及高興,“殺人犯”突然被執行了死刑,所有的“犯罪動機”都被掩埋,所有努力付諸東流。

吳慷仁塑造的“刺頭”,多了幾分現實無奈,小人物掙扎反抗,命運的手隨意一拂,他的所有努力轟然坍塌。

那些角色有那麼點“小聰明”,但是總是缺一些運氣,命運從來不曾眷顧他。

我始終相信,一個演員如果有一類自己擅長飾演的角色,觀眾一看到這樣的角色,就會讓人自動聯想到他,那麼他和這類型的角色,一定是有“共通性”的。

也是這樣的“共通屬性”,給了這些角色靈魂。

在吳慷仁身上,我就姑且稱它為「刺頭靈魂」吧。

“刺頭”吳慷仁

刺頭,通常語境裡,它是個貶義詞。

遇事刁難,不好對付,不合群,不服從管理。

但在吳慷仁身上,這種刺頭靈魂是“撞向那堵堅硬高牆的一顆蛋”,是一種不隨大流的固執和堅持。

通過《一把青》讓越來越多人認識他的那一陣,很多人問吳慷仁會不會來內地拍戲。

臺劇沒落,經費不足,古裝劇和歷史劇幾乎0產出,相反內地影視行業風生水起,大製作一部接一部,就看著小S追完《步步驚心》《甄嬛傳》又接著追《琅琊榜》,很多臺灣演員、藝人都來大陸拍戲、跑通告。

可是吳慷仁選擇留在臺灣。

他說內地影視行業發展很好,有很多大製作,很多臺灣演員去內地拍戲也是個很好的選擇,但他還是願意留在臺灣,為臺灣影視行業努力,讓臺劇越來越好。

留在臺灣最顯而易見的「弊」就是——有了那麼多高分作品、獎項加持的37歲吳慷仁,去年還在說臺北房價太貴,自己買不起房。

“刺頭”吳慷仁

不過好在,儘管影視行業沒錢開不了「大製作」,臺劇還是靠著精心打磨的劇本、抱著復興臺灣影視行業的製作團隊,交出一眾優質低成本都市題材作品。

來看下豆瓣的高分臺劇:

“刺頭”吳慷仁

圈起來的都是吳慷仁參演的臺劇

15部高分熱門臺劇,吳慷仁參演了7部。

不得不讓人感慨萬千,沒想到過了這麼些年,俗套狗血沒落的臺劇,憑著紮實的劇本和越來越多樣的題材向死而生。

而誰能想到,如今是那個在偶像劇裡演備胎男二的「花拓也」,扛起了臺劇的半壁江山。

“刺頭”吳慷仁

和他演過的那些刺頭一樣,吳慷仁並沒有得到多少老天的眷顧,他的“成績”,來得辛苦。

高中聯考結束,吳慷仁就跑去打工,22歲做過50多份工作。

在酒吧當調酒師,酒名都是英文,不會英文的他在凌晨收工後泡在書店,一個個死記硬背把那些英文都啃下來。

酒吧老闆說他“一生懸命”——做什麼都拼命。

後來在酒吧被人發掘入行,27歲高齡第一次拍電視劇當演員,被評價長了一張男二臉,永遠演不了男主,作為新人業務能力也一般,不算天賦極好的那種。

2016年憑藉《一把青》拿了金鐘視帝,講獲獎感言時他哽咽又感慨:“從說五個字都要NG20次的新人,到站上這個舞臺……”

“刺頭”吳慷仁

他是這樣一個執著又拼命的人,也是一個熱愛這個行業,並願意堅守在這裡,努力去改善行業的人。

有了這樣的吳慷仁,才讓他飾演的那些奢望著改變體制的“刺頭”角色,有了靈魂,讓那些不討喜的倔強和固執,變得讓人能信服。

“刺頭”吳慷仁

「變態的體制是需要被衝撞的 有衝撞才會有火花」

讓你會去相信他飾演的角色,

相信在平行世界裡,真的有一個“奮不顧身的蛋”在一次次撞向“堅固的高牆”。

每次看到這樣的「刺頭」,看到一樣的堅持和頑固,就會讓我多燃起一些希望。

“刺頭”吳慷仁

「我們一定可以改變體制 天黑也總有天亮的時候」

《麻醉風暴》裡有一個問題被反覆提及:我們真的可以改變體制嗎?

——也許「我們」多一點,就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