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奧巴馬:天生的演講大師

奧巴馬:天生的演講大師

和布什不同的是,奧巴馬可以自己寫作,並提出基於個人思考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和克林頓不同的是,奧巴馬更加可信、坦白、透明,但他和克林頓一樣擁有雄辯的口才並對普通民眾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奧巴馬:天生的演講大師

2004年7月27日,奧巴馬在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基調演講”,演講的題目就是《大無畏的希望》,奧巴馬充滿激情地宣示:“不存在一個自由主義的美國和一個保守主義的美國,而只有一個美利堅合眾國。不存在黑人的美國和白人的美國、拉丁族裔的美國和亞洲人的美國,而只有美利堅合眾國。”這次演講使很多年輕的民主黨人欣喜若狂,很多上了年紀的民主黨人也為之熱淚盈眶。正是這場演講讓名不見經傳的奧巴馬開始聲名鵲起。一個希望的火種開始在美國熊熊燃燒。

奧巴馬:天生的演講大師

演講大師

他是個天生的演講家,有著“令政客妒嫉的嗓音”,加上其個人魅力無窮,調動現場氣氛能力一流,演講中帶著某種直指人心的魔力,每每能使得群情激昂。

奧巴馬的演說富有節奏感,味道十足、語氣恰到好處,幾乎帶有一種催眠和傳教的功能。即使當他面對成千上萬人演講,也能讓每個人都覺得奧巴馬就是對他一個人在說。這是在希拉里的競選集會中難以看到的。美國曆史上優秀的政治家,如林肯、肯尼迪和馬丁·路德·金,都是演講高手。在傳媒日益發達的當代,這一點直接關係到能否感動選民、取得共鳴。

善於演講並非奧巴馬的天賦,在演講問題上,他也曾遭遇過慘敗。2000年,奧巴馬在民主黨的提名戰中,以一票之差敗給了對手博比·拉什。奧巴馬落敗的主要原因就是他身上的教授氣質和精英氣息,這使得平民百姓對他感到隔膜。

奧巴馬決定從失敗中學習,他首先改掉的是學究的演講方式,他造訪區內各個黑人教堂,學習黑人牧師講話的節奏和誇讚的神態,並觀察聽眾的反應,不斷學習調整。人們被他“任何人都可以分享我的激情,取得自己的成功”的口號打動。兩年後,奧巴馬停掉了在芝加哥大學的課程,全力競選國會參議員。2004年,他競選成功,正式從芝加哥大學辭職。

奧巴馬:天生的演講大師

善用排比

奧巴馬在演講中善於使用排比句,取得排山倒海般的效果。2007年9月12日,奧巴馬在艾奧瓦州克林頓市的一所大學裡發表了題為《翻開伊拉克問題的新的一頁》的演講,奧巴馬說,“我在2002年反對這場戰爭。我在2003年反對它。我在2004年反對它。我在2005年反對它。我在2006年反對它。”

2008年1月3日,奧巴馬在艾奧瓦黨團會議選舉獲勝之夜發表演講,這篇演講激情澎湃。演講一開始,他首先肯定了今天的勝利,宣佈預言家的失敗,非常成功地渲染了作為第一位預選獲勝所代表的深意。他連用排比句,氣勢磅礴,很具感染力:

我會是這樣一位總統:讓每個人都能看上病和看得起病。我在伊利諾斯州就通過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的攜手合作實現了這一目標。

我會是這樣一位總統:終止所有把工作運往海外的公司的稅收優惠政策,並給美國最值得享受減稅的中產階級減稅。

我會是這樣一位總統:讓農場主、科學家和企業家發揮他們的創造力,使我們國家一勞永逸地擺脫石油的主宰。

最後,我會是這樣一位總統:我要結束伊拉克戰爭並讓我們的士兵回家;我要恢復我們的道德地位;我知道9·11不是騙取選票的藉口,而是使美國和世界聯合起來應對21世紀這個世界面臨的共同威脅:恐怖主義和核擴散,全球變暖和貧困,種族屠殺和疾病。

演講的精義就在於要感染人、打動人,從而 “迷惑”大家理智,贏得大家支持。所以,煽情、昇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這篇演講完全做到了這一點,其中嫻熟的排比句的運用功不可沒。在場聽到他演講的美國學者認為奧巴馬不僅僅是一個候選人,他更是在發動一場運動。

奧巴馬:天生的演講大師

愛講故事

奧巴馬演講的另一特色是喜歡在演講中舉出具體的事例,以生動的故事承載深奧的政治理念。比如下面這段演講詞:

“我記得在匹茲堡遇到的梯姆·韋勒夫婦,他們正在想辦法為自己年幼的兒子尋找供移植的肝臟;我還記得伊利諾伊州西北部東木連市的謝默斯·阿赫,一個正準備去伊拉克實現報效國家的美國青年,以及他父親臉上洋溢著的對兒子的自豪感。我還記得在聖路易斯碰到的一個黑人女孩,她說她正在努力考大學,儘管她們家祖祖輩輩連一箇中學畢業的人都沒有。感動我的不僅僅是他們的奮鬥精神,更在於他們在艱難時刻所表現出來的大無畏的決心、樂觀主義精神和自強不息的意志。這種精神使我想起我曾聽到的一次牧師佈道時說的一句話:大無畏的希望,這就是美國精神的最好表現。”

奧巴馬也會提到自己的成長故事。2004年7月27日,在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奧巴馬是主要發言人之一。奧巴馬這樣介紹自己的身世:

“我的父親是個外國留學生,在肯尼亞的一個小村莊出生並長大,他幼時牧羊,在簡陋的鐵皮校舍裡上學。我的祖父是個廚師,一個傭人。但我祖父對他的兒子的未來抱有更大的夢想。通過頑強拼搏,我父親拿到了去美國留學的獎學金。美國是一片神奇的國土,對未曾來過的人而言,美國是自由和機會的象徵。在留學期間,父親遇到了母親。我母親出生在堪薩斯的一個小鎮上。她父親在大蕭條時期為了養家餬口,不是在石油鑽塔下打工,就是在農場務農。珍珠港事件後,他自願入伍,加入巴頓的部隊,曾在整個歐洲大陸輾轉作戰。在後方,外祖母養育著他們的孩子,並在一條生產轟炸機的工廠流水線上幹活。戰後,他們研究了《士兵福利法案》,通過聯邦住宅管理局買了一套房子,並移居到西部尋找機會。他們對自己的女兒也寄予了很大的夢想。一個共同的夢想,在兩個不同的大陸醞釀。我的父母不僅共享美好的愛情,他們還共同堅信這個國家有巨大的潛力。他們賜予我一個非洲名字:巴拉克,意為‘老天保佑’。他們相信在寬容大度的美國,一個人姓甚名誰不會妨礙其通向成功。儘管生活並不富裕,但他們送我去這片土地上最好的學校就讀。在富足的美國,即使你並不富裕,你也能發掘出你的潛力。現在他們都過世了。不過我知道,在這個夜晚,他們正在星空驕傲地俯瞰著我。”

正是在這次大會上,奧巴馬以一句坦誠告白“我是同胞弟兄的守護人,我是同胞姐妹的守護人”,使很多代表聽得熱淚盈眶。這篇著名的演講使奧巴馬在黨內的名聲一炮打響,光芒直逼總統候選人約翰·克里。

奧巴馬:天生的演講大師

語言通俗

和布什不同的是,奧巴馬可以自己寫作、推理,並提出基於個人思考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和克林頓不同的是,奧巴馬更加可信、坦白、透明,但他和克林頓一樣擁有雄辯的口才並對普通民眾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奧巴馬的演講才華得益於在教會服務的經歷,他從中學到了一種很能打動人心的說話方式。知識分子說到種族平等,可能會引用《獨立宣言》裡的名言,但是奧巴馬會像黑人牧師那樣說“我們黑人也是上帝按照他自己的樣子創造的”,比較而言,還是後一種說法更有感染力。

語言通俗,並不意味著思想也淺薄。奧巴馬在競選中,有一個演講盡顯其演講中的冷峻一面,讓人們領略到奧巴馬演講的另類風采。2008年3月18日,面對自己的牧師發表譴責美國的佈道錄像被公開後引起的軒然大波,奧巴馬選擇在美國憲法誕生地費城發表了一篇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演講,奧巴馬說,美國的種族問題很複雜,“賴特牧師那一代人對他們當初所遭受的侮辱、懷疑和恐懼依然記憶猶新,他們的憤怒和苦澀也就如影隨形。”“如果我們現在選擇逃避,我們只是後退到各自的角落,我們將永遠無法一起面對挑戰,解決問題”。他指出,黑人的憤怒是過去種族隔離政策的產品,50年前,歧視黑人被合法化,到現在黑人與白人之間還是貧富懸殊,因此,“憤怒是真實的,是強有力的,要憑主觀願望使之消失,及對其作出譴責,只會令不同種族之間的誤解造成的裂痕擴大。”

奧巴馬是在發表這篇演說的當天凌晨3時寫完演說稿的。一些評論家讚賞道,這是美國曆代重要政客有關奴隸制往事的講話中,“最個人化兼討論最廣泛”的一篇。演說結束後,奧巴馬看到同為非洲裔的妻子在後臺哭泣。美國媒體對奧巴馬的講話多有正面的評價,一些評論家認為,奧巴馬此番講話給人非常成熟的印象,表現出一種真正的大將風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