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茜茜公主独子自杀的真相是什么?

雲绯


有书君初知茜茜公主,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观看的电影《茜茜公主》三部曲。影片中茜茜与奥地利国王约瑟夫浪漫唯美的爱情令人艳羡。

可是真实的茜茜虽身为奥地利帝国皇后身份显赫,其治下疆域广阔涵盖了匈牙利、意大利等欧洲多国,但其婚姻生活并不幸福,晚年在孤独的旅行途中被刺身亡,结束了自己一生跌宕传奇。

那茜茜公主被刺杀的真相是什么呢?且听有书君为你娓娓道来。

一,自然之子不堪妻子、母亲重任,不堪宫廷生活,避世旅行聊度余生。

茜茜公主出生于1837年。父亲是巴伐利亚王国公爵,母亲是巴伐利亚国王的女儿,其姨母则是声名显赫的奥地利索菲太后。

茜茜虽出身贵族,可其父亲却是贵族圈中奇葩,他不喜贵族式的刻板教条,因而他带着妻儿远离都市,将儿女放养大自然中。

我们可想而知,茜茜被大自然赋予的纯真天性,她骑马、钓鱼宛如浑然天成的自然之子。

茜茜15岁时,本来姨母拟聘茜茜的姐姐海伦为儿媳,可是缘分就是如此奇妙,约瑟夫国王偏对野性的茜茜情有独钟,非她不娶。索菲太后终拗不过儿子执念,就这样茜茜17岁时成了奥地利皇后。

看似童话般爱情,却是茜茜噩梦的开始。尚无成熟心智还如孩童般崇尚自由的她,对繁琐的宫廷生活无一丝准备。

她不知如何处理婆媳关系,不知如何履行皇后职责。丈夫每天忙于公务,她只有独对宠物排遣寂寞,宫廷生活于她真的是不堪忍受之累。

她连生两女后与婆婆为争抚养权关系恶化。其为在婆媳大战中获胜,任性的她带两幼女出国旅行,致使长女索菲因腹泻而亡。

长女突逝致使茜茜深陷痛苦而出现了伴其一生的抑郁症状。

虽然转年儿子鲁道夫出世,可依旧未能使茜茜走出困境。她的健康每况愈下,只得远离孩子,远离宫廷旅行调养身体。当时茜茜只有21岁,她与约瑟夫只有短短几年幸福生活,就如此格格不入渐行渐远。

茜茜与丈夫聚少离多,对孩子疏于养育,其内心孤独无法言说。

丈夫出轨绯闻令她痛苦,而最终真正压垮她的则是儿子鲁道夫殉情自杀,她深陷自己为母失职的自责,而对一切都感觉厌倦。她与约瑟夫感情彻底破裂,她摒弃鲜艳色彩只以黑色衣装示人,她摒弃保镖只以少数随从相伴,彻底远离宫廷四处旅行疏解心魔,其悲凉自知。

二,茜茜在孤独旅途中突遇暗杀而亡。

1898年9月,茜茜带着随从来到瑞士日内瓦,她知道瑞士是许多国家无政府主义者云集的乐土,她自知其奥地利皇后身份是狂热分子注意目标,因而她不想引人注意,入住酒店时登记了假名字。

可是以美貌著称的茜茜在欧洲艳名远播,她对身材与美貌的过度关注,简直就是女性节食减肥鼻祖,于是她就成了报纸常客,是引领时尚的风向标。

因而店员马上认出她就是奥地利皇后,并把消息卖给了媒体。

八卦媒体从不放过可以大热的新闻,很快就将茜茜行踪登上头条大肆渲染,谁成想这竟为茜茜被刺身亡打下伏笔。

9月10日,茜茜想离开日内瓦前往下一个旅行地。

对报纸新闻早已司空见惯的她并未提高警惕,她依旧派大部分随从坐火车先行,自己只带一名女官乘客轮后发。她却未料到如此疏于防范的举动,将自己置于被毫无阻碍暗杀的危险之中。

茜茜和女官沿着日内瓦湖畔步行至港口途中。突然一名男子踉跄着撞向茜茜,同时将手中的细锥般的刀具刺中茜茜心脏部位。

因为锥尖太细,又兼茜茜穿着束身衣,她并未感觉疼痛,只以为男子走路不稳撞到了她。因而茜茜不以为意继续与女官走到港口,等她登上客轮时突然倒地,她只奇怪问了一句“发生了什么”,就陷入昏迷之中。

女官为她解开胸衣才发现其胸口的血点,才突然意识到这是阴谋暗杀。等到茜茜被抬回旅馆医生赶到时,她早已身亡。

凶手手法很准一击刺中茜茜心脏,只因茜茜紧身衣的压迫,伤口出血缓慢,茜茜才得以支撑到登上客轮,却也使茜茜错失了救治良机心包充血而亡,享年只有61岁。

三,杀手卢亨尼无政府主义暗杀真相。

茜茜被刺身亡,瑞士警方大为震惊,很快就将凶手卢切尼逮捕归案。

据卢切尼供称其是意大利人,自幼家境贫寒身处社会底层,对贵族欺凌苦不堪言,因而他痛恨贵族,痛恨王室,其就是狂热的无政府主义者。

他只想杀一名皇室贵族一举成名,成为无政府主义者英雄。他原来目标本是法国王位继承人奥尔良大公菲利普,偏偏菲利普因故提前离开日内瓦躲过一劫。

失去暗杀目标的卢切尼,又把目光投向了报纸泄露行踪的茜茜身上,又逢茜茜身边无保镖护卫,他才会一击成功致茜茜于死地。

有书君却觉得,真相并不像卢切尼所诉那么简单。

他为成名,为无政府主义者对王室仇恨复仇,确实是其暗杀茜茜的表层原因。有书君觉得,其暗杀茜茜的深层原因则是奥地利与意大利夙怨恩仇。

意大利当时是奥地利属国,约瑟夫未登基时,就曾参加过镇压意大利反抗奥地利统治的起义。

因而意大利人并不喜欢约瑟夫国王,连带着茜茜亦成为意大利痛恨之人。

其实《茜茜公主》中对此亦有所描述,茜茜夫妇巡游匈牙利受到万民相迎,而在意大利却遇百姓闭门冷遇。由此可见,卢切尼所说与茜茜无冤无仇并不确切,他们之间有家国恩仇。

真实历史中,茜茜夫妇在意大利曾遭过暗杀,杀手失利被捕伏法,却因此成了意大利英雄。在卢切尼日后回忆录中得知,此杀手就是卢切尼偶像。

我们试想疯狂的卢切尼,遇到手无寸铁的奥地利皇后,他怎能放过为偶像复仇,为意大利复仇的良机?

其成名之想只是顺便而为罢了。

卢切尼隐瞒这一点,只是不想意大利遭到奥地利更加疯狂镇压报复罢了。他本希望被判死刑,得如偶像般成为意大利英雄,却被判十二年监禁,以致郁郁而终。

曾有人说茜茜为追求自由而被暗杀。

有书君觉得,纵观茜茜一生就如孩子,没有政治大智慧,不是合格的妻子、母亲、皇后,却一直追求内心自由,其任性之为只是为杀手提供了机会。

而其被暗杀真相,只因当时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风起云涌,她虽未对意大利做过什么恶行,却终因身份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据说约瑟夫得知妻子被暗杀的讯息,曾悄悄说了一句“她永远都不知道,我有多么爱她”。不知他是否在追悔远逝的美好?如果时光能重来,也许茜茜不愿再踏足皇宫半步,只愿与自然为伴吧。

斯人已逝,茜茜悲凉一生依旧是国民心中之痛,其绝世姿容依旧永恒。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在个性和爱好上,鲁道夫与保守的父亲完全不同,更接近有自由主义思想、敏思善感的母亲,但与母亲的关系又一直很紧张。因为他一生下来就由祖母抚养,母亲为了争夺他的抚养权和教育权,与祖母开展了长时间的斗争。等他的母亲终于让他回到自己身边时,鲁道夫的许多性格已经形成,母子俩也经常格格不入。

鲁道夫于1881年娶了比利时公主斯蒂芬妮。起初,这对夫妻的关系是恩爱和睦的。但他们唯一的女儿伊丽莎白于1883年出生后,夫妻俩开始分居。从此,鲁道夫沉溺在酒精及与其他女人的寻欢作乐之中,并试图获得教皇的许可,废除自己与斯蒂芬妮的婚姻,被父亲阻止。

1888年,30岁的鲁道夫认识了17岁的女男爵玛丽,双跌入爱河并不能自拔。他的父亲约瑟夫一世多次要鲁道夫斩断与玛丽的关系,但都被拒绝,父子关系越来越恶化,时时爆发激烈争吵。

1889年1月29日,皇帝夫妇在出发去匈牙利的布达之前,安排了一个家庭聚餐会,但鲁道夫借口不舒服没有参加。实际上,他已和情妇玛丽去到了离维也纳15哩里之远的梅耶林狩猎别墅。第二天他的仆人去叫醒他时,发现鲁道夫躺在床边,已经七窍出血而亡。鲁道夫的情妇玛丽,则躺在床上,已经死得僵硬了。旁边的床头柜上,有一个玻璃杯。仆人想当然地认为,是玛丽给皇储喝下了杯子里的毒药,然后自杀身亡。

那一年鲁道夫只有31岁。起初,所有的人,包括皇帝夫妇、宫廷和玛丽自己的家人,都同意上述死因,直到法医对他们进行了尸检后,才得出结论是,鲁道夫先开枪打死了玛丽,然后自杀。但是对外,声称的是鲁道夫因心血管疾病突然发作而亡。玛丽的尸体被悄悄运出,葬在了离梅耶林别墅不远的圣十字修道院。鲁道夫因为是自杀身亡,按当时的习俗,不能葬入教堂里的皇陵。约瑟夫一世想尽一切办法,让梵蒂冈的教皇签发了一道特别指令,鲁道夫才得以葬入祖坟。约瑟夫一世和茜茜死后,先后被安排与鲁道夫葬在一起。

鲁道夫的自杀,被认为是改变了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他死后,皇位继承人本来应该是他的叔叔即约瑟夫一世的弟弟卡尔·路德维希大公。但卡尔早就宣称对当皇帝不感兴趣,放弃了继承权并于1896年死于伤寒,皇储成了卡尔的长子、约瑟夫一世的侄子,鲁道夫的堂弟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便是那位1914年在萨拉热窝遇刺、从而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人。


世界真的很大


150多年前,一位时尚美容界的里程碑式人物诞生,她身体力行又影响非凡,还是大美人一枚。

她就是来自德意志巴伐利亚王室的“茜茜公主”,全名“伊丽莎白·阿玛莉亚·欧根妮”,被称为欧洲历史上最美艳的皇后。

女人一旦狠起来,绝对秒杀男人!茜茜公主为保持体形,经常健身让腰身保持在40-50公分之间,一旦体重突破90斤就能做到3天不吃饭。

1854年4月24日,16岁的茜茜公主同22岁的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在维也纳举行婚礼,婚后不仅为奥地利皇室生儿育女,还为帝国赢得巨大的声望。

茜茜公主和弗兰茨·约瑟夫,只有1个独子,名字叫“鲁道夫”。

这是一个可怜的还孩子,刚刚生下来就被索菲亚太后领走抚养,因为婆婆认为茜茜公主没有能力教育好王子。唉,婆媳矛盾,真是无处不在!

然而,鲁道夫就像她母亲一样,有着类似渴望自由的天性。维也纳宫廷的各种繁文缛节,让他感到窒息,甚至有人怀疑他得了抑郁症。

从小失去父母的爱护,又心情压抑,鲁道夫的成长历程一路黑到底,直到成年才被允许和父母相处。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说法,如果一个人童年有苦难,如果不改变固有的认知模式的话,这种苦难将延续到成年世界。

鲁道夫的成年生活,还是很糟糕,内心的黑暗迷雾从未消除。童年被强迫离开母亲,成年被强迫娶妻,类似的经历本不是好的体验。

结果,鲁道夫夫妻生活又很糟糕,比利时来的妻子斯蒂芬妮公主跟他根本是两种类型的人,双方几乎无话可谈。

鲁道夫有了1个女儿后,就拒绝再跟史蒂芬妮同房生活了,因为父亲弗兰茨·约瑟夫的强力干涉才没有离婚。

1888年底,30岁鲁道夫遇到17岁的玛丽·维色拉女男爵,两人开始地下恋情。渴望自由的鲁道夫,因为这份恋情,再次遭到父亲的干扰。

无法排泄精神压力的鲁道夫,逐渐陷入精神崩溃的境地,他最终选择要与情妇玛丽·维色拉一同殉情。

在一座叫“梅耶林”的狩猎小屋里,茜茜公主、弗兰茨·约瑟夫看到独生子冰冷的尸体,夫妻俩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

从此之后,茜茜公主就一直穿着黑色或者珍珠灰的衣服,她永远无法失子之痛,用穿着来寄托对儿子的哀思。

那么,鲁道夫自杀的真相是什么?表面上看是各种烦心事,实质上是心理压力没有得到释放,最终黑色力量杀死了他。


子屠龙


鲁道夫是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与茜茜公主的独子,1889年,31岁的鲁道夫和他的情妇18岁的玛丽·维色拉女男爵在梅耶林狩猎小屋内一同殉情自杀。

鲁道夫之死表面上的原因或者说导火索是因情之故,往深层看和他的精神状态有关。

鲁道夫遗传母亲茜茜公主的基因较多,而茜茜公主家族有遗传的精神病家族史,父系角度,其祖父皮乌斯公爵患有精神病,晚年在与世隔绝的封闭环境中独自离世;母系角度,其外祖父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曾孙路德维希二世和奥托(茜茜公主的表侄)都有或轻或重的精神疾患。

另一方面,茜茜公主的丈夫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母亲是奥地利苏菲皇太后,她是茜茜公主的婆母也是姨母,换句话说,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和茜茜公主也就是鲁道夫的父母是表兄妹近亲结婚,携带同样隐性精神疾患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大得多,鲁道夫患上遗传病的几率也明显更高。

(约瑟夫与茜茜公主剧照)

(茜茜公主真实形象)

本来也许后天的调整和教养能部分疗治或迟滞精神疾患的发生,但是鲁道夫从6岁开始就被皇太后(祖母)和皇帝(父亲)进行包括洗冷水澡、格斗训练等所谓古老骑士的教养培训,对一个相对敏感的幼童,这些骑士教育不啻是精神肉体上的双重折磨,对他的性格养成是不利的。

(鲁道夫遗容,头部包着头巾是为了掩饰他用枪击中自己的脑袋自杀的枪伤)


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当鲁道夫和玛丽·维色拉女男爵的爱情受到皇帝父亲的严令禁止时,触发了他的精神疾患,最终导致自杀的发生。


谈古论金


对"茜茜公主”的熟识起源于中学时看到的电影《茜茜公主》,非常喜欢那个活泼可爱,美丽动人的公主茜茜,特别喜欢她说话的样子,尤其她跟奥地利国王弗兰茨的爱情让人欲罢不能。

电影只是电影,美好的一面只在电影里呈现,而真实的茜茜公主跟弗兰茨的爱情远没有电影里描画的那么美好.

01

茜茜的父亲虽然是皇室成员,但他不爱皇室的生活,爱自由,茜茜从小就跟着父亲隐居在乡下的城堡里,过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骑马,打猎,游泳,但人总有长大的一天,女孩终归要嫁人。

这一年姨妈索菲公主(弗兰茨的母亲)要儿子娶妹妹的大女儿海伦做自己的儿媳妇,于是15岁的茜茜就和母亲一起陪姐姐海伦到奥地利去见姨妈和弗兰茨表兄。

应差阳错的是,表兄弗兰茨没看看上茜茜的姐姐沉稳的海伦公主,而是喜欢上这个美丽俏皮的表妹茜茜公主,经过一段时间的抗争,姨妈终于同意表哥弗兰茨国王和茜茜公主的婚事。自此茜茜公主成了奥地利的皇后。

婚后的小夫妻生了两个女儿,婆婆索菲公主看她年轻,本身也不是特别喜欢她,加上她自从到了奥地利的皇宫后经常生病,索菲在没有征得茜茜的同意下把两个孙女都抱到自己身边抚养,这让茜茜受了很大刺激,丈夫弗兰茨也不替她说话,这使得夫妻俩的关系不是很好,后来茜茜又生下了儿子鲁道夫。

02

儿子从小又被索菲太后带到自己身边抚养,所以鲁道夫从小就没得到过父母多少爱,索菲祖母对他又特别的严厉,加之茜茜心情抑郁的原因,经常出外游历,基本儿子的童年茜茜没有参与,小孩子该有的快乐童年鲁道夫没有享受过,儿子成年后,到了要娶亲的年龄,家人给他安排了一场政治联姻,比利时的斯蒂芬妮公主。

刚开始为了完成任务,鲁道夫和斯蒂芬妮公主的关系还算融洽,在他们的唯一的女儿伊丽莎白·玛丽女大公出生后,他们的关系急转直下,鲁道夫曾试图跟斯蒂芬妮离婚,但遭到了保守的父亲的弗兰茨的反对。

鲁道夫心情极度郁闷,跟母亲茜茜的关系又不好,所以从母亲那也得不到慰籍,只有出外寻求慰籍,于是就有了很多关于鲁道夫的风流韵事传出。

1887年,鲁道夫买下了一栋名为“梅耶林”的狩猎小屋,1888年底,30岁的王储遇见了17岁的玛丽·维色拉女男爵,就爱上了这位17岁的女孩,父亲不同意他们在一起,鲁道夫精神极度抑郁下,拿着枪在“梅耶林”找到玛丽,要求双双殉情,玛丽答应了,于是鲁道夫先开枪射杀玛丽,再打死自己。

综上所述,鲁道夫自杀跟他从小到大的生活和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成年后又不能自主选择自己的婚姻更加重了他心情的抑郁,可能他并不想成为奥匈帝国的继承人,只想跟心爱的女人一起过快乐自由的生活,可是活着做不到,只有死了才能摆脱。于是他选择和情人双双自杀。

我是【史料未及尔】,欢迎留言,讨论,一起探讨历史人物,事件。

史料未及尔


1889年,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与茜茜公主唯一的儿子鲁道夫王储与情妇自尽。关于鲁道夫自尽的原因众说纷纭,而澹奕认为,最主要原因就是:首先,鲁道夫王子遗传了其母亲茜茜公主的抑郁症,加上其压迫性的成长经历与失败的婚姻,以及当时奥匈帝国的风雨飘摇,最终压垮了年轻的鲁道夫。


鲁道夫的父亲,是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而更著名的是其母亲——伊丽莎白,也就是茜茜公主。茜茜公主出身高贵,母亲是巴伐利亚王国的长公主,而奥地利帝国(后来成为奥匈帝国)皇太后也就是弗兰茨的母亲,正是茜茜的姨妈。也就是说,弗兰茨其实是茜茜公主的表哥,两人属于近亲。

众所周知,茜茜公主的一生与哈布斯堡宫廷格格不入,后来还患有严重的抑郁症。而鲁道夫王子作为茜茜的儿子,很可能也遗传了母亲的某些病症与性格特点。

茜茜公主成为皇后之后,依旧与姨妈兼婆婆的索菲皇太后不睦。索菲认为“疯疯癫癫”的茜茜,并不能够教育好子女,所以从茜茜身边接二连三抱走孩子,其中就包括鲁道夫王子。在祖母严格约束之下,鲁道夫王子从小生活在几乎窒息的宫廷环境之中,与父母疏远,性情也捉摸不定。

成年后的鲁道夫也并没能像父母当年那样自己选择爱情,而是像更多的王室一样“被结婚”,他的妻子是比利时的斯蒂芬妮公主。


动机不纯的婚姻,注定也是悲剧,鲁道夫与斯蒂芬妮感情平淡,女儿出生后鲁道夫性情骤变,甚至写信给教廷要求离婚,却被父亲阻止。

当时,奥匈帝国风雨飘摇,而鲁道夫虽然是王储,也是唯一嫡脉继承人,但奥匈帝国所有事情仍旧由其父亲做主。鲁道夫提出种种改革意见,都被其父弗兰茨以幼稚、不成熟的评价给驳斥——所有的一切,都让鲁道夫对人生感到绝望。

鲁道夫王子认识了玛丽,如同当年生活在沉闷宫廷的弗兰茨对茜茜公主一见钟情一般。玛丽的出现让鲁道夫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可鲁道夫并没有那么幸运,两人的恋情为奥匈帝国王室所不容——不能离婚,又不能与心爱之人在一起,形同傀儡,与当时清朝的光绪皇帝莫名的相似。最终,鲁道夫与玛丽双双自尽,这也导致奥匈帝国嫡脉绝嗣。


澹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4点:

第一,遗传的抑郁症

鲁道夫的母亲茜茜公主,就有严重的抑郁症,一度到影响到生命的地步。

一般认为,抑郁症是会遗传的,鲁道夫就遗传了母亲的疾病。

这是他自杀的重要原因。

第二,缺乏父母的爱

鲁道夫刚刚生下来,就被奶奶夺走。

奶奶认为年轻的茜茜公主,是个愚蠢的母亲,不能教育好王室唯一的传人。

所以,鲁道夫几乎是和父母隔绝的,一直到成年。

由于奶奶管教非常严厉,又失去父母的爱,孩子性格当然会出现扭曲。

鲁道夫变得冷漠、胆小,对于父母几乎视为路人,没有什么感情。

第三,婚姻失败

宫廷的婚姻基本都是政治的,鲁道夫被父亲命令娶了比利时公主史蒂芬妮。

但婚后,两人性格完全相反,几乎无法相处。

生下了1个女儿后,鲁道夫拒绝和史蒂芬妮继续同房,并且希望离婚。

但父亲约瑟夫将他痛骂一顿,坚决制止。

无奈之下,鲁道夫陷入了嗜酒的状态,成为一个无可救药的酒鬼。

她对于成年女人有一种恐惧感,最终交往了1个年仅15岁的女孩,成为情人。

但约瑟夫对此非常恼怒,要求儿子断绝和女友的关系。

第四,没有实际权力

虽然是唯一的皇位继承人,但大权全部掌握在父亲约瑟夫的手中。

此时奥匈帝国已经风雨飘摇,无以为继。

鲁道夫比较年轻,认为必须将帝国向民主立宪改革,让出一部分权力给人民。

但父亲约瑟夫对此坚决反对,认为这样必然会导致荣耀几百年的奥匈帝国瓦解。

鲁道夫是个聪明人,他知道父亲这样蛮干下去一定会导致帝国灭亡,而是帝国坚持时间不会久,更加犹豫。


以上四点原因,导致鲁道夫在30岁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1889年,他和17岁的女友在奥利地一处行宫自杀。

话说回来,鲁道夫当时不死,恐怕也活不了太久。

鲁道夫死后,他的堂弟弗朗茨·斐迪南成为继承人。这个费迪南,大家都知道,就是著名的费迪南大公,在1914年的萨拉热窝遇刺身亡,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萨沙


茜茜公主独子自杀的真相是什么?

茜茜公主独子自杀的真相是缺爱、厌世。


一、自出生到少年由祖母强制抚养,缺少母爱

茜茜公主(伊丽莎白·阿玛莉娅·欧根妮,小名茜茜)与奥地利皇帝结婚时是17岁,前期生了三个孩子:索菲(1855年—1857年)、吉赛拉(1856年—1932年)和太子鲁道夫(1858年—1889年),均被皇太后(也是茜茜姨妈)婆婆以茜茜还是小孩为由,将孩子抱离不让茜茜抚养。

直到1868年,茜茜生下第四个小孩,茜茜才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但此时王子鲁道夫已经10岁,错过了父母与子女感情培养的最佳时机。后来茜茜因与丈夫感情不好,离开了奥地利长期旅行,母子间无任何感情可言。更值得一提的是,王子鲁道夫与父亲的关系也不好,皇帝认为这个王子事事不行,来自父亲的贬损是对子女自尊心的极大打击。


二、婆媳关系不和导致家庭关系失睦

王子鲁道夫的婚姻是政治联姻。茜茜公主受自已的婆婆长期欺压,但她与自已的儿媳的关系也是如此。

茜茜公主自已十分爱美,特别是对身材的管理十分自律,是历史上名符其实的“欧洲宫廷第一美人”,她既是奥地利皇后,又是匈牙利女王。茜茜公主看不起王子鲁道夫的王妃,批评她诸多的不是,令王子鲁道夫在婚姻上十分有挫折感,故鲁道夫象他的父亲一样,长期在外情妇不断。

从小孤独缺爱,备受亲人打击,令王子鲁道夫产生了厌世的思想,他先后两次求情人与他一起殉情,第二次终于成功。于1889年,30岁的奥地利太子鲁道夫与他的17岁的女友一起在他的行宫里自杀。


唐猫情感


茜茜公主是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的表妹,她父亲是一位公爵。茜茜公主还有一姐姐海伦被安排相亲见了弗兰茨·约瑟夫,然而弗兰茨却相中了活泼可爱的茜茜。
1854年17岁的茜茜嫁给了弗兰茨,婚后生下大女儿索菲,一年后生下二女儿吉塞拉。1857年茜茜公主终于诞下了王世继承人鲁道夫。
鲁道夫从小就由祖母带大,性格敏感。他6岁就开始骑马、格斗训练,冷水洗澡。弗兰茨皇帝一心想把鲁道夫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王室接班人,严格苛刻的王室教育方式,使本来就懦弱的小皇子变得更加孤僻,并产生了逆反心理。
由于长期不在父母身边,与父母的感情也逐渐淡漠直至疏远。在这个时候茜茜公主开始要求皇帝对鲁道夫停止训练,但当时鲁道夫性格已经定型,所以为时已完、于事无补。
1881年成年后的鲁道夫与比利时国王女儿斯蒂芬妮结婚,这是一桩政府联姻,婚后诞下一女婴。后来夫妻关系交恶,鲁道夫多次请求离婚,都遭到皇帝父亲的阻拦,他开始酗酒来麻痹自己,并在外面找女人。
当鲁道夫婚姻亮起红灯时茜茜公主没能及时加以引导,加之鲁道夫同情维护共和,主张推动帝国向君主立宪制国家过渡的主张无人理会和采纳。由于政治上失意,婚姻又不幸,鲁道夫多次动了轻生的念头,整天郁郁寡欢。
鲁道夫终于在1889年于梅耶林小屋与17岁小情人玛丽维色拉双双殉情自杀。得知鲁道夫自杀的消息,茜茜公主和弗兰茨非常悲痛,精神备受打击。
从此茜茜公主只穿黑色服装。直至1898年茜茜公主被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杀害,茜茜公主一直活在鲁道夫轻生的阴影当中。

小方说历史1990


茜茜公主儿子自杀的真相是什么?感谢上海电影译制片厂,上世纪80年代一部红遍大江南北的译制电影《茜茜公主》,让历史上的这位奥匈帝国皇后成为了在中国最著名的欧洲历史人物之一。但《茜茜公主》这部电影虽然有三部曲,讲述的却最多只是历史上的茜茜公主的前半生。但茜茜公主在走出电影里那个童话之后,其实一生也充满坎坷,最后还悲惨地被人错误地刺杀身亡(详情参见桃花石杂谈其它文章)。而她一生中最大的悲剧,则是她唯一的儿子,奥匈帝国的王储鲁道夫的自杀身亡。


王储死亡疑云

公元1889年1月31日,奥匈帝国皇室发布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帝国王储,也就是太子鲁道夫在当天因为心脏血管瘤破裂不幸离世。当时的奥匈帝国和现在的奥地利可完全是两个概念,当时的奥匈帝国领土足有六十多万平方公里,是欧洲和英德法俄比肩的一线强国。而奥匈帝国王储离世,必然会影响未来帝国的政治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欧洲的局势,所以这事也立即引发了整个欧洲舆论的高度关注。

鲁道夫和与他一同死去的情妇玛丽

因此在消息传出之后,立即有许多欧洲各国的记者赶到了事件发生地,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郊外的梅耶林猎宫去采访,试图搞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结果这一去采访不要紧,这些记者很快发现事件真相和奥匈皇室对外宣布的完全不一样。和鲁道夫同时死去的还有一个女孩,也就是鲁道夫的情妇玛丽·韦切拉。而在这之后,奥匈皇室也许是觉得纸里包不住火了,也很快更正了说法,承认鲁道夫是和玛丽一起自杀,而且承认是鲁道夫先枪杀了玛丽,然后开枪自杀的。因为奥匈帝国是天主教国家,因此当时还要遵守梵帝冈教廷的一些规矩。而根据梵帝冈教廷的规定,如果证实鲁道夫是自杀或者曾经谋杀他人,他还不能得到教会祝福,这样也就没法被埋葬在奥匈皇室的皇家墓地。最后还是鲁道夫的父亲,奥匈皇帝弗兰茨出面向梵帝冈专门请求,梵帝冈才以鲁道夫精神状况不稳定为由,针对其发布了特赦,使他顺利的下葬了。那么这个鲁道夫放着好好的太子不做,非要和情妇一起自杀又到底是为什么呢?

鲁道夫“殉情“的原因

前面已经提到,鲁道夫是茜茜和弗兰茨唯一的儿子。但因为茜茜在嫁入奥地利皇室之后就跟自己的姨妈兼婆婆苏菲关系紧张,所以在鲁道夫出生之后,茜茜就被苏菲剥夺了自行抚养鲁道夫的权利,因此虽然两人是母子,但相互之间的关系却始终并不融洽。也许这种经历对鲁道夫的性格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也为后来的悲剧打下了伏笔。

鲁道夫似乎总是比较忧郁


而鲁道夫长大之后,于公元1881年在父母的安排之下与欧洲另外一个重要国家比利时王室的公主,也就是在历史上也非常著名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女儿斯蒂芬妮结婚。根据当时的记载,刚结婚之后这两人的感情还不错,两年之后就有了个女儿。但此后两人的感情就逐渐冷淡,鲁道夫开始疯狂酗酒,同时不断在外面沾花惹草。而更严重的是,鲁道夫还很早就感染了梅毒,而且还把斯蒂芬妮给传染上了,导致斯蒂芬妮无法再生育小孩。

鲁道夫和斯特芬妮的订婚照

而这时鲁道夫竟然想向教皇写信,效仿英王亨利八世那样要求教皇宣布他和斯蒂芬妮的婚姻无效。当然他的这个想法遭到了弗兰茨皇帝的严厉训斥和拒绝。但之后鲁道夫仍然继续不断和不同的情妇见面。而后来,鲁道夫遇到了一位名叫玛丽·韦切拉的贵族女孩,很快两人陷入热恋,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成了公开的秘密,奥匈皇室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包括鲁道夫的王妃斯蒂芬妮。而之后的事情就有了各种说法。

一种说法说鲁道夫给梵帝冈的教皇写了信,要求解除之前的婚姻,但教皇利奥十三世把信件转给了弗兰茨,然后弗兰茨把鲁道夫一通臭骂,要求他立即和韦切拉中断关系,不然就剥夺他的皇位继承权。而另外还有说法说鲁道夫其实性格还是比较温和的,所以根本没和父亲吵过架,也没有给教皇写信这回事。

但无论怎么样,在公元1889年1月29日,弗兰茨和茜茜两人举行了一场皇室晚宴,但鲁道夫以自己身体不舒服为由没有出席。而在这之前他就安排好要在第二天去梅耶林猎宫打猎,因此去了梅耶林猎宫。但第二天早上,他的仆人去敲他的房门时却怎么也敲不开,想强行破门而入也费了好大周折,最后和与鲁道夫约定好一同打猎的另外一名贵族用斧头才砸开了鲁道夫的房门。

茜茜和弗兰茨看到鲁道夫遗体悲痛欲绝的场景

而在进门之后,他们发现鲁道夫坐在床边,玛丽躺在床上,两人都已经死了,而鲁道夫的嘴角还在滴着血。而因为惊慌失措,这些人并没有发现鲁道夫身上的弹孔,还以为鲁道夫和玛丽都是服毒自杀,所以就这样报告给了弗兰茨和茜茜,这也是奥匈皇室开头对外公布鲁道夫是死于心脏病发作的原因。

新世纪再添疑云

而鲁道夫的死,其实也确实对后来的世界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因为他死后,弗兰茨没有别的儿子,所以他的弟弟卡尔成为了奥匈帝国皇室的继承人。但卡尔后来又把继承权让给了自己的儿子斐迪南,而斐迪南也就是1914年6月在波黑萨拉热窝被刺身亡,从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那个奥匈王储了。而且在鲁道夫生前,他的政治主张偏向自由主义,因此当时许多人也认为,如果他没有死,弗兰茨后来二十多年的政策也会有很大不同,那么奥匈帝国内外部各种关系也未必会发展到后来那么恶劣,也许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可以避免的。

鲁道夫遗体照片

但无论怎样,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不过在进入20世纪和21世纪之后,关于鲁道夫和玛丽的死因,则又多次出现过不同的说法。首先在1959年,一名维也纳的法医检查了玛丽的遗骸,结果却没有发现遗骸上有弹孔的痕迹。所以这位名叫霍勒的法医最后认为,玛丽并不是被杀死的,而是因为堕胎出现意外而死。而鲁道夫则是在玛丽死后觉得生无可恋,才决定自杀的。但到1991年,又有人宣称之后检查的玛丽的“遗骸”其实并不是玛丽真正的遗骸,而是一个几百年前死去的不知名的人的遗骸。由此两人的死因再度成疑。

玛丽给母亲的遗书

2015年6月,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又发布了一份玛丽的遗书。这份文件据称曾长期被存放在奥地利银行的一个保险柜里,之前不久才被发现。在遗书里,玛丽说道:

妈妈,请原谅我做的一切,我无法抗拒爱情!我已经和他商定,我们要一同埋葬在阿兰德墓地,我死去会比活着更快乐。


而如果这封遗书是真的,等于玛丽因为流产意外死亡的说法就不成立了。但不管怎么样,鲁道夫和玛丽的死无疑更加增添了茜茜一生的悲剧色彩,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历史,这都是没有疑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