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曾国藩为什么不造反?换成是你,你也不会造反

估计不少人觉得造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或者感觉只要手中有一定数量的军队,造反没有那么困难。但是实际情况远远不是这样。中国历朝历代造反者不计其数,但是中国历史上真正造反成功的又有几个呢。造反成功者屈指可数,造反失败者比比皆是。所以造反一般都是无奈情况下的不得已而为之,或者是利令智昏的愚蠢行为。一般头脑清醒的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言造反,更不会轻言称帝。

清末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初期连战连胜,打得清军毫无还手之力。清朝赖以生存的八旗和绿营兵早已经腐朽不堪,难当大任。为了消灭太平军,补充清政府军事力量的不足,清政府只能依靠地主武装。清政府下令各省可以自己组织团练,创建地主武装,以围剿太平军。当时曾国藩正因守孝在家,为了报效清朝曾国藩移孝作忠,协助湖南巡抚张亮基督办湖南团练。后来曾国藩摒弃了团练,决心组成一支新式军队,就是后来的湘军,也称为湘勇。曾国藩依靠湘军最终剿灭了太平天国运动,在剿灭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湘军的力量也得到壮大。湘军鼎盛时期总人数达到三十万,成为清朝人数最多的一支军队。此时的曾国藩可以说是重兵在握,随便跺跺脚东南数省也会为之动摇。

曾国藩为什么不造反?换成是你,你也不会造反


曾国藩的手下也曾经多次劝曾国藩自立,或者劝曾国藩占据东南数省和清朝分庭抗礼。可是曾国藩一概不听,他不仅没有造反,还主动裁撤湘军。那么曾国藩想不想当皇帝呢,他为什么不造反呢。

首先,曾国藩毫无造反之意。曾国藩想不想当皇帝呢?曾国藩不想当皇帝。我们认识的曾国藩可能只是军事上和政治上的曾国藩。其实真实的曾国藩是一个深受宋明理学影响的文人。曾国藩本人也是一代宋明理学大师,我觉得曾国藩和当年的王阳明非常像。如果曾国藩不组建湘军,他也会以一代理学大师的身份为后人熟知。曾国藩一生坚决奉行宋明理学,他对宋明理学的各派均有深入研究。深受宋明理学影响的曾国藩已经把儒学的一整套话语体系融入到心底,他已经成为行走的儒学。其实曾国藩之所以组织湘军剿灭太平军,除了有响应朝廷的号召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维护儒家的思想道德体系。曾国藩曾经在《讨粤匪檄》中说: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一个深受孔孟思想影响的理学大师怎么可能做造反的“乱臣贼子”,怎么可能做出无君无父之事。所以曾国藩骨子里根本没有造反的想法,甚至连一闪而过的念头都没有。

曾国藩为什么不造反?换成是你,你也不会造反


其次,曾国藩的实力也不允许。表面上曾国拥有三十万湘军,是当时最有实力的大臣。但是这三十万军队真的足以支撑他造反吗。中国历朝历代掌握三十万军队的将军不在少数,他们又有几个人敢轻言造反。别的不说,鼎盛时期的太平军人数达到五十多万,最终的结果还不是被收拾了。更何况曾国藩的湘军的战斗力也未必比太平军强。太平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内部出现了问题,而不是湘军多勇敢。当年太平军就把曾国藩打得差一点跳水自尽。三十万大军和偌大的清朝比起来,根本算不了什么。更何况他的三十万大军还远在东南,对北京产生不了多少影响。当年太平军北伐时总人数也曾经达到几十万,最后还不是败亡了。石达开够牛了吧,石达开带走了十几万精锐部队,离开太平天国也就成了无根之水,最后全军覆灭。所以曾国的实力还没有达到造反的地步。

曾国藩为什么不造反?换成是你,你也不会造反


第三,曾国藩实际的军队并不多。曾国藩的湘军组织并不严密,湘军远没有淮军组织那么严密,湘军内部也是派系林立。湘军名义上有三十万大军,实际上曾国藩能够控制的也就只有十万左右,真正的曾国藩嫡系部队也就是曾九帅手下的四五万军队。虽然湘军将领左宗棠曾经透露过拥立曾国藩的意思,难免不是左宗棠给曾国藩下的套。左宗棠和曾国藩的关系一直都比较堪忧。李鸿章虽然号称是曾国藩的学生,但是他的淮军明显不受曾国藩指挥。像李鸿章和左宗棠这样的实力派未必会支持曾国藩谋反。曾国藩想靠这样军队造反,并取得成功明显不大现实。

曾国藩为什么不造反?换成是你,你也不会造反


第四,清政府已经开始防备曾国藩和湘军。曾国藩的湘军打下南京之后,清政府就开始不断在南京附近布置军队。此时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担心这个功高震主的曾帅。按道理说湘军打下南京,应该由湘军将领担任两江总督。可是清政府偏偏调来非湘军系的马新贻担任两江总督。马新贻担任两江总督之后就开始训练自己的军队,有意识的打压湘军。虽然后面出现了刺马案,但是足以说明清政府已经有意识打压曾国藩,甚至做好曾国藩谋反的准备。

第五,湘军造反未必得民心。首先,湘军组建的初衷就是效忠朝廷,而且湘军不少将领也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我们可以理解为效忠朝廷是湘军成立的理论基础。如果曾国藩率领湘军谋反,就等于失去建军的理论基础。到时候天下百姓未必会支持湘军。其次,湘军的所作所为在当时已经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满。湘军攻占南京的时候,曾国荃就曾经放任军队烧杀抢掠,南京一带老百姓对湘军深恶痛绝。占领南京之后,曾国荃把天王府的财物抢劫一空。据说运送财物的船队一直延续了一个月之久。曾国荃为了消灭罪证就一把火烧了所有证据,南京城几乎毁于一旦。此时的老百姓别说拥护湘军,他们恨不得把湘军全部骂死。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怎么可能造反成功。

曾国藩为什么不造反?换成是你,你也不会造反


第六,瘦死骆驼比马大。清政府虽然已经衰落,但是毕竟还有一定实力,在当时还有一大批忠实的维护者。许多有识之士他们并不想推翻清政府,他们希望清政府重新中兴。慈禧虽然卖国是把好手,但是不能否认他的政治手段。除了慈禧之外,清政府还有不少能臣干将。如果曾国藩冒险称帝造反的话,他的胜算也不大。这也是曾国藩称帝造反前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七,西方列强不支持。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和西方列强公然勾结在一起,联合剿灭太平军。西方列强需要清政府维护他们的在华利益。西方列强不确定曾国藩将来将来建立的新政府能不能维持他们的在华利益,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宁愿相信已经屈服的清政府。曾国藩在消灭太平军的时候,他见识到了西方列强的厉害,也知道湘军和西方军队的差距。没有西方列强的支持,曾国藩又怎么敢公然造反。

曾国藩为什么不造反?换成是你,你也不会造反


曾国藩没有选择造反,而选择裁军是明智之举。正是由于曾国藩对清政府的一片忠心,以及他及时裁撤湘军,才使得曾家最终得以保全下来。做为对曾国藩的奖赏,清政府没有计较曾国荃抢夺财物不上报之事,也没有深究刺马案一事。清政府后来给了曾国藩极高的礼遇,曾国藩去世之后,清政府加谥号为“文正”。一个极具褒奖意味的谥号,后世也称曾国藩为曾文正或曾文正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