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你是一個怕犯錯?沒主見?不自信?遇問題就逃避的人嗎?那要看下了

不願意和身邊假惺惺的人交往

不喜歡那些自來熟的人

討厭一切社交生活

人一多就插不進去話

.......

你生病了,一種叫做社交恐懼症的病

經常有人提到社交恐懼

那它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

01

你向我離開1步

我會主動向你離開99步

02

你如果向我走進1步

我可以向你走999步

03

反正你關門大聲點

我就覺得你討厭我了

04

你主動跟我交好

我也會掏心掏肺對你好

我要是察覺到你不喜歡我

我連面子工程都懶得做了

面對面都無視

05

預感到對方要離開

我就會選擇先離開

06

從來不知道挽留兩個字怎麼寫

你走吧,走了就不要再回來了

07

你好久沒回我消息

我就在想你是不是嫌我煩了

08

我一直就在那裡

但是如果你離開一步

那這一步的距離永遠存在

09

大概就是感覺有點裂痕了

就整個都不要了

10

聊天的時候

“啊,這句話該不該說啊”

“說了他會不會生氣啊”

“ 算了,不說了“

然後就冷場了

11

不要試圖試探著

離開一步等我去追你

因為你一回頭

我們之間肯定不止

九十九步的距離

12

你只要說一句你走吧

我就不多留了

13

在群裡好不容易發一句話

沒誰搭理,從此不再說話

14

你對我大聲說話

我就會覺得你討厭我了

許久不回消息就是煩我了

但只要你靠近我一步

我也是能走完99步的人啊

看完大家有沒有對號入座呢

我怎麼感覺我也中槍了

事實上,這一點也不奇怪

你是一個怕犯錯?沒主見?不自信?遇問題就逃避的人嗎?那要看下了

我們身處在這個紛繁錯雜的信息社會,每天都會面對大量社交,現代人或多或少都會患上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懼症。去微博上搜一圈,你會發現人們對於社交壓力的焦慮和不安還真不少:

諸如此類,種種槽點表明:

大家都有病,你不是一個人

雖然如此

人類學家卻對此表示

人類之所以能夠進化到生物鏈的頂端

正是因為人類的社會化屬性

So

社交生活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必須是

我們作為人類的一項不可或缺的生活內容

社交恐懼症“要不得”~

醫學解釋

社交恐懼症,又叫社交恐怖症,是一種不自然的恐懼反應,是在沒有構成危險或威脅的刺激存在時產生的,是一種“莫名其妙”的反應。

社交恐怖症主要表現為害怕與人交往、不敢與人交往等症狀,它主要發生在抑鬱型氣質的人身上。他們一開始一般都有一些自卑或害羞心理,舉手投足總是畏畏縮縮、顧慮重重。

你是一個怕犯錯?沒主見?不自信?遇問題就逃避的人嗎?那要看下了

對於輕度的社交恐懼症,掌握一些小技巧可以自行緩解甚至治癒。

1、去掉自卑 增強自信

從心理上去掉自卑感。若帶著消極的心理,常常會使自己不願多說話。另外要增強自信,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自信就是自我接納的程度。一個能完全接納自己的人是非常自信的,反之則自卑。

2、克服害怕心理

社交恐懼症主要是由一種“怕”心理引起,如怕見陌生人、怕難為情、怕表現自我等。這種病症是在多年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形成的,因此防治就需要在長期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逐步培養對外界的適應能力,有意識地多接觸周圍的人和事。

3、舉止應儘量隨和

不要過分注意自己的舉止。正常的社交活動,並不帶有什麼神秘的色彩,只不過是社會間人與人的交往與應酬。因此過分注意自己社交中的言談舉止是多餘的,隨和、大方、自然、平時怎麼說、怎麼做,社交中也如此,時間長了,社交就習慣了。

有些社交恐懼症患者長期不愈,逐漸地失去了與人交往的念頭,即使偶爾參加幾次交往,也會表現出更嚴重的不良情緒反應,甚至內心不由自主地恐慌起來,並伴隨有心跳加速、呼吸短促、身體抖動等生理反應,即典型的一副膽顫心驚的樣子。此時,若再不注意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求助於專業的心理精神醫師,就可能由自卑、害羞轉化為更為嚴重的社交恐懼症。

你是一個怕犯錯?沒主見?不自信?遇問題就逃避的人嗎?那要看下了

小編教你幾招實用技巧,你可以試著去做一下:

1、放鬆地做準備

很少有人認為擔心是自動的,但它確實是。對於即將到來的社交場景反覆的強烈的擔心會把事件和焦慮聯繫起來。這就是為什麼當你真的進入社交場合時,你就會感到焦慮。你已經在大腦中編好了程序。

你可以嘗試花一些時間(泡個熱水澡,坐在舒服的椅子裡,想象著看到自己放鬆而自信的狀態),來放鬆的考慮未來的一個聚會,這樣你就可以開始扭轉這種趨勢。反覆去做可以讓你的身體和大腦建立一個新的、更好的對於那些場景的自動鏈接。

2、尋找社交場景

想象一下你生活在一個房子裡三年,但是從來沒進入過其中一間屋子。在那之後,當你真正的冒險進入那個神秘的房間時,你可能會感到一些緊張和焦慮。當我們越多的去迴避一件事,它就會越多的傳遞一個信息到我們的無意識裡:“那是危險的,所以我要躲開它。”

在自然界中,我們會躲開樹叢,因為那裡有獅子,或者我們會遠離懸崖邊緣,因為掉下去會摔死。你的大腦會試圖去幫助你,它會對你正在逃避的事情產生更多的恐懼。

3、觀察你的四周

社交焦慮的人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內部感覺上。有研究發現:那些評價自己在社交上很害羞的人對周圍環境的細節擁有更糟糕的回憶,因為他們僅僅是在向內看,而不是向外看。

所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向外看可以降低焦慮。當你身處一個社交場景時,做如下三個方面的心理筆記:

牆的顏色是什麼?

牆上的畫是什麼?畫面裡包含什麼?

其他人都穿著什麼樣的衣服?

社交恐懼症,不僅僅只是不好意思

4、提出問題

社交恐懼總是讓我們擔心別人對我們的看法,而不是去關注別人。培養自己的好奇心,用開放式的問題詢問別人(即不是提答案是“是”或“否”的問題)。然後記住他們所說的其中的重點,並指出它們來證明你對這些重點有很大的興趣。

這些會強制你把注意力從向內轉向外,這也會讓對方感覺很好。作為這個策略的額外好處,意味著你可能無意中交到更多的朋友。所以,克服社交恐懼就是採取更多新的嘗試,同時儘可能停止更多舊的行為。

5、關掉你的想象

你的想象力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如果你可以合理使用它,它可以產生巨大的幫助。但是如果你用它來嚇唬自己,就好像拿錘子去洗盤子。嘗試著去想象人們認為你是一個可以交往的人。

多年的公開演講經驗教給我要停止評估他人如何看待我。如果你發現自己在使用“讀心”,那麼告訴自己:“我真的不知道哪些人現在在想什麼!”因為這才是事實。我們能夠影響他人對我們的看法,但是我們卻無法控制它。

6、什麼是你想要的?

你的大腦需要積極的指令,而不是“我希望我像往常一樣不會感到恐懼”(這就好像有人向你問路,你卻告訴你他們不想去的地方一樣)。問自己:“在那些情境下,什麼是我想要的感覺”,並且針對這個養成新的習慣。

通過觀察你和他人(老朋友,或者信任的家人)一起時舒服的感覺,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感覺”。這樣,你就可以讓你的大腦在社交情境下,去執行那些讓你覺得舒服的情境下相同的模式。

7、做自己

社交恐懼治療的一部分就是教會患者保持足夠的放鬆,能夠去呈現自己的不完美。沒錯!那些保持放鬆的,並且隨時準備自己會出洋相的人往往會表現出更多的社交自信。比如:幽默是有風險的,因為它可能只會造成一片毫無反應的沉默。

社交恐懼的關鍵點是我們過分的去關注了他人的想法,試圖去自然的呈現出完美狀態,反而使得我們顯得生硬和不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