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三國曆史上第一家族是袁紹嗎?

冷月鉤沉


在三國時期,戰亂紛爭,各個地方都在謀求著戰爭,雖然當時並沒有宣佈東漢王朝的覆滅,但是統治者在這裡只是一個詞語,沒有實際的權力,沒有政自由了。而在此時有一家族卻在混亂中站得住腳,這個家族人才輩出,並被世人所感嘆,這個就是袁紹的家族,家族之中有一方的諸侯,也有才華橫溢的人物,但這個家族為何最終走向失敗了,沒有站到最後呢?

袁紹(?-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人,司空袁逢之子,東漢末年軍閥,漢末群雄之一。袁紹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有“四世三公”之稱。其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190年,與董卓對立,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袁紹先佔據冀州,又先後奪青、並二州,並於199年擊敗了割據幽州的公孫瓚,統一河北,勢力達到頂點。但在200年的官渡之戰中大敗於曹操。202年,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後病逝。

根據史料記載袁氏家族中袁術是最有影響力的,因為袁術在當時敢稱帝,不然他也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在此時的袁術是自身實力最強大的時候,因為此時的董卓已經去世,袁紹還沒有開始組建軍隊,袁術才成為了當時最強的盟主。

袁術本身就擁有如此強大的軍事力量,袁術最終如他所願的稱帝,由此可見袁氏家族中的袁術是一個勇敢的人。在當時稱帝,很厲害。而袁氏家族中的袁紹在當時因為受到家族光環的影響,袁紹也穿立起來自己的軍隊,雖然沒有袁術的地盤大但是袁紹的軍隊還是很強大的。袁氏家族中的袁基因為長相十分出色,父親袁逢死後承襲安國亭侯,並擔任太僕。到後期袁紹和袁術有一些聯合,導致家族在此時十分強盛,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這兩兄弟也費了不少努力,但最後都被他人所用。

到後來討伐董卓的時候,袁紹帶領著軍隊前往冀州,當時人們對董卓的胡作非為都受不了,於是有人就開始商討推翻董卓,於是就有了多個軍隊聯合在一起共同來討伐董卓,而關東也有一些兵前去討伐董卓,他們配合著袁紹的軍隊,袁紹也十分對軍隊好,軍隊就推薦他為盟主。於是,袁紹便成為討伐董卓的頭號人物。不過,由於袁紹的經驗不足,導致自己領導的軍隊很快就散開了。在討伐董卓中袁術也是其中一份子,但因在處理軍事上多處於袁紹不合,從此兩人也就分道揚鑣,袁氏家族已經開始不統一了,這也造成了袁氏家族的衰敗,再到後來的官渡之戰,袁紹的失敗進一步導致袁氏家族的名氣的消亡了。對抗外敵,反而還有內訌,所以這是導致在天下大亂時,袁氏家族並沒有齊心協力的袁氏家族衰敗的直接原因。

在三國袁紹家族勢力應該是最早“稱帝”(雖然算不上)被其他勢力聯合討伐過的,也是最早沒落的家族。可惜了四世三公之前的一番努力。都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但是袁紹和袁術就沒有在亂世中生存下去。




見證歷史時刻mt


袁紹家族即汝南袁氏,號稱四世三公。從袁紹算起,其祖上四代人,連著出了五位位列三公的人物。

其分別是袁紹的高祖袁安,曾官至司空和司徒;袁紹的曾祖父袁敞官至司空;袁紹祖父袁湯最牛,三公中的司空、司徒和太尉三個職位他當了個遍。而袁紹父親袁逢和叔父袁隗,一個官至司空,一個官拜司徒。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在有些歷史記載中,袁紹的父親不是袁逢,而是他二哥袁成。這也沒錯,因為袁逢是袁紹的繼生父,當初哥哥袁成膝下無子,袁逢遍將兒子袁紹過繼給了袁成。

還有袁紹其實只是袁逢的庶子,袁術才是嫡子,所以在汝南袁氏這個大家族中,袁術的地位相對要比袁紹要高。這也是袁術袁紹二人明明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卻在漢末爭霸中成為了水火不容的死對頭。

當然了,僅僅是相對而言。袁紹雖然是庶子,但由於過繼給了袁成,家庭地位自然要比一般庶子要高,再加上自己確實才能過人,也算是袁家年輕一代的代表人物,實際地位並不比袁術低多少。否則,當初大將軍何進也不會看上袁紹,而袁紹也不會在日後進入西元新軍,掌管禁軍大權,並和叔叔一起清洗宦官集團,成為開啟漢末亂世的關鍵人物。

而日後關東聯軍討伐董卓,更不會推舉袁紹坐上盟主的位置。

所以稱袁紹四世三公也沒問題。

那麼四世三公到底有多牛呢?

眾所周知,“三公”在古代那便是意味著為臣者的最高官職。當然,各個朝代的三公職位有所不同,比如秦朝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而西漢則是丞相、大司馬、御史大夫,到了東漢則是太尉、司徒和司空。

當然因為外戚、宦官集團的存在,士族為主的“三公”在東漢後期已經不如前朝“三公”那麼具備實權。更多的只是一個榮譽稱號,要知道曹操父親曹嵩當初那個太尉乃是花錢捐的,可想而知,所謂的“三公”已經不再那麼風光。

但不管怎樣,其仍然是名義上的百官之首,人臣之極,其地位還是很高的。

更為重要的是,“四世三公”這個榮譽的背後可不僅僅是家裡有人當上高官那麼簡單。那代表著一張龐大的關係網。因為只要某人擔任三公,他的門生故吏就會傍在他身邊,形成巨大的勢力和網絡。

想想袁家四世三公,那可是近百年的勢力培養,那該是多麼龐大的一股勢力?

當然,四世三公並不只有袁紹他們一家。你比如弘農楊氏,那在東漢一朝乃是著名的太尉釘子戶,從楊震開始,其子楊秉、孫子楊賜、重孫子楊彪,均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其家族榮耀、人脈關係、名望地位比之袁家絲毫不差。

但是,楊家沒有袁家強。最為直觀的體現就是,在東漢末年群雄並起的時候,袁家乃是一方豪強。出身袁家的袁紹和袁術兩兄弟一度乃是漢末最強的那一批。一個坐擁河北富庶之地,一個掌控淮南魚米之鄉。而同為四世三公家族的楊家則是給曹操打工,生死為他人所操控,最終連楊修都死在了曹操手裡。

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區別,主要還是在於兩家在亂世前夕的不同抉擇。

在東漢後期,朝廷主要分為三大勢力。分別是宦官集團,比如十常侍;外戚集團,比如大將軍何進,還有就是士族集團,即袁家、楊家這樣的。而其中宦官集團和外戚集團是主要的掌權者,東漢大權基本上就是在他們中間換來換去,至於士族集團,更多的是像打工的,因為他們沒有兵權。

然而東漢末年,袁家兩兄弟,袁逢和袁槐,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結好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使得袁家在實力上有了很大的增長。他們不再是靠筆桿子和嘴巴打仗的文官,而是有了一定的武力基礎。

袁紹進入了西元新軍,並當上了中軍校尉。袁術後來也是虎賁中郎將,掌控禁軍。

而正是因為有了軍權 ,袁槐和袁紹這叔侄倆才得以在外戚與宦官集團的爭鬥中漁翁得利。

當然了,袁紹家族雖強,但稱第一家族卻有些過了。因為在外戚家族是怎麼要繞不過去的一個坎兒。即使是袁槐時代袁家達到鼎盛,那也是要依附大將軍何進。而何進死後,接管了外戚軍權的袁家本該騰飛,但董卓這個袁槐曾經提拔的後生不按套路出牌,一下摘取了所用的勝利果實。

袁家還是被壓了一頭。

至於袁術袁紹兩兄弟逐鹿天下的時代,袁家已經分裂,雖然強盛,但卻不再是之前的那個袁家。更遑論天下第一家族了。

而且,此時尚在東漢末年,三國還未鼎立,袁家無論如何也稱不上三國第一家族。

其實要論三國第一家族,諸葛亮家族要比袁紹家族更合適。

雖然諸葛亮家族不是什麼名門望族,但在三國時代,他們家族卻是妥妥的第一家族。首先諸葛亮不用說,蜀國丞相,大權獨攬,位極人臣。稱諸葛亮家族為蜀國第一家族也不為過。而在吳國,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乃是孫權心腹。孫權稱帝建立吳國後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其子諸葛恪更是吳國大權臣,官至丞相,獨攬大權。而在魏國,諸葛亮的族兄弟諸葛誕同樣是一方豪強,鎮守淮南,手握重兵。

綜合來看,諸葛亮家族三兄弟,分別在魏蜀吳三國稱雄一方,為一時之人傑。被稱為“龍虎狗”。

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雅。

其家族之繁盛,可見一斑。這三國第一家族,名副其實啊。


白話歷史君


三國時期最大的兩個世家分別是袁紹家族和楊修家族,雖然楊修家族在三國時期比較的低調,除了出現了一個楊修之外,基本沒有出現多少名人。但是對比楊修家族和袁紹家族的背景就會發現,楊修家族的實力絲毫不亞於袁紹家族,只是楊修家族的成員都比較低調,不像袁紹家族那樣知名。

袁紹家族被稱為四世三公的大家族,在袁紹出生的時候,袁紹家族已經有五個人擔任過三公的職位,袁紹家族的門生遍佈全國各地,是當時最顯赫的家族之一。袁紹非常善於利用家族的影響力,年輕時候的袁紹禮賢下士,對待人才非常的尊敬,很多士族都把袁紹當成了振興漢朝的希望。

在袁紹出名的同時,袁紹的弟弟袁術也十分有名氣,兄弟兩個人都在京城掌管軍隊,袁紹的叔叔又是朝廷裡面的元老人物。可以說在董卓禍亂朝政之前,即使是控制朝政的宦官和權臣,也不敢惹袁紹家族。

楊修家族也是東漢末年的大家族,楊修家族的歷史非常悠久,在楚漢之爭的時候,楊秀的祖先楊喜砍掉了項羽的一條大腿,成功的獲得了一千多戶的封地,進入了漢朝的上流社會。之後楊喜的後人多次在漢朝擔任重臣,楊家也成為了兩漢時期的顯赫家族。

在楊修出生之前,楊修家族的成員已經連續數代擔任三公的職位,影響力幾乎與袁紹家族不相上下。不過楊修家族裡面沒有出現像袁紹和袁術一樣的梟雄,所以楊修家族的名氣並不大,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楊修出生在一個四世三公的大家族裡面。

楊修的父親楊彪和曹操有一定的交情,楊修也曾經擔任過曹操的主薄。在楊修擔任曹操主薄期間,曹操多次流露出對楊修的不滿,有一次曹操給楊修的父親寫信,指責楊修依仗著父親的威望,經常不給自己臺階下。

不過楊修並沒有理會曹操的警告,仍然依仗著家族的勢力我行我素。後來曹操殺死楊修,楊修家族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在三國後期基本沒有多少作為。雖然楊修死後楊修家族逐漸衰落,但是依仗著先輩的影響力,楊家的後人仍然擔任過一些兩千石的職位。

除了楊修家族和袁紹家族之外,曹操家族的勢力也並不弱。曹家和夏侯家世代聯姻,曹操起兵的時候,夏侯家和曹家的將領都出了很大的力氣。曹操的祖父是一個大宦官,曹操的父親是漢朝的太尉,雖然一些士人瞧不起曹操是宦官的後人,但是不可否認曹操家族的勢力也很強大,至少要比普通的世家強得多。


史海泛舟擺渡人


導語:

袁紹袁術家族,四世三公,堪稱三國時期第一家族,其實一點也不怵。不過除了袁家以外,還有五世三公的楊家,從家世上來說,比任何人都要出色。

因為袁家只有四代人是三公,而楊家人卻有五代人是三公,從這一點上來說,楊家確實比袁家出色。而且楊家後世的子孫也比較優秀,其中隋唐時期的關隴集團中的弘農楊氏,就是這裡的楊家後人。

01楊彪和楊修是三國時期,楊家的代表人物。

楊家既然這麼牛,為什麼我們沒怎麼聽過他們家的優秀事蹟呢?其實很簡單,因為到了三國時期,楊家的子孫,一個個都成了唯唯諾諾之人。

雖然五代人都是三公,到了東漢末年卻沒有一個姓楊的,能出來主持大局。當時朝中堪當大任的楊家子孫是司徒楊彪。

作為三公之一,楊彪按理說是應該要匡扶社稷的,可是當時曹操掌權,天子尚且只是個傀儡,更輪不到他楊彪出面說話了。

  • 楊彪也沒有帶兵打仗的本事,不能像劉備孫堅這些人獨自領袖一方跟曹操作對,所以楊彪只能以東漢老臣的身份,在曹操的朝廷裡苟活著。
  • 與其說他還是東漢的三公之一,倒不如說他是曹操集團手裡的一個吉祥物。曹操留著楊彪,那是為了籠絡東漢士族。畢竟楊家五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及天下。曹操手握楊彪,那就等於是擁有了楊彪所有的政治資源。

楊彪的兒子楊修的名字,我們或許會更加熟悉一些,因為楊修是曹操的主簿,相當於秘書的職位。讓楊修成為自己的秘書,顯然也是曹操對士族集團的一種籠絡手段。

故太尉楊彪收付縣獄,尚書令荀彧、少府孔融等並屬寵:“但當受辭,勿加考掠。”寵一無所報,考訊如法。數日,求見太祖,言之曰:“楊彪考訊無他辭語。當殺者宜先彰其罪,此人有名海內,若罪不明,必大失民望,竊為明公惜之。”太祖即日赦出彪。---《三國志》

可是就算楊修家族家大業大,手握軍權的曹操照樣可以宰了楊修。天下軍閥曹操都敢殺,何況沒什麼兵權的楊家呢?

所以曹操殺了楊修,楊彪什麼都不敢說。可見就算楊家是五世三公,只要是手裡沒有實權,那在三國就轉不起來。

02袁家準確地找到了三國生存之道,所以名聲顯赫。

袁家跟楊家不同的是,袁家只有四世三公,比楊家還少一代。可是袁家的名聲比楊家要高太多了,為什麼呢?因為袁家在三國時期,出了幾個比較優秀的子孫。

  1. 首先便是大名鼎鼎的袁紹。在討伐董卓的時候,袁紹便是十八路諸侯的盟主。後來袁紹本人又帶兵收服了青州、幽州、冀州和幷州,帶甲百萬戰將千員,文臣武將數不勝數,一度成為天下實力最強大的諸侯。
  2. 其次便是三國時期第一個稱帝的諸侯袁術。袁術是袁家的嫡子,所以他完美地繼承了家中的所有資源。早早就看清了三國局勢,所以為自己爭取了南陽郡這一塊肥沃之地。手握財富資源是三國諸侯中最多的,所以他完全有資格率先稱帝。
  3. 再者袁紹的那幾個兒子袁譚、袁熙和袁尚。在袁紹兵敗官渡以後,他們全都成為了河北地區雄霸一方的諸侯。雖然結局慘淡,可是曹操討伐他們花了足足八年時間,可見他們的本事還真不小。

袁家在三國時期,居然有這麼多人才出現,可見袁家之所以名聲在外,是因為這幫人的努力。其實先輩給他們的資源,如果落在了無能之輩手裡,他們也不會利用。

積十年。後子脩為曹操所殺,操見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操為之改容。---《後漢書》

只有落在有能力的人手裡,才能夠開創事業。很顯然,袁紹和袁術這倆兄弟,的確是非常有才能的人。雖然他們的結局不盡如人意,可是過程可圈可點。

反觀楊家,一樣的甚至更優越的家世背景,可是到了三國時期,楊彪和楊修這一對父子卻撐不起門面,其他子孫後代更加是不入流的貨色,難怪楊家會在三國曆史上沒落。

03要是光比家世,誰能比得上劉備呢?

劉備出身的確貧寒,可是他姓劉。而且劉備可以說出自己祖先姓甚名誰,是哪位皇帝的後代。這一系類的光環籠罩在身上以後,窮苦人家出身的劉備,自然就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特點。

憑藉這一身華麗的外衣,劉備俘獲了關羽張飛等人的芳心,從而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人生。如果光從這一點上來說,誰也比不上劉備。

因為劉備是漢室宗親,他的祖先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這位劉勝生了一百多號兒子,開家庭聚會的時候,小院子都坐不下。地位低下的庶子可能只能站在院子門口吃窩頭。

建安元年,從東都許。時天子新遷,大會公卿,兗州刺史曹操上殿,見彪色不悅,恐於此圖之,未得宴設,託疾如廁,因出還營。彪以疾罷。時,袁術僭亂,操託彪與術婚姻,誣以欲圖廢置,奏收下獄,劾以大逆。將作大匠孔融聞之,不及朝服,往見操曰:“楊公四世清德,海內所瞻。《周書》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況以袁氏歸罪楊公。《易》稱‘積善餘慶’,徒欺人耳。”---《後漢書》

就算劉備的祖先是其中一個吃窩頭的庶子,這也完全不影響劉備是漢室血統的高貴性。在漢朝劉家自然是最大的家族,僅從這一點上來說,劉備完勝袁紹和楊彪等人。

不過劉備起家的時候,家族的力量並沒有從實質上給他太大的幫助。因為當時劉備所在的家族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家族,劉邦的後代在世上的沒有一百萬也有幾十萬之多。

劉備能夠從這麼多人中,脫穎而出,那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劉備是其中為數不多脫穎而出的人,值得點贊。

總結:家世不能決定一切,曹操是太監的孫子,不也成就大業了嗎?

袁家和楊家的確是非常大的豪族,這也註定了他們兩家的子孫,不會是平凡之人。可是這不是袁紹和袁術成功的原因,因為他們之所以成功,雖然依靠了家族的力量,更多的原因,卻是因為自己的努力。

  1. 這就好比,家族的力量只是一塊招牌,可能你經營的確是百年老店,但是如果你不善於經營,這塊招牌很可能會被你給砸了,比如說楊彪和楊修父子倆。
  2. 而劉備所經營的,可能就是一家無下限加盟店,也就是給點錢就能加盟的那種品牌店,牌子的確不小,可能隔壁就開了一家跟你同一個招牌的店鋪。而劉備靠自己的經營能力,將這家店做到了同品牌加盟店裡的老大地位。
  3. 至於曹操所經營的,或許就是上代人沒什麼信用的店鋪。在瀕臨倒閉的情況下,曹操通過自己的經營手段,力挽狂瀾,終於將這家小店鋪做成了上市公司。

所以說店鋪招牌不是唯一的成功渠道,要想獲得成功,你的經營能力才是關鍵。有些人白手起家便能夠創下顯赫家業,有些人就算含著金鑰匙出生,也未必能夠有所作為。

《三國志》

《後漢書》


江湖小曉生


可以和袁氏相媲美的也就五世三公的弘農楊氏了,其代表便是:楊彪、楊修父子了。要論資質可比“四世三公”袁氏遠多了,其祖先楊震在東漢中期鄧氏外戚掌權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相當6的影響力了!被人譽為“關西孔子”!在往上追逐楊震的先祖楊喜在劉邦時期就在朝為官了,據說因擊殺項羽有功被封為“赤泉侯”




A巴公子


曹家和夏侯家肯定是一大士族,只可惜曹嵩是過繼給宦官的養子,所以曹操的身世算是比較低的。

袁家也是一個大族,嫡親的卻是袁術,後來稱帝被眾叛親離,袁紹是豎出。他的地位也不高,偏房小妾的孩子而已。所以袁紹肯定是談不到名門望族這幾個字的。

應該看到,孫權是在孫堅孫策的基礎上,繼承了地盤,一樣的身份卑微,曹操,劉備,孫權都是靠戰功,打下的江山。

盤點各地的主要大族,荊州有蔡家,蒯家,東吳有顧家,陸家,朱家,張家等,劉備是個空降兵,本土的法正也是一大豪門,這些門閥都差不多,樹大根深,彼此來往錯綜複雜。三國時期最大的家族無疑是司馬家了。畢竟江山最後是在司馬氏手裡。從司馬防開始,就是曹操的老領導老上級,直到最後禪讓立國。三國司馬家族肯定是笑到最後的一個大家族了。


小屋253315373


三國哪裡還有袁紹?而且袁紹是人名,怎麼將袁紹當作一個家族?

題主提問題,需要嚴謹些。雖然知道你的意思,但太過籠統也不好不是?

還有怎麼樣才算“第一”,標準是什麼?威望、勢力、還是名聲,還是財富?

論名聲,東漢末年第一家族是劉氏,哪怕老曹也只敢借劉氏的名義行事。

論實力,三國前期第一家族是曹氏,誰讓魏國最強。後期第一家族是司馬氏,畢竟能幹趴下曹魏的也是狠人。

若你指的是“四世三公”,還有一個楊氏,楊震、楊彪、楊修,可比袁氏要強一些的。哪怕後世的隋文帝,也將自己爹掛到楊氏名下。

這問題真不好回答啊!!!


臥牛說歷史


不是


寧靜致遠12611604


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