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儒家禮教思想不僅約束言行,同樣對古代的牢獄制度也有影響

自古儒家文化就給後人們產生了深深的影響,所以中國古代有很多朝代都運用儒家的禮儀思想來作為治國的思想。唐朝作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鼎盛時期的朝代,對於儒家文化的運用也是非常的廣泛。儒家在治理犯錯了的囚犯身上,也盡顯禮儀,還提出

“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的治理措施,講究在治國上要以德為主,而刑罰為輔的治國理念。所以唐朝在建立初期就提出了“德主刑輔、禮法結合”的法律思想。

一、唐朝立國之初就本著“德主刑輔、禮法結合”的思想來規範獄政制度,所以唐朝才深受禮教思想的影響

中國古代本就有著善待和憐憫獄囚們的心理,到達唐朝,這種心理通過制度變得完善,在監獄制度上充分的提現了統治階級對犯人們的憐憫仁愛之心。在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後,他就本著以仁治國的儒家思想來規範監獄制度,所以他提出了“德主刑輔、禮法結合”的政治思。以“德主刑輔、禮法結合”來約束的獄政制度一共有四點,分別為依法治獄、依禮治獄、寬仁治獄等。

儒家禮教思想不僅約束言行,同樣對古代的牢獄制度也有影響

這種寬仁的制度,不僅僅使獄囚的生活變得更加好,更是對中央集權的穩定,使百姓們感受到統治者的仁慈,更加信服統治者。

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和唐高宗李治時期,都本著這樣寬仁治獄的方法,來實行監獄制度的。但是到了武則天時期,武則天卻運用不同的理念來實行制度。

武則天是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的一些思想自然不和傳統思想相同,所以當時她提出“以威治天下”的治國理念,在監獄制度上提出“以威治獄”。武則天利用這種治國理念,把唐朝的一些重臣們都一一打壓,還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不斷的擴大武家的權利。在監獄制度上,更是心狠手辣,對於李唐王朝的寬仁治獄不屑一顧。在她審視犯人的時候,利用最重的刑罰,屈打成招,濫用酷刑,虐待一些獄囚,手段很殘忍。但是這種制度,在武則天死去之後,唐朝就再也沒有運用過。

二、自禮教思想貫徹唐朝獄政之後,唐朝的獄政制度變得更加完善,一些獄囚們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一)按照獄囚的身份和犯事的程度進行關押

在監獄中,本來都是一視同仁的犯人,但是自從禮教思想貫徹監獄制度之後,對於一些獄囚們的等級也有所改變。

儒家禮教思想不僅約束言行,同樣對古代的牢獄制度也有影響

自唐朝的政獄制度開始後,唐朝的就很重視監獄中的獄囚,雖然這些獄囚犯了錯之後,都會有記載是什麼錯誤,但是有時不夠詳細,再加上沒人能在意,導致有些犯人們的身份不明,所以當即是知道這些犯人們的身份,於是就進行了一系列的戶口排查。查明這些囚犯家住何方,家裡又有哪些人需要照顧。每個月都要向上級報告一次這些獄囚們的情況。

記錄完了之後,就會按照這些犯人們的身份進行分押分管。還提出“貴賤、男女異獄”,這無疑是給予獄中犯人們人權。而再按照這些犯人們的犯事程度來進行分管,有些人是罪大惡極之人,如果把普通犯人和他們關在一起,那麼普通犯人可能也會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危害。不僅如此,還要通過統治者裁決程度來分管,有些人可能犯了死罪,等待處罰,有些人則是終身監禁,要一輩子在監獄裡面度過餘生,有些人是犯了小錯,只是進來關押幾天。更多的是被關了進來,但是統治者還沒有急於他們罪名和處判。所以他們都是不同的,都要按照這種分管來一一分開關押。

儒家禮教思想不僅約束言行,同樣對古代的牢獄制度也有影響

而關押的牢房等級也會不同,有些人因為殺人入獄的,怕其會逃跑,可能運用更堅固的牢房,而普通犯人就不用這樣。

(二)減輕獄囚的刑罰,儘量不使一些普通獄囚得到嚴重的懲罰

在牢獄中,免不了要經歷刑罰,但是唐朝統治者不支持屈打成招的政策,所以要放寬刑罰,相對的犯人用相對的刑具,一些婦女老人們,更是本著不刑罰的思想來對待。在《唐六典》中就有記載,不同年齡的犯人用的刑具也都是不同尺寸的,用的枷鎖也非常的人性化。

儒家禮教思想不僅約束言行,同樣對古代的牢獄制度也有影響

在刑具使用上,也因身份的貴賤,和犯事程度來衡量,罪大惡極之人的刑具肯定要相對於狠一點,因為他們犯了罪不可赦的罪行,不能饒恕。而一些犯了小錯的犯人,也絕不用這些殘忍的刑具,都是相對於他們犯事程度來進行衡量的。

另外,對於刑具的使用還做了嚴格的規定,獄中的一些當值者不能因為自己的權利,就對犯人們濫打濫殺,要根據他們的犯事程度來進行使用,如果有人濫用職權,對獄中的獄囚增加用刑的程度,就要按照法律來制裁,輕者杖責三十,重者割去官職,直接下獄成為罪人。由此可見,唐朝的制度對獄中的獄囚們非常的仁慈。

(三)對獄囚的生活起居照顧的很得體

在監獄中,不僅僅保證獄囚們的地位,在生活起居上,也非常的上心。一些獄囚們人在監獄之中,家裡面也有父母和孩子要照顧,所以在唐朝,准許一些家人們每隔一月就來探望一次,而且准許家中的人帶一些好一點的飯菜,以免獄囚們思念家人這可以說非常的人性化了。而且獄中本來就保證獄囚們的飯菜一定安全,家人們帶來的飯只不過給獄囚們增添一點伙食罷了。

而且獄囚們並不是每天都在獄中無所事事,大部分時間裡,獄囚們就會被一些官員們帶到國家需要勞動的場所,然後讓獄囚們做勞動,這些勞動力還會換取一些錢財,這些錢財都會發放到這些獄囚們的家人手裡面。

儒家禮教思想不僅約束言行,同樣對古代的牢獄制度也有影響

因為一些獄囚是家裡面的主要勞動力,家裡少一人勞動,可能沒有人養家餬口,而這樣的勞動力給予的錢財,剛好可以補貼這些人家裡的用度,也不至於一個人犯錯被抓,而毀了一家人的生活。而且這種勞動力,每週還會有一天休假待在監獄裡不用幹活供他們休息,所以對獄囚們是非常的人性化了。

還有一些判了死罪的獄囚們,家裡面如果沒有子嗣後代,政府還會專門的把家裡面的妻子接到獄中來與其一起居住,直到獄囚的妻子懷孕,留下後人才準離開,這樣保證了這些獄囚們的後代不絕斷。

三、禮教思想深深影響著唐朝的獄政制度,雖在制度上還任然不足,但是對其他朝代有了借鑑的作用

這種以禮教而形成的獄政制度,在唐朝雖然達到完善,也對於不從者有相對的懲罰,但還是有很多的紕漏。許多人因為位高權重,對一些獄囚們的生命非常的不珍惜,肆意殺害,還對他們濫用刑罰,有些人雖然知道,但是卻由於對方的地位而忘而卻步,不敢告發 ,導致那些獄囚們死的無辜。

儒家禮教思想不僅約束言行,同樣對古代的牢獄制度也有影響

雖然這些在唐朝沒有相應的對策,但是對後朝有著很深的借鑑作用,後朝有人效仿前朝來以禮教治理監獄,還補充了更多的條例,也專門設立了一個機構,用來管理獄中的獄囚,這個機構都是清正廉明的辦公,使獄囚們不再被人害死,起到了監督的作用。

這種儒家禮教,自古一直傳頌到今,一直為人們所稱讚,在很多事情上,都可以利用這種儒家思想來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中國法律思想通史》、《中國監獄法制史》、《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