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公元744年,唐王朝迎来第一声哨响


公元744年,唐王朝迎来第一声哨响

我一直对李白写的三首《清平调》很有意见,虽然这几首诗写的极其浓艳华丽,邓丽君唱的也挺好听,但那是李白哎,他的天赋不能用在歌功颂德乱吹彩虹屁上,他应该行在山河大川之上,给我们讲他看到的庐山瀑布、关外明月和长江波涛。

可就在公元742年的某一天,他被皇帝李隆基召进宫了,那天是他生命的高光时刻,他写下了一首诗《南陵别儿童进京》,不太有名对不对?要是说起尾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有印象了吧,这句诗就是他被召进宫那天写的。

李白为了这一天,整整忙活了八年。在这之前,他给玄宗献了两篇长赋《明堂赋》和《大猎赋》,没看过的话也不用百度,拍马屁的,皇上没搭理他。他又去找贺知章、玉真公主帮忙打通关系,这俩人很欣赏李白,贺知章甚至称他的“谪仙人”,通过两个人的不懈努力,皇上终于在天宝元年,也就是公元742年的某一天,把李白召进宫了。

李白高兴极了,自己这一身的文韬武略终于能派上用场了,李白的政治理想是什么?“奋起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玄宗告诉他:不好意思你来晚了,你说的这些我在前半生已经做到了,接下来我就要尽情嗨皮,不对,要无为而治了。但你既然来了,这一身的才华可不能耽误了,我给你一支尚方宝笔,你以后就常伴我左右,我们一起吟诗作对、雪月风花好不好呀。

李白选择接下这支笔,可能是心想:我也四十多岁了,可仍一事无成,先接着这个活儿吧,万一以后国家有难断之事,我便为圣上献上治国安邦之策,大丈夫能伸也能屈屈屈屈屈……李白把狂傲和孤高的性子收敛了许多,此后每次皇上出门郊游,必定会让李白陪伴左右,命他赋诗以记录开心时光。

另一边,和李白注定要在命中相遇,并且两人名字要绑在一起流传千年的那个人,刚过了三十岁生日。

此时杜甫正值人生得意时光,他爸爸在山东兖州做司马,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毕竟还是吃皇粮的,杜甫活着没太大压力。最近几年杜甫的主要事情就是漫游、回家看爸爸、再漫游,我怀疑杜甫这人是有点啃老的,没有什么正当职业天天游山玩水,拿什么支撑?所以他要么是中了个像正峰欧巴那样的彩票,要么,就是在啃老。

杜甫此前也曾想过参加科举考试,那样能有个正当职业,自己这辈子就算稳定下来了,可他没考上。爸爸把荷包递给他,儿子,别在家闷着了,出门转转散散心吧,就这样,杜甫好几年都走在路上,裘马轻狂。

转眼间到了公元744年,这时李白已经厌倦了宫廷生活,可他还没勇气跟皇上提出分手,每天只能赌气喝酒。杜甫还在祖国大地漫游写诗,后来人们拼命渲染的“诗圣“和”诗仙“相遇的那一天,刚巧也发生在这一年。

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些事情。先说诗坛上吧,李白的老朋友贺知章去世了,王维在京城附近买了一座小别墅,后来有名的边塞诗人岑参中了进士。都不是太重要的事情,虽然贺知章去世了,可他也是以84岁的高龄离去的,算是寿终正寝。前一代诗人渐渐离去了,像王之涣、张九龄、孟浩然,可新一代诗人也在接棒前行,有李白、杜甫、岑参和王维。

政治上也有了一些不太大的事情,主要跟唐玄宗有关,他把“天宝三年”改成了“天宝三载”,在古代,“载”这个字是有讲究的,寓更始之意,就是说他想再创一个盛世。那一年,唐玄宗还任命了一个范阳节度使,赴任的人叫安禄山。有海盗在浙江沿海作乱,玄宗派手下大臣裴敦复去平乱,两个月就把海盗头给抓住了。对了还有一件事,宠臣高力士对玄宗嚼宰相李林甫的舌根,被玄宗训斥了一番。

盛世王朝的转折点,看似是十一年后的安史之乱,但追根朔源,大唐的败相实际上是出现在公元744年的。

这一年李白不再有少年侠气,不再漫游五洲,而是把豪气驱散,改写艳丽婀娜的宫廷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当“诗仙”不再看轻一切、纵游四方,反而被权力驱使,成为皇上吟诗作对的玩伴,那这个王朝也不再会朝气蓬勃了。

李白刚作的《清平调》,就是王朝倾颓最早的哨声,李白是王朝最早的吹哨人,可唐玄宗没有听到,她只顾着跟杨贵妃一起“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了。

可历史听到了,历史的沉默之鞭悄悄挥起,十一年后,将重重地鞭笞大唐王朝。这一鞭落在了李白杜甫身上,也落在了李隆基杨玉环身上,还落在了无数的幼儿老妇、边关戍卒、新婚夫妇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