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46、柴荣暴疾成谜,临终安排也藏着天大的玄机,谁是棋子谁是主?

柴荣自比唐太宗李世民,但他手下却真没有像魏征、杜如晦、房玄龄般的一帮文治之臣。打北汉,一帮子文臣不让;打后蜀,一帮子文臣不让;打南唐,一帮文臣不好意思说了。幸好每次都打赢了,不然那些文臣更是会不得了。柴荣每次打胜归来都要亲自处理内务,可谓是内外操劳。

关键是这内务可不同于征战。处理内政更是要考虑诸多,伤神费力。比如他禁了佛,就让许多文人术士们大为不满,天天在心里咒着柴荣。说句实话,这佛又不能繁衍子孙,又不事生产,禁就禁了吧,偏就如此就得罪了一些以此为生的职业神棍。好在这几年,柴荣东征西讨皆得胜而归,大周得了战胜的红利,因而国力大增,民生也改善得很快,民间也无甚怨言。

大周强大起来后,自然就想着雪耻了。

46、柴荣暴疾成谜,临终安排也藏着天大的玄机,谁是棋子谁是主?

公元959年四月,柴荣亲率诸军北伐契丹。周军威浩大,至宁州,刺史王洪以城降;之后,领兵水陆俱下,至益津关,契丹守将终廷晖亦以城降;至瓦桥关,守将姚内斌又以城降;鄚州刺史刘楚信以州降。

五月,瀛州刺史高彦晖又以本城归顺。契丹人这次见识到了后周的强大,多地守军不战而降。这次出师,仅四十二天,大周军兵不血刃,连收三关三州,共十七县。正当柴荣准备乘胜夺取幽州,收复燕云十六州时,突遇暴疾而返。

周世宗柴荣这些年日夜操劳,给大周打下了大片的领地并修明内政,却忽视了自身的健康与安危。柴荣此次出征契丹,因各方不可量之因素,至契丹前线未久就突染重疾,只得打道回府了,至此,白白丧失了第一次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

46、柴荣暴疾成谜,临终安排也藏着天大的玄机,谁是棋子谁是主?

那知此番疾病越发严重了,以至于柴荣深感大限将至,这就不正常了。柴荣才三十八怎么一场大病就扛不过去了呢?太医也查无其因,甚至连暴疾之症状也言之不详,那就甚是可疑了。有人说这是佛降罪,还说什么历来禁佛者皆无好下场,这完全是无耻附会,当年梁武帝那么崇佛最后佛也保不了他江山永固,不也是活活饿死了吗。

后来柴荣还在班师回朝途中捡得一块木板,上书:点检为天子。这就怪了,皇帝得暴疾说不上症状下不了药,禁卫森严中还能捡到东西。明明是有人要陷害点检了,但此触及到每个皇帝心中的那根刺,柴荣见之果然大为不悦,岂可点检为天子呢?柴荣有子嗣,自然想江山绵长,以至一世二世诸世。此时才38岁的柴荣得子较晚,其子柴宗训才7岁,显然承继是个难题。可谁也不希望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给外人!

因此柴荣班师回到汴京,就很快地解除了张永德殿前都点检职务,升赵匡胤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其实柴荣此举真的是错大了,他误解了点检为天子这句话的意思!

46、柴荣暴疾成谜,临终安排也藏着天大的玄机,谁是棋子谁是主?

点检为天子,是说点检将做天子,并不是说张永德为天子,解除了张永德,点检这个职务还在啊。正确的破解方式有两个:第一:废除点检这个职务,使天下无人可凭一已之力节制整个大周最精锐的禁卫军。第二:让继任天子同时担任点检这个职务,这样就成全了点检为天子了。但是,柴荣没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他像一颗棋子般做出了别人要的结果。

事实上,不单只是这一件事,柴荣此番北伐仿佛就走入了一个别人为他设计的局。首先,这人非常的了解柴荣,深得其信任,了解柴荣的作风。在他北伐之际,趁其行军于外,投之以如百草枯草类似慢性剧毒类药物也是极可操作的,造成暴疾假象。毕竟行伍之中人杂且主帅对饮食也会相对疏忽些,甚至有时会同饮同食,饮食也不会像宫中般检视。因此只要这人在军中有一定的权位,操作起这等事情是很容易的。

其二、这人还知其在所忌惮,知道柴荣命不久矣后,必然会架空李重进、张永德以确保其子可以继位。从而能让自己从这件事的后继事件是得巨大利益。

这个人为什么此前不下手呢?无非此前下手条件不具备,其一可能还不够亲近信任,下不了手;其二此前下手可能权位并不够高,下手了对自己没多大好处;其三这人肯定此时已具一定势力了,比如标准模式:义子或义兄弟多。此时柴荣手下就有这么一个人,只要他有心,那么柴荣就算这次不暴疾,下次也会暴疾,因为人是暴疾的病因。

那时大周进行了军事改革,全国之军中抽调精锐而成禁卫军,而禁卫军之首领为点检。当时张永德(郭威女婿)是点检,李重进(郭威外甥)老二,赵匡胤是第三位。柴荣(郭威侄子)肯定是会担心,若是自己先死去,张永德、李重进这两位资望太高,必在朝廷中无人能制服,从而是可能会夺位的。柴荣念及自己在世时,这两位忠心耿耿,所以才没有杀掉而只是架空。这时只有亲信赵匡胤深受信任,且与周皇室一点说得过去的关系都没有,因而看似无夺位之资本。也正是此,赵匡胤才能取而代之为殿前都点检。

赵匡胤多年跟随周世宗柴荣南征北讨已深得信任并且了解世宗柴荣,其弟赵光义又擅长用毒,并且他本人也极喜欢拉帮结派,与禁军将领结为“义社兄弟”。

46、柴荣暴疾成谜,临终安排也藏着天大的玄机,谁是棋子谁是主?

赵匡胤与柴荣的死到底有没有关系呢?时间久远恐怕是不得而知了。柴荣在临终前更进一步的安排,更是确立了赵匡胤的超然地位。他在宰相(文官之首)与枢密使(武官之首)两个职位上同时交互安排了范质、王溥等几个可靠之能臣,以为相互牵制,却令忠心无二的点检赵匡胤把持着众军之冠的禁卫军而无强牵制,以此来保障其子柴宗训帝位牢靠。

柴荣知道柴宗训才7岁,若有权臣无以制衡,那可能就不会有他亲政的那一天了!但他也有思之不及,少算了一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