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晚清富商伍秉鉴被当时人称为“首富”,为何他的结局异常悲惨

2001年,去世一百多年的伍秉鉴,跻身于世界富豪榜前50名,这个榜单是美国《华尔街日报》经过认真统计,才颁布出来的,在这些人中,中国人占了6个,但只有伍秉鉴纯粹是商人身份。也就是说他的钱都是经商所得,因此他比另外几人更受人关注。

说起中国富可敌国之人,人们一定会想到和珅、胡雪岩等人。

晚清富商伍秉鉴被当时人称为“首富”,为何他的结局异常悲惨

(伍秉鉴画像)

伍秉鉴作为商人,其拥有的财富,绝不少于这些人。那么,伍秉鉴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伍秉鉴生于乾隆三十四年,家中几代都以经营茶叶生意为生。

其实,伍秉鉴的祖上是福建人,最早以种茶为生,到康熙年间迁至广州,开始经营茶叶生意,到伍秉鉴父亲伍国莹时,他先在广州首富家中做账房,后来积累了一定资金和经验后参与经营元顺商行。

乾隆五十七年,伍国莹由于精力不济,将商行交给长子伍秉钧打理。经过伍秉钧的努力,最终创办了独立的商行——怡和商行。

1801年,35岁的伍秉钧重病而逝,身为弟弟的伍秉鉴接手了怡和商行。

早在康熙在位的时候,列强为了贸易,便一直想要打开中国的经商口岸。

但清政府自视是上邦大国,不屑于与外邦往来。再加上他们认为对列强打开国门,会损害他们的统治权,因此到乾隆在位开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经过列强数度沟通,乾隆才松口,同意开放广州通商口岸。

当然,面对源源不断来华贸易的列强,清政府也做了一些措施,比如招募有实力有口碑的行商,与洋人进行贸易,并替政府征缴关税等。

由于伍秉鉴经商守诚信,且经营业务繁多,他不仅积累了不少资本,还是地方商会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所以他不仅成为政府招募的13家商行之一,还在大家的推举下,成为行商之首。

这就意味着,这些商行享有和洋人贸易的合法权,并且无疑给他们创造了极大的商机。茶叶、丝绸、瓷器等,凡是列强热衷的,无不得从他们手中购买,当然外商运过来的物品也由他们消化掉。这样一来,他们倒手之间,利润都极为可观。因此在极短的时间内,这些行商中就涌现出了不少商贾巨富。

晚清富商伍秉鉴被当时人称为“首富”,为何他的结局异常悲惨

(闭关锁国)

善于经营和开拓的伍秉鉴,正是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攫取了可观的资金。

有一次,一个叫阿斯特的美国人听说伍秉鉴为人豪爽,于是向他表明,自己资金不足,希望能向他赊购7万多元的茶叶、丝绸等。并写下借据,约定下次来中国时偿清债务。

伍秉鉴一向和西洋商人有经济往来,因此知道阿斯特是个不太走运的商人。不过出于怜悯之心,他答应了阿斯特的请求。

结果,阿斯特载满货物的商船在返回美国的时候,遭遇了大风浪,船与货物都沉到了海底。阿斯特侥幸捡回一条命,他没有逃回美国,而是又回到了广州,将实情告诉伍秉鉴。并表示他没有还清钱之前,绝不离开广州。

伍秉鉴拿出7万多的借据,对阿斯特说,你不过是时运不济罢了。说完,伍秉鉴就将借据撕掉,又赠给阿斯特一笔路费,表示他愿意回美国,并不是不能。

阿斯特感激万分,后来几经拼搏最终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他为了感谢伍秉鉴的慷慨,特意用伍秉鉴的名字作为商船的名字。同时他还将伍秉鉴的画像挂在家中,时常对朋友说起伍秉鉴的事迹。

其实,这样的故事很多。所以伍秉鉴在洋人中名声很大,声誉也很好。

由于洋人多喜欢和伍秉鉴贸易往来,伍秉鉴的业务逐渐从国内扩大到国外。在茶叶、丝绸等实体经济的基础上,他还投资地产、店铺及国外的铁路及证券和保险等投资性业务。

到鸦片战争前夕,据不完全统计,伍秉鉴的财富已经达到2600万银元,因此伍秉鉴被洋人认定是 “世界第一首富”。

晚清富商伍秉鉴被当时人称为“首富”,为何他的结局异常悲惨

(在广州进行贸易的洋人)

当时,洋人想到中国来进行贸易,必须找一位保人。伍秉鉴出于生意需要,为不少洋人做过担保。

可是,洋人贪婪无比,为了攫取更高的利润,不断在货物中夹带鸦片。久而久之,鸦片让国人深受其害。一些有识之人为此极为愤怒,而伍秉鉴就成了大家眼中的“汉奸”角色,这自然让他在国人中的名声不好。

清政府也感觉到鸦片之害,在林则徐等人的强烈主张下,一场禁烟运动随之展开。

另一方面,洋人又不愿意停止向清朝输送鸦片。

伍秉鉴夹在中间,他既不敢得罪官员,又不愿意失去多年的经济伙伴。因此,他只能努力平衡两边的关系,希望不要爆发战争。

林则徐作为清政府派到广州的钦差大臣,他先明察暗访,得知伍秉鉴与列强往来最密。

而伍秉鉴由于劝说洋人无效,只得出资从洋人手中购得1037箱鸦片上交给林则徐,希望能平息此事。

然而林则徐却认定伍秉鉴与洋商串通一气,故意拿这点鸦片欺瞒官府。一气之下,将伍秉鉴捆绑审讯,之后又将他锁住到洋人处,声称洋人若不交出鸦片,必以伍秉鉴是问。

结果,洋人并不在意伍秉鉴的生死。几天后,并没有什么洋人交出鸦片。林则徐也明白,在洋人眼里,伍秉鉴不过是他们可以利用的棋子,所以就释放了伍秉鉴。

但这毕竟让伍秉鉴丢尽了颜面,使他在商行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晚清富商伍秉鉴被当时人称为“首富”,为何他的结局异常悲惨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爆发后,伍秉鉴见和平解决鸦片问题彻底无望,于是拿出巨资帮助修建城墙,购买战船等。但是清军胆怯,根本不敢和洋人作战,最终以赔款600万的代价结束了这场战争。

由于清政府早已千疮百孔,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于是摊派到各商行的头上,光是伍秉鉴就应承了100多万。

然而,出了钱的伍秉鉴,依然得不到清政府和百姓的欢喜。大家认定他是鸦片战争的“罪魁祸首”,对他诟病不断。

尽管伍秉鉴后来又数次向清政府捐出巨资,然而依然没有缓解大家对他的仇恨。

最后,74岁的伍秉鉴在万念俱灰中溘然长逝,结束了他传奇却又卑微的一生。

伍秉鉴去世不久,清政府在列强的逼迫下,开放了厦门、福州、宁波等地的经商口岸。再加上清政府不断的压榨,最终辉煌一时的广州商行逐渐没落,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参考史料:《晚清首富伍秉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