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这个种一万亩田的新干人,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昨天晚上

我县金川镇的一个农民

登上了央视新闻的大屏幕!

在全国人民面前

展现了

新干人的精气神

和农业发展的喜人场景

↓↓↓↓↓↓↓↓↓

这个种一万亩田的新干人,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这个种一万亩田的新干人,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昨天晚上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南方早稻育秧陆续展开》的新闻,报道了“在江西,当地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服务,防止撂荒,扩大双季稻面积力争早稻播种面积达到1800万亩”。其中,就采访了我县洋峰农机合作社的副理事长魏仕连,介绍今年的春耕情况。

魏仕连说,“今年我们将种植一万亩水稻,将有4000亩实行双季稻种植,双季稻种植面积比去年提高了百分之十以上。”

这个种一万亩田的新干人,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种一万亩田的汉子

那么,这个被央视报道的魏仕连是谁呢?说起种田,他可是咱新干的名人,现在他所在的新干县洋峰农机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一万亩,不仅在新干,在吉水县、吉安县、抚州等地也有他们承包的粮田。

这个种一万亩田的新干人,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1978年出生的魏仕连,曾经在河北张家口当兵,1999年退伍,是一名光荣的退伍军人。退伍后的几年里,他和村里许多农民一样外出务工。谈起创业初衷,他觉得在外打工,赚不到几个钱,看到家里很多良田都撂荒,很心疼,于是决定回家种田。

这个种一万亩田的新干人,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本钱,一些边边角角的田,别人不愿种了,他就租下来,就这样一点一点增加,一块一块的积累。

田地规模扩大了,魏仕连又想着发展规模化经营。2013年7月,他成立“仕连家庭农场”,后来他又与人创办新干县洋峰农机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到现在的一万多亩。

农民玩起高科技

这个种一万亩田的新干人,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为了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他玩起了高科技,引进了植保无人机、工厂化育秧设备、粮食烘干机等设备,业务也越做越广。

这不,在许多人还没动手春耕时,他早早地就组织人员,在合作社的工厂化育秧点,进行今年第一批早稻育秧,也因此被央视《新闻联播》关注。

这个种一万亩田的新干人,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魏仕连说,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可一次性完成铺土、洒水、播种、覆土,铺、覆土厚度适宜、洒水适度,播种均匀、用种节约,可有效保证早稻育秧质量,速度更快。以前十个人可以播十亩田的种子,现在使用了流水线播种以后可以播到三百亩田的种子,大大降低了种田大户的成本。

这个种一万亩田的新干人,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同时,使用工厂化育秧,比人工育秧一亩稻田要少花20元左右,而且发芽率可以从原来的70%增加到90%以上,出苗效果好。在提高育秧品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为大规模发展粮食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这个种一万亩田的新干人,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又一次将重点聚焦在三农。同时,为了实现增产增收,恢复水稻双季种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也在近日印发《关于公布2020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规定2020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121元、127元和130元。

这些中央级文件的出台,让魏仕连下定决心,今年准备大干一场,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今年,他还想通过网络直播,把自己的农产品卖到全世界。

这个种一万亩田的新干人,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粮食“十六连丰”的背后

魏仕连的故事是我县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加工的一个缩影,2019年,我县全年粮食总产38.4476万吨,实现粮食“十六连丰”。

这个种一万亩田的新干人,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这个种一万亩田的新干人,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去年,全县优质稻订单面积26万亩以上,比去年增加6.8万亩左右,优质稻订单生产以高于市场价格5%以上收购,平均亩增收200元左右,全县全年优质稻订单生产为农民增收5200万元以上。

这个种一万亩田的新干人,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同时,在当前,我县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第一时间部署全县粮食生产工作,对各个乡镇场下达明确任务。以实际行动贯彻好中央、省市会议文件精神,有序有力推进春耕备耕,防止耕地抛荒,确保全年粮食生产开局顺利。

这个种一万亩田的新干人,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这个种一万亩田的新干人,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在各级政策的支持下,

像魏仕连这样的新型农民,

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

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咱新干的明天会更好!

获取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新干电视台、新干人民广播电台、手机APP新淦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