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17年前的果子狸不會離去,除非你們再也不去吃野味了

2003年的非典肆虐,始於病毒從果子狸到人類的傳播(雖然果子狸只是中間宿主);

這次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根據現有的信息,有理由推斷致病病毒來自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野味。

那些總惦記著去吃野味的人們,你們不記得17年前的果子狸了嗎?希望這次,能讓你們記得。




一名美國青年金寶在廣袤的非洲原始熱帶叢林,幸運地捕捉到了一隻小白臉猴,看起來這隻野生非洲猴子能賣不少錢。他偷偷地把猴子通過輪船帶回了舊金山的香柏溪鎮。可惜寵物店的買主被猴子撓了一爪,一氣之下失去了購買它的興趣。萬般無奈下,金寶只得找了片樹林把猴子放生了。

之後,令人恐懼的事情發生了。

沉睡的惡魔被喚醒,一種神秘的疾病很快通過電影院等人流聚集地在香柏溪蔓延,金寶和女朋友、寵物店老闆等相繼死去,患者七竅流血、滿臉潰爛流膿,小鎮眾人已近癲狂……攜帶致命病毒的可愛小白臉猴,將“潘多拉之盒”悄然開啟。

幸而以上這些只是一部電影的劇情,電影的結尾當然是主人公金手指大開,通過追蹤攜帶抗體的小白臉猴,最終力挽狂瀾。這就是1995年由著名影星達斯汀·霍夫曼等主演的經典災難片——《恐怖地帶》。


野生動物之“禍”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拍拍胸脯,然後嘆聲好險。其實,真實的生活遠比電影更可怕。電影中的病毒“Motaba”便是以西非剛果(金)發現的埃博拉病毒為藍本的。據美國醫學週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一名生活在幾內亞南部蓋凱杜某村莊的兩歲男童可能是2014年暴發的埃博拉出血熱疫情源頭。2013年12月,男童出現發燒、嘔吐和排黑便症狀,4天后即死亡。隨後,男童的母親、姐姐和奶奶相繼出現埃博拉病毒感染症狀後去世。

17年前的果子狸不會離去,除非你們再也不去吃野味了

非洲白臉猴

報告說,數名村莊之外的人出席男童奶奶的葬禮,其中兩人將病毒帶回他們生活的村莊,導致家人和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染病。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截至2015年12月27日,這場大災難最終造成全球28 637例感染,11 315人死亡。2017年5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西非剛果(金)再次暴發埃博拉出血熱疫情。至今西非仍籠罩在埃博拉病毒的陰影中。

研究人員迄今仍不知道那名男童是如何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科學界認為,埃博拉病毒最早是由動物傳染給人類的,可能是因為人類接觸了雨林中感染埃博拉病毒動物的血液、體液或屍體。黑猩猩、果蝠、猴子等都是攜帶這種病毒的高危動物。所以也許那名男童無意接觸到了野生動物,或是吃了它們接觸過的果實……總之,一個“雄心勃勃”的病毒要做的事,就是簡單地跳到旅途中的人或動物身上,悄悄醞釀一場大災難。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和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決定對動物源性疾病進入美國國境採取監控的原因。


“萌物”還是“殺手”

隨著寵物市場的繁榮,消費者不再滿足於飼養普通的貓、狗或魚作為寵物。為滿足獵奇心理,越來越多非常規的野生動物被包裝成寵物販賣。前些年,鎮江網友飼養的寵物“日本袖珍石猴”——“悟空”便在微博上走紅,引發網友追捧。之後,在微博等平臺“曬圖”和交易各種野生動物如小浣熊、貓頭鷹、松鼠等的消息比比皆是。

不管野生動物看起來多麼可愛,它們並不適合領回家當寵物。其實,所謂的“日本袖珍石猴”是日本獼猴(學名Macaca fuscata)或獼猴(學名Macaca mulatta)低齡幼仔。飼養寵物猴極易造成病菌(比如猴皰疹病毒、腺病毒等)在人猴之間相互傳染。貓頭鷹可能會攜帶禽流感病毒並傳播給人類,浣熊和松鼠都有可能傳播狂犬病毒。

17年前的果子狸不會離去,除非你們再也不去吃野味了

日本獼猴

根據美國科普作家大衛·誇蒙估計,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人類疾病,約有60%來自動物。動物王國擁有向寵物、牲畜和人類傳播病毒的悠久歷史——通常通過唾液或排洩物。艾滋病病毒大概是其中最著名的,2015年,科學家確認艾滋病病毒已知的4種病株,均來自非洲喀麥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徵)病毒和MERS(中東呼吸綜合徵)病毒也均為動物源性,通過跨種傳播而感染人類。2013年,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員帶領的團隊進一步證實了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果子狸終於沉冤得雪。關於MERS病毒,目前醫學界統一的認識是該病毒來自蝙蝠,並經由駱駝傳染給人類。

根據科學家最新的估計,至少有32萬種病毒藏身於哺乳動物的世界中,而且絕大多數等待著科學家去發現。據報道,已知動物在某種條件下可以傳染給人類的疾病有200多種,常見的人獸(禽)共患病有50餘種。其中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熱、鼠疫、SARS、禽流感、狂犬病、萊姆病、猴痘、尼帕病毒病等疾病的傳播均與野生動物有密切關係。

17年前的果子狸不會離去,除非你們再也不去吃野味了

中華菊頭蝠


動物病毒為什麼可以感染人類

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都是由無數個細胞組成的。細胞的表面膜就像是一堵“城牆”,外來物質進入“城內”需要通過一道“門”(受體),“門”的種類非常多,只有正確匹配的“鑰匙”才能打開。

一般來說,動物病毒只能打開動物細胞的“門”,而不會感染人類。隨著人類活動範圍不斷擴大,生態環境惡化,病毒也要不斷地進化來適應環境。發生突變後的病毒有了新的“鑰匙”,可以打開人類細胞的“大門”。而人類與動物越來越密切的接觸更直接地導致病毒侵入人類社會。

17年前的果子狸不會離去,除非你們再也不去吃野味了

病毒從動物到人類的傳播

敬畏自然

野生動物很多都是通過非法捕獵流入寵物市場的。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在未獲得當地林業部門許可的情況下,私自飼養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屬於違法行為。私人飼養野生動物既滋長了違法倒賣市場的產生,也讓這些動物失去了正常的生長環境。即使是合法飼養的野生動物,因為它們不像貓狗等被馴化過,脾氣可能很暴躁,人類還要隨時防範被咬傷的風險。

由於人為的原因,人類活動的範圍越來越大,佔據了很多原本屬於動物的生存空間,人類與動物的接觸也越來越頻繁。人類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員,不能僅僅為滿足口腹之慾或者一己之私,將原本在天空翱翔或土地上自由奔跑的生靈拘囿於方寸牢籠之中,肢體不得舒展,情緒始終恐慌。我們和它們的基因,有太多相同之處,病毒稍有變異便很可能感染自視萬物之長的人類,進而自食惡果。

為保護自身,公眾要提高自我防範野生動物疫病的意識,遠離野生動物,不撿拾、不接觸更不能食用死亡野生動物。更重要的是,須對生命保持敬畏之心。正如《恐怖地帶》電影片頭,在山頂上悲傷起舞祈求上帝原諒人類的那個巫醫所說,人類無度砍伐森林,天神發怒,才遇此天刑。儘管神是不存在的,但保護自然,尊重生命,也正是保護人類自己。



相關閱讀:



本文選自《科學畫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