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国信通信」2020年2月IDC相关公司会议纪要集合

一、光环新网电话会议纪要

会议时间:2020年2月18日

参会嘉宾:光环新网战略投资总监

公司领导介绍公司基本情况

2019年利润在8亿到8.5亿之间,营收预计70亿左右,同比增长接近20% 。

结构上数据中心收入约20亿,利润约5亿+;云计算收入接近50亿,利润约3亿左右。

上架率提高,年底大概75%,能提供服务的机柜有3.6万个。

IDC和云计算业务发展符合预期。前期并购科信盛彩,预计能完成业绩承诺。现金管理的收益比去年少1600万,是因为今年募投资金用于建设支出,理财收入下降1600万。


关于IDC业务,首先谈疫情的冲击。

短期来看,IDC运维受影响,主要在成本端。工人隔离复工,以及为员工提供防护用品、测温设备,用车接送等等,导致人员管理上成本增加。

中期来看,因合作伙伴、施工单位人员受影响,包括有些手续需要向当地政府报批、报审,新建项目包括房山、燕郊、上海嘉陵二期的工程项目的进度会受影响。

若2月底疫情能得到较好控制的话,工程项目进度上会有大概1—2个月的延期。


其次是疫情对业务的促进作用。

机房春节期间封网,春节期间没法做设备上架,目前未感受到明显影响。

中长期利好,但短期反应没那么快,效果不如预期那么好。若影响持续,作用显现也要在一个季度以后了。

从客户处了解到,疫情期间最大需求不在服务器端,而是在带宽难扩。


关于云业务,20年一季度好于去年同期,往年一季度是淡季,今年线上需求增加,收益比IDC会明显一些。


关于无双科技的广告saas业务,疫情影响有好有坏,受客户影响较大。

某些客户如携程、58同城线下业务受影响,若减少全年广告开支,有可能会产生负面冲击。但同时,一些客户线上反而业务量更多。

综合判断,判断无双压力比IDC和云业务更大。


问答环节

Q:在线办公宕机情况,公司有明显感受到哪些边际改善?

A:短期IDC封网,主要依赖云,加虚拟机扩容。

长期IDC有需求,但大规模服务器扩容没那么快,至少1个月,机器上架周期较长。

宕机情况主要是带宽资源不够。要扩带宽需要和运营商合作,目前条件不允许,面对突然的业务爆发,传统的服务器扩容方式来不及,第一步都是靠云扩容的方式来满足需求。

计算资源还好,例如阿里为双十一、双十二留了充足计算资源,疫情期间电商的需求不大,这就提供了较大弹性。腾讯需求整体云需求更大。

公司要等客户业务企稳后,判断需求情况以及资源是否够用。


Q:公司跟亚马逊合作,代理时间有多长?目前机位有多大比例为亚马逊云提供服务?建设机柜的投入产出比范围?云计算头部效应明显,未来亚马逊长期的竞争方面的大趋势被阿里腾讯挤压?

A:不是代理性质。公司提供硬件资源、服务器,是实际的云运营商,亚马逊提供技术支持并掌握主要决策权。公司和亚马逊建立长期合作模式,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合同定期续约,不太会受到期限影响。

按公司测算方式,希望新投IDC项目回报率IRR能在15%以上。

第三方报告来看,AWS在中国的增速比腾讯云和阿里云要慢一些,市场份额低于阿里和腾讯。主要是客户定位和环境不一样。政府国企项目不给AWS,和阿里、腾讯、华为云相对隔离。AWS追求全球客户的业务在中国的落地,而阿里腾讯等采用低价策略快速扩张。

此外,AWS除了IaaS底层的需求,有些Pass业务、Saas业务,需要服务某些互联网客户、包括智能制造客户。


追问:3万+机柜,全部是租赁业务还是一部分给亚马逊做硬件服务?

一部分给了亚马逊,10%不到,2000+柜。


Q:机柜数规划,是否有上调资本开支的计划?

A:北京今年大概新增6-7000个,主要是房山项目为主,接近4000个,其余有些需要改造。

如果市场好,可能会调。要看客户业务需求企稳后是什么情况。

明年会多一些,大概1万多一点。主要考虑北京上海,要看市场消化能力。

目前上海机房满了,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上海会新建机房。


Q:单个机柜资本开支,成本是否会有变化?地区的话环北京、环上海为主?

A:价格平稳,不考虑土地成本,一个柜15万(按照6kw标准)。

未来规划:今年年底,储备项目能力大概是5万个机柜。

未来五年,到2025年,计划新增十万个机柜的设计容量。以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或粤港澳为主,二线城市也在看项目,可能会挑选一些项目来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但目前从需求和价格端没有看到合适的。


追问:大湾区的情况?

大湾区目前没有,但在找。

规划的10万个机柜,上海3-4万,大湾区和其他地区1-2万

大湾区湿度和温度比较高,对于机房来说,PUE的压力会比较大,但是需求日益旺盛。在找一些好的项目准备参与。


Q:无双科技可能受负面影响?

A:对,比较担心下游客户削减开支。

主要是无双有较大的资金占用,虽然坏账不多,但账期长、资金周转压力较大。重资产公司有较大资金需求。

当时收购无双是希望有业务协同,和IDC销售整合。但后来发现互联网公司里负责广告投放和别的采购的是两拨人。协同效应比预期少一些。


二、奥飞数据电话会议纪要

会议时间:2020年2月18日

参会嘉宾:奥飞数据董秘 何总


奥飞数据公司领导介绍行业基本情况

奥飞数据公司总部设在广州,业务主要分三块。

一是IDC业务。

公司以IDC为主业,总机柜数9000多个,具体分布为:广州2000个,深圳、南宁和广西大概1500多个,北京4300多个。

目前在建的有:(1)北京扩容,最近会出;(2)廊坊数据中心,有4000多个机柜;(3)节前会给阿里交付一个数据中心。

规划到2021年底,总机柜数到2.5万多,分布在北上广深及周边。


二是IDC运营业务。

公司做IDC运营类起家,主要收入来自带宽。

目前主要在华南,这几年增长比较慢,海外国际公司这几年保持比较快的增长,预计每年有20-30%以上的增长。


三是去年开始有子公司开始做数据中心相关的工程建设和系统集成的业务,会持续关注和布局。此外,有一小块在投资方面,成立基金在投上下游企业。


关于疫情。

客户以互联网客户为主,所以日常机房运营这块没有受到影响。

其他在商务对接和业务联系上和客户保持线上沟通,整体没有太大影响。


问答环节

Q:疫情后像爱奇艺、腾讯等云厂商等在这方面资源的紧急调拨比较多,疫情是否造成了影响?公司订单相较于往年有明显增加吗?

A:客户结构以互联网公司为主,一直保持增长趋势,疫情会加速这部分的增长。

节前北京交付后,北京市百度、快手,广州阿里这些头部客户的需求接入集中、快速,上架速度快于预期,所以节前把他们前期预测的数量都上了。

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娱乐、视频类的都在增长,规模扩容上需要周期,包括采购服务器、业务部署等。

疫情发生的这大半个月还没直接对业务造成量上的明显增长,节后恢复正常商业计划后对现有业务会有拉动作用。


Q:20、21年机柜的资本开支计划?以及地区分布?

A:目前确定今年会交付的是廊坊和广州的阿里,交付完后,机柜数达到1.5-1.6万。2021年底目标是2.5万。

一线城市和环一线城市的布局。


Q:定增新规出来后,对定增的想法和对资金的渴求?

A:去年12月份递交了定增方案,已入会。新规在12月份发布,上周才确定。以后会调整发行方案,还在讨论,整个进度不会受到影响。

定增主要针对廊坊项目的融资。


追问:会按八折价格发行吗?

发行方案还在讨论,如果要改的话需要重新走流程,具体的方案调整还要斟酌一下,没那么快就去改。


Q:按正常上架率来看,机柜数的增加在收入上的体现,两者关系?

A:若疫情有效控制,廊坊和广州的阿里今年下半年交付。

有上架的预期,但对今年利润的贡献不会马上体现出来,可能要在明年才能看到成效。

其他项目因为有获取和建设周期,存在不确定性,不太好预测对收入和利润的影响。


Q:公司和阿里的合作?今年的机柜数多少?后续合作?

A:阿里合作目前只签了资源首定函,里面的内容目前保密状态,包括机柜数和电量,这块不好披露。

以前做IDC运营的时候一直都和阿里有商务关系,之前无合作是因为资源没有对接上,之后要看资源对接和需求是否吻合,有机会继续合作。


Q:在线办公的长期趋势怎么看,渗透率?

A:之前北京和金山有合作,看到客户需求在增长。

疫情过后加速了,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


Q:目前IDC厂商在增加,和数据港等公司相比,公司的定位是怎样的?怎样看IDC行业的竞争格局?

A:各家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奥飞数据的优势在于除了市场关注的机柜数增长,公司还有运营业务,基因是带宽运营公司,在这块有基础和积累。

在客户是互联网公司的情况下有一定优势,在网络管理、运维和商务对接比较直接顺畅。

这个市场比较开放,目前资源布局集中在机柜建设,后面需要竞争的点包括:首先是资源获取,然后是成本控制,再然后是客户关系搭建和维护。

主要看能不能获取到客户,在这之中打造自己的优势,


Q:未来中长期战略考虑,是想做零售型还是对接大客户做批发型?

公司现在在手运营的租金水平、毛利率等等?

A:未来会往机柜的扩张去做,会往头部批发型客户拓展。

因为对国内上市公司来说,利润和现金流要求比较高。上架率和确定性是保证项目投资的重要一环,而头部大客户在这方面表现更好,所以批发型是主流方向。

关于毛利率,目前机柜建设周期比较长,在广州的第一个机房是从14年开始建的。由于地域和电量都不同,价格体系不统一。华南区域包括广州价格有下滑趋势,北京保持价格稳定。主要看供需。


Q:截止到19年年底的机柜上架率?去年年底单机柜的收入水平?

A:19年底,总体上架率大概七成。

广州这边按单机柜6万左右(10A电),北京电量标准较高(20A电),单机柜7万多,和市场价差不多。广州这边机柜还要加上带宽收入。


Q:头部客户在公司机柜数量上的分布情况?

A:对于批发型头部客户如百度、快手,去年下半年才开始接入,目前在北京1000-2000多的机柜数量。

以前的中大型客户包括UC、三七互娱、YY等,量不大,规模几百个。


三、上市公司联合电话会议之鹏博士会议纪要

会议时间:2020年2月13日

参会嘉宾:鹏博士总经理 崔总


疫情发生后对网络依赖比较大,以往春节期间是淡季,公司是运营公司,做网络和IDC的保障。

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的爆发增长,公司对这些公司的支撑和服务起来了。

按常规,数据中心的运维是可以放假休假,现在都是加班加点。网络端忙碌起来了。

增值业务,孵化培育期,这次迎来爆发增长。

录播课程,直播需求也出来了,日活量高。公司和学而思合作,紧急部署线上课程。近期股价上升也是因为这个。

主业固网业务一年不如一年。IDC是投资热潮,公司坚决把方向放到数据中心的建设中,长三角、大湾区,储备和投资合建的,行业内级别较高。

现在有3万个机柜,下一步继续发挥这个优势,发展多元化业务。


Q:年前资产减值行为,只经营能赚钱的地方,未来的规划?

A:长宽还有上千万用户,还是积极和三大运营商沟通,和北京联通,上海电信签协议,转到运营商网络里。

长宽转型方向是做通信服务,服务用户,服务运营商。

5G后微基站、皮基站的部署是分布式的,长宽做了十几年入户服务,未来会和运营商合作比较紧密。

TO B业务公司想在IDC产业独树一帜,云网一起卖有很大优势。


廊坊、昆山、番禺等地,对能耗指标要求较严格。

客户比较多元化,20万企业用户,数据中心2000多个头部和一线二线客户。

大客户是阿里、华为等,之前没有涉及,现在在拓展。

安全保障和运营保障来看公司是占优势的。


四、上市公司联合电话会议之英维克会议纪要

会议时间:2020年2月13日

参会嘉宾:英维克董秘 欧阳总


70%来自ICT领域,通信和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占了接近一半,25%来自交通等领域。公司团队都是来自华为、艾默生。

复工情况,生产基地,包括深圳、上海、苏州都获得开工许可。中山还在等待,河北还没拿到,各地产线有相互备份。深圳上海苏州复工的话,整体影响就不大。

现在是让员工回到常住地,陆续有不同隔离政策,分批分梯队复工。有抗击疫情的产线已经在生产,在陆续发货和捐赠。

一季度的影响:数据中心销售确认需要验收,2019年下半年很多项目都展开了七七八八,一些遗留到一季度,往年一季度是淡季,20年因为大项目影响,不一定像往年那么淡。

生产发货影响来看是有的,公司是to B的,下游没有复工,短期发货压力还好。陆续复工后会加紧加班赶回来。

公司的供应链模式更多是外部部件生产,公司做组装测试。

历史也有突发性需求的情况,这种供应链模式有很强的弹性。

春节后出现热销的新产品,布局了两年的新业务,2019年没什么收入,20年推广速度会更快。整体问题不是太大。


Q:公司在2020年的方向?

A:数据中心温控,近年来收入接近一半。数据流量、云计算影响推动比较大。超大型数据中心会比行业平均水平提高,这跟公司历史表现能力是匹配的,万国、腾讯、阿里、字节、秦淮等都是公司大客户,还是20年主要增长方向之一。


5G端批量建设,铁塔来看,新建机柜还是改造现有机柜,空调都需要增添或更换的,比2019年规模建设需求更大。公司是细分领域的龙头,是华为核心供应商,经过公司持续优化,有规模经济,毛利水平有提升。

健康环境的产品,这是前期产业布局,公司有先发优势,空气消菌杀毒等。

电子散热,跟踪了很多年,针对定制的服务器,电力电子,在2019年做了投入,主要在中山,优化了产能,在2020年开始有所贡献。

设备散热(机柜机房温控等)、环境控制(健康环境、大巴地铁列车环境等)。

公司的现金流和盈利指标都在提升,等年报公布后再进一步解读。


Q:公司很多产品在基站上的应用,有没有感受到5G基站的变化?

A:去年底是给华为供货,主要是机柜散热,有通用型和散热性,散热量有较大变化,4G是1.5KW,5G是3KW一个机柜,产品没有太大变化,但数量会增加不少。


「国信通信」2020年2月IDC相关公司会议纪要集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