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兩兄弟成家30年不分家!武安這一家子這樣過日子……

兩兄弟成家30年不分家!武安這一家子這樣過日子……

兩兄弟成家30年不分家!武安這一家子這樣過日子……

“樹大開枝,兒大分家。”這是傳統社會人們公認的一個道理,可是在我市淑村鎮野河村有這樣一對兄弟,成家30多年不分家,他們兩家人共住一起,三代同堂,仍過著中國傳統大家庭式的生活,其樂融融。

两兄弟成家30年不分家!武安这一家子这样过日子……

多年來,這一家老少十幾口人,吃著“大鍋飯”,兩兄弟不分家,一起掙錢,收入歸“公家”,開銷也花“公家”錢。現在,這兄弟倆共住一個兩座房子相連的院子,共用一個大門、一個廚房、一個衛生間,過著和諧幸福的生活。村民無不羨慕、誇讚,並以他們的手足親情為學習的榜樣。

两兄弟成家30年不分家!武安这一家子这样过日子……两兄弟成家30年不分家!武安这一家子这样过日子……
两兄弟成家30年不分家!武安这一家子这样过日子……两兄弟成家30年不分家!武安这一家子这样过日子……

這兄弟倆老大叫宋長順,今年55歲;老二叫宋龍海,今年51歲。10多年前,兄弟倆的父母親都還在世的時候,母親是家裡的“總管”,老大、老二掙的錢全部都要上交給母親,家裡需要的任何開銷都從母親那裡支出。父母不分家的良好家風,深深影響了兄弟兩個,使兄弟倆懂得了骨肉親情在他們人生中的分量。雖然,後來父母相繼去世了,但這個大家庭依然不願意分開,仍然“一起過”。

两兄弟成家30年不分家!武安这一家子这样过日子……

老大宋長順是這個大家庭的家長,家裡的賬歸老二宋龍海管。“我和我哥掙的錢,全部都會存在我們家用的‘公卡’上,誰家需要用錢直接取用,不需要商量,沒有花多花少的爭辯。”宋龍海說。家人添置衣物、家庭伙食費開銷、汽車加油、孩子讀書、醫療費等一切開銷都是花“公家錢”。

兄弟倆一起使勁賺錢,憑藉著踏實肯幹的勁頭兒,養活著一家老小。除了靠外出打工掙錢外,兄弟倆還曾經買了臺鉤機,靠著對外出租大型挖掘機賺錢。兩個媳婦都沒出去打工,妯娌倆留在家裡負責家庭的日常伙食。

两兄弟成家30年不分家!武安这一家子这样过日子……

一家人出去遊玩

“兩兄弟的媳婦兒都是通情達理的人,從沒提出要分家,也沒因錢的事情吵過架,而且是出了名的孝順公婆的人,村裡人人都贊她們的好德性。”野河村支部副書記孟擁軍說。公公在世時偏癱在床10多年,翻身、擦背……全是兩個兒媳婦兒伺候照料。大兒媳婦兒孔存如手裡端著藥盤,二兒媳婦兒馬桂榮拿著棉籤消毒,倆人默契配合,給公公的褥瘡做消毒處理。

“宋家這兩個媳婦兒根本不像妯娌倆,倒像是姐妹倆。”野河村村民這樣說。倆人總是形影不離,一起上街買菜、做飯,和睦共處,從不挑撥是非,成為這個大家庭的堅強後盾。

老大宋長順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老二宋龍海有三個女兒。良好的家風同樣感染著五個子女,他們也都個個學業有成。五個孩子中,有三個已經大學畢業成家立業,有一個大學剛畢業,還有一個最小的女兒在讀高中。

两兄弟成家30年不分家!武安这一家子这样过日子……

“我父親在我幼年時就以他們兄弟倆的事例來教育我們。”該村村民小孟說。宋長順和宋龍海兄弟倆展現的手足情深的家庭美德,已成為全體村民學習的榜樣。

談起堅持不分家的原因時,宋家倆兒媳說:“這樣多親啊,過年孩子們都回來了,家裡熱熱鬧鬧的。以前我們沒有分開過,以後更不會分開了,這樣挺好的。”

两兄弟成家30年不分家!武安这一家子这样过日子……

“我們在農村常常聽到兄弟間為了利益,或者為了贍養父母而反目成仇的事,像這樣的一個傳統的大家庭,兄弟無猜,孝敬父母,牽手生活,十分難得。”淑村鎮宣傳委員賈海梅感慨地說。

■編審:張志芳

两兄弟成家30年不分家!武安这一家子这样过日子……两兄弟成家30年不分家!武安这一家子这样过日子……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