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小學一年級家長就焦慮?老師建議多關注習慣養成

“離開學還有5天,重拾小學課本,與孩子一起讀小學”。近日,網友“糖果”在朋友圈發了一個信息,稱自己的寶貝女兒今年即將進入一年級,眼看著開學在即,自己都開始緊張了,擔心孩子不適應小學的生活,擔心老師不喜歡自己的孩子,擔心孩子不會與人相處。

記者發現,像網友“糖果”這樣焦慮的家長不在少數。“特別怕老師在微信群裡點名。”“我家的丟三落四,就怕天天送東西。”“我家的太調皮,就怕在學校惹事生非。”……福州華南實驗小學一年級班主任鄭娜老師分析認為,家長們之所以會感到緊張不安,是因為家長對新的未知環境存在擔心,家長的擔心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孩子,會讓孩子也開始擔心、緊張。“其實,家長完全沒必要擔心,一年級時孩子結束了幼兒園進入小學學習的起步階段,這是他成長必經的階段,放開擔憂,平和的迎接,按照學校的要求準備報道、開家長會、送孩子入校,一步一步按時間進行即可。”

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 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生活方面,鄭老師建議:家長要督促孩子養成良好作息習慣,讓孩子儘量在晚上9點前上床休息,因為白天在校的時間比較長,還有繁重的學習任務,所以孩子需要良好的睡眠做保障。家長有義務給孩子創造良好的休息環境,自身也要做好示範。

對於寄宿制的孩子們,家長們更要注重培養孩子獨立動手的能力。折衣服、疊被子、繫鞋帶、收拾書包等生活小事都可以儘早讓孩子接觸,也讓孩子儘快適應校園生活。

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 不要著急報補習班

在學習方面,福州華南實驗小學張素雅老師建議:要儘量給孩子準備一間安靜的書房,要有寫字檯、書架,儘量少放電視、電腦等電器。孩子放學後即可讓孩子開始做作業,對於學習主動性較差的孩子,家長不妨在身邊陪讀一段時間,給孩子鼓勵和信心。

“在新生剛剛入學時,不少家長會跟風報名參加各類補習班,對此,我們建議家長不要過於著急,等對孩子的情況有了全面的瞭解之後,再做出慎重選擇。”張素雅老師表示,“家長們應該儘量配合老師,孩子出現問題時應該注意多與老師進行溝通。分數雖然重要,但健康、習慣、品德同樣重要。”

鼓勵孩子和同學、老師多交流、多溝通

面對新的環境,一年級的小學生多數不敢與同學、老師直接接觸交流,這是學校和家長都應該努力解決的一個問題。張老師建議:家長要鼓勵孩子敢於和同學、老師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尤其是上課不理解的地方告訴老師,相信老師是會幫助孩子解決困難的。家長們在教育孩子在與他人交往時,需要告訴孩子尊重他人是交往的前提,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同時,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這樣才能在交往中提高自己。

【聲明】圖文版權歸源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將會在48小時內刪除處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