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2017上半年教師資格證筆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

注意事項:

1.考試時間為120 分鐘,滿分為150 分。

2.請按規定在答題卡上填塗、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不予評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學記》中這句話反應了()

A.教育與經濟的關係

B.教育與科技的關係

C.教育與政治的關係

D.教育與人口的關係

2.馬克思認為,造成人片面發展的根本原因是()A.個人天賦

B.社會分工

C.國家性質

D.教育

3.在教育活動中,構建民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的主要因素是()

A.學生

B.家長

C.教師

D.校長

4.在小學課外活動中,學生攝影小組舉辦的攝影作品大賽屬於()A.遊戲活動

B.學科活動

C科技活動

D.文學體育活動

5.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這句話強調的是,教師應具有()

A.深厚的教育理論知識

B.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

C.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

D.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

6. 將觀察法分為系統觀察和非系統觀察的依據是()

A.觀察條件是否人為控制

B.觀察活動是否有規律

C.觀察者是否直接進入活動

D.觀察內容是否有設計並有結果

7.假如小學生被狗咬傷,教師首先應採取的處理方式是()A.立即包紮傷口

B.在傷口的近心端用繩子紮緊

C.用肥皂水、高錳酸鉀溶液或雙氧水等沖洗傷口

8.威威同學在回答問題時觸類旁通,不墨守成規,說明其思維具有()

A.廣闊性

B.流暢性

C.變通性

D.獨創性

9.學生的學習是基於自己的經驗,主動接受新的信息,並對其意義進行重構的過程,這一觀點屬於()

A.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

B.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C.信息加工學習理論

D.聯結主義學習理論

10.小強不按時完成作業,媽媽就禁止他看動畫片,一旦按時完成乘作業就取消這一禁令,隨後小強按時完成作業的次數增加了,這屬於()A.正強化

B.負強化

C.自我強化

D.替代強化

11.根據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小學低年級兒童常常認為聽父母話和老師的話就是好孩子。這是因為其道德發展處於()A.權威階段

B.公正階段

C.可逆性階段

D.自我中心階段

12.兒童“多動症”的核心特徵是()

A.活動過多

B.衝動任性

C.注意障礙

D.學習困難

13.課程是“組織起來的教育內容”,最早提出這一觀點的是()A.斯賓塞

B.布魯納

C.赫爾巴特的

D.誇美紐斯

14.學校利用板報、櫥窗、走廊、牆壁,雕塑,地面、建築物等媒介,旨在體現教育理念,實現育人功能,在課程分類中這屬於()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顯性課程

D.隱性課程

15.學習了《坐井觀天》一課,學生學會寫“信、拾、蛙、答”等生字,理解並熟記“無邊無際,坐井觀天”等詞。按照三維目標的要求,這主要達成的教學目標是()A.知識與技能

B.過程與方法

C.認知與實踐

D.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6.能讓學生充分交流互動並有利於發揮其主體作用的教學組織形式是()A.道爾頓制

B.個別教學

C.分組教學

D.文納特卡制

17.課堂教學中,課桌椅擺放方式會影響教學方法的運用效果,一般來說,“秧田型”最適合的教學方法是()A.實驗法 B.講述法 C.探究法 D.討論法

18.教師通過聽寫英語單詞,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這種評價方式屬於()

A.測驗評價

B.量表評價

C.實作評價

D.檔案袋評價

19.《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規定,小學第一學段初步認識分數和小數的意義,第二學段理解分數和小數的意義,這要求該部分教學的內容應採取的組織方式是()

A.直線式

B.圓周式

C.旋轉式

D.順向式

20.張老師在課程上出示了一個鐘錶模型,通過對三個指針的操作幫助小孫很快了解了:時、分、秒的概念,這體現了教學的原則是()

A.鞏固性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循環漸進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簡述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


22.簡述主觀能動性在個體發展中的作用。


23.簡述班主任瞭解、研究學生的主要內容。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閱讀材料,並回答問題

24. 材料。在某小學新教師入職培訓中,圍繞“什麼樣的教師是真正的好教師?”這一問題,大家展開了熱議。有的說:“好教師是熱愛學生的老師”;有的說:“好教師應該為人師表”;還有的說:“教學好才是好教師”------這時,培訓教師跟大家分享了一位作家的故事:“小時候,我非常膽小害羞,上課從不舉手發言,老師也從不叫我回答問題。一次,我寫了一篇題為《每一片葉子都有一個靈魂》的作文。上課時,老師輕輕地走到我面前,問我是否願意和大家分享我的作文。它的問話是那麼柔和,那麼的親切,讓我無法拒絕。我用顫抖的聲音讀了作文,她感謝了我。下課了,當我走到教室門口時,她建議我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可以從事這方面的工作。這些我都做到了。”這個故事引起了大家對於“好老師”更深層次的思考。問題:(1) 結合材料,試著分析“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10分)

(2) 試述小學教師如何為兒童發展提供適合的教育。(10分)


25. 語文教師在教古詩《春曉》時,小龍禁不住發問:“老師,詩人春天好睡覺,連這都不曉得,那他夜裡怎麼能聽見風雨聲呢?”老師不假思索的說:“這有什麼好奇怪的,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嘛。”小龍還想追問,老師不耐煩地擺擺手讓他坐下說道:“大家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講,不要隨便提問。”教室裡頓時安靜下來,小龍也低下了頭。

問題:

(1) 結合材料評析這位教師處理學生課堂提問的做法。(10分)


(2) 談談教師怎樣保護和培養學生的意識問題。(10分)


四、教學設計[略]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參考答案】C,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風俗習慣,一定要從教育入手。反映了教育與政治的關係

2、【參考答案】B,馬克思認為,片面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私有制和舊式分工。

3、【參考答案】C,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處於主體地位,教師處於主導地位。

4、【參考答案】D,攝影屬於藝術類的活動,學校的課外文體活動,包括文學、藝術、娛樂、體育訓練與體育競賽等內容。

5、【參考答案】B,陶行知這句話強調了無私奉獻的教師職業道德。

6、【參考答案】D根據觀察的內容是否有統一設計、有一定結構觀察項目和要求,可分為結構性觀察和非結構性觀察。結構式觀察和非結構式觀察又稱為系統觀察和非系統觀察。

7、【參考答案】C,被狗咬傷後,應用肥皂水和雙陽水徹底清洗傷口,不要蓋住傷口讓它開放。

8、【參考答案】C,思維的變通性即為的活動的靈活程度,題目中威威在回答問題時能觸類旁通,不墨守成規,說明其思維具有變通性。

9、【參考答案】B,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簡單的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

10、【參考答案】B,負強化,也稱為消極強化,指取消厭惡性刺激以提高反應概率的過程。題目中,小強按時完成作業,媽媽取消禁止他看動畫片的經歷屬於負強化。

11、【參考答案】A,處於權威階段或他律道德階段的兒童表現出對外的權威絕對尊重和順從,把權威確定的規則看作是絕對的不可更改的,在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是完全以權威的態度為依據。

12、【參考答案】C,兒童“多動症”又稱“注意缺陷,多動症”,其核心特徵是注意障礙。

13、【參考答案】A,英國教育家斯賓塞在1859年發表《什麼知識最有價值》一文中最早提出“課程”一詞,意思“指教學內容的系統組織”。

14、【參考答案】D,隱性課程也稱潛在課程、隱蔽課程、自發課程,它是學校情景中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的課程,這類課程,自己體現在學校、班級的情境之中,題幹中板報,櫥窗、走廊等媒介,體現了隱性課程。

15、【參考答案】A,知識:主要指學生要學習的學科知識(教材中的間接知識),意會知識(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等)和信息知識(通過多種信息渠道而獲取的知識)。技能:是指通過練習而形成對完成某種任務所必需的活動方式。包括讀、寫、算的技能,題幹中學會寫生字,理解詞語,體現的正是知識與技能目標。

16、【參考答案】C,分組教學中,學生層級相同,可以充分交流,小組成員間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探究討論合作學習。

17、【參考答案】B,秧田式座位是讓學生以一排一排的方式面對教師而坐。這種座位佈置方式限制了學生之間面對面的接觸,不利於學生之間的互動,但教師可以隨意走到教室任何地方,便於監控和管理學生,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適合講授法。

18、【參考答案】A,測驗評價,是指主要以筆試進行,是考核、測定學生成績的基本方法,實作評價,又叫做表現性評價,是指學生通過完成實際任務來表現知識和技能,從而對其成就進行了評價。

19、【參考答案】C,螺旋式是指在不同階段,單元或不同課程門類中,使課程內容重複出現,逐漸擴大知識面,加深知識難度,即同一課程內容前後重複出現,前面呈現的內容是後面呈現內容的基礎,後面程序的內容是前面呈現的內容的不斷擴展和加深層層遞進。題目中先認識,後理解,體現的是螺旋式。

20、【參考答案】B直觀性原則。教師通過演示的實驗,讓學生直觀理解所學知識屬於直觀性的教學原則。


二、簡答題

21、【參考答案】加德納認為,人類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個範疇,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認知智能。八個範疇的具體內容:第一,語言智能是指有效地運用口頭語言或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並理解他人,靈活掌握語音、語義、語法,具備言語思維、言語表達和欣賞語言深層內涵等結合在一起並運用自如的能力。第二,數學邏輯智能是指有效的計算、測量、推理、歸納分類,並進行復雜數學運算的能力。第三,空間智能是指準確感知視覺空間及周圍一切事物,並且能把所感覺到的形象以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能力。第四,身體運動智能是指善於運用整個身體來表達思想和情感,靈巧地運用雙手製作或操作物體的能力。第五,音樂智能是指人能夠敏銳地感知音調,旋律、節奏,音色等能力。第六,人際智能是指能很好的理解別人和與人交往的能力。第七,自我認知智能是指具有自我認識和善於自知之明,並據此做出適當行為的能力。第八,自然認知智能是指善於觀察自然界中的各種事物,能夠對物體進行辨認和分類的能力。核心觀點:第一,每個人具備所有的八種智能。第二,大多數人有可能將任何一種智能發展到令人滿意的水平。第三,智能之間通常是以複雜的方式共同起作用。第一次從多維視角看待智能。

22、【參考答案】個體主觀能動性,是指人的主觀意識活動活動對於客觀世界的積極作用,包括能動地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並統一於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是人的一種內在需要活動力,是一種尋求發展的積極動機和渴望,所以,個體主觀能動性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促進個體發展從潛在可能狀態轉向現實狀態的決定性因素,逆境可以成才,“同流而不合汙”“出淤泥而不染” “威武不能屈”等典型故事,反映出人的主觀能動性在個體發展中的作用。總之,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各種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作用於人的身心發展,他們是一個整體、一個系統、是以各個不相同的複雜組合在不同個體身心發展上產生影響的。

23、【參考答案】瞭解和研究學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瞭解和研究學生的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瞭解和研究班集體,包括集體的基本情況,如總人數,性別結構,生源狀況,年齡分佈等;班級的基本狀況,如學習好中差學生的比例,學生思想品德的表現,班級取得的成績與存在的問題的,班級的其他方面,如學生生活的小區環境,學生家庭條件,學生在校外的表現的。二是瞭解和研究學生個體包括學生的基本情況,如果姓名,性別,年齡,健康等;學生的家庭情況,如父母的文化水平,職業,經濟情況,居住條件等,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學習情況,若遵守紀律,文明禮貌集體觀念以及學習成績,學習態度,興趣特長等;學生的個性情況,如智力特點,情感意志特點,性格和氣質的類型等。班主任瞭解學生的方法有:1,書面材料分析,即藉助學生的成績表、作業、日記等書面材料對學生進行了解;2 調查法,即通過學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調查訪問,從側面間接地瞭解學生,包括問卷,座談等。3,觀察法,即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的各種行為表現進行觀察。4 談話法,是班主任通過與學生面對面談話,深入瞭解學生情況的基本方法,該方法具有靈活方便,容易瞭解事實細節,有利於感情溝通等特點。


三、材料分析題

24.【參考答案】

(1)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認為教師做到熱愛學生,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等遵守教師職業道德就是好老師,除此之外,一名好教師更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教師應該堅持教育公正,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材料中,證因為教師能主動關注不積極的學生,使學生獲得了學習的信息和動力。

教師在對待師生關係上,應尊重、讚賞學生,在材料中,教師並沒有粗魯地要求學生分享作文,而是輕言細語,溫柔地徵詢學生的同意,使學生感覺不到不應拒絕的力量,正因如此,學生分享了自己的作文,也正因如此,老師獲得了學生的信任,引導學生獲得了積極的發展。

此外,新課改強調教師應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認識到學生是一個發展的人,獨特的人,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堅持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此基礎上堅持教學以“學習者為中心”教會學生學習” “重結論的同時更注重過程” “關注人”,做到這些,才是我們認為的好老師。

(2)為兒童提供合適的教育,需要教師關注兒童的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兒童的差異性表現在:

①能力的差異,兒童在智力水平上存在差異,有的智力發展水平低,有的發展水平高;兒童在智力類型上存在差異,知覺、記憶、想象,思維的類型和品質存在的不同;兒童在能力表現早晚上存在差異,有的聰明早慧,有的大器晚成,兒童智力在性別上也存在差異,男性智力分佈離散程度比女性大,各自優勢領域也不一樣,教師要從認識到學生的能力差異,接受並在各自能力基礎之上給予積極正向的引導,促進階其能力的發展。

②認知方式差異。兒童在認知活動中所偏愛的信息加工方式存在差異。場獨立的兒童更偏向獨立的對事物作出判斷。場依存型兒童容易受權威人士的影響,故教師對場依存型孩子,也應該給予更多指導,而對場獨立型的孩子給予適當指導,更多獨立思考時間和機會,沉思型學生更注重解決問題的精度而非速度,衝動性更注重問題解決的速度而非精度,而輻合型還是發散型思維習慣來說,也有差異教師應予認識並從不同方法去肯定引導學生。

25. 【參考答案】

(1)材料中的老師違背了教學原則的啟發性原則,新課改背景下的學生觀。啟發現原則是指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積極性,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以達到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材料中老師面對學生的疑問沒有認真思索給予正確的答案,而是,用隨意和不耐煩的態度對待,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於因材施教。

課改的學生觀強調,學生是獨特的人。獨特的人是指學生髮展有其自身的獨特性,與其成人存在巨大的差異,材料中,學生的疑問正是從自身的角度提出的質疑是合理的,老師應該予以耐心解答,而不是用一句話來應付。

(2)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知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慮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它在學生的思維活動和認知活動中佔有重要地位。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首先構建心理安全區域,讓學生敢問。教師要採取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只有這樣,學生才敢說、敢想、敢問。同時,必須儘可能給學生多一些思考時間,多一些活動時間,多一些自我表現和交流的機會,多一些嘗試成功的體驗,讓學生自始至終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尊重學生勞動,對學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想法及時採納並給予充分肯定。 其次,強化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會問。教師在課堂上要經常誘導和啟發學生改造重組和重新解釋他們自己的經驗和知識,並且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問:培養學生質疑能力,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索,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是探索和創新的源頭。 最後,改變學生學習方式,讓學生善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讓學生自己在操縱,實踐、閱讀想象中去探索和發現規律;學會學習:讓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問題。學生學習過程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合作中發現問題,凡是學生能解決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通過討論、思想碰撞,交流來解決。

四、教學設計[略]

【小學】2017上半年教師資格證筆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

點關注,不迷路,分享教師及教師資格證,與你一起考教資!

大家在面試備考中,如有疑問,可以給小編留言或者私信

更多教師資格證往年真題,筆面試資料,網絡課程請留言回覆給我。

湖南地區需要教師資格培訓、普通話培訓、教師入編考試培訓、學歷提升的考生可以私信給我。

【小學】2017上半年教師資格證筆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

教師資格證筆試核心講義

【小學】2017上半年教師資格證筆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

教師資格證歷年真題及全真模擬金考卷

【小學】2017上半年教師資格證筆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

教師資格證筆試學霸筆記

【小學】2017上半年教師資格證筆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

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複習思維導圖

科一、科二、結構化面試網絡視頻精講課限時活動79.9元/科,雙師型教學,花一份的錢,聽兩位老師的課

每推薦一名小夥伴和你一起報名學習,即可獲得10元返現紅包

上不封頂

【小學】2017上半年教師資格證筆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