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談“顏色動物”:白色動物何以成了祥瑞的“象徵”

談“顏色動物”:白色動物何以成了祥瑞的“象徵”

祥瑞,或稱符瑞、禎祥等,是吉祥的象徵和預兆,是對社會或國家美好期望的現實反映,也被歷代統治者和大多數民眾看作天下太平、國祚興盛的預兆。自漢以來,中國古代就盛行祥瑞,不僅中原王朝祥瑞氾濫,偏居一隅的地方政權也是如此,唐五代時期的敦煌就是這方面一個很好的例子,其中以歸義軍政權的白色動物精靈崇拜最為突出。

本文以敦煌文獻中的祥瑞為主,分析這些祥瑞與唐五代政權的關係,其中以專門歌頌金山國的《白雀歌》最為典型,白色物品出現幾十次,明確表達出金山國時期的白色崇拜。同時,本文著重分析白象崇拜的淵源以及祥瑞動物的文化內涵。

一:張承奉金山國時期的自色崇拜與祥瑞

1.張承奉金山國的興起

西漢金山國是張氏歸義軍末期出現的政權,景福二年(893)在張議潮十四女李明振夫人及其子的幫助下,

張淮鼎之子張承奉從索勳手中奪取歸義軍政權,但之後實權一直掌握在李氏三子手中,至梁開平四年(910),張承奉奪取歸義軍實權,建立西漢金山國,至乾化二年(914)僅僅四年時間,敦煌國就被後起之曹氏滅亡,張氏宣告結束。

張承奉是張氏歸義軍時期的最後一位執權者,在他名義上掌握政權的20年(893-914)間,經歷了許多波折,存在諸多不易,至梁開平四年(910)建立金山國,自稱金山天子、白衣皇帝。"

結合建國前後所產生的《白雀歌》、《龍泉神劍歌》等,不難認為張承奉金山國的理論基礎是符讖之學,因此在建立西漢金山國過程中,祥瑞符讖是張承奉採取的一種有效手段。

談“顏色動物”:白色動物何以成了祥瑞的“象徵”

2.張承奉為什麼主張白色崇拜

張承奉建立西漢金山國,自稱白衣天子,這是以西漢、金山、白衣與陰陽五行相聯繫的結果,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尚白,漢是與胡人相對而言,張承奉以漢族正統自居,建立西漢金山國,稱白衣天子,承中原王朝而建西漢金山國。

王重民言"秦隴為李唐所自興,換言之,即唐家讖說,為秦隴人民所習聞。況瓜沙等州,陷於吐蕃者百有餘年,既飽嘗外族壓迫之苦,故能於唐室之愛慕益深,而唐家舊讖,保存與流行於該地者,愈益不可磨滅。'白雀''白衣'二事,即李淵所賴以得天下,張奉復利用之,又作一朝天子也。"

其目的就在於使自己所建金山國不要和中原王朝脫離關係。在張承奉執掌政權的時候,對白色事物的崇拜和利用達到了無所不至的地步,有時候甚至很普通的白色事物也以祥瑞的姿態出現,加以稱頌。就《白雀歌》

來說,幾乎一句就出現一種白色事物,種類繁多,互不重複。

西漢金山國建立前後,都有諸多祥瑞出現,而以白色崇拜最為重要,事實上中國古代對白色事物多有崇拜,如《白野鶴酈州進》就是專門贊西方之白色瑞物的詩歌:

輕毛沾雪翅開霜,紅嘴能深練尾長。名應玉符朝北闕,體柔天性瑞四方。

不憂雲路闐河遠,為對天顏送喜忙。從此定知棲息處,月宮瓊樹是家鄉。

敦煌地處西方,而一般西方瑞禽有"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因此在敦煌僧人的講經文中,郾州進獻的白野鵲就變成了白野鶴,與經文中提到的西方瑞禽相對應。再詳查其內容,居然僅是四字之差。此詩原為中唐詩人薛能的作品,而後為講經僧改編援用才以僧詩的姿態在講經文中體現。

談“顏色動物”:白色動物何以成了祥瑞的“象徵”

汪泛舟在《敦煌詩詞補正與考源》一文中指出, 唐代講經僧人把薛能單純讚揚郵州進獻的靈異祥瑞白野鵲的詩歌,經過改變其中幾個字,變成了對西方佛國的贊詩。此前項楚先生也認為"詩中有'瑞西方'之語,所以為俗講僧採用,作為西方彌陀淨土的瑞鳥之一了"。而《白鷹呈祥詩二首並序》之中所贊之白鷹,也是後來金山國尚白的重要原因。

二:民俗信仰中的白象崇拜觀念

白象崇拜主要以兩種形式存在於民俗信仰中,一是作為自然神信仰中的動物神靈,白象是通靈的神獸;一是白象作為本土神靈的坐騎,與神靈本身合為一體,一起受到神靈信仰者的崇拜和信仰。

1.通靈的神曾

在細甸的神靈信仰觀念中,自象被視為是通靈的神獸。作為一種動物神靈,白象具有多種神性。白象的神性首先表現在它可以禳災賜福,給它所在的國家、土地,及國家的統治者生活在其中的人民帶來福佑。

一方面,白象出現的國家地區,能夠遠離一切災難禍害,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從而使國家和平安寧,繁榮昌盛,人民豐衣足食、生活富裕安康,國家的軍隊也將能夠在所有戰爭中贏得勝利。另一方面,白象能夠使國家的統治者威望增強,進而威名遠播,獲得各國的尊重和敬畏。

白象作為祥瑞的象徵,是指白象被賦予了美好的寓意,因而,白象的出現成為了好的徵兆。在白象崇拜信仰觀念中,自象具有給國家帶來和平、穩定、繁榮,給人民帶來健康、長壽、幸福,使其所在的土地遠離一切災禍的神性,白象祥瑞的象徵意義正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

談“顏色動物”:白色動物何以成了祥瑞的“象徵”

白象的這一文化涵義從古至今都有充分的體現。人們把白象視為鎮國的瑞獸,其出現預示著國家將迎來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因此,白象的發現和捕獲,成為整個國家歡慶的大事。

封建歷史時期,在白象運送至京都進獻國王的過程中,亦或是國王乘自象出巡時,人們都會瞻仰跪拜,祈求白象保佑自己無病無災,這一習俗一直傳承至今。現在,白象已不再是私人財富,人們隨時可以前往國家白象園瞻仰白象。

白象健康長壽的象徵意義,也為封建君王把自己對於生命長壽、王權水固、國祚永享的願望轉嫁到對白象的崇拜上提供了聯繫的基礎。白象出現與否,數量多少,生老病死,成為一個國家國運興衰的徵兆。白象作為祥瑞的象徵與其作為專制王權的象徵的文化內涵也因此相互融合。

因此,封建歷史時期,"僅王與白象,可用白傘。象病,王或病,象死,王或死,國亦或亡。故其死也,將使天下震驚,舉國哀悼,如系牡象,韓以王禮,如系牝象,弗以妃禮"。

2.白象崇拜對於民眾的調節功能

民俗的調節功能。"指通過民俗活動中的娛樂,宣法,補償等方式,使人類社會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調削的功能"。

白象崇拜習俗的調節功能主要體現在補償功能上,即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難以得到滿足的種種需求。往往在民俗中得到某種補償。白象崇拜信仰中。白象所具有的種種神性。實質上就是人們將自己希望擁有而無法獲得的共同的需求以自象為媒介進行的表達。

談“顏色動物”:白色動物何以成了祥瑞的“象徵”

如白象作為亞洲象。體型大,力量強,智力也比其他動物高,可以戰勝其他幾乎所有動物。是動物界的王者。其平均壽命可達80-150歲,難象在20- 60歲之間都具有生育能力,滿足了人類對於擁有戰勝外敵,健康長壽,生有繁行後代的願望。

在婆羅門教信仰中,白象作為雷神因陀羅的坐騎,是雷雨和豐收的象徵,滿足了人們豐收的願望,佛教中,白象是聖潔。悲悲,正義。善良的象徵,這些都是人們渴望在現實世界中得到的。因此,白象成為人們集體訴求的集中體現。白象儘管稀少。卻是現實世界中存在的。

人們通過尋找捕獲白象。使自己的而求得到了補償。尤其是當國家動盪不安,貧困落後,人們渴望和平安寧,富裕安康的生活時,自象的出現,在精神上給了人們希望慰藉。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白象樂拜習俗的調節功能。

三:總結

可見在古代敦煌白色崇拜是相對比較多的,正如此處,"群下以為白祥,金精所誕,皆應時邕而至,"其實在古代河西地區尚白之風是很嚴重的,敦煌尤其如此,地處西方,"西方白帝白招拒",可知白帝是西方之神,敦煌正處西方,尚白理所當然,敦煌文書《白鷹星祥詩二首並序》、《白雲歌》、《手決》都是有力證據,反映出白色在唐術具有特殊的地位,傳佈非常廣泛。

而白象崇拜的文化內通在統治階級上層的文化推動引領作用下被豐富和發展了。白象被賦予了王權的象徵,祥瑞的象徵,財富榮耀的象徵,國家、民族的象徵等文化涵義。新的社會歷史環境下,白象崇拜仍在不斷髮展和演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