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我的扶贫故事”优胜奖——大山深处的坚守:一路相随

“我的扶贫故事” 优胜奖

大山深处的坚守:一路相随

作者:吴楚芳 (桃江县武潭镇人民政府 )

我叫郭强,45岁,中共党员,现桃江县驻安化滔溪镇文溪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在此之前我是一名普通的公职人员,桃江县经济开发区安监局局长。那时我的工作谈不上轻松,但好在自己有信心能胜任。当然在很多人的眼里这是“舒服”的工作。但是,2018年3月12日的清晨,我“舒服”的生活终于结束了。我被任命为桃江县驻安化县滔溪镇文溪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并要求即刻前往。在聚社会各界之力,全力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对于扶贫,我并不陌生。但接到通知的时候,我脑海里还是出现了短暂的空白,紧接着的是多种情绪的乱入。有不舍、期待,有茫然、责任……来不及在原地百感交集,我简单的收拾了下行李,发动了车,迎着朝阳朝着目的地前进。由此,我踏上了扶贫之路,开始了我的扶贫故事。

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人会出现忐忑和不安。初来文溪村的我,更是如此。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向我详细的介绍了村上的情况。我有认真的在听,有认真的在记。可是我认为听到的还是不如看到的。所以,我做了我来村的第一个决定:取消本周的双休。我花15天时间走访了全村在家的所有农户,认真的做一个“倾听者”和“记录人”:“郭队长,我老婆一直瘫痪在床需要照顾……”“郭队长,我家房子漏雨严重……” “郭队长,我们这没手机信号……”。一天天、一户户的走访,我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填写的越来越满;同时,我脑海里的文溪越来越真实。我知道我来的文溪是怎样的文溪了。这里地广人稀,山清水秀。可是山清山也高,很多高山上的村民饮水、网络、出行都存在问题;这里民风淳朴,可是缺乏致富的思路及途径;这里还有很多因病因残存在很多困难的村民需要更多的关爱与帮扶。

这段时间是难熬的。如何让村上的贫困户如期脱贫,如何让村出列,如何尽可能的达成广大群众的心愿始终困扰着我。3月28日晚,我组织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开了个会,共同商议并初步制定《2018年帮扶工作计划》,那晚我们的会开的很晚。我心里明白,我和工作队是带着任务来的,同时也肩负着文溪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会上村支书说了句话:我恨不得把这些钱1块掰成几块钱用。听到后我既感到欣慰也感到无奈。工作队带来的帮扶资金有限,我们只能择重避轻,先急后缓。“一口气吃不下一个胖子,我们只能慢慢来”我这样安慰着村干部。计划是以“人脱贫,村出列”为目标,以村实际情况为依据,以村民愿望为基础制定,是我们当年的扶贫行动指南。18户62人的贫困人口脱贫、“三保障”政策的落实、竹笋产业的发展、1.1公里组级公路的“窄路加宽”、4.07公里的组级公路硬化、安全饮水工程、网络通信的完善、村卫生室的修建、村民服务中心广场的建设……看着这一长篇幅的清单,我松了口气,可是心头的压力丝毫没有减少。

“郭队长,搞产业才有出路啊……”很多年轻的村民和我这样说。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一。一个地方没有产业,不可能致富。产业发展一直是我心头的难题。古人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做过很多的尝试。有想过让村民养野鸡,但经过仔细市场调研,因销路问题而没有开展。有引进过电子加工厂,以解决在家妇女就业的问题。曾多次组织村民前去工厂学习,但由于手工加工的困难以及工价过低,试运营一段时间后以失败告终。内心虽有受到打击,但我也没有想过放弃。最终,经过多方的反复研究,我们发展的产业是竹笋产业和竹木加工厂。竹笋产业是根据本村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村民意愿等实际情况制定的特色产业。通过鼓励指导贫困户及村民进行竹林垦复改造,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达标林地奖补200元/亩。由以前收入低的卖竹子变成现在收益高的卖竹笋。2018年8月,89户贫困户与滔溪农业签订竹笋帮扶协议,政府委托该公司帮扶贫困户发展竹笋产业。现村里的竹笋基地一片片出现,竹笋产业未来可期。文溪竹木加工厂是为了帮助村民解决在垦覆竹林砍伐的楠竹的销路问题,并且充分利用本村的竹林资源,经过招商引资,引进客商并创办了文溪竹木加工有限公司。并与村集体产生利益联结机制。本村提供其所建厂房的用地、用电、民风等问题,该竹木加工有限公司每年支付租金3000元。解决本村集体经济收入3000元。功夫不负有心人,漫漫长夜终现天明。

“我的扶贫故事”优胜奖——大山深处的坚守:一路相随

文溪竹笋基地

“我的扶贫故事”优胜奖——大山深处的坚守:一路相随

文溪竹木加工厂

身为工作队队长,我也有结对帮扶对象。李爱香就是我的帮扶对象之一,每次见到她,她说的最多的就是“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你们的关心”。李爱香家在山顶上,房子是100平方米的木房,一个人待在家。70岁的高龄,患有肾积水、心脏病。儿子失踪十几年,靠一个已经离婚的女儿赡养。记得我第一次去她家的时候,给我的感觉是家里家具略显陈旧,虽然不是一尘不染,但是胜在整齐舒适。老太太穿着褐色的衣服,一边叫我们坐一边急忙去给我们倒芝麻茶,喝着老人泡的茶水,拉着家常。后来,老人说到自身疾病缠身、儿子的失踪、女儿的境遇等等,潸然泪下。我急忙出声安慰:“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内心也在感叹老人的一生何其悲苦,同时,又在问自己,如何才能“一切都好起来”。2018年,根据低保评议程序,李爱香被评为低保户,170元/月。享受健康扶贫政策。2018年底,因大雪对房屋顶有压坏,漏雨严重,我多次上门察看,按照程序,为其进行了危房改造申报,并与其商议委托其侄儿进行维修。2019年上半年已经完成了维修工作。

贫困户李爱香

“我的扶贫故事”优胜奖——大山深处的坚守:一路相随

“我的扶贫故事”优胜奖——大山深处的坚守:一路相随

时间总是那么任性,每每从我身边划过却总是不愿打声招呼。根据当地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每周我们都有工作清单,每天都有工作任务。我不记得熬过多少次夜,开过多少次会;不记得去过多少次贫困户家里,喝过多少杯茶;不记得和多少个村民解释过多少次扶贫政策;只知道还有很多事需要我去做。所幸的是,在规定的时间里我们完成了既定的任务,达到了“人脱贫,村出列”的目标。这是一件多么值得我们欢呼的事情。熊家山,扁担坳不再是逢雨便是泥泞不堪的泥土路,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水泥路,山顶上的村民已经连接了宽带,喝上了自来水;村里的危房也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小平房;还有村卫生室、竹笋基地、主公路沥青路面的铺设、文化广场的建设等等。当然最不能不提的还有村民的精神面貌。村民闲暇时间不再是聚在一起玩棋牌,而是会聚在文化广场跳广场舞、唱花鼓戏;不再乱丢垃圾,反而打扫好房前屋后,甚至已经组织了1000余人次的义工打扫卫生。她们变得更加自信、更加阳光、更加积极向上。文溪也变得更加秀美,更加富有生机。

“我的扶贫故事”优胜奖——大山深处的坚守:一路相随

这就是我的故事,一个普普通通通的扶贫人的故事。我相信每个扶贫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困难与挑战总是存在,而我将砥砺前行,继续属于我的扶贫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