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三國時期關羽沒有失荊州、敗走麥城,蜀國的命運會怎樣?

月下0鬱金香


如果三國時期關羽沒有失荊州、敗走麥城,我認為三國的大結局可能並不會改變,但是三國相持、對峙的時間會大幅度拉長。

建安24年(219年),被劉備派駐留守荊州的關羽率軍進攻襄陽、樊城。接著就是圍襄陽,困樊城,又有天時相助,連綿暴雨導致漢水水位暴漲。

“于禁等七軍皆沒”。

曹操的大軍全都是不識水戰的北兵,而關羽帶領的卻是幾萬經過一段時間訓練的水軍,此消彼長下,關羽大軍利用水勢大獲全勝,龐德戰死,于禁投降,俘虜曹軍三萬餘人。

經此一戰,關羽更是蜚聲內外,“羽威震華夏”。

曹操甚至一度有了把此時身在許都的漢獻帝遷到鄴城的打算。

關羽的作戰目標是什麼?

是佔據能夠直指中原的戰略要地襄陽,樊城,順流(漢水)而上,威逼到曹操的中心許昌,與奪取漢中後,又佔據上庸的劉備主力形成倚角之勢。

總的來說,戰略目標還是清晰的,但是過分高估了自身的武力,低估了曹魏的實力,更不要說後面還有一個黃雀在後的孫吳。

實際上,即便沒有孫吳在背後的偷襲,關羽也不能達成自己的戰略目標,甚至因為其輕率躁動,能不能保住現有的荊州地盤也未可知。

因為到了襄樊之戰的後期,關羽已經有了敗相。

曹操對襄樊之戰極其重視,做了四重準備:

1、先是派了于禁過去解圍,結果為天時所敗;

2、在派遣于禁解圍的同時,還派了徐晃駐紮宛城以呼應于禁;

3、在徵調了于禁、徐晃大軍的同時,還召集了正屯駐居巢的張遼馳援;

4、曹操已經打算親自領軍從洛陽南下解襄陽之圍,大軍屯駐摩陂,同時又派朱蓋等十二營大軍趕赴襄樊增援徐晃。

而實際上,這四重準備僅到了第二重,關羽就已經被打敗了。

關羽戰線拉得太長,圍頭、四冢等都分兵駐紮,又有幾萬俘虜糧草供應已經緊張,此時徐晃幾次疑兵,偽攻圍頭實打四冢,讓關羽大軍疲於奔命,之後就是樊城之圍被解,關羽麾下的將領傅方、胡修都曹軍斬殺。

關羽只能撤掉了包圍樊城的大軍,繼續屯兵據守漢水,圍困襄陽,最終,迎來的是孫吳大軍的抄後。

而此時,張遼的大軍也已經趕到,與曹操會和於摩陂,觀望著孫吳與蜀漢的這一場戰爭。

至此,關羽發起襄樊之戰的戰略目標已經無法實現。

如果此前樊城之圍被解時,關羽能夠清醒一點,立刻回軍固守,荊州不會失,有了荊州這個戰略要地,進可攻退可守,蜀漢這盤棋就有了更多的活子。就給了諸葛亮更大的發揮餘地。

諸葛亮的《隆中對》開篇就說了要據有荊、益兩州,“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而失荊州則使得《隆中對》的戰略謀劃全然成空。

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

此後諸葛亮的一生都在與八百里秦川較勁,終其一生不得其志,歸根結底也就是荊州一敗,荊州不敗,棋盤是活的,荊州一敗,棋局就死了。


閒話說歷史


關羽若不失荊州,就不存在走麥城一說,問題就自相矛盾。

關羽若不失荊州,蜀漢集團肯定在鼎立中舉足輕重,用諸葛亮定下的計劃,在形勢發生變化時再謀打算,有荊州在進退自如,經營好大西南,安撫好百姓,蜀漢人口可增加一倍,農民安居樂業,閉門搞建設,與富裕的東吳保持良好的關係,農富產品的外貿,友好往來,強化軍隊,隨時準備消滅來犯之敵,曹魏對東吳,蜀漢兩股勢力根本無可奈何,三國鼎立還不知延長到什麼年代。

荊州失了,看蜀漢的損失,損失了關羽本部將士三萬多,還俘虜了于禁將士三萬多,為報仇張飛兇酒鞭打部下,被部下所殺,後引起的夷陵之戰劉備損失將士五萬多,這都是蜀漢的種子,有多少人家妻離子散,多少女人受寡,留下的都是老人,婦女,兒童,別說諸葛亮有什麼本事,怎麼了,還會造人呀?蜀漢的子民過的什麼日子可想而知。

若不失荊州,劉備會病死白帝城這麼快嗎?孫權即使討要荊州也不會用這種方式,活人總會想出辦法來的,說來說去劉備就不該用關羽來守荊州,蜀漢的悲哀就在於此。

若不失荊州蜀國會保持當時的頂盛時期若干年,誰想滅了蜀漢沒那麼簡單,以蜀漢的地理位置最少在東吳滅了以後才能滅蜀,若兩家團結一致三國可傳承幾百年,若干個朝代!


9紫氣東來


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四川),留關羽鎮守佔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劉備得到蜀川后,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此時關羽還有南郡、武陵、零陵三郡,這三郡是出川的橋頭堡。後來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孫權派呂蒙乘虛偷襲荊州三郡失陷,導致荊州三郡失陷。

荊州陷落帶來了三個問題:

第一是孫劉聯盟的破裂:孫劉聯盟是劉備伐曹操的重要依靠,一旦孫劉聯盟破裂,劉備單獨的北伐曹操將會無比困難。

第二是諸葛亮隆中對戰略破產,分兵北伐,將曹操主力引入中原的計劃破產,蜀漢北出的道路將變得異常艱難。

第三是蜀漢荊州力量被消滅,關羽敗亡的同時,也是荊州軍隊敗亡,這大大有損蜀漢實力,給強盛蜀漢當頭一棒。

所以如果關羽沒有失去荊州,蜀漢將會有更多的選擇,關羽若不失荊州,蜀漢集團肯定在鼎立中舉足輕重,用諸葛亮定下的計劃,在形勢發生變化時再謀打算。在等個一兩年曹操病死,曹魏失去主心骨,正式北伐的時機。

關羽走麥城失荊州之時,正是蜀國全盛時期,當時劉備剛自封漢中王后不久,西川因道路險要,易守難攻,本來少有戰事,這造就了其豐餘富庶,錢糧豐厚,劉備入川后將官士兵盡皆收復,可謂人強馬壯,兵精糧足。等到曹操去世,關羽劉備分兵北伐,則完全有可能改變時局。

此後諸葛亮的一生都在與八百里秦川較勁,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荊州不在手中,北伐不能開闢第二戰場。


帝國烽火


襄樊戰役已經發動,不外三個結局。勝,平,敗。歷史的現實是關羽敗了。丟了荊州走了麥城。蜀漢傷了元氣,失去一統天下的可能性。

現在,要翻案。說關羽沒有丟荊州走麥城。關羽沒有敗。

那是什麼情況?

平或者勝。

平。怎麼是平?說朝鮮戰爭起於三八線終於三八線是個平局。那麼,關羽退回荊州,曹操守住了襄樊,孫權沒有用兵(注,孫權一旦對關羽用兵就是背盟,不能奪城佔地就是失敗。)這個平局會怎麼樣?

第一,劉備保存了實力,保留了統一天下的可能性。

第二,曹孫受到震動,提高警惕,加強戰備。增加曹孫的互動合作。

第三,二者抵消,劉備不能統一天下。三國鼎立。

勝。關羽擊退徐晃,拿下襄樊。回鎮荊州。關羽雄風震動華夏。曹操損失慘重,曹軍膽寒。東吳迫於形勢,轉而全力支持劉備北伐。5-10年,劉備統一天下。

這裡,有兩個重點。一個是關羽的勝利對曹魏軍心民氣的沉重打擊,所謂“氣為之奪”,這是致命的。第二,孫權既然可以向曹魏稱臣,也可以向妹夫稱臣,只要劉備實力足夠強大。所以,面對能及時拿下襄樊,威震華夏的關羽,孫權會撤換呂蒙,向鼎盛期的妹夫劉備輸誠,一起北伐。所以說,五年時間,劉備可以打垮曹操勢力統一全國。


恬然滋味


即使關羽不失荊州,劉備也不會所作為。

一是漢中之戰勝後,就地稱王,然後大封群臣。而不是象當年曹操官渡之戰擊敗袁紹以後,盯著袁紹窮追猛打,直到徹底消滅袁氏集團。劉備自稱漢中王顯示了織蓆賣履的劉備格局不高,限制了發展。法正就一小人,只想著自己高官厚祿,不是謀天下之大才。諸葛亮村夫,目光短淺,只想天下三分。

二是劉備稱王后的作法就是做死。封關張馬黃四方將軍,只論親疏名望,後論軍功。關羽守荊州,數年間寸功未立,反而丟失了桂陽零陵長沙三郡,卻封為前將軍,張飛先有下辨之敗,後在巴西屢戰張頜不勝,得魏延之助才能勝張郃,入川之戰及漢中之戰有功封右將軍假節合適。封左將軍的馬超嚴重不符合軍功。馬超初附,先有下辨之戰敗給曹洪,而且是不顧及還在交戰的張飛就私自退回成都,造成張飛大敗,這種交戰不勝私自退軍的行為,換了別人不斬了算馬超祖上燒了高香,後有漢中之戰時追擊曹操時,被斷後的曹彰擊敗,副將吳蘭被殺,面對殺父滅族仇人的兒子又副將被殺,劉備大軍追趕在後,馬超不是選擇拼命死一戰,等劉備大軍追到,曹彰就算有三頭六臂,在自己及張飛趙雲黃忠魏延等圍毆下都可能砍成無頭無臂,而馬超卻選擇敗走,使曹操曹彰安然退走。馬超不但無功,還有大過,更無鬥志,卻因為名望而封左將軍。黃忠入川是第一功,漢中之戰又是第一功,封為後將軍,卻又是虛名,無兵無地。魏延入川之功排黃忠之後,漢中之戰助戰張飛擊敗張郃,助戰黃忠斬夏侯淵,漢中之戰箭射曹操,封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被劉備手下大為吃驚。因為魏延名望不高,家族不顯,諸葛亮法正根本不是看軍功如何,只看名望和家族。這樣封官不可能再有作為。

三是劉備稱王后劉備及其手下迅速腐化墮落,貪圖享樂。劉備漢中稱王后,回到成都,立即新娶吳氏,馬上起造宮殿,縱情聲色。法正濫殺,張飛縱酒無度,驕兵悍將多有在成都搶奪財物甚至殺人。劉備都不制止。民心漸失。

四是封賞不公,群臣爭權奪利。彭漾因未獲封賞試圖謀反,還試圖策反馬超而被殺,開了劉備集團叛反降逃先例。

五是交惡東吳孫權。劉備稱王不去接回孫夫人,而是在成都另娶吳氏小寡婦,更不還荊州,孫劉聯盟被劉備做盡做絕,聯盟已沒有存在必要。而劉備諸葛亮卻不知道不成親就成仇的道理,死搬聯抗曹教條主義不放,還不防東吳,坑人坑己坑死關羽。


逍遙1906


關羽走麥城失荊州之時,正是蜀國全盛時期,當時劉備剛自封漢中王后不久,西川因道路險要,易守難攻,本來少有戰事,這造就了其豐餘富庶,錢糧豐厚,劉備入川后將官士兵盡皆收復,可謂人強馬壯,兵精糧足。

就在此時荊州大後方丟失,張飛盛怒之下鞭笞了辦事不力的手下,結果手下被逼反,張飛睡覺時首級被手下砍掉獻給了孫權。劉關張桃園結義,情深義厚,劉備看到二弟三弟皆因孫權而死,不顧勸阻,傾全國之兵攻擊吳國,蜀路難行,川兵將領舟車勞頓奔赴東吳。


沒曾想出師不利,一交戰黃忠就中箭身亡,五虎上將僅剩趙雲和遠在西涼的馬超。戰事開始,前方沒有諸葛亮排兵佈陣,又加上川兵水土不服,而劉玄德報仇心切,連營八百里,被陸遜用火攻之計擊潰,川兵死傷慘重,餘下盡數投降,蜀營一應糧草器仗,尺寸未剩。趙雲拼死救駕,劉備狼狽而歸,一病不起,至此,蜀國元氣大傷,過了不到一年,劉備在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後駕崩。

倘若關羽沒有被殺,張飛劉備黃忠都不會這麼快死,失去荊州,本來就導致了軍力不足,錢糧減少,劉備又傾西川之力強行進攻,基本上是原有的和現有的都失去了,這才走向了衰敗。如果荊州沒丟,蜀國以川為大後方,以荊州為仰仗,休養生息,屆時,曹操已死,劉備尚存,五虎上將齊在,聯吳伐魏,歷史很大程度上會被改寫。


書影漫行


劉關張基本上都是一類人,毫無大局觀念,格局太小,很少從國家的層面上去考慮一些戰略得失,關羽在攻打襄陽之時,是逞強!在決定攻打襄陽之前,由誰來接應,如何收尾?荊州如何防守?派誰來守城?毫無章法!襄陽之戰打勝了,那跟天時有很大的關係,碰到大雨連綿是運氣,非戰略戰術的成功!

劉備也是如此!舉蜀漢傾國之兵只為報私仇,豈不幼稚至極!


沉寂的金牛


別拿演義說事,蜀漢國力最弱,土地,人口均為劣勢。人才構成也複雜,矛盾重重。劉備身為皇叔,手拿衣帶詔。可惜這兩點亦是疑點頗多。

劉備奪了漢中,自封漢中王。後又稱帝,造成士人離心,合法性存疑。畢竟獻帝還在。

所以,關羽丟不丟荊州,於大局沒有多大影響。只是蜀漢實力大損。夷陵之戰後,徹底喪失爭霸的實力,最後落得個勉強維持。滅亡也只是時間問題。


冉閔天王


歷史其實從某種意義上沒法用如果來設想後來。那麼就從如果來分析的話,當時的荊州,可以說是蜀國的命脈,以至於後來諸葛亮一直念念不忘荊州,為何當時一心想要荊州。從地盤上來說,荊州面積龐大,從經濟上來說,經濟富饒,資源豐富,從戰略上來說,可以北拒曹操,東拒孫吳,是當時三國時期的一個核心交叉點。對於後來的諸葛亮的北伐,如果荊州沒有丟,也不至於諸葛亮每次都因為糧草問題而傷腦筋了,荊州在,富饒的物資可以供養軍隊,並且可以將荊州作為中轉。所以,如果荊州沒有丟,憑藉當時蜀國的國力,是有較大的希望北伐成功。當然,一切都沒有如果,如果曹操赤壁沒有敗,曹操的軍事實力不是任何一個可以抗衡的,如果劉備沒有伐吳,那麼當時蜀國的軍力與國力也沒有人可以抗衡。


指南者77777


荊州早晚必失,蜀國沒有一個人能守得住荊州,關羽剛愎自用,遠遠沒有全局意識,東吳聯姻不成就埋下伏筆,趙雲,馬超,黃忠等遠非方面之才,屬二圈人物。三圈人物更不可信,蜀國核心是劉關張諸葛亮,四川本土人士更不能用,荊襄北上,而西川未動,總體戰略失誤,關羽出征後續無人,。因此,荊襄未動局面可控,一動全盤必輸,曹不動是怕孫劉再次聯手,吳自不會動,孫權深知這局面不可亂動,誰動誰倒黴,所以蜀國等不及必動,就算蜀當時不動,劉備在四川也是待不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