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一日急就128方印,沪上篆刻家费名瑶展示独特“刀工”

一日急就128方印,沪上篆刻家费名瑶展示独特“刀工”


沪上知名篆刻家、上海文史馆馆员费名瑶在7个多小时完成了《红楼梦》128人物人名印的现场篆刻。显示了费名瑶深厚的急就章的篆刻功力。刻好的印被依次当场钤在事先准备好的一幅手卷上,手卷卷首是由著名书画家陈佩秋题写的“一日之迹”。

一日急就128方印,沪上篆刻家费名瑶展示独特“刀工”

篆刻家中真正能够刻急就章的人不多,刻得又好又快的人更少。而作为一名71岁高龄的长者,一日之内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在篆刻界都算一项创举,不仅考验艺术家的造诣,更考验他的体力和耐力。

一日急就128方印,沪上篆刻家费名瑶展示独特“刀工”

据了解,费名瑶是海上知名篆刻家,上海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他生于1948年,而今已是满头银发,他是篆刻界唯数不多的左手匠,只见他右手握印石,左手执刻刀,刻刀在涂满墨的印面上轻拉几根线,就开始上手刻,有的印章只需要1分46秒就可以刻完。

费名瑶表示: “一方面我自己也在创作作品,多年前我曾在4个小时之内完成了60方《水浒》人物印,当时叫了几个学生,在书房里给他们做示范,但没有留下什么资料;第二也是为了给我的学生做急就章的示范。他们工细这一路学得比较可以了,我想让他们胆子大一点,可以尝试刻刻急就章,提升他们的刻印能力。”128方印一天内完成,于费名瑶也是初次尝试。“我想挑战一下自己。”费名瑶说。

一日急就128方印,沪上篆刻家费名瑶展示独特“刀工”

篆刻家中真正能够刻急就章的人不多,刻得又好又快的人更少。费名瑶可以连续不断地刻印。他是如何做到的?

“费老师刻白文一律不打印稿,他用墨把印面涂黑,然后以刀代笔。”费名瑶的弟子陆晞明告诉记者。

费名瑶说:“一般人刻印的步骤,得先按照印面的形状、大小设计印稿,印刻得慢主要慢在章法的安排上。想不出怎么安排章法,印稿打来打去,有时候费时几个月才刻好一方印。我因为熟能生巧,碰到的情况多,积累得多,一看到字就开始在脑子里布局了。所以我刻急就章是非常快,几分钟就是一个。”

“我是草根艺术家。”费名瑶谦虚地表示,他学习篆刻艺术并没有师承,他小时候是在祖父费若萱先生的启蒙下开始研习篆刻,之后就全凭自己摸索,所以他自从学会篆刻开始,白文就从来不打稿,已成习惯。

费名瑶说: “前辈说多字印不打稿很难刻好,我后来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为什么多字印不行?我还是坚持我自己,从5个字的印到7个字的印,到十几个字的印,到几十个字的印,最后刻季羡林先生的《泰山颂》,八公分见方,160个字的大印,我全没打稿。”

谈及他的布局心得,费名瑶说,“很多人刻印就是把印章刻刻满,如果不满的话再弯几弯,这样的印很没看头。所以我对于章法特别重视。日积月累,加上熟能生巧,手又听话,拿起刀就能刻,一点都没问题。”

除了章法,费名瑶在刻印的刀法上也独具一格。费名瑶说,书法运笔以中锋为主,篆刻是以刀代笔,无所谓锋。他对比吴昌硕和齐白石两位大家的风格,吴昌硕的图章厚实、朴茂,有石鼓文的感觉。齐白石的刀法看上去也很厉害,细看之下不及吴昌硕,略带单薄,什么道理?因为他是偏锋,一刀下去,力度很大,刻出的线条一边光一边毛。“我分析了两位大家的艺术风格,就在思考我的路该怎么走?我偏好吴昌硕的那种朴茂和厚实,后来慢慢形成了一种自己的风格,一刀下去比较直,刀再左右摆动出来的线条可以做到两边都毛,比较厚实,速度又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