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三国时期的庞会对关羽后代灭门一案,大家对庞会作何评价?

天佑我中华龙河乡韵


庞德和关羽的恩怨

庞德是出身凉州的猛将,早年跟随马腾、马超父子征战,他最出名的战绩是在河东之战时,对抗郭援及其盟军,庞德在战场上亲自砍下郭援的首级。

这在当时,也只有“关羽在万军之中砍颜良的首级”相提并论了。

后来,庞德追随马超反曹失败,落难汉中,本来也可以跟马超一同去蜀地投奔刘备,却被马超留在汉中(演义上说是因为庞德生病,无法动身),等到张鲁投降曹操时,庞德权衡再三,也选择了投降曹操,并发誓效忠曹操,与故主马超势不两立。

等到曹操西征汉中时,路过长安,这时候关羽在荆州策划本地人侯音发动叛乱,太守东里衮死里逃生,曹操派曹仁协助平叛,谁知关羽也亲自率军北伐,与曹仁在襄樊一带会战。

曹操面临两面作战,为了保险起见,又继续派出于禁,率七军增援荆州。——这七军中,就有立义将军庞德。

据说庞德是主动请缨,大家都不信任他,认为庞德的从兄庞柔和故主马超都在蜀地,庞德在两边都有利益,很可能不会效忠曹操,但是庞德在曹操面前发誓和关羽一决高低,曹操为了不折了庞德的面子,就同意了。

后面的事,大家也知道了:曹仁困守樊城不能出来,于禁等七军在城外被汉水淹没,关羽生擒于禁、庞德等人。

于禁等人见到关羽,为了求生,甘愿投降,而庞德盛气凌人,面对关羽的劝降不为所动,反而痛斥关羽,气得关羽下令将庞德斩首。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庞德不肯投降】

战败的消息传到曹操处,曹操都不由得感慨:我与于禁相识二十多年,想不到他的气节反不如庞德啊!


庞会故事

曹操为了褒奖忠臣,于是让人给庞德的子嗣封赏,以示感激。按照史书记载,庞德有六个儿子,两个儿子因为父亲的功劳而获封侯爵,看看,一次性给两个侯爵的赏赐,曹操真是非常大方了!

庞会只是后面四个没有封侯的儿子之一,等到第二年曹丕称帝,又一次性给庞会等未封侯的四兄弟全部封了爵位,可以说:曹操、曹丕父子对庞德的功劳特别重视,所以给他六个儿子全部封侯,这一点是其他魏国异姓将军都没有享受到的殊荣!

庞德的六个儿子中,唯独庞会非常出名。

首先,庞会身上的勇烈之风很像父亲庞德,他也一直在曹魏军中效力,凭着战功做到了将军,例如在淮南三叛时,他参与平定诸葛诞的叛乱的战役。

公元263年,曹魏帝国大举进攻蜀汉,庞会也参与其中。

蜀汉皇帝刘禅献城投降后,邓艾、钟会等魏军也进入成都城,在一开始,因为是和平纳降,所以双方相处得非常和平,可谁也不知道魏军高层中已经是怒涛汹涌。

先是因为邓艾是灭蜀首功,这一点让钟会非常不满,双方都写信给司马炎互相指责对方;再是蜀汉大将军姜维为了复国,又暗中去怂恿钟会拥兵自立,成就大业。钟会居然给姜维说动了。并成功地将邓艾定罪,关押起来,送往长安。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司马炎读到钟会的信】

钟会按照姜维的计划,把魏军高级将领都集中在一起,试图要挟他们同意参与叛乱,不同意的就杀掉。但是事情百密一疏,其中看押将军胡烈的士兵与胡烈有旧,帮他传送了消息给他儿子。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胡烈与士兵交待】

胡烈的儿子胡渊听闻父亲有难,不能坐以待毙,所以联络其他下层军官一同发动兵变,攻向钟会和姜维所在的军营,以救出各自军营的将军。

钟会反应措手不及,姜维率军也打不过来势汹汹的魏军,最终双人都在宫殿中被杀。

剩下的魏军拥护监军卫瓘为主将,等待贾充入蜀。

在这段时间里,魏军士兵也杀红了眼,开始对成都城展开报复性屠杀,在王隐的《蜀记》中,就提到,庞会率军趁乱把关羽的子嗣屠杀殆尽。

《蜀记》:庞德子会,随钟、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灭门事件辨析

后人读书每每到此,无不掩卷长叹,感慨关羽灭门之痛,并责备庞会复仇过甚。

在庞德被杀后不久,关羽也被徐晃击败,随后在逃亡过程中被吴将潘璋拦截擒杀,可以说,庞会的杀父仇人关羽已经死了,血仇已经了结。而庞会在几十年后,把早已湮灭的旧仇施加在关羽子嗣身上,这根本不是复仇,而是添加新仇。

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时,也引了几条王隐的《蜀记》的内容,其中也提到庞会另外一件事,说钟会入蜀后,还派人把庞德的尸体送回邺城安葬。

王隐《蜀记》:钟会平蜀,前后鼓吹,迎德尸丧还葬邺,冢中身首如生。

但这条记载,被裴松之否定了,他写道:(庞)德死于樊城,文帝即位,又遣使至德墓所,则其尸丧不应在蜀。此王隐之虚说也。

因为,后世史家沈家本也对这本书的来源产生很多疑问,甚至评价《蜀记》这本书,“殆是非参半矣”。

不论怎么说,陈寿没有写关羽后人遭到灭门之祸,所以很多人都出于同情的心理,认为庞会屠杀关羽后人的故事是假的。

可是,关羽后人在晋代确实没有了记载。在那一场成都大乱中,刘禅的太子刘璿都被乱兵杀害,殉难的蜀汉臣子也有很多,所以我看,关羽子嗣被报复杀害的可能性其实还是很高的。并非是《蜀记》空穴来风。

至于这场所谓的“复仇行动”,只能说:关羽家惨剧也是蜀汉灭亡所带来的时代悲剧。毕竟失败者是没有选择的权力。


浔阳咸鱼


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在最后写到“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裴松之是晋朝人,三国之后一百多年的,所以他的注释应该是可信的。

三国时期是个混乱的江湖,厮杀不断,你杀我我杀你,人命如草芥。

江湖上有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关羽杀了庞德,这是关公最牛的时候,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空前辉煌。

庞德是原马超部下,在汉中投靠了曹操。为了表示忠心,在樊城之战时候,抬着棺材出征。表示不打败关羽,以死效忠。

庞德武功高强,打得关羽都只能招架,还射伤了关羽。这让关羽非常恼火。关羽是个相当骄傲的人,打败他,并射伤他,埋下了祸根。

关羽自己说:“吾不杀此人,何以雪恨。”

随后关羽利用暴雨,放水淹了樊城,庞德中箭落入水中,被周仓活捉。于禁也被活捉。

于禁,那是曹操的五虎大将,都跪地求饶了。庞德却怒目圆睁,立而不跪。

关羽就杀了庞德。

44年后,蜀国灭亡。庞德的儿子庞会,随着钟会、邓艾的大军到了成都。

杀父之仇,父债子还。庞会趁机杀了关羽的一族人。

庞会的做法无可厚非,替父报仇,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就像孙策杀了吴郡太守许贡,许贡的家丁都要为主人报仇,何况是杀父之仇呢。

关羽杀掉庞德确实有些过了,一个忠义仁勇的大将,就轻易被杀,也是很可惜的。


阿呆梦话


关羽一生可谓杀敌无数,名震天下,但人终究会老,大意失荆州后败走麦城,被孙权伏击身亡。关羽后代惨遭不测要从刘备拜关羽为前将军攻打曹仁驻地樊城说起,曹仁几个回合都败阵下来,于是向曹操搬救兵,曹操派于禁统领七路大军火速增援襄樊,曹操的先锋队庞德将军与关羽大战上百回合后,用箭偷袭射中关羽,于是关羽退军养伤,等待战机。 很快,就在同年八月,天降暴雨十多天,关羽觉得时机成熟,刚好于禁大军驻地较为低洼,关羽果断命令士兵开挖河堤,大水像猛兽般冲向于禁的营地,死伤过半,这也是历史上著名著名的“水淹七军”。关羽乘胜追击,擒于禁杀庞德,最后以曹军大败告终,震惊魏国。 曹操为了安抚国内将领士兵,特封庞德之子庞会为侯,算是对庞家的英勇付出给予嘉奖,庞会也暗自下决心要让关羽不得好死,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可惜后来关于被孙权斩杀,未能亲手报仇,后来蜀国投降,庞会就第一时间带兵闯入关羽家,见人就杀,满门就此惨遭不幸。 庞会也是报杀父之仇,这点可以理解,古代复仇的案例太多,在当时社会也被认同,这种通常可以法外开恩的,当时曹操也下令民不得复私仇,可是庞会还是做了,满门灭口有点不人道,毕竟无辜的人很多,将士都是受命办事,不敢抗命。



穿吊带的大王


个人感觉庞会有点过分。

自古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个我们能理解。关羽斩杀了庞德,作为儿子,要为父亲报仇天经地义。但是也要看是什么样的情况,什么样的一种背景下。

关羽是名正言顺的在战场上击败了庞德,并不是什么龌龊的阴谋诡计

首先这一点很重要,古人讲究名正言顺,你得看你自己的出发点到底有没有正义性。关羽是在战场上名正言顺的打败了庞德,这个无可争议,人家厉害,打败了你,你技不如人,当然无话可说。庞德还用箭射伤过关羽,关羽也没有多大的愤怒,而是劝降,也是给足你面子了。你自己没有投降,好,人家满足了你,保存了你的忠义之名,而且还给了厚葬。所以这个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不管从什么方面来看,关羽做的没有任何问题。反之,我们来看庞会的所作所为,说实话确实为人不耻。

庞会是入城之后,肆意杀害平民,性质相当恶劣

后来刘禅投降之后,庞会找到了关羽的后人,并将他们斩尽杀绝,这个已经是相当恶劣了。

关羽杀了你父亲,你把关羽掘坟鞭尸泄恨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要残害人家的后人呢?你这是让人家断后啊,这个就很无耻了。况且关家的一些后人在当时几乎已经是平民了,跟你又没有什么仇恨,又不是他们杀的庞德,你真的愤恨的话,杀一两个我也能接受。但是将人家赶尽杀绝,确实是无耻小人。


三国天子


襄樊之战中,庞德遭关羽擒杀。其子庞会,在蜀国投降之后,趁机灭了关羽满门。虽名曰为父报仇,可在我看来,庞会的作为是为人不耻的。

对错关系

1 关羽杀庞德没有错

两军交战,各为其主,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关羽劝降不成,将庞德斩杀无可厚非。

怪只怪庞德技不如人,才会被敌人擒获,以致丧命。



2 庞会想报仇也没有错

父亲被敌人斩杀,作为儿子,想为父报仇这也是天经地义。杀父之仇若不报,岂不是枉为人子,毫无孝道。

可以说庞会报仇的初衷也没有错。他错就错在弄错了报仇的方式,跟对象。

错的方式杀了错的人

在三国志中记载:会勇烈有父风。可见他也是一个勇猛的武将。

他的仇人是谁?关羽。

他父亲是怎么死的?在战场上败于关羽之手,被杀。



因而,作为一个武将,他想报仇,应该选择在战场上对战关羽。而他并没有这样做?

也许是因为这两个原因:

1 自知非关羽之敌,不敢出战 2 关羽不久之后也死在战场上,没有机会。

如果是出于第一点,那么庞会只能算个懦夫,不配提报仇之事。

如果是第二点,可以说他父仇已报,仇人已死,只是不是死在自己手里。

可他却偏偏在关羽死后多年,蜀国灭亡之时,趁乱屠杀了关羽满门。

自古都是祸不及妻儿,何况还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幼妇孺。可庞会却对他们残忍的挥起了屠刀,自以为是为父报仇。其实是可悲,可怜。



可悲庞会不敢直面关羽,只能残杀无辜。可怜关羽一门后代,惨死于鼠辈手中。

Ad说

庞德重节尽忠,虽然战败受戮,却虽死犹荣。哀哉庞会,不敢正面对阵关羽。却在关羽死后,屠杀无力之人。

上辱先父之名,下损军人血性。如此报仇,有失男儿本色。

谈三国故事,看三国英雄。我是Ad哥哥,期待你的关注。

Ad哥哥


关羽一生荣耀的巅峰,便是在樊城下,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可惜,这巅峰就如流星一般,辉煌却短暂。在威震华夏不到一个月之后,关云长便从云端跌到了地狱——先是被徐晃击败,不得不退兵;他的南郡大后方,也被东吴突袭,全部失守,关羽一瞬间成为了无家可归之人。最终,一代名将,在小小的麦城,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关公故去后,他的子孙在蜀汉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三国演义》中说,关公的二儿子关兴曾经跟随诸葛亮北伐,屡立奇功,这是不符合史实的。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关兴虽然身怀奇才,受到诸葛亮的器重,但可惜天妒英才,还未来得及为蜀汉政权效力,便英年早逝:

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

关兴去世后,他的大儿子关统继承了壮缪侯的爵位(关羽死后追封,由关兴继承),关统去世后,由关兴的二儿子关彝继承了爵位。自此之后,《三国志》正文中,便再也没有关于关二爷后嗣的记载。

但根据裴松之的注记载,庞德之子庞会跟随邓艾钟会一同讨伐蜀汉。蜀汉投降之后,庞会为报父仇,将关彝等关氏一族尽数斩尽杀绝:

【蜀记曰: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这个记载究竟是否可靠呢?实际上是不太可靠的。裴松之出生之时,西晋当时已经灭亡许久,而东晋也已到了晚期,彼时距离三国时期,已经过了一百余年。裴松之对于百年前的事情,必然是没有陈寿清楚的,陈寿在三国志中,无论是蜀书,还是魏书中,都没有记载关氏一族被庞会灭门之事,可见,裴松之的说法,是孤证。

除此之外,民间一直有自称关羽后代者,且有族谱为证。虽然有些所谓的后代有附会之嫌,但毕竟无法证伪。

所以,关氏一族被庞会灭门一事,应当是不实的。关于庞会,《三国志》也仅仅是寥寥几笔带过,并没有特别的描写:

又赐子会等四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会勇烈有父风,官至中卫将军,封列侯。

仅仅说明了庞会被封为列侯,除此之外,再无记载。


庭州行者


战场上各为其主破阵杀敌本是常事,当初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庞德时原本是不想杀庞德的,只是庞德誓死不降破口大骂关羽才不得不将庞德斩首并下令厚葬,说明关羽是很敬重庞德的。多年之后庞德之子庞会跟随钟会攻破了成都找到关羽后代不管老幼妇孺皆尽杀光。个人感觉庞会这种复仇方式是不够光彩的,如果是在战场上将关羽的后代打败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英雄,而屠杀一群毫无反抗能力的人也说明庞会只是一个复仇心里极强的嗜杀莽汉而已。




牛城小五


当年刘备在夺得荆州之后,因为对该地是刘备日后统一中原必备的城镇之一,所以让关羽镇守去荆州;最后却是因为关羽在刘备称帝之后,率兵去攻打襄樊,一路上披荆斩棘,围困曹仁、又大败于禁庞德,最后被吕布和徐晃夹击最后丢失荆州,败走麦城。

而在关羽大败于禁和庞德之后让其投降,可庞德誓死不降,最后被关羽所杀。庞德是谁呢?厐会的父亲。厐会当时得知自己的父亲被关羽所杀之后,虽然孤苦伶仃但是厐会非常刻苦学习兵法、苦练武艺,为的就是有朝一日收人仇敌关羽。可谁曾想。关羽已死,厐会心中充满了失望。



厐会凭借着自己的本领进入到了魏国的军队,而且立下了很多功劳,所以职位不断提高。当蜀国军师姜维率室外大军还在剑阁阻挡魏军大将钟会军队的时候,邓艾奇袭了成都,一路上竟是非常顺利。刘禅这位蜀国的昏君,手握室外大军却不敢开战,在邓艾的威胁之下开城投降了。姜维后来得知这个讯息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无奈,叹息。

魏国大军进入了蜀国,厐会在看到关羽的后人之后,当年父亲被关羽斩杀的情形浮现了出来,心中的仇恨被激起了,于是对关羽的后人赶尽杀绝。


苏墨子柒


庞会真坑爹。此人一莽夫尔已。夫仇子报这话不假。关键是你爹咋死的。你没弄明白。你爹之死一是因为他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当年曹操破马超时。庞德得了一场大病。是曹操派人给治好的。俗话说。点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庞德降了曹操。二士为知己者死。庞德请战关羽。别人不放心。必竟他大哥在蜀汉营中。他的故主马超也降了刘备。这样的人谁放心。只有曹操敢放手一博。让他去战关羽庞德抬棺去前线。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不是关羽死。就是我庞德亡。三。庞德之死一为名节。忠陈不事二主。二人为报护家人。倘若庞德若降了刘备。家人必遭曹魏毒手。那时焉有年庞会的小命在。这点关羽和庞德都明白。关羽忠义千秋。他为了保护庞德的家人。只好杀掉庞德。既成全了庞德之名。也报护了庞德家人。可惜庞会一个粗鲁人。他那儿知道这里面的弯万道。他之知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那也不改杀关羽满门。改去杀关羽才对。丧会只图一时痛快。濫杀无辜。他真不能算英雄。


约定9521


破了蜀国后,关羽家人或其他战将家人惨遭魏国人屠戮并不意外。当初曹操要为父报仇,也曾喊出要屠尽徐州生灵。谁也难说刘备伐吴获胜会把多少人家斩尽杀绝,多少精装勇士善良妇孺要惨遭他的毒手。我国三国时期就是一个杀戮的年代,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在那连年的征伐战乱中,人口死亡绝对不会是个小数字。据统计汉朝鼎盛时,人口达到六千万。可经历了三国后,到晋初时统计,人口不足一千万,还有说只剩六百万的。三国时,发生大的战乱,军士和平民要死亡几十万乃至上百万。死亡几百几千的小规模的战阵几乎每天每月都有啦。所以征服和杀戮如兄弟般左右手一样相随就毫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