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蒲庙镇那莲那孟等村名村史由来

我不知道应该是写作“孟莲”还是“孟连”,因为不是当地人,百度能查到的却是“孟连”,也许一九八几年的时候,是该写作“孟莲”的。以下的这几个地方,那连和吞麻都是有具有革命历史的地方,也许可以去看看,村里应该也有很多关于这个村的抗战故事流传。有趣的是坛湴,用的壮族的地名,当时村里却全是汉族,是值得深入考究的: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结果,这就是研究地名的兴趣之一。从地名可以追查当年的地形地貌,比如那笔。还有四塘五塘,是否就是现如今南宁兴宁区的四塘五塘,当时是否归属邕宁管辖,就有请当地人自己备注了。以下是摘录内容:

那莲圩【Daejnazlenz】

在蒲庙镇驻地西南。系孟连村村公所驻地。旧那莲乡治所。约于清道光二年(公元1823年)建圩。邕南壮语daej即圩之意;“那”指田;“莲”是壮语lena,与莲同音同意。因圩址后的田垌是莲花地,故名。

抗日战争期间,街道及古庙文物被侵华日军烧毁。中共地下党组织曾于1939年至1940年,1944年至1945年在此组织领导那莲乡群众武装抗击日军侵略,大小战斗数十次,打死打伤日寇一百多名,是当时广西著名的农村抗日游击据点之一。1945年3月29日原中共南宁路特委支部书记康浪平在此遇害。

那孟【Nazmuengh】

在孟连村公所驻地北。约于明弘治三年(公元1500年)建村。“那”指田;“孟”是壮语muengh近音,意为望天。因村前稻田靠雨水才能耕种,故名。

吞麻【Daenmaz】

在孟连村村公所驻地西北。约于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建村。“吞”是壮语daen谐音,指石头,与raiz同,指斑纹。因村后面石山,石头多呈斑纹,故名。该村在日本侵华进犯广西时,村民积极参加武装抗日活动。

那降【Nazgangq】

在蒲庙镇驻地西南。系光和村公所驻地。约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建村。“那”指田;“降”是壮语gangq谐音,指因村处八尺江边,雨后常出现彩虹,故名。

那旺【Nazvuengh】

在光和村村公驻驻地东北。约于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建村。“那”指田;“旺”是壮语vuengh谐音,同汉意。因村址周围是肥沃田地,定居人财两旺,故名。

那笔【Nazbit】

在四塘驻地北。系那笔村村公所驻地。约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村,“那”指田;“笔”是壮语bit谐音,指鸭子。因村地形似鸭,又处田边,故名。

那垌【Nazdoengh】

在四塘村公所驻地北。约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建村。“那”指田;“垌”是壮语doengh谐音,指田垌。因村址前有片田垌,故名。人均壮族。

坛湴【Daemzboengz】

在五塘镇驻地东南。系沙平村村公所驻地。约于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建村。“坛”指水塘;“湴”是壮语boengz谐音,指烂泥。因村前有大而深的烂泥潭,故名。均汉族,是当地比较大的村庄。

那昔【Nazsik】

在永宁村公所驻地东北。约于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建村。“那”指田;“昔”是壮语sik,音、意同粤语“锡”,指锡。因村民在村址处抬得遗锡,村边为田,故名。

那腊【Nazlab】

在西龙村公所驻地南。约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建村。“那”指田地;“腊”是壮语lab谐音,汉语意为干旱。因村处的田地过去比较干旱,故名。该村为片村,包括上坡、中坡、下坡三个自然村。人均壮族。


选自《广西壮语地名选集》1988年版

蒲庙镇那莲那孟等村名村史由来

网络图片八尺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