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纣都朝歌地望与思考


上一篇《鹿台到底在哪里?》一文中说,鹿台在纣都朝歌(即商末都朝歌,史书上也称朝歌古城、朝歌故城、古殷朝歌城)城中是大家的共识。世事沧桑,白云苍狗,三千年过去了,曾经演绎过酒池肉林、比干刨心、朝涉斫胫、鹿台自焚故事的商末都(纣都)朝歌,至今还停留在史书记载和历史传说中,那么纣都朝歌到底在哪里呢?

以下就纣都朝歌的地望问题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文献记载的纣都朝歌在淇县城东北,在卫贤集西北

1、纣都朝歌在卫县西

《隋书·地理志》载:“卫,旧曰朝歌,置汲郡。……大业初置汲郡,改朝歌县曰卫。”

唐《元和郡县图志》卷十六·卫州载:“卫县,西南至州(卫州,州治所在今卫辉倪湾村,笔者注)六十八里。汉朝时为朝歌县,属河内郡。魏黄初中(三国初期和中期,笔者注),朝歌县属朝歌郡。晋武帝时,属汲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卫州。大业三年改朝歌县为卫县,属汲郡。”

《旧唐书·地理志》载:“卫、汉朝歌县,纣所都朝歌城在今县西。”

唐《通典》曰:“卫,汉朝歌县。古殷朝歌城在今县西,纣都有鹿台,谓之殷墟上宫台……”

《资治通鉴·汉纪》载:“黑山贼,杜佑曰,卫州卫县,汉朝歌县也,纣都朝歌在今县西……”

清《浚县志·朝歌辩》记载“朝歌县汉时既有,属河内郡,隋改曰卫县,宋并入黎阳县,既今浚县之卫县所也”

1996版《浚县志》(124页)载:“卫贤乡因治所在卫贤集得名。隋大业三年置卫县。宋熙宁六年废县为镇入黎阳县。清乾隆二十四年设卫县所……1957年始设卫贤乡。”

以上文献记载充分说明了历史上的朝歌县治所和卫县治所就是现在的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卫贤集。也指明了纣都朝歌城在卫贤集的西面。

2、纣都朝歌在卫贤集(朝歌县城)北

西汉大儒经学家孔安国云:“纣所都,朝歌以北是”。这里的朝歌就是指的朝歌县城。想必现在的淇县很大范围当时应该归属朝歌县,故此有孔安国“纣所都,朝歌以北是”的指向。

明嘉靖《浚县志·古迹》记载:“朝歌城,即卫康叔国也,汉因其密迩(释义为贴近,靠近,很接近。)纣都故名。”这段是说朝歌县城离纣都朝歌很近。

清乾隆十年《淇县志》卷之一·地理志·里社·卫县旧城载:“在县东二十里即康叔始封之国,隋之卫县,唐宋因之,元置淇州,废卫县为卫县集”。

以上史料告诉我们史书上常说的朝歌城就是朝歌县城,即卫康叔的卫国都城,也就是后来的卫县城,如今的浚县卫贤镇卫贤集。还告诉我们纣都朝歌在卫贤集北面不远处。

3、纣都朝歌在淇县城的东北

《大清一统志·河南卫辉府》古迹条:“朝歌故城在淇县东北”。

从以上三点我们知道,纣都朝歌在“卫县西”;在“卫县城北”;也就是纣都朝歌在今卫贤集西北。也在今淇县城东北。

4、明嘉靖二十四年《淇县志》插图标明纣都朝歌在淇县城东北和卫贤村西北。

纣都朝歌地望与思考

明嘉靖《淇县志》插图

我们从上图可以看到,鹿台就在淇县城的东北部,卫贤村的西北部。而《通典》告诉我们:“纣都有鹿台,谓之殷墟上宫台……”可以佐证图中鹿台的地方就是纣都朝歌城的一部分

二、南北朝时期的郦道元在《水经注·淇水》中见证的纣都朝歌也在淇县城东北,卫贤集西北

郦道元的《水经注·淇水》这样写道:淇水又东出山,分为二水……左为菀水,右则淇水,自元甫城东南径朝歌县北。……淇水又东,右合泉源水,水有二源,一水出朝歌城西北,东南流。……纣乃于此斫胫而视髓也。其水南流东屈,径朝歌城南。……又东与左水合,谓之马沟水,水出朝歌城北,东流南屈,径其城东,又东流与美沟合,……其水东径朝歌城北,又东南流注马沟水,又东南注淇水,为肥泉也。……《博物志》谓之澳水。……又言,澳,限也。……然斯水即《诗》所谓泉源之水也。故《卫诗》云: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很显然,郦道元以上说的朝歌城是指的纣都朝歌。郦道元既然言之凿凿地认定的纣都朝歌的确切指向,想必像他这样的历史大家不会是道听途说和空穴来风。所以,笔者在经过几百遍研读《水经注·淇水》的同时,根据鹤壁市地图上淇水的具体走向和实地踏勘,制作出了下图。

纣都朝歌地望与思考

这是根据郦道元的《水经注·淇水》复原的纣都朝歌和朝歌城及卫贤集地理位置及水系图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到,纣都朝歌就在现淇县城东北、卫贤集西北,今隶属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原淇县)的石河岸村、石佛寺村、靳庄村、冯庄村、大屯村等靠淇河西岸的广大区域内。

另外,《汉书·卷二十八(上)·志第八(上)·上党郡(上)》载:“上党郡……壶关,有羊肠坂,沾水东至朝歌入淇。”也印证了纣都朝歌在淇水边。

三、鹤壁市、淇县晚商遗址考古调查报告中指出,纣都朝歌可能在淇县城东北部淇河沿岸地区

《华夏考古》2006年第01期刊载的《1998年鹤壁市、淇县晚商遗址考古调查报告》(作者:夏商周断代工程朝歌遗址调查组王迅执笔)载:1998年5月,夏商周断代工程增设淇县晚商遗址调查专题。同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际根、牛世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郑杰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王迅组成调查组,在河南省文物局、鹤壁市文物工作队、淇县文物旅游局、淇县文管所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对淇县境内和鹤壁市直接管辖区域内的一批晚商遗址进行了调查。结语是:1、“淇县县城内的摘星台、二道城均非商代遗址。县城内虽曾发现商代文化遗物,但数量很少,据此推测纣都朝歌当不在淇县城内”;2、“淇县境内发现的晚商遗址甚多……其中

淇县东北部、淇河以南、以西的晚商遗址分布密集”;3、“这一地区晚商遗址密集,常见几处遗址同在一个自然村内的现象。这些目前分别命名的遗址有的可能相连,是一个更大的遗址的组成部分。调查中,我们曾注意寻找此类遗址相联系的迹象,但时值七月,田野中遍布青纱帐,地表存在的遗物和遗迹现象很难发现”;4、“根据考古调查材料和文献记载判断,如果纣都朝歌确实存在,则其位于淇县东北部淇河沿岸地区的可能性较大”。

综上第一条、第二条及第三条的考古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纣都朝歌就在淇县城东北,卫贤集西北的淇河南岸与淇河西岸的石河岸村、石佛寺村、靳庄村、冯庄村、大屯村、小屯村等的广大区域内。

关于寻找纣都朝歌的思考

历史上国家曾三次在鹤壁市对纣都朝歌进行考古调查,但考古调查的重点一般都是侧重淇县城。后来鹤壁市新区成立后,有人竭力想在新区境内找到纣都朝歌。所以每次政府组织的考古调查不是走错道路就是上错船。另外1998年那次考古调查虽说区域比较广泛,但是选择了农作物茂盛,蒿草遍地的七月份这个不恰当时间,造成最终无功而返。

笔者认为,下次考古调查应重点考虑淇县东北部的石河岸村、石佛寺村、靳庄村、冯庄村、大屯村、北小屯村。在这些村的基础上向周边辐射。浚县卫贤村以北的裴营村、公堂村、王寨村、申寨村、唐庄村也应列入考察范围。河北岸的鹿台阁也就是原来称为六台(陆台)的高地是不是史书上记载的钜桥仓台地也未可知。

另外,提议考古调查最好选在十月份,那时候场光地净,极目之处一览无余。

总之,寻找纣都朝歌的问题,不管历史文献再怎么言之凿凿,最终还是要靠考古发现来佐证。最后,期盼政府能够尽快启动鹤壁地区的晚商遗址考古调查。

安阳殷墟的遗址布局可供寻找纣都朝歌做参考。

根据安阳殷墟目前已知的遗址分布,不但有洹水以南以西的殷墟宗庙宫殿区,也有洹水北面的洹北商城及王陵遗址,还有洹水以东的制骨作坊等,如下图。

纣都朝歌地望与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