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兵家不争之地

人们常说,某某地方为兵家必争之地,而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还有另一种地方,可以算作是兵家不争之地。今天我来说的这个地方,就算是自古以来兵家不争之地。这个地方,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叫做漠北。

有人会说,这话说的没水平,漠北可以古代的主战场,当年汉朝的大将军卫青,就指挥漠北之战,打垮了匈奴,扬我大汉雄风,这种古战场,要说是兵家不争之地,实在有些荒唐。那么,这之中的故事,还需要慢慢说。


兵家不争之地

等降水线

神奇的阴山

古诗有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在中国的历史中,阴山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狼居胥和燕然,虽然后者被称为武将的最高荣誉,但阴山,成为农耕文明的最北边界。

阴山,位于现在内蒙古中部地区,一条长长的山脉横亘东西,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这座山脉,挡住了游牧民族的铁骑,也挡住了农耕民族的刀枪。而它的位置,也让阴山注定不凡。在《世界通史》中,介绍了一条很特别的线,这条线叫做400mm等降水线。从地理角度来说,这是一条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奇特的线,途径大兴安岭西南走向张家口,在向西南至兰州直到喜马拉雅山东麓。阴山位于这条线的北面,而另外一条200mm等降水线,很奇妙的越过阴山,变成阴山北部一条神奇的线,而这条线,将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分割开来。

神奇的阴山山脉,横亘其中,恰到好处的挡住了东南季风的脚步,让阴山南麓成为水草丰美分福地,让阴山北麓,成为荒凉凄惨的苦地。而从历史的眼光看,阴山也将北方的游牧活动区域,分割成为漠南和漠北两个区域。漠南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而漠北,成为了兵家不争之地。

早在秦朝时期,大将蒙恬就已经知道了阴山的重要性,一举攻下了河南之地。控制了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将大秦的兵锋直指阴山脚下。史料记载,在这场军事行动之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当我们感叹秦军将士的勇猛之时,其实,不能忽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蒙恬控制了长城以北最富饶的土地,而匈奴人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粮仓。匈奴人只能悲惨的在漠北享受着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忍受着土地贫瘠,以及冬天的低温暴雪。以游牧为主业的游牧民族,实在无法在这种贫瘠土地之中生存下来,只能寄希望于南下,夺取阴山以南的地方。

在汉书匈奴传中记载失去阴山对匈奴造成的影响:在没有失去阴山的时候,匈奴生活是这样的:北边塞至辽东,外有阴山,东西千余里,草木茂盛,多禽兽,本冒顿单于依阻其中,治作弓矢,来出为寇,是其苑囿也。

而失去阴山后的匈奴,画风却变成了这样:幕北地乎,少草木,多大沙,匈奴来寇,少所蔽隐,从塞以南,径深山谷,往来差难。边长老言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

漠北的这种恶劣的气候环境,更不适宜农业的发展,因此,南方的农耕民族,也不想越过阴山,去感受西伯利亚寒流带来的晶晶亮透心凉。于是,很多大一统帝国,都将阴山作为实际控制领土的最北边,而更北的漠北之地,却毫无兴趣可言。


兵家不争之地

阴山山脉

中原王朝对漠北的经营

首次对漠北发生兴趣的中原王朝,应该是汉朝,大汉帝国在龟缩了六七十年之后,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雄起,于是,在元狩年间(这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汉武帝一声令下,数十万大汉铁骑向着北方匈奴发起复仇式的大反攻,先后收复了河南地,控制了河套平原,占领阴山南麓的广阔土地,让匈奴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绝望。

更让匈奴绝望的是,为了彻底消灭匈奴,汉武帝发动了漠北之战,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大规模进入漠北进行军事行动,这次漠北行动,让汉朝的威名达到顶峰,不但有了霍去病封狼居胥的丰功伟绩,更是将大汉兵锋直指北海,也就是现在的贝尔加湖。

但,漠北之战的真正目的,只是为了彻底消灭匈奴,而并非占领土地。汉朝付出了数万精锐士兵和十万战马的巨大代价,一度让中原王朝国库空虚。因为汉朝军队并没有想要获得更广阔的土地,因此,汉朝军队在击败匈奴主力后,班师回朝,放弃了漠北的土地。到了汉宣帝时期,通过政治手段,也不过是让南匈奴成为汉朝的附庸,将国界线推到了阴山。但漠北,依旧是北匈奴的土地。这种情况,虽然一度被东汉名将窦宪改变,但和西汉一样,东汉依旧对漠北缺乏兴趣。于是,漠北又成了鲜卑人的领土。

对于为什么不彻底占领漠北,汉书中又这样的论断:约之则费赂而见欺,攻之则劳师而招寇。其地不可耕而食也,其民不可臣而畜也,是以外而不内,疏而不戚,政教不及其人,正朔不加其国。这段话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土地贫瘠,没法耕作,民风彪悍,不好管理。

中原王朝,第一次真正控制漠北的广阔土地,应该是唐朝。和汉朝面临的问题非常相似,大唐王朝也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唐朝和东突厥争夺的主要区域,依旧是漠南。于是才有了李靖三千铁骑千里攻阴山,灭了东突厥的壮举。但唐朝经营漠北,却并不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史书中记载,唐朝是贞观四年,灭亡东突厥,控制了阴山以南的广阔土地,却对漠北之地,毫无兴趣。唐朝的不感兴趣,让薛延陀势力急剧膨胀,控制了整个漠北,巅峰之时,拥有胜兵二十万。各种嚣张跋扈的存在。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当然,在前期的薛延陀,对于唐王朝毕恭毕敬,让唐王朝接受了这个小弟。但当薛延陀羽翼丰满之时,小弟就开始梦想着坐上老大的位置。但大唐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于是在贞观二十年,唐朝的铁骑,彻底将薛延陀,从地图上抹掉。

解决了薛延陀问题的唐王朝,已经失去了扶植小弟的兴趣,决定自己管理,于是,在第二年,也就是贞观二十一年,唐王朝在漠北一口气设置了六个都护府,分别是瀚海都督府(回纥部)、燕然都督府(多滥葛部)、金微都督府(仆骨部)、幽陵都督府(拔野古部)、龟林都督府(同罗部)、卢山都督府(思结部),设置完都护府之后,唐王朝依然不满意,又马不停蹄的设置了七个州,分别是,皋兰州(浑部)、高阙州(斛薛部)、鸡鹿州(奚结部)、鸡田州(阿跌部)、榆溪州(契芯部)、林州(思结别部)、颜(白部)七州,于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将漠北变成了自己的领土。

只是,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如果从贞观二十一年开始算起,到后突厥兴起,唐王朝控制了三十二年,如果从安北都护府最终沦陷算起,唐王朝控制了三十八年。然后,漠北再次成为兵家不争之地。


兵家不争之地

大唐安北都护府

游牧王朝对漠北的经营

漠北这片土地,中原王朝是没有太多兴趣的,除了唐朝以外,再也没有哪一个中原王朝经营过漠北的土地。那么,对于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而言,漠北是香饽饽,还是依然是兵家不争之地呢,我想应该是后者。

在汉朝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叫做苏武牧羊。而匈奴将苏武流放的地方,叫做北海,也就是现在的贝尔加湖。一般情况下,流放都要流放到最艰苦的边疆地区。从苏武被流放的地点看,其实,匈奴的最北边领土,未必超过贝尔加湖,而这些地方,即使在匈奴人眼中,也是苦寒之地。成为鸡肋般的存在。

除了那些不得已居住在漠北的游牧民族以外,大部分游牧民族,都把重心放在漠南,像是辽国,他的核心是五京,而漠北,只是一块可要可不要的地方,金国也是一样。这其中的原因,无非有两点,第一,漠北一直以来气候干旱,土地贫瘠,大部分地方连草都长不好,游牧为主的北方各部,根本无法满足日常生活。第二,游牧民族的人口数量一直没有快速增长,即使强大如蒙古帝国,其实真正本土的人口,也不过百万而已。如果人口保持这种状态,那么现有草场足够用,要是饥荒无法满足需求,游牧民族更愿意向南进发,而不是向北。

这种情况到了蒙古帝国时期,漠北因为成了铁木真的老家,而受到了重视,成吉思汗死后,庞大的国土分成了四个部分,将蒙古本部作为核心来经营。但元朝建立后,对于蒙古本部的兴趣,远没有对中原王朝更大,不要说大都建在北京,即使是上都,选择的也是漠南的地方,至于漠北,也成了没人在意的地方。

元朝之后的明朝,更是对漠北没有了太多兴趣,当然,和汉朝一样,在前期,也曾经发动过许多次军事行动,比如明成祖朱棣的五征漠北。只是,这种军事行动也只限于军事,明朝对漠北一点兴趣也没有,任凭漠北各种政权的存在,甚至在明朝中期,放弃了漠南的控制权,将国境线彻底退到了长城以南。明朝或许是唯一一个在巅峰状态下放弃漠南的大一统王朝了。

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清朝,对于漠北的控制,未必比唐朝高明到哪里去,和唐朝的羁縻统治不一样,清王朝采取了一种类似于西周分封诸侯国式的统治方式,将已经衰弱的蒙古各部落分化瓦解,分封各种各样的王公贵族,来对漠北进行统治,统治了长达三百年。

结语

我一直都认为,世上如果有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那就必然有所谓的兵家不争之地。这种不争,在漫长的历史中,更多的原因是并没有太多争夺的意义,而且即使拿到手,也未必就能守得住。而漠北就是这种鸡肋般的存在。

《全球通史》

《汉书》

《后汉书》

《新唐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