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东罗马帝国是如何在伊斯兰大征服中幸存下来的?

真主之剑

公元622年,东罗马帝国的希拉克略皇帝发动了对波斯帝国的反击;与此同时,在贫瘠荒凉的阿拉伯半岛上,先知穆罕默德和他的追随者遭到麦加的贵族迫害,被迫从麦加迁徙到了麦地那。然而,从爱尔兰到中国诸多君主之中,几乎没有人关心这场迁徙。

公元630年,希拉克略皇帝抱着真十字架穿过金门进入圣城耶路撒冷,这标志着波斯、罗马两大帝国为了争夺新月沃土相互厮杀长达数百年的战争最终以罗马人的胜利告终;也是同一年,先知穆罕默德率领军队从麦地那出发,成功夺取了麦加城,随后,整个阿拉伯半岛的所有部落都被先知穆罕默德统一在真主的旗帜下。

东罗马帝国是如何在伊斯兰大征服中幸存下来的?

图1 先知穆罕默德率军返回麦加

公元632年,穆罕默德逝世,他的岳父阿布·伯克尔继承了穆罕默德的领导地位,成为第一任哈里发,即先知穆罕默德的继承者。

公元633年,有着"真主之剑"之称的穆斯林名将哈立德·伊本·瓦利德带领穆斯林军队,高举"圣战"的旗号,冲出了阿拉伯半岛,同时向东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发起了进攻,这就是伊斯兰教征服运动的开端。

公元636年,阿拉伯军队先后击败东罗马帝国、波斯帝国主力,此后,新月沃地乃至埃及、波斯等地区先后落入阿拉伯人手中。

大敌当前,东罗马帝国又将如何应对?

皇位更迭

希拉克略皇帝将奄奄一息的东罗马帝国从波斯帝国的铁蹄下拯救了出来,这样一位铁血君王在家务事上却相当柔弱。皇帝有两个儿子最有可能继承皇位——前妻所生的长子君士坦丁(Constantine),以及现在的玛蒂娜(Martina)皇后所生的次子赫拉克洛斯(Heraclonas)。皇位继承问题成了皇帝最为头疼的一件事。最终,他决定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共同继承皇位。公元641年2月,希拉克略皇帝驾崩,君士坦丁和赫拉克洛斯作为共治皇帝同时加冕称帝,共同统治整个帝国,即君士坦丁三世皇帝与希拉克略二世皇帝。

东罗马帝国是如何在伊斯兰大征服中幸存下来的?

图2 同时印有希拉克略皇帝(中)和长子君士坦丁、次子赫拉克洛斯的钱币

但仅仅只过了三四个月,君士坦丁三世便离奇去世了,玛蒂娜和希拉克略二世皇帝成为最大的嫌疑人。玛蒂娜素来不得人心,而君士坦丁三世又深受军队爱戴,军队随即发动叛乱,希拉克略二世皇帝刚刚大权独揽没多久,就被赶下了皇位。希拉克略二世、太后玛蒂娜以及玛蒂娜的其他子嗣都被割去鼻子,流放罗德岛,此后不知所终。

军队拥立君士坦丁三世的年仅十一岁的儿子君士坦斯继位,即君士坦斯二世皇帝。尽管皇帝年幼,但他不仅得到了军队的支持,还得到元老院的保护和教导。帝国的贵族们都殷切希望他在长大后能像他的爷爷那样,团结起所有罗马人,同仇敌忾,抵御阿拉伯人的入侵,甚至收复失地。

君士坦斯二世的统治

公元642年,埃及彻底沦陷;公元645年,东罗马海军夺回了埃及首府亚历山大,但又很快失守了,此后东罗马军队再没能回到埃及。

公元647年,阿拉伯人入侵亚美尼亚;此后,阿拉伯人以亚美尼亚地区、叙利亚地区为跳板,不断袭击劫掠帝国的小亚细亚地区和东地中海的小岛。

公元655年,二十五岁的皇帝亲率帝国舰队与阿拉伯舰队展开决战,但帝国惨败,五百多艘战舰被摧毁,皇帝本人更是差点被俘。对阿拉伯人而言,通往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的海上通道已经畅通无阻,舰队已经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夺下君士坦丁堡。

东罗马帝国是如何在伊斯兰大征服中幸存下来的?

图3 公元650年的地中海世界

就在东罗马命悬一线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刺杀挽救了东罗马。

公元656年,哈里发奥斯曼遇刺身亡,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及女婿阿里被选为下一任哈里发,但奥斯曼的侄子——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表示反对,他宣称是阿里派人暗杀了前任哈里发奥斯曼,于是伊斯兰世界的第一次内战爆发了,而这给了东罗马帝国以喘息之机。

君士坦斯二世皇帝先是于公元658年击败了斯拉夫人,缓解了后方压力,又于公元659年阿拉伯帝国缔结了和平条约;到了公元660年,他为了保证能将皇位顺利传给自己的儿子,又设法杀害了自己的弟弟狄奥多西。看起来皇帝已经走出了上次战败的阴影,开始重整旗鼓了,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东罗马帝国是如何在伊斯兰大征服中幸存下来的?

图4 印有君士坦斯二世的钱币

公元660年,皇帝突然离开首都君士坦丁堡,前往西西里的叙拉古,但他年仅十二岁的儿子君士坦丁则作为共治皇帝留在了君士坦丁堡。皇帝这一举动在君士坦丁堡引起了极大恐慌,人们纷纷传言皇帝要迁都叙拉古,放弃君士坦丁堡。许多贵族、官员也纷纷准备西逃。

这次皇帝西逃的原因至今也是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迁都叙拉古以躲开阿拉伯军队的锋芒;另一种说法是皇帝杀害自己弟弟的做法激起了君士坦丁堡的民愤,这才躲到西西里去。

皇帝真实的心理动机我们不得而知,但他此后在意大利逗留了长达八年之久。在这八年间,迁都的谣言愈演愈烈,连伴随皇帝左右的亚美尼亚裔将军梅泽修斯都开始怀疑自己对皇帝的忠诚是否有意义——梅泽修斯的家乡正被阿拉伯人蹂躏,但他的皇帝却不敢与阿拉伯人对抗。公元668年,君士坦斯二世皇帝在浴室被人刺杀,意大利的军队顺势将梅泽修斯推上了皇位。

东罗马帝国是如何在伊斯兰大征服中幸存下来的?

图5 君士坦丁堡

这场谋杀是不是梅泽修斯指使的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当意大利发生叛乱的消息传到君士坦丁堡后,君士坦斯二世的儿子君士坦丁已经宣布继位,即君士坦丁四世皇帝,而新皇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讨伐叛逆。意大利的叛军所做的准备并不充分,这场叛乱仅仅只用了七个月就被平定了。

伍麦叶王朝

让我们再将目光转向阿拉伯帝国。

在阿拉伯帝国早期,由于先知穆罕默德逝世之时并没有指定继承人,因此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们决定通过选举选出合适的领袖,先知的岳父伯克尔就这样被选为先知的继承人,即哈里发。后继的欧麦尔、奥斯曼、阿里均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为哈里发的,这一时期也被称为阿拉伯帝国的"四大哈里发时期",或"神权共和时期"。

东罗马帝国是如何在伊斯兰大征服中幸存下来的?

图6 阿拉伯人的扩张

但在阿里当选哈里发后,前任哈里发奥斯曼的侄子,也是时任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提出反对,他宣称是阿里派人暗杀了前任哈里发奥斯曼,于是伊斯兰世界的第一次内战爆发了。

如果仅从实力来看,穆阿维叶在内战中是处于下风的,但在公元657年的隋芬之战中,狡猾的穆阿维叶提出让"真主裁决"谁应当成为哈里发,阿里接受了这一要求,而这引起了阿里阵营中主战派的不满。这些人反对通过裁决的方式决定哈里发的人选,因此当阿里决定接受裁决时,他们抛弃了阿里,组建了哈瓦利吉派,"哈瓦利吉"意为"出走者"。最终,双方裁决的结果是"双方均放弃哈里发职位",但内战并没有彻底结束。

面对真主发誓,穆阿维叶并不比我有谋略,但是他背信弃义而妄自作为,若不是我厌恶背信弃义,我肯定是众人里最有谋略的人,但是一次背信弃义即一次犯罪,一次犯罪即一次叛教。

——哈里发阿里·本·阿比·塔利卜

公元661年,阿里被哈瓦利吉派刺杀身亡,穆阿维叶没有了竞争对手,他随后便宣布自己为新一任哈里发,即穆阿维叶一世。穆阿维叶一世将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定在大马士革,并将自己的儿子叶齐德任命为自己的继承人。此后,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伍麦叶王朝就此出现了。

东罗马帝国是如何在伊斯兰大征服中幸存下来的?

图7 埋葬有最后一位"正统哈里发"阿里的阿里清真寺

围攻君士坦丁堡

公元668年,刚刚继位的君士坦丁四世皇帝正忙于镇压梅泽修斯的叛乱,而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穆阿维叶一世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新一轮攻势。

公元669年,阿拉伯军队袭击了迦太基和西西里;公元670年,阿拉伯军队攻占了西奇库斯(Cyzicus),西奇库斯位于马尔马拉海的东南海滨,距离君士坦丁堡仅有半日海程;公元672年,阿拉伯的舰队占领了士麦那(Smyrna)等沿海城市,士麦那位于爱琴海东岸,是当时重要的贸易港口。现在,从叙利亚沿海前往君士坦丁堡的海路已被重新打通。公元674年,哈里发穆阿维叶一世一声令下,上千艘战舰扬帆启程,一路北上,准备夺下君士坦丁堡,彻底打垮东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是如何在伊斯兰大征服中幸存下来的?

图8 君士坦丁堡的城墙

在阿拉伯人的疯狂进攻下,君士坦丁四世选择坚守君士坦丁堡。

他性格坚毅果敢,尽管继位之时仅有17岁,但在他的父亲先皇君士坦斯二世逃亡意大利后,他就已经开始参与管理帝国首都的军政事务了。

面对阿拉伯帝国的进攻,君士坦丁四世首先整顿朝纲,将主和派和投降派官员统统清理掉,提拔重用主战派官员,以此向国人宣告其誓死抗争的决心。

其次,君士坦丁四世明白,君士坦丁堡被围攻只是时间问题,而让东罗马的舰队去阻击阿拉伯的舰队,那无异于以卵击石,因此他先在城内囤积大量粮草,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同时命令舰队固守城池,并将一款刚研制出来的秘密武器装备在舰船上。

从公元674年4月到9月,阿拉伯的舰队不断围攻君士坦丁堡,东罗马的舰队成功保卫住了城池和港口,阿拉伯人久攻不下,只好退守西奇库斯。此后四年,阿拉伯的舰队年年都会从西奇库斯出发围攻君士坦丁堡,但君士坦丁堡依然屹立不倒。

海洋之火

公元678年,哈里发穆阿维叶一世调集了更多的舰船,准备在这一年夏季发动总攻,企图毕其功于一役。面对前所未有的强敌,东罗马人准备已久的秘密武器终于派上用场了。当阿拉伯的舰队驶近君士坦丁堡城下,城上的弓箭手便立即放出带火的弓箭,海面突然化为一片火海,顷刻间,无数战舰被烈火吞噬。同时一些东罗马的快船也开始包围企图逃跑的阿拉伯舰船,这些船上都装备了喷火器,将那些想要逃跑的战舰逐一点燃。

这件神秘的武器被东罗马人称为"海洋之火",被阿拉伯人称为"希腊火",这次海战就是希腊火的第一次正式亮相。在此后的数百年,希腊火成为了所有与东罗马为敌之国的梦魇。

此战中幸存下来的几十艘阿拉伯舰船放弃了之前夺取的西奇库斯、士麦那等城,迅速南逃,但在奇里乞亚海域被东罗马舰队追上,再次遭到了希腊火的无情打击,曾一度横行于地中海的阿拉伯舰队至此几乎全军覆没。

东罗马帝国是如何在伊斯兰大征服中幸存下来的?

图9 希腊火

哈里发穆阿维叶一世被彻底震惊了,他主动提出投降,与东罗马签订了长达三十年的合约,并每年向东罗马帝国进贡。得知阿拉伯人惨败的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也被震惊到了,这些酋长们、可汗们纷纷遣使至君士坦丁堡表示臣服。东罗马帝国的辉煌前景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了!

王朝末日

这一次的胜利让东罗马帝国继续得以存在,但恢复罗马帝国的荣光仍然是一个幻想。打破君士坦丁四世幻想的则是另一支远道而来的游牧民族——保加尔人。

东罗马帝国是如何在伊斯兰大征服中幸存下来的?

图10 斯拉夫人、保加尔人的迁徙

保加尔人早在公元670年就进入了帝国境内,但当时的帝国对此无能为力。公元680年,在阿拉伯人的威胁告一段落后,君士坦丁四世皇帝领导了一场战役来驱逐保加尔人,但这场战役竟然意外地失败了,最终皇帝只能承认了保加尔人的国家。于是,一个新的王国——保加利亚汗国(或"保加利亚第一帝国"),就这样在东罗马帝国的土地上诞生了。这个国家在未来数百年中成为东罗马的心腹大患。

公元682年,希拉克略王朝兄弟相残的戏码再度上演,为了保障自己儿子的继承权,君士坦丁四世将自己的两个弟弟剁去手脚。公元685年,君士坦丁四世皇帝驾崩,他的儿子顺利继位,即查士丁尼二世。

东罗马帝国是如何在伊斯兰大征服中幸存下来的?

图11 印有查士丁尼二世头像的钱币

查士丁尼二世暴虐任性,又相当自负,自以为自己能重现查士丁尼大帝的丰功伟绩,曾一度主动出击进攻亚美尼亚地区的阿拉伯军队,但因为军队中的斯拉夫佣兵倒戈而失败。皇帝还介入了基督教教义争端,继而引起教会不满,以至于皇帝派使者去罗马逮捕教皇。

公元695年,对查士丁尼二世心怀不满的教、俗贵族联合起来,发动政变。政变的发起者利昂提奥斯成为了新的皇帝,他将查士丁尼割去鼻子,流放到克里米亚半岛。东罗马帝国陷入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混乱。

混乱之治

公元698年,利昂提奥斯又被部下提比略推翻,提比略自立称帝,即提比略三世皇帝,利昂提奥斯也被割去鼻子,关进了修道院;公元705年,流放在克里米亚的查士丁尼二世争取到了保加利亚汗王的支持,返回君士坦丁堡,成功复辟。查士丁尼二世复辟后,残忍处决了利昂提奥斯、提比略三世。但查士丁尼二世的统治依然不稳固,公元711年,他又被海军将领菲利皮科斯推翻,菲利皮科斯自立称帝,查士丁尼二世被杀,希拉克略王朝彻底灭亡。

但混乱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公元713年,菲利皮科斯又被奥普希金军区将军阿尔忒米俄斯推翻,阿尔忒米俄斯自立称帝,即阿纳斯塔修斯二世。菲利皮科斯被刺瞎双眼,关进修道院,随后病故。公元715年,奥普希金军区再次发生叛乱,叛军推翻了阿纳斯塔修斯二世,拥立文官狄奥多西为帝,即狄奥多西三世。阿纳斯塔修斯二世被关进了修道院。但好景不长,公元717年,狄奥多西三世被安纳托利亚军区将军利奥推翻,利奥自立为帝,是为利奥三世,建立了伊苏利亚王朝。至此,东罗马帝国长期混乱才迎来了结束。


附:《从君士坦斯二世到查士丁尼二世的统治大事年表》


东罗马帝国是如何在伊斯兰大征服中幸存下来的?


注:

图3取自维基百科"Byzantine Empire under the Heraclian dynasty";

图7取自维基百科"阿拉伯帝国"词条;

图8取自维基百科"君士坦丁堡城墙"词条;


校对:二杆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