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古人是如何看待瘟疫的?又是如何控制疫情的?

瘟疫在中国史料中早有记载。如《吕氏春秋 》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说明当时人们对瘟疫的认识已达到一定水平,认为瘟疫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原因之一是由于时令之气的不正常,是由“非时之气 ”造成的。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对瘟疫更有进一步描述:“伤寒、时行 、温疫 ,三名同一种耳。”

古人是如何看待瘟疫的?又是如何控制疫情的?

古人主要用一下三个手段来防治疫情:

一、隔离

古人意识到,隔离传染性病人可以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公元2年,汉朝“郡国大旱,蝗”,疫情严重,汉平帝诏日:“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唐朝时,还有佛教寺院设立的 “病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

古人是如何看待瘟疫的?又是如何控制疫情的?

二、救治

中华历史上名医辈出。如东汉时期的张仲景以治疗伤寒著名,在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中,论述了对多种传染性疾病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华佗用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治疗流行性黄疸病。而且中医注重传承,后世的医生依据前辈的药方和医书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

古人是如何看待瘟疫的?又是如何控制疫情的?

三、求神

尽管古人对瘟疫有一定相当程度的认识,但仍不免求诸鬼神或宗教等神秘力量。人们或多或少认为,瘟疫的蔓延和痊愈是“上苍”意志的体现。

古人是如何看待瘟疫的?又是如何控制疫情的?

今天,人们在吸取古人经验的基础上,现代医学体系不断完备,但人类与瘟疫的战争一刻没有停息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