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各有所長,為何太宗選懦弱的李治當太子

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各有所長,為何太宗選懦弱的李治當太子

“子承父業”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放到現在,總有年輕人覺得不靠家裡也能成功。當他們被生活碰得頭破血流時,才發覺其實走在父輩開闖出來的道路其實更容易成功。普通家庭尚且如此,帝王之家,選擇一個出眾的兒子繼承大業,更是重中之重。

李世民一共有14個兒子,其中有四個非常拔尖,分別是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他們當中有人曾和太子之位擦肩而過,也有人坐上了太子之位又被廢棄。從歷史結局可以看到,最後是李治成為下一代君王,在普通人眼中,誰又是最適合當太子的人選呢?

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各有所長,為何太宗選懦弱的李治當太子

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的長子:李承乾

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第一個兒子,按照古代的稱呼,叫做嫡長子。每個家庭中第一個出生的孩子總是被寄予厚望。李承乾也不例外,從他的名字就可以瞧得出來,承載乾坤,繼承大業。

李承乾三歲時,李世民令長孫家慶作為他的侍讀;陸德明和孔穎達兩位大師在教育界頗有聲望,李世民將他們請來做李承乾的老師。李承乾八歲時,李世民已經登基為帝,對於這個最喜愛的長子,李世民許以太子之位,表達自己對他的重視。

人啊,最難的就是不能始終如一。李世民愛子之心從未變過,但是成年後的李承乾卻開始縱情聲色。在父親面前,李世民還是那個謙卑好學的長子,回到東宮的他,脾氣卻變得乖張暴戾,聽不進去他人的諫言,還養了個叫稱心的男寵。

李世民得知後,即刻斬殺了男寵,他希望通過此舉讓李承乾回心轉意,重新變回那個乖巧懂事的長子,可惜越壓制,李承乾反彈得越厲害,他不僅為男寵在宮中立碑哭泣,還試圖和侯君集謀反,最後失敗了,被貶為庶人流放到黔州,保住了一條性命。

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各有所長,為何太宗選懦弱的李治當太子

有能力沒城府的次子:李泰

李泰是長孫皇后的次子,小名青雀,才華橫溢,在詩詞歌賦上很有一套。彼時大唐初定,正是形勢大好之際,大唐上下好文才、愛詩篇蔚然成風,李世民也不例外。李泰本身文采卓絕,身邊又聚集了一大幫文人騷客,所以很得李世民得喜愛。

李世民對李泰的寵愛到哪種程度呢?寵到長子李承乾擔心李世民會“以泰代己”,而倉促舉兵謀逆。李泰什麼都好,就是沒什麼城府。

眼見李承乾倒臺,自己正得盛寵,他忍不住對李世民吹起了彩虹屁,如果自己能夠成為太子,百年後會“殺子還位於李治”。樂昏頭的李世民當即許諾要把太子之位傳給李泰,不過這種謊言很快便被褚遂良揭穿了。眼看李泰這麼不簡單,李世民乾脆立了沒什麼主見的李治為太子。

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各有所長,為何太宗選懦弱的李治當太子

有能力沒背景的第三子:李恪

李恪是李世民和隋煬帝女兒楊妃所生之子,也是因為出身原因,李泰明白自己和皇位無緣,因此他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治武功,是李世民幾個兒子中,最出色的郡王。但是李恪畢竟年少,也曾因為被御史彈劾,而丟了一次官職。

這次事件不久,李恪又被重新授予官職,出發時,李世民特地寫了一封《誡子書》,作為對李恪的勉勵。李恪到了封地後,牢記李世民的訓誡,將州內治理得井井有條。如今的李恪,

已非“當日吳下阿蒙”,能文能武,又有一定的政治謀略,頗有李世民的風範。

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各有所長,為何太宗選懦弱的李治當太子

此時李世民回頭看李治,越看越覺得認為這個兒子性格太軟弱了,撐不起整個唐帝國。李世民找來長孫無忌商量,說李恪“英果類我”,欲改立李恪為太子。經過長孫無忌的據理力爭,李世民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李治性格不爭不搶,不代表長孫無忌就沒想法。李世民想改立李恪為太子,長孫無忌的利益必定會受損。所以沒過多久,李恪就莫名其妙被捲入了“房遺愛逼宮案”中,丟了性命。

真正躺贏的第九子:李治

李治是長孫皇后最小的兒子,因此深得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喜愛。李治小名叫雉奴,性格軟弱保守,寬厚仁慈。李治最終被推上皇位,有各方勢力妥協的因素,也是李世民為了保全其他皇子性命而做出的讓步。

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各有所長,為何太宗選懦弱的李治當太子

李世民四個兒子雖然各有優勢,但是綜合而言,其實都不如李世民。和其他人相比,李恪在經國治世方面要更勝一籌,可惜李世民作為愛子狂魔,總想要保全所有皇子的性命,加上長孫無忌的推波助瀾,因此李治便被推上了皇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