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李泰為什麼沒有做成皇帝

魏王李泰為什麼沒有做成皇帝

李泰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是文德皇后長孫氏所生次子,太子李承乾、唐高宗李治的同胞兄弟。李世民很寵愛文德皇后,加上李泰從小“聰敏絕倫”,太宗“特所寵異”。 史載李泰寵冠諸王,是唐太宗最寵愛的兒子。

李泰620年一出生就被祖父唐高祖李淵冊封為宜都王,次年三月,就進封衛王,又被授予上柱國。作為秦王的嫡次子,按理說李泰日後的爵位不會太高,最高不過是從一品的郡王,然而李淵卻封他為正一品的衛王(而不是從一品的嗣衛王)以繼李元霸之後,這對李世民父子來說是莫大的恩寵。

628年,年僅九歲的李泰改封越王,並受封為揚州大都督與越州都督,封地多達22州(同時受封的皇子李恪,封地只有8州)。唐朝之前有個慣例,皇子成年後都應去封地,不得長駐京畿,李泰因太宗偏愛,特許“不之官”,常住在長安城,唐太宗甚至還一度下詔想讓李泰搬進武德殿居住,後來被魏徵擋住了。

唐太宗對李泰百般寵愛,經常帶著他四處遊幸,有時一天不見,就派人和他聯絡幾次。 根據史書的記載,李泰"腰腹洪大",太宗擔心兒子這樣的體型上朝參拜一定會很辛苦,心疼之下特許李泰乘著小轎子到朝所, 真是前所未聞。640年,唐太宗還親臨李泰在延康坊的府邸。更甚者,唐太宗聽人說魏徵、房玄齡等對李泰有看法,他就將他們召進宮嚴詞質問,房玄齡等人被嚇得不敢說話,唯有魏徵梗著脖子據理力爭,最後唐太宗承認自己的確因私愛而忘公了。

唐太宗對李泰的喜愛逾越了禮制,就連史官都不得不感慨到:"其寵異如此"。

李泰寵祿過盛,未免行為就有些不入法眼,他屢次遭到眾臣的進諫。

正是因為父親的種種溺愛,也讓李泰產生了一種錯覺,以為只要把親哥哥承乾拉下馬自己就能登上儲君之位,所以說他的野心逐漸膨脹了起來。643年,太子李承乾謀反被廢,李泰藉機向自己的父親撒嬌,聲稱自己百年之後定會殺了自己的兒子把皇位傳給弟弟李治。唐太宗一聽,心一軟就像答應他。褚遂良毫不留情地揭穿了李泰的謊言。太宗一想李泰殺死自己的兒子是什麼樣的冬季,於是果斷而立李治為太子,改封李泰為順陽王,採取隔離政策,讓他遷住到均州的鄖鄉縣。

李泰雖然傷了太宗的心,但是太宗始終對這個兒子掛念不已。在李泰被貶四年後,唐太宗就將他重新進封為濮王。

高宗即位後,對李泰更是優惠有加。

652年李泰死於鄖鄉,高宗追贈其為太尉、雍州牧,諡曰恭。

縱觀李泰的一生,由於太宗的寵愛,過得還算順風順水。他的地位略亞於哥哥李承乾,不過比起他的弟弟李治來說卻高了許多。李泰沒有當上太子,敗就敗在他因寵恃嬌,擺不正自己的位置。

但是李泰又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史載其“聰敏絕倫”, 好士愛文學,工草隸,是當時非常有名的書法家、書畫鑑賞家。唐太宗曾特允他在府邸設置文學館,自行引召學士。另外他還是個藏書家,所藏書籍甚至和皇室的藏書樓一樣多。李泰的書畫鑑賞水平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記載, 周穆王的《八駿圖》能夠流傳下來,亦是李泰的手筆,這幅畫上面還有李泰用於書畫鑑賞的"龜"、"益"二印。

此外,由李泰主編的《括地誌》旁徵博引,保存了許多六朝地理書中的珍貴資料,對後世的影響非常深遠,由他一手創立的新的地理書體裁也為唐宋總志體例開了先河。.

李泰死後曾留下了二十卷文集,可惜的是,這些文集至今已經失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