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同事間的那點貓膩事兒

點關注,不迷路!專注發佈體制內職場、時政動態,公文寫作

1、利益鏈的鏈接:甲乙的“扶正問題”,丙丁的“副科問題”,還有其他人的“職稱問題”……它們從不同方向伸出的手臂,都指向它們所面對的第一個平臺——鍾處,需要鐘的力託,才能完成價值實現。而鍾處的託力大小,除了依靠這幢樓裡某條上層線索,對他的外力支撐之外,在一定程度上,還依靠其手下的這一群人,因為對他有所求、有所敬畏,而產生的協作力,這種協作力關係到他能否做出業績,能否在這樓裡發出大點聲音。

所以,你沒法相信“越團結就越有凝聚力”的說法,相反,它不需要團結,越分裂才越能被激活,才越容易才產凝聚力,比如,聚在領導的周邊。

2、悟性與放棄:我像許多學生仔一樣,從校門出來以後,對有些事了悟太晚,等到有所了悟,又不知道如何去做,而等到知道如何去做了,又覺得自己做不出來。

3、受重視的感覺:還真的化為了動力,我由此投入公文的汪洋大海,我開始琢磨“一個層面,兩個階段、四個提升”等等官文邏輯,我發現這裡面其實也有一套令人入迷的學問,它的最高境界不是獨特和優美,而是合適,即,把一句話說得合適而不一定是準確,只要你肯花心思修改,總有更合適的說法等著你去調整,我鑽在這一學問中甚至鑽出了樂趣,但沒想到許多人這個時候突然向我撲了過來。

4、“女上司緣”:就是與女上司不僅需要交流業務,更需要隔三差五地找她談談心情,她不僅需要分管你的工作,還需要分享你的情緒,她不僅需要了解你的思想,還有了解你家事的興趣,她們對待你與對待老公是一個套路,不掌握你的情緒和隱秘,她們就渾身不踏實,就覺得壓根兒沒法管理。

5、老實人摘果子:老實人的姿態是淡泊的,這就是根本,在這幢樓裡,你愈流露想得到某個東西,別人就愈不給你;你越無所謂,最後越可能輪到你。其實,這也是在伸出手臂的眾人中,搞一個平衡,誰都不得罪。所以,最後的果子,往往都留給了那些老好人。雖然老好人平庸了點,但也平衡了許多顆心。

6、要,還是不要:一個人想不想要這頂烏紗帽,或者說他願望強不強烈,也許並不一定代表他真實的價值觀,但代表他對領導的姿態。如果你不表現出乞望,領導會給你嗎,他又不欠你什麼。如果領導知道你特別想要,他才知道給了你,才是有效的,因為你會感恩。人都是一樣的,對別人好,總是想有回報,而不希望自己遇到一塊不懂人情世故的石頭。

7、共同的第三者:或許,人都有這樣的感覺,當兩個人在議論對第三者的感受時,他們會發現彼此距離的貼近。人心真是深不可測,別看兩個人平時粘得很近,但誰知道對彼此的真實看法呢。

8、男女同事:誰和誰走得近一點,也未必就能代表曖昧。更何況,對於單位人生,有些人習慣了將職業生活,與私人生活融為一體,彷彿不若此,他們就對彼此缺乏把握,他們還將此作為“你的人”與“我的人”的決定因素。

9、小頭的情緒:如果他幫我們折騰,而我們最後沒上,那麼他的情緒會更不好、更厭倦;而如果他事先對這事沒有投入,甚至無所謂,那麼,無論結果如何,他對我們以及對他自己,也就沒有期待值方面的壓力。我想,在這樓裡,或許,他早已嘗過了投入的滋味,所以他太明白“無論是做事,還是做人,太投入只會自討沒趣”這個道理。

同事間的那點貓膩事兒

10、螺絲釘又有什麼不好:做一個辦事員,做一顆螺絲釘又有什麼不好?當公務員只是從事一個職業,並非當公務員就非得當官。如今諸如此類的說教我全懂,這些年我也一直以這樣的思維,在心裡為自己減壓,但這樓裡的無數個細節,又時時以嘲笑的形態譏諷著我的“自我減壓”,因為,他們不同的面容都在告訴你,這個壓你減不了,有沒有那個頭銜,都會潛移默化直至深刻地影響你的處境和心態。甚至,他們的背影還使我發現,再不在乎的人,到一個年齡階段也會慢慢敏感於一些過去不在意的東西,服氣不服氣,通氣不通氣,都會悄悄改變著你的精氣神,即使你自己不覺得,在別人眼裡也一目瞭然。

這一發現,讓我在這樓裡的許多個瞬間失去自信。那麼多人都在追逐的東西,總有它深刻的道理,這樓道似乎只有一個聲音在縈繞“上去,上去,再上去”,也總有它的理由?

我想,那些比我猾頭的人,可能更早的時候就聽到了這種呼喚,並早付之於行動。他們真是早慧無比!

11、內向的人被動:

我發現內向的人,看人總是不太準,因為內向的人總等著別人來與自己交往,所以他們總覺得那些主動與自己來往的人是好人,但其實,主動的人往往更會掩飾自己。從更簡單的道理來分析,內向的人看人不準,是因為他們很少與各種類型的人主動來往,他們坐等在那兒,所以他們對於人的判斷,得到信息的渠道就少,他們的信息由此就一個指向,所以內向的人看人就不太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