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說前秦的失敗是最可惜的?因為它僅僅敗於一個顯著偶然事件

前秦苻堅用20餘年的時間統一了中國北方。然而,前秦最令人惋惜的是,在南伐東晉的戰爭中失敗了,隨後前秦帝國瓦解,北方重新陷入戰亂。

從人口、經濟、疆域、軍事實力等諸多方面看,前秦都是強於東晉的。但是,為什麼前秦在淝水之戰中卻一敗塗地呢?

前秦苻堅:為自保而政變上臺,調整民族政策,促進胡漢融合

公元357年,苻堅的堂兄、前秦國主苻生,殘忍好殺;正當苻生想要殺苻堅時,苻堅提前得到消息,為了自保,發動了政變,成了前秦最高統治者。苻堅事實上也是很得人心的。前秦氐族人和整個官僚集團都害怕苻生,苻堅除了他恰好順應人心。

在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早期,北方匈奴和羯族先後建立了前趙和後趙政權,還有北方拓跋鮮卑建立的代國(北魏的前身)、慕容鮮卑建立的前燕。

但是,在漢族與胡族的相處方面,前趙和後趙處理的很差。匈奴人的前趙大殺漢人,羯族建立的後趙在前期也是這樣。後來後趙的統治者石勒有所收斂,但他的繼承人就不行了,依然殘酷對待漢族。

而苻堅則從小愛讀書,對經典史籍很熟悉,嚮往漢文化。因此苻堅上臺後,採取了各族平等的政策。苻堅曾經說過,要“待夷狄如赤子”,就是不區別胡漢,其遠大目標是混一胡漢。前秦是氐族政權,有的氐族貴族就仗勢欺人,苻堅則毫不袒護,並特意加重對犯法氐族人的處罰。因此,胡漢民族關係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

為什麼說前秦的失敗是最可惜的?因為它僅僅敗於一個顯著偶然事件

苻堅善用人才,統一北方

苻堅的志向是經世濟民、統一天下。因此,他尊重文人、重用漢人文士。其中的頂尖人才就是王猛。他一步步重用王猛,直至把前秦軍政大權都交給了王猛。王猛也不負苻堅的期待,把前秦治理的秩序井然。北方人民初步安居樂業,經濟快速恢復。

與此同時,苻堅逐步消滅了北方的割據政權。苻堅率領前秦文武,在20年的時間裡,先後消滅了前燕、仇池、西涼、代國等,並奪取了東晉的一部分土地。公元382年,苻堅派兵重新徵服了西域,這是自東漢之後時隔200年,中原王朝再度佔據西域。

自此前秦基本統一了北方。

但苻堅在征服過程中也埋下了隱患。

苻堅的目標是統一天下,他認為重要的是要收攏人心。因此,他在消滅了一些割據政權後,往往刻意善待對方的統治者。比如前燕慕容氏,被苻堅重用了數十人;還有羌族的姚氏人等。

前秦的大臣包括王猛、宗室貴族都發覺這是大問題,勸苻堅要除掉這些人,但苻堅就是不聽,最終真的在前秦遇到變故時,成了前秦的心腹大患。

為什麼說前秦的失敗是最可惜的?因為它僅僅敗於一個顯著偶然事件

苻堅南伐時,前秦相對於東晉佔盡了優勢

公元383年,苻堅執意南伐東晉,於是發兵百萬,史書上都稱苻堅的舉動是空前的壯舉。

事實上,當時前秦的絕對實力、綜合國力是明顯強於東晉的。

首先,北方人口大於東晉。

在古代,決定一個王朝國力的主要因素是人口。根據上海師範大學王育民教授《中國人口史》的考證,東晉太和年間(公元366-371年),北方人口約309萬戶,再加上豪強大戶、塢堡隱匿的戶口,實際數字遠超於此。我們按400萬戶、每戶5口多人進行估計,北方人口依然有約2100萬人。東晉的人口,王教授考證最盛時(376-396年的太元年間)是335萬戶、1700萬口。我們可以大致估計東晉在淝水之戰時約1600萬。從人口數字也就是綜合國力上看,前秦強於東晉。

其次,北方國土開發程度高於南方,平原多,利於動員力量;且南方山地丘陵多,國土破碎,不利於農業,也不利於東晉集中國力。

當時的中國北方經過了長期的開發,土地肥沃,算是“熟地”了,因此北方的糧食產量高於南方。而且北方平原居多,有利於前秦做社會力量動員。

相對而言,南方的開發程度低、時間短,地力差,糧食產量低。而且南方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在當時的開發條件和交通條件下,可以利用的土地顯得“破碎”,就是一小片一小片的被分隔開了。這也不利於東晉做社會動員。因此我們看到,當時東晉僅僅組織了8萬人的部隊。

為什麼說前秦的失敗是最可惜的?因為它僅僅敗於一個顯著偶然事件

南伐失敗,苻堅最可惜的就是:敗於一個顯著偶然事件

在國力佔優勢、戰場兵力佔優的情況下,前秦卻失敗了,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事情,也是苻堅最值得同情的地方。

現在我們知道,導致苻堅失敗的叫“顯著偶然事件”。顯著偶然事件在某些時刻能發揮決定性作用。

在淝水戰場上,東晉提出:讓前秦軍隊後撤一點,騰出點地方,以便晉軍度過淝水,然後雙方決戰。

苻堅則認為,東晉軍隊少,讓他過河時還可以半渡而擊。於是就同意後撤一點。結果,東晉假意投降的朱序趁機大喊:秦軍敗了!不知真相的秦軍於是自亂陣腳,紛紛逃跑。結果前秦軍隊失控了,很快徹底瓦解了,於是淝水之戰就這麼結束了。

苻堅決定將計就計,後撤一點以讓東晉軍隊過河,然後半渡而擊;就這麼一個臨時的決定,竟然導致百萬大軍崩潰了!這個臨時決策就是決定了戰爭結果的“顯著偶然事件”。

難道前秦軍隊中真的沒有人看出問題嗎?當然不是。

當秦晉兩軍隔著淝水對陣時,史載,“堅眾皆曰,宜阻肥水,莫令得上,我眾彼寡,勢必萬全。”意思是說:苻堅的部下們都說,我們應該把晉軍阻擋在淝水裡,不能讓他們上岸;我們人多、對方人少,肯定勝利,這是完全之策。

可惜啊!苻堅拒絕了這一萬全之策,他認為後退一點不會有問題。

但苻堅忽略了表面上歸降的東晉降將,他們趁前秦軍隊後撤之機大喊“秦軍敗了”,接著就是前秦兵敗如山倒的局面。

苻堅只能眼睜睜看著即將到手的勝利化為烏有。


為什麼說前秦的失敗是最可惜的?因為它僅僅敗於一個顯著偶然事件

苻堅為什麼會因一次戰敗而導致國滅身死呢?

按說一場戰役的失敗不至於導致國家覆滅,但是,隨後的前秦帝國卻陷入大亂,苻堅也在兩年後身死。這是為什麼呢?

導致這種局面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苻堅的驕傲輕敵是導致這個“顯著偶然事件”發揮作用的主因。

苻堅連戰連捷,短時間內統一了中國北方,兵鋒正盛,銳氣正足,而且前秦軍隊數量又遠遠大於晉軍,這都助長了苻堅的驕傲輕敵心理。

其次,苻堅沒有仔細謀劃戰爭,沒有認真研究對手,僅僅想“以勢震人”

苻堅在戰前缺乏詳細的謀劃,他僅僅想“以勢震人”。他想以強大的兵力和威勢直接使東晉投降,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但可惜的是東晉並沒有投降。

當苻堅從壽陽城直接看到晉軍時,他見晉軍軍容整齊,於是說:“這也是勁敵,怎能說他們弱呀!”由此悵然失意並有懼色。

這都說明,苻堅在伐晉之前並沒有仔細謀劃戰爭,沒有認真研究對手,僅僅是想“以勢震人”。

為什麼說前秦的失敗是最可惜的?因為它僅僅敗於一個顯著偶然事件

第三,苻堅沒有預案,他沒有料到會失敗,沒有為失敗做準備,以至於一敗塗地

苻堅統治前秦時期,雖然苻堅注重民族間融合,但是還缺乏深度與廣度,人心不一,族群之間的隔閡與鬥爭意識還較強,前秦社會處於脆弱的平衡狀態。

苻堅沒有想到自己會失敗,因此失敗後的局面完全失控。

本來淝水之戰只是一場戰役失敗,並算不上是戰略失敗。但是,這場失敗卻成了前秦社會隱藏問題的突破口,這導致前秦帝國解體並被徹底消滅。

首先,苻堅對被他征服的政權採取寬容政策,但未能使原本敵對的政權精英和人民真心臣服。

當時的北方割據政權,多是依託民族建立。比如慕容鮮卑的前燕、拓跋鮮卑的代國、相對獨立的羌族,等等。前秦消滅這些政權並重用其原統治階層。比如消滅前燕後,前燕國主慕容暐被封為新興侯,前燕重臣慕容評被任命為給事中,“燕之諸王悉補邊郡。”但是嚮慕容氏和羌族姚氏,都是在隱忍待機而已,並不是真心臣服。

另外,像前燕慕容暐與慕容評君臣,一個是昏主,一個是權臣。他們原本對本國人民貪婪暴虐,已經盡失人心。而苻堅依然重用這樣的人,這就是司馬光說的“愛一人而不愛一國之人”。這樣原來前燕地區的人民,不會真心地擁護前秦。

其次,苻堅把前秦立國的根基氐族人分散到前秦各地,意圖讓他們鎮守四方;但是,這在當時前秦根基不牢的情況下,無疑是自毀長城。氐族人本來就少,總共25萬戶,還要分散到遠離首都的四處。苻堅的想法是,這樣氐族人不但可以鎮守四方,還能減少苻堅進行漢化改革的阻力。但他沒想到萬一首都發生變故怎麼辦。氐族人臨走時唱到:“遠徙氐人留鮮卑,一旦出現緩急應當告訴誰!”最終淝水兵敗之後,果然應驗。

第三,苻堅向關中移民充實京畿,無意中遷來了大量的慕容鮮卑、拓跋鮮卑、羌、羯等少數民族群眾,這本意是讓這些民族遠離本土、削弱其力量,但客觀上卻增加了長安周圍的異族力量。

京城的情況是氐族離開、異族進來,後來淝水戰敗,脆弱的社會族群平衡立刻被打破,前秦對異族民眾失去控制力,羌族、鮮卑族人紛紛反叛自立,這些氐族以外的少數民族力量,成了攻打苻堅最積極的反叛力量。

小結本段:

苻堅只想著以勢壓人,自以為會輕鬆取得勝利,根本沒有想到會失敗。最終一敗之後局面失控,導致身死國滅。

為什麼說前秦的失敗是最可惜的?因為它僅僅敗於一個顯著偶然事件

前秦的淝水之敗是慕容鮮卑和羌族導致的嗎?

有人說前秦的淝水之敗是沒有真心歸附的慕容鮮卑和羌族人導致的。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我們不否認前燕慕容氏和羌族姚氏心懷異志隱忍待機,但是,在淝水戰場上他們並沒有做破壞前秦作戰的事情。

正如前文所述,淝水之敗是敗於苻堅的一個臨時決策,是一個顯著偶然事件。後來羌族和鮮卑族的反叛行為,是在淝水之敗以後,是淝水戰敗的結果,而不是淝水戰敗的原因。

正如今天的世界,當世界經濟欣欣向榮高速發展時,大家都過得好,人類社會的矛盾就少;而當經濟衰退出現危機時,大家過不好,矛盾就容易爆發。當時的前秦社會,因為淝水之戰出現了重大的軍事失敗,這導致了隱藏的矛盾爆發,有野心的人就渾水摸魚、趁亂起事。鮮卑和羌族反叛前秦就是這樣的情況。

為什麼說前秦的失敗是最可惜的?因為它僅僅敗於一個顯著偶然事件

結束語

前秦苻堅敗於一個顯著偶然事件,這是很可惜的。苻堅稍微認真一點、謹慎一點,前秦就能統一中國了,老百姓也就不用再經歷200年的分裂和戰亂了。

前秦苻堅的事也給了後人留下了教訓:僅僅以為聲勢浩大就能使對手屈服,這是過於一廂情願了;沒有應對不利局面的預案,很容易把事情做成了賭博。

(完)

以上是凌煙閣論史今天的原創首發文章,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你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