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小兒腹瀉不用急,不用吃藥也有招

小兒腹瀉是兒科疾病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中醫學稱之為洩瀉,多由感受外邪,乳食不節或誤食不潔之物,小兒素體脾胃虛弱或脾腎陽虛等病因所引起的一種消化系統疾病。中藥湯劑量多且苦,故小兒難以下嚥,臨床上開方較少,多以中醫外治法為主,效果也較好。所以分享給大家,希望更多的人知道並轉發。

取白胡椒、吳茱萸、丁香等中藥研成粉未,按2:3:5的比例混合調均,加入凡士林調成膏狀,捏成餅狀敷在小兒肚臍,紗布覆蓋然後用膠布固定,每日1次。如果配合中醫推拿效果較好。

推七節骨

位置:位於腰骶正中,命門(即肚臍直對背後側處叫命門穴)至尾骨端一線稱為七節骨。

作用:向上推溫陽止瀉,向下推可治便秘。(切記不要記錯推的方向)

推拿手法:用拇指面或食、中兩指自下向上推,稱之為推上七節。

次數:200次

小兒腹瀉不用急,不用吃藥也有招

補脾經

位置:①在拇指橈側緣末節,自指尖至指間關節橫紋處(用於直推法補脾經);反之為清。

作用:補虛扶弱,消食止瀉

推拿手法:術者用左手的無名指和小指夾住小兒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兒拇指,用右手拇指,自指尖推至指間關節橫紋處,稱補脾經。

次數:300~500次

小兒腹瀉不用急,不用吃藥也有招

推拿最好一天一次(重症可以推拿兩次),推拿只做小孩左手,推拿力度為帶動皮下組織,推拿介質可用爽身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