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马步芳之子18岁当少将,胡宗南吹捧:少年出英雄,兄足以当之

如果要问谁是民国最大的官二代,可能很多人都想到张作霖的大公子张学良。

但与张学良相比,西北其实有一个比他履历更夸张的公子哥,他的名字叫马继援。

马继援是马步芳唯一的儿子,12岁就被南京任命为上校参谋长。18岁时,他又被提拔为少将旅长,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将军,当然那个旅只有不到50人。由此也可以看出,马步芳对这个儿子有多么宠溺,他对这个儿子的“重点培养”,也比张作霖要大胆得多。

相传,马步芳带马继援第一次去见蒋氏时,经国也在现场。蒋氏介绍说:“这是犬子经国。”

马步芳之子18岁当少将,胡宗南吹捧:少年出英雄,兄足以当之

马步芳一听,经国都被称为“犬子”了,那马继援只能更低,于是指着儿子脱口而出:“这是驴日的马继援。”

以上当然只是笑话,我们下面来说主题。

1947年5月蟠龙战役后,马步芳、马鸿逵所部,趁着西北野战军的主力在陕西北部交战的机会,从西、北两个方向蚕食陕甘宁边区。

为了保卫陕甘宁,彭老总决定向胡宗南的后方西府挺进,然后深入宝鸡,再由宝鸡北上。“西府”是古称,特指西安以西,泾河与渭河之间的地区。由于作战地点涉及甘肃、陕西大片地区,也称为西府陇东战役。

在西北野战军前进到麟游山地区时,遭到了马继援部的突然袭击,担任后卫部队的6纵罗元发部英勇奋战,终于摆脱了马部的追击,安全进入陕北。

不过,由于马继援的精心准备,让罗元发的部队吃了一些亏,被前者缴获了一些战利品。有了这些“物证”,蒋氏和胡宗南借机大肆宣扬。仅仅在报纸、电台上还不够,竟组织了一个“记者参观团”去参观访问。

马步芳之子18岁当少将,胡宗南吹捧:少年出英雄,兄足以当之

趁此机会,胡宗南大力吹捧儿子马继援,在信上写道:“自古少年出英雄,我兄足以当之。”很难想象,这是蒋氏“第一门生”对一个官二代说的话。

马继援也毫不谦虚,全盘接受,他对媒体记者傲慢地说:“彭德怀回陕北后,再不敢侵犯我防区了。”后又“谦虚”地表示:陕北的敌军不能消灭完,消灭完的话,蒋某人会把我们调到山西战场去。

可见,他得意忘形到了何等地步。

1948年5月4日,82师的参谋长在办公桌上看到一封电报,内容称空军侦察到解放军已在玉都庙、屯子镇、荔镇之间出现。但马继援却在上面却批了两个字——除皮(这是西北方言,不可信的意思)。

马步芳之子18岁当少将,胡宗南吹捧:少年出英雄,兄足以当之

但现实是无情的,就在参谋长看到这封电报半小时后,各处的电报、电话纷纷打来,蒋军空军的侦察完全属实。马继援这才仓促命令各部分道堵击。此时,西北野战军已经解放宝鸡,摧毁了胡宗南的后勤基地,之后挥师北上,先头部队已进入玉都庙、屯子镇、荔镇地区。

82师副师长马全义指挥部队,在玉都庙围堵西北野战军。玉都庙位于泾川北部,只有东西一条街道,没有南北门,城墙约有两丈多高,四围都是平原。在这个易攻难守的地方,马家军信心满满。

那天是1948年的5月5日,上午本来风和日丽,马全义下午到达玉都庙外围后,便刮起了一场很邪乎的西北风,刮得黄沙滚滚,天昏地暗。

马全义对属下说:“今天风大不能攻城,明天拂晓开始攻击,城内的守军已是笼中鸟,有翅难飞。”

可他不知道的是,玉都庙城南外有一条被洪水冲开的大水沟,只有5米多宽、2米多深,却有1公里长,大沟可以直接通往屯子镇。负责围城的82师忽略了这条沟,再加上风沙大没有人愿意四处巡逻。因此趁着夜晚,驻守玉都庙的我军部队悄悄转移了。

马步芳之子18岁当少将,胡宗南吹捧:少年出英雄,兄足以当之

次日拂晓,风停了,太阳出来后马全义挥师发动进攻,没想到是一座空城。大家很纳闷:插翅难飞的西北野战军是怎么飞走的呢?

深知马家军实力的胡宗南,派整编第65师前来增援。师长李振猜到了队友会犯这样的错误,所以沿着城南的大沟一路摸过来的。

双方远远看见,都认为对方是西北野战军,于是撸起袖子一顿猛锤。可是打了一阵,大家觉得不对劲。因为当时的西北野战军还没有如此猛烈的炮火,马家军抓了65军一个俘虏进行询问。

由于马家军是西北人,65军是广东军队,大家交流了半天,只是鸡同鸭讲,谁也听不懂对方的语言。最后,双方只能写字沟通,弄清原委后才罢手。而这个时候,西北野战军已经度过了泾河。

战场另一侧,马继援带师直属部队和一个步兵团在马头坡与东进的西北野战军遭遇,战斗十分激烈,马继援几乎丧生。经过一阵恶战,西北野战军安全转移。至此,各路西北野战军已全部脱离了不利状态,经宁县、正宁安全地进入陕北,结束了西府、陇东战役。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