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鞏義北宋皇陵的所在地,為什麼會選擇這裡呢?


公元960年,趙匡胤謀劃“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宋王朝,定都開封,史稱北宋,至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滅亡,在北宋160多年的歷史中,北宋共有九個皇帝。除了客死北國的宋欽宗、宋徽宗外,其餘七個皇帝及被追封為宋宣祖的趙匡胤之父趙弘殷,都葬在了鞏義。

鞏義北宋皇陵的所在地,為什麼會選擇這裡呢?


鞏義是夾在洛陽和開封之間的一個城市,開封是北宋的行政中心,皇城所在,洛陽當時被定位為陪都。熟悉宋史的人都知道趙匡胤自選陵墓的一個傳說:趙匡胤非常想遷都洛陽,群臣的諫阻都不能動搖趙匡胤遷都的決心,可是他的弟弟趙光義說得妙:“在德不在險,何必一定要耗費民力遷都呢?”一句“在德不在險”讓宋太祖啞口無言,他只好長嘆:“不出百年,中原人民嘆也。”被他的弟弟趙光義和群臣阻攔後,心中非常悲苦。當他從洛陽回開封經過鞏義時,他祭奠埋在這裡的父親,更加悲從中來。於是,他登上闋臺,面向西方,要來彎弓,對臣下說:“我生不能居西京,死當葬此地!”彎弓搭箭,響箭向西北飛馳而去,箭落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宋太祖趙匡胤的永昌陵。就是這一千多年前的一支箭,讓幾乎整個北宋皇室皆長眠於此。

鞏義北宋皇陵的所在地,為什麼會選擇這裡呢?


而與這一傳說相伴的是,許多宮廷的陰陽術士也找出許多葬在此處的理由,把鞏義說成是天下第一風水寶地。宋代流行‘五音利姓說’,趙姓屬於角音,對應‘五行’中的木,木生東方,陽氣在東(開封),趙家皇帝必須在西方安葬,且陵地需要東高西下,所謂‘東高西下為之角地……南高北下為之徵地,角姓亦可居之’。鞏義東南多山,嵩山在東南,主峰峻極峰海拔1440米,西北低垂,邙山海拔272米,且西有洛河北流,注入黃河。按堪輿學說法,南山北水,山高水來就福貴不斷,鞏義實乃趙宋不可多得的皇家塋地。”

鞏義北宋皇陵的所在地,為什麼會選擇這裡呢?


相傳趙匡胤在開封駕崩7個月後,靈柩被護送到鞏義的永昌陵,此時正值正午時分。忽然,狂風大作,突然一聲,一隻白兔飛跳過來正撞中銅鑼。而後大雨傾盆,突然又一聲,一條大鯉魚從空中跌落鼓上。這“鳴鑼擊鼓”,好像訴說著趙匡胤之死已為上帝所知,天人同悼,於是有人說此乃“上天示兆”,“玉兔敲鑼魚打鼓”,此吉時,宜安葬皇帝。趙匡胤這麼一下葬,“七月而葬”、“午時下葬”就成為趙宋皇帝的一種制度,且每年宋陵祭祀,祭品都少不了鯉魚和全兔。清代,洛陽知府奉清廷之命祭祀宋陵,都必須有兔子和魚,那時鞏義東鄉(山區)供應兔子,西鄉(洛河地帶)供應鯉魚。祭祀其他帝王,是絕對不用兔子和鯉魚的。這一宋陵祭祀制度一直沿襲到民國初年。

鞏義北宋皇陵的所在地,為什麼會選擇這裡呢?


北宋皇陵是中國保存完整的兩大帝王陵墓群之一,除了這“七帝八陵”外,再加上各位帝王的后妃,宗室親王與王孫,以及當朝像寇準、包拯、楊六郎、高懷德等功臣名將,北宋皇陵共有陵墓近千座,陵園總面積曾達到25000000平方米,氣勢雄偉、規模龐大。金滅北宋後,劉豫成為傀儡皇帝,他不僅挖墓盜寶,還為北宋皇陵帶來了毀滅性的挖掘,最後皇陵被挖的與平常土地沒什麼兩樣。現在的北宋皇陵很多石人石馬都在田間地頭裸露著,無人看管,就連盜墓賊都懶得光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